“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三英语下册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6-24编辑:互联网

“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课题组负责人:湖州市第二中学 周萍

课题组成员: 莘勤 陈缨 章建国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一)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

在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的四个环节。它们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呈螺旋式提高。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输入信息的能力,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外化过程。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且,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所以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难度最大的。

(二)高考的要求

近几年浙江省自主命题高考英语卷中,书面表达总分30分(2004年有听力,书面表达总分25分),占了高考卷面总分150分的20%。另一方面,书面表达的全省平均分非常低。04年,省平均得分13.28分;05年,14.68分;06年,14.65分;07年,13.37分。没有一年达到或超过总分值的一半,即15分。这也充分显示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

(三)现实条件的限制

我国大部分中学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班级人数多,对教师而言,作文的批改量比较大,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足够的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本课题组确定以“过程-体裁”教学法指导高中英语写作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概念的界定:

过程-体裁教学法是Richard Badger和Goodith White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它综合了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并吸取了这三种教学法的优点。Badger和White认为,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体现在成果和体裁教学法中)、语境知识(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写作目的(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和写作技巧(体现在过程教学法中)等要点。写作目的、语言知识和语境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输入,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潜能;写作技巧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下图是Badger和White提出的写作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对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的研究;

2. 对于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的相应对策的研究;

3. “过程-体裁”写作法实践过程的研究

4. 对于“过程-体裁”写作法实施过程的监测。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构建成熟的教学实践模式

借助“过程-体裁”写作教学实践模式,突破当前大班教学的时空限制,提供给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写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且,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的常用表达方式,从整体上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形成可行的学习评价体系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 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月):

(1)成立以周萍老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课题组另外三位老师章建国、陈缨和莘勤也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确定各成员的研究重点和课题实施方案。

(3)确定课题研究对象。从今年实施课程改革的对象和研究的实效性出发,选择本校高一年级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4)对课题研究对象进行预先的分析和调研。a.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编出《湖州二中高中生英语写作情况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认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校高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课堂反应、合作能力等方面综合判断,从而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b. 努力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鼓励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向英语学习类的报纸杂志投稿,或者在全班宣读,从而带动其他同学对于英语写作的热情。

2. 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2月-2009年9月):

(1)课题组成员分阶段、分班级在高一开展写作教学实践。如开展单句翻译竞赛及背诵优美的英语文章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入。对于高考经常出现的作文类型,如看图作文、表达观点、日记、书信等类型文章的格式进行写作指导。此外,在班级里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分组合作。

(2)根据“过程-体裁”教学法的要求,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

(3) 积累学生的写作案例,撰写教学心得体会。

(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困难,编写适合湖州二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校本教材。

3. 总结反思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课题组分个人总结“过程-体裁”的教学实践、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对学习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习得的影响,进行整体的分析和价值判断,并写出心得进行交流。

(2)课题组集中将前几个阶段调查、实践和研究中的事实、数据、个案、心得、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再次进行讨论,升华为理性认识,并根据讨论的结果拟定结题报告或研究报告的提纲和要点。

(3)课题组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或研究报告及论文。其他成员分别根据自己的体会、积累的材料以及课题研究的重点来撰写相关论文或案例等。

四、研究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教学计划与设计、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的考察和教学反思四个环节的工作,发现规律性的结论,获得理论的经验,用于指导教学,同时解决在教学中的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个案研究法

对典型的班级和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态度、策略、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查和分析,逐步认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三)实验比较法

对相类似的班级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然后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找出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四)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语言掌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策略的养成等等。

(五)经验总结法

进行课堂实践的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分析、概括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并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以更好地指导新的教学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 研究人员条件

本研究组的教师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课题负责人对教学理论有一定的研究,论文曾经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发表,并且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中心杂志《中学外语教与学》全文转载。并且有多篇论文多次在省级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也承担过市级教育研究课题的开展。章建国老师也多次承担市级教研课题,并多次在湖州市论文评比中获奖。陈缨和莘勤老师也有多篇论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无论从教学实践还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讲,人员组成完全达到本课题研究的要求。

2. 研究对象条件

我校属于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高,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渴望就以及较好的英语水平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本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责任编辑: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