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与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与感悟 1
国家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李再湘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就的《教师专业成长引导》一书,为推动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给好学的教师点燃了启明灯,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假期中有幸读到了李老师的这套丛书,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面对“教学反思”,我倍感头疼,要写的似乎很多,又觉得无从下手。反思中发现了问题却又不及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反思”成了走过场,成了应付检查时“临时抱佛脚”的拼拼凑凑。归根结底,没有明白反思的重要性,更没有把这个工作落实。读了李老师关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这一章节,收获很大。他在书中明确了教学反思的概念,强调了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阐述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具体到三个步骤。读完全篇,让人有“拨开云雾见晴空”的感觉。教学反思不是想象中那么神秘,那么高深。甚至我觉得反思应该成为一个老师一堂好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课堂的延续,是经验的积累。李老师在反思内容中提到了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这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总在乎一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收集精彩。而同时我们忽略了很多细节。课堂内,教师不经意的动作言语往往容易给学生造成无形的伤害,可教师自己还难以察觉。也许一句用词欠妥当的批评或是一句嘲弄的玩笑话,都可能触动孩子敏感的心,打击他的自信,更大的恶果是兴趣的丧失。我们经常说到赏识教育,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我想这些都应该落实在教育的每时每刻。
教育要“以人为本”,我们当老师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孩子偶尔的调皮或退步就对其失望,或者在批评人时口不择言。另外我们要反思课堂内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要防止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进。也就是说,课堂上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安排不同的作业,优生加上几道“思维训练题”,让他们多多思考,增加思维的含量。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李老师在书中还提到了要反思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确实,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就先得储备好一桶水,否则岂不是误人子弟?曾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总认为凭借已有水平教小学是绰绰有余,于是忽略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殊不知,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内部进行着深层次的全方位的改革,要求我们创造性地投入新课程的改革。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内容教对了吗?自己的知识储备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吗?自己的知识能够满足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吗?要预先想好学生可能提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并要想好答案。不要不懂装懂,或是搪塞学生“这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定以其渊博的学识成为其人格魅力的展示,俘虏学生的心,从而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看完李老师的著后感言,我更是对他多了一份敬佩。“天道酬勤”,勤勉好学的他与数学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一直没有终止学习追求的步伐。我想,这肯定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让他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很多时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多了一份安逸,更多了一份惰性。我们总抱怨备课的单调,工作的辛苦,而更多时候我们没有用心去享受工作的乐趣。我认为心态很重要。借用杨谰的一句话,别人问她家境那么好还这样辛苦工作是为什么,她说“有些人是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我是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人,一辈子总要有目标,有追求。让自己的人生精彩而有意义。李老师曾说,藐视困难,迎难而上,是通向成功的天梯。人生总得有追求,而追求只有同事业联系在一起,才能给我们留下有价值的东西。李老师用他的执着追求和锐意进取换取了他事业上的系列辉煌。与其相比,我感觉很惭愧,从教十五年了,虽说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但没有什么大的成绩。很多时候,我总认为当老师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就行了。却不料久不动连笔都会锈。而且在教研教改的浪潮中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素养、写作素养等等。教师有涓涓源头的溪,教学才能左右逢源;教师有兼容并蓄的海,教学才能融会贯通。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建构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阅读面越广,心胸才会更开阔,做人就会更完整,吸取的营养才会更丰富。
韶华易逝,岁月轮回,青春不悔!李老师面对成绩“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当从他的经历中学会勤奋努力,学会坚持不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真正受学生爱戴、尊重的好老师!今天,我在别人的经历中感悟,明天我在自己的感悟中成长!
教学反思与感悟 2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手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加强教学问题情境的反思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关系,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为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作好铺垫。由此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
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用结合的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反思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亲近感。
教学中,要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科学地设计探究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反思。要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多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具体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加强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从人的动作、参与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包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这四个方面的意识。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决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四、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反思,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全体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尽可能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展开研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中设计的讨论题,教师要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既能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活动质量。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反思,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求学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教学反思与感悟 3
前几天,我们完成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回想这两星期的课堂,曾迷茫,曾痛快,曾恐慌,也曾思考.在整理思绪之时,课堂处理的大环节依然历历在目,而记忆中最系统最清晰的当属第四课的教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准备用一节课的时间消灭它,上课环节我思路清晰.
