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听力材料的合理调整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5-3编辑:互联网

浙江湖州二中 周萍

[摘 要]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听力水平适当调整听力材料的难易度。教师既可通过增加相关信息,设计渐进式练习或采取抓要点、舍细节等方法降低听力难度;也可采用精听或听说与听写结合,以及借助有难度的练习等手段来增加听力材料的难度。

[关键词汇]新课标, 听力训练, 听力材料

一、听力材料难易调整的原因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对原高中教材(SEFC)的内容进行了改编, 这就是目前使用的新课标(NSEFC)。修订版的教材增加了听力训练的内容。听力练习由原来的每单元一次变成每单元两次,分别安排在单元教学内和课后练习中。两部分听力训练都紧扣单元的主题,通过访谈、对话、广播、争论、开会等多种多样的真实语言材料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促进学生吸取语言和文化信息。在听力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已有的听力水平,对听力材料进行适当调整。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共识(陈昌松,2004)。在外语听力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顾教学实际,盲目加大听力材料的难度,学生的听力学习就会受挫,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而听力材料过于简单,又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我国地域辽阔,学生人数众多,统一的教材无法照顾到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之间的种种差异。为此,《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由此可见,听力材料的适当调整是必要的,也应该是可行的。笔者认为,调整听力材料可以从由难到易和由易到难两个层面进行。

二、简化听力材料,降低难度

1、增加相关信息

⑴采用“头脑风暴法”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快速激活学生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

“头脑风暴法”通常先由教师提出一个可供讨论的中心话题,然后由各小组成员依次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将每个人的想法和建议记录下来,最后从中筛选出最具可行性的建议(王振强,2004)。所以,在做NSEFC Book 2A Unit 5 The British Isles的Workbook中关于Wales的听力练习*之前,笔者提出大量与Wales相关的问题,例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首都等,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随后的听力练习作好了信息铺垫。

⑵利用插图展开讨论,引出听力材料中的部分生词,并简单解释生词的词义。

Book 2A Unit 1 Workbook中的听力内容是关于人类如何从动物的特性和自然界中获得灵感,并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听力练习提供了三幅插图:蜘蛛、莲和蝴蝶。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插图,讨论这三种事物的特性。根据常识,学生能够猜测出蜘蛛吐丝、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但多数学生只注意蝴蝶绚丽的色彩,却并不熟悉蝴蝶通过翅膀降低体温的特点。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蝴蝶是冷血的(cold-blooded),并解释该生词,简单介绍冷血动物的特点,这样就降低了听力材料的难度。

⑶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作预测。

预测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经验、推理等基础之上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贯穿听力理解的全过程(汪吟,1998)。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插图或某一情节,创设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预测,并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验证。例如,Book 2A Unit 9 中的听力练习是一篇环境保护的演讲(分为两个部分)。教师可先让学生预测第一部分演讲词的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完成预测,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话题,例如“森林砍伐”、“空气污染”、“土壤沙漠化”、“水污染”等供学生选择,进一步要求学生列举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完成第一部分的练习后,再预测第二部分的演讲内容。这些预测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听力练习的顺利完成。

2、设计递进式练习

Book 2A Unit 5中的听力课文是一篇致辞,欢迎学生们去爱尔兰的语言学校学习。学生们将从致辞中获得课程指导,并通过课程了解任课教师。教材安排了以下三个练习活动,活动1是听录音,选出正确的句子(共5句,其中一句是正确的);活动2是听录音,完成课程表(包括写出任课教师的姓名);活动3是回答问题。活动1难度较大,因为所听句子的内容涉及整个课程的安排当中,学生必须完全听懂这些句子,才能判断出句子的对与错。这项听力练习与阅读理解中的细节题类似。不同的是,在做阅读理解时,学生有时间回视和推敲文字;但在做听力训练时学生不可能停下来细细琢磨所听的话语。所以,笔者决定舍弃第一个活动和第三个活动,只要求学生完成第二个活动----填写课程表(见下表):

Time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8:30am

10:20am Language

Study(Dave)

10:30am

11:20am

11:30am

12:20am

12:30pm Lunch Lunch Lunch Lunch Lunch

1:00pm

2:50pm

3:00pm

3:50pm

填表之前,笔者先让学生完成以下两个有梯度的练习:①听第一遍录音后写出所有课程的英文名称; ②听第二遍录音后写出与课程相对应的任课教师。学生完成以上练习后,教师先解释表格的设置:第一行是星期,第一列是每节课的起止时间。表中大多为50分钟一节课,但有两节为大课(110分钟);然后,再让学生听录音。这样,将课程名称及任课教师填入课程表就相对简单了。