一. 导入新课。采用的是单元回顾的方式。领着孩子们把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主要内容一一回顾,然后我们发现,前三课说的都是孩子们从玩中得到的快乐,而第四课有点特别,说的是槐乡的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的快乐,这对于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们来说,稍一点拨就脱口而出了,非常顺利,而我随机在黑板上写下的劳动快乐四个字就成了这节课屡屡谈起的核心字眼。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既对前面所学课文进行回顾,又一不小心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后面看来真是不失为一种无意为之的小成功。
二.而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大家要用自己已经积累的语文能力读懂课文,而老师呆会要做的就是倾听大家的读书交流。大家兴致一下高了起来,看得出来这句话表明了我充分相信他们,他们中有的开始坐正身子,眼神了透出对新课文的渴望。为了节省时间,也避免集体混乱,我带着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从字词开始,虽然它在本单元地位不高,略读,但课文并不容易读,生字多,还有不易理解的词语,句子也是文邹邹的。我说词,学生画,比的是谁听得清,反应得快,其实真正反映的应该是谁对课文最熟,预习做得最充分。画词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当老师的也非常享受,将悄悄地教室,谁也不言语,只是在那静静地将目光在字里行间探寻,真正的高度集中注意力。我们边画还边解释一些其中的生僻词,比如“耷拉、觅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有的放在句子中理解,有的说完意思再现学现用,说上一句话,轻轻松松,自由自在。将画的词语按顺序通读一遍算是学词最后一个环节了,就这样学词不免是要让人觉得不扎实,但到了三年级,大部分的'孩子已经对汉字敏感,容易记住,而记不住地也只能到课文中去混混眼熟,不能一味拖了。
三.突破了词语关,接下来就是读书了。先自由读,根据自己的实力和习惯把握节奏,难读的句子也自己掂量着多读几回,至少要读通了。然后是我读,让他们轻松一下,也让他们有更高的朗读目标。现在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都是喜欢听老师读课文的,在我的课堂上,无一例外过,只是我做得不够,并没有做到课课范读,以后要弥补这点。三读,学生小组内读。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为什么?这是就本课提出的唯一一个大问题,突破了它,对这篇略读课文的了解也就够了。不要挖得太深,要再深,看他们各自的本事去。
四.交流讨论,学生总能想到你想不到的,有时候还真措手不及。先是很多孩子都体会到了,槐乡的孩子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勤劳,懂事,捡槐米赚钱交学费。后面的理解必须要读到书本文字后面去,大家又点犹豫,不大有十足的把握。突然一个孩子举手说:“他们平时摘槐米影响学习了怎么办?”这是我不曾料到的突发情况,但还好,自认为化解得还不错,“是啊!如果是上学期间去摘槐米,这样难免会影响学习,所以最好是什么时候去?”“放假了去。”“对,课文中写的是八月的暑假。”然后我带着学生读描写暑假热的句子,体会到早出晚归,在烈日炎炎下捡槐米的辛苦。为后面的“苦中作乐”打好基础。接着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他要表达的观点是,既然是从早到晚都在外面,那他们的暑假作业怎么完成?够刁钻的!我这样说了句,“说得不错,但大家想想,这些靠自己劳动赚钱的孩子,他们的暑假作业有可能不完成吗?”于是大家吵闹开了,后来一致认为冯爽不必操心这个,因为他们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不会不珍惜学习机会的。这两个问题在我备课之外,天外来客一般降落我的课堂,还好有惊无险,巧妙解决。然后我们讨论最后一个衍生出来的问题,捡槐米虽辛苦但大家却很快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们一个劲地从文中找句子,随机训练朗读,时间把握地也正好。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就三年级开始打扫教室卫生一事来说。
教学反思与感悟 4
《我要的是葫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抓住词句,注重积累
这篇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细长”“长满””、“绿”“几朵”“雪白”“挂”等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 以读品文,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依托文本,启发想象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几个情景:在教学“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的情景时,心里会想什么?”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设计用“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这样的句式来说。
当然充分地读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字,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语言拓展训练:“第二年春天,那个年轻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依托文本,发挥想象,都能有话说,语言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
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教学反思与感悟 5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唱歌,而对识谱没兴趣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刚接触识谱时的台阶太高了,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我在采用乐谱上也各有侧重。低年级是识谱教学的准备阶段,主要采用图形谱。图形谱以形象、具体、直观的'点、线、实物、图形等符号体现旋律的走向与节奏的强弱,有着很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同学使用。如在演唱《闪烁的小星》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小星星,然后边演唱歌曲,边用小星星画旋律线,感受自己对音高的体会。在聆听《狮王进行曲》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画一画听到的音乐,有的同学听到了狮王的走路声,画了一排高低不同的脚印,同学听到了狮王的吼声,也用线条画了出来.这样,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乐符号,在乐声中“听音乐画音乐”或“唱音乐画音乐”,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看谱唱歌,这个时期的台阶太高了,就会有一部分同学上不去,我采用图形谱、字母谱与简谱相结合的形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同学们快快乐乐学音乐,轻轻松松学识谱。
教学反思与感悟 6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反思与感悟 7
亲情之爱,是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石。通过这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设置,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亲情,接受一次爱的洗礼,感激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进而丰富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最后通过“亲情”主题写作活动,内化关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学习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我认为教学重难点:
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会表达学会感恩,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讲完后,感觉不是很顺畅,有一种不是很透彻的感觉。其实,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在上课中要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无论如何解读,终极目标一定是唤醒学生体验,然后引导去写。体验被唤醒后,学生就有了可说的话,也就是有了写作素材。在引导写作中,在技巧的指导中,一定结合具体的材料,或文本或学生的当堂作文。
一、 放平心态。
虽然是一堂竞赛课,但一定要淡化竞争性,当成普通课来上。课备的`再熟练,准备的再充分,紧张都会让课变形,效果大打折扣。老师的紧张会传染给学生,心态的失衡,会影响交流沟通。本节课由于莫名的紧张,节奏有点乱。在“说一说”环节后,本来设计板书“点滴言行”四个字,也即解决选材的问题。结果遗漏了,当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议一议”的环节了。本打算本环节后板书,可是又莫名其妙地忘记了。于是只好在快结束的时候补上了,虽然也算完整,但时机不好,应写在该写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 关注生成。
在备课时,往往预设了多种情况。预设不能不考虑,但是预设往往偏离此课此生此时的具体情形。预设会出现与学生交流时产生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交流成了各讲各话的表述,很难形成统一意见,难以达成具体目标。学生的回答本来很好,但如果缺乏及时的肯定,就会错失激活更多学生思维的有效时机。有一个女生在回答亲情故事时,讲了一个书上的事,并补了一句经典的话,亲情不能等。此时应该顺着此生的不能等往下引导,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引,就会转到如何感恩,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理解上来。可我当时的处理,仅仅是一句重复:是啊,亲情不能等。
三、 直指目标。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课就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去推进,去展开。无关的或不要紧的细枝末节,一笔带过。所谓的精彩,只包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巧妙点播,学生的有机生成。在讲述亲情故事中,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也许太投入,没把握好情绪,在说的时候数次哽咽,以致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作为一名老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演的任务是营造氛围让演员去表演,如果自己失控了,演员去做什么?
四、用好材料
在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时,用材料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个别的特殊的例子没有代表性。例如韩红的《天亮了》创作及背后的故事,虽然感人,但不具备普遍性。我选用的是《天堂午餐》,极其贴近生活。其内容是《天堂午餐》讲述的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儿子,平时对母亲的辛劳不以为意,甚至对唠叨的母亲发脾气。当母亲擦地时,儿子不耐烦地说:哎呀,别挡着我!当母亲叫儿子吃饭时,正在上网的儿子却回答说:别叫了,烦死啦!面对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你给我做的饭”的期盼,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而当母亲猝然过世后,追悔莫及的儿子悉心给母亲做了一顿午餐,可是再也见不到妈妈的身影……在让学生谈一谈哪一点让你感动时,我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导致了材料使用不充分。再好的材料,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也会给人以言犹未尽的感觉。
整节课虽然有遗憾,但是我迈出了这一步,对我的教学生涯,对我的成长意义非凡。我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平时随意布置的作文该怎样去上,一番探索,一番比较,一番纠结,收获多多。它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写作,让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下一步我前进的方向在哪。
教学反思与感悟 8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我有幸参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下面我将自己的教学做如下反思: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对学生的学习,必须赋予“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迅速产生学习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有助于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探索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没有任何帮助,但正是这种没有铺垫的教学,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得到了体现,问题解决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学整齐划一,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成长并不需要教师“迫不及待”的帮助,他们需要经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他们需要的是探索的时空、交流的机会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这些才是学生需要的帮助。
在操作探索,推导公式中。先启发谈话,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这样让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互评”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从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到重点突破,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作好铺垫。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不管是操作还是汇报,感觉还不够到位。
感悟
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在案例二中,正是有了自主探索的时空,学生才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正是有了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才敢于大胆表达不同的见解,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也正是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学生才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
多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才能在学生感到“柳暗花明疑无路”时,他才巧妙地“拨开乌云见月明”,让学生眼前“豁然开朗”,只有这样的帮助才是促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帮助。也许这样,我们的学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的课堂会失去“严谨”和“流畅”,也许预设的任务会难以完全达成,但当我们发现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奋力向前,大声喊出“让我试试”;当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真正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飞”的美妙滋味时,身为教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一味地信守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呢?