此外,把难度较大的问答题改编成填空题也是降低难度的好办法。例如,Book 2A Unit 10中的听力材料是一段美国的天气预报。其中所设计的第二个活动是要求学生听录音写出各个地区的温度及是否有雨。尽管笔者介绍了六个地区(南部、西北、东北、中西、东部和东北),学生仍然难以听出这些地区是否降雨。因为天气预报中rain,showers, thunderstorms, storms都有降雨的意思。因此,笔者把天气预报改为有空格的一段话,要求学生听录音后填入所缺的单词。

3、抓要点,舍细节

修订版SEFC的每单元两个甚至三个听力练习。如果将每个练习都作为精听内容,势必会加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泛听来处理部分听力材料,侧重训练学生对整篇材料,或对整个句子意思的理解,而不拘泥于某个细节(丁希双,2004)。例如Book 2A Unit 8 Workbook中听力材料是警察对一起交通事故的调查询问。其中所设计的第三个活动是要求学生画一幅简单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即使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很难在听完两遍后,画出三人(妇女、司机和被车撞倒的男孩)的位置图。所以,笔者对听力要求作了调整,只要求学生抓住两位目击者(妇女与司机)叙述的要点,完成第四题的两个问题:How does the woman describe the traffic accident? How does the driver describe the traffic accident?

三、由易到难,增加听力材料的难度

1.有选择地精听

教师可让学生复述所听到的重要段落的大意,也可让学生逐词逐句地复述,或者把听到的句子完整地记录下来。通过精听,学生对于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子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以及重音、口语习惯表达方法、语法结构等有更好的把握,听的技能也能不断提高。开始对学生进行精听训练时,教师可选择语音语调变化较多、句子简短的对话。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语调和语气的变化,就能较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猜测出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句子简短也便于学生重复。例如,Book 2A Unit 2的听力材料是关于老板和同事对于同一个人(刚被解雇的Mr. Gray)所作出的不同评价的内容。教师可用暂停的方法,让学生模仿对话中人物每句话的语调,注意由此所表达出的人物的不同感情。将对话精听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整段材料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这些材料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听力,还能让学生从中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地理、历史、社会常识、文化习俗等。例如,Book 2Aunit 5关于Wales的听力材料,既增加了学生的背景知识,也为学生在撰写介绍国家或地区的文章时提供了借鉴。又如Book 2A Unit 3 Workbook中的听力练习涉及了中西方不同的建筑材料与建筑风格,丰富了学生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

2.听说结合,听写结合

Book 2AUnit 1的听力材料先介绍了三位科学家的情况,对于第四位科学家则要求学生填进自己的名字,模仿有关科学家的描述,简单罗列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想象自己可能发明、设计的领域。在填完前三位科学家的个人信息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 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2) 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invent?

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后,教师布置其课后写一小段话(5--6个句子),展望自己的未来。

3.利用有难度的练习

以往的听力练习中常有这样的题目:Listen to the tape and tick the thing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也就是说,只要学生从已列出的单词中勾出听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单词,就能完成这一练习。然而,在修订版的教材中,题目的设置发生了变化,例如Book 2A Unit 3 的听力练习就明确提出“Tick the things which Amy talks about.”在听力材料中,Amy 提到了四件物品: a kitchen table, a table made of wood, something on the wall and sofa. 但是Amy只谈论(talk about)了 a kitchen table 和 a table made of wood. 由此可见,the things talked about是指描述过的事物,而the things mentioned是指被提及的事物。这种练习需要学生能够判断、区分说话人的主要词汇与次要词汇。同样的练习还出现在本单元Workbook 的听力练习中(关于中西方不同建筑材料和风格),练习二中列出的9个单词都能在文章中被听到,但只要求学生挑出关键词。这时,学生听的目的不再是识别单词,而是获得听力材料的主题思想。这无形中增加了听力的难度。

总之,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高中英语教材的听力材料,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发挥听力材料的作用,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参考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昌松.2004.“裁剪”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英语教与学.11:34-36

王振强.2004. 巧用“头脑风暴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6: 23-24

汪 吟.1998.“预测”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9

丁希双.2004.中学英语听力训练策略[J].中学外语教与学.6: 51-53

联系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 313000

(本论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