我们是农夫,但不是“拔苗助长”的农夫,应是一个懂得怎样真正帮助禾苗成长的“农夫”,是一个让“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间、阳光和雨露,也经历风吹雨打,最终能品尝到“硕果累累”之喜悦的农夫。
教学反思与感悟 9
从教八年,一直担任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平日里愿意多读课改资料,多钻研教材,在别人身上也学到了一些经验。以下是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一、重情境
有人说现在有些学校不是学生快乐的精神家园、学习的乐园,而是泯灭学生童心、磨灭意志和创造力的精神牢狱,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有的同学把一首歌词做了如下更改:“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看来,教师在教学中能否重情趣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俗话说,动人心者,莫不先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教师教学不仅要重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活动。记得第一次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遵循教材、教参,语文训练似乎也很到位,但直觉告诉我学生没有动情。课后反思,觉得关键在于未能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于是,第二次教学时,我着力对教学材料进行重新组织,让学生潜心调查,分析地球现状。然后学生潜心会文,综合思虑,结论让他们触目惊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一一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孩子的呼声。
二、重参与
所谓参与,这里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记转变为直接参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位教师在谈到自己教改经验时有这样一段发言:“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偷懒。”一语既出,全场倾耳。这个“偷懒”意味着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多参与,少一点教师的包办代替。这个‘偷懒’意味着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也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前几天,我观察了一堂口语交际课《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感触颇深。学生围坐在老师周围。开课伊始,师生间没有了循规蹈矩的问候。老师娓娓道出烦恼:“过几天,就是我女儿的生日了,她要宴请同学,你们帮老师出主意,请还是不请。”一语既出,天真幼稚的学生,都纷纷参与进来,主动为老师出谋划策。老师侧耳倾听,相机点拨,循循善诱地引导:说话要口齿清楚,有顺序,声音适中,有条理。在老师平和的语气中,人人敢说,人人愿说。并且能流利地说,正确地说,达到了参与的目的。
三、重合作
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四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数十人。只有一人有幸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可化整为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能搭起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感到有被人尊重的愉悦机会。
四、重感悟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也要自己在读中悟。”联系自己以前的教学,觉得十分可笑,在读文时,我常说:“请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读。”“请大家带着的悲伤的心情读。”感情怎么能强加给学生呢?学生能不能读好,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去感悟。后来我改变了做法。教学《夕照》一文时,我让学生自言自语。当读到“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一向大胆的宋博文在为他人评读时,反驳道:“我认为xx同学读的不够欢快,雀跃一词是表示像鸟那样欢快的跳跃,而他的语气读的舒缓,没有了调皮与活泼的感觉,我想试着读读。”此时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达到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老师无需多讲多问,只有一条任务,给予鼓励,给予支持。
教学反思与感悟 10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 一类字二类字一共12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然后向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有的学生汇报:“邻”字读成了后鼻音,“藤”“盯”字读成了前鼻音,同伴教会了我“哇”字怎么组词。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我也就知道这些生字是他们难以掌握的生字了。我再把这几个生字当做重点,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
1.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同时表扬“小老师,你真棒!”,
2.组与组之间比赛读,
3、男女比赛读,
4、开火车读。经过趣味性的强化记忆,学生最终掌握地比较好了。这样的生字教学效果使我自己很满意。
当学生和文本接触之后,我提问: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
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采用角色换位学习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习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我抓住人物的.语言,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教学。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加以品析。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我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你想读什么角色的内容,然后老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读,再让男生和女生对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来读出那位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和后来不听邻居劝告,结果没有收到葫芦后悔的语气。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对课文也非常熟悉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掌握的,另外也让学生懂得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
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注意做事情的过程很重要的,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反思与感悟 11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于是当叶子上长了蚜虫,他觉得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后来当邻居劝说时他也是漫不经心,不加理睬。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 在教学过程,我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同时,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选择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
本课的优点是: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本科的不足是:在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没有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老师迁强地让孩子去达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词语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学生
会改变过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在教学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总之,很多不足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改正与完善。
教学反思与感悟 12
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
在讲授《圆的面积》一课时,由于学生熟悉了研究平面图形的思路:认识特征——周长——面积,所以范老师采用了复习旧知、直奔主题的引入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思路,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又简洁明快,结构紧凑,为学生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圆与学生以前探究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都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因此当范老师提出“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并不能马上找到解决的方法。有的学生一开始无从下手,这时,把时间给学生,把探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行,引导学生从头脑里检索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把“圆”这个看似特殊的图形(用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用直线段围成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范老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探究圆面积的心理,知道有的学生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尊重学生的原创思维。
通过探究,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反思,达到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当动手操作已经无法再完成时,范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弥补操作与想象的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剪拼成的图形越来越像平行四边形。围绕着“怎样更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追问,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了“极限思想”。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去经历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范老师充分体验“转化”和“极限思想”,所以安排比较少,虽然这节课只设计了几个基本练习来检验学生对圆的面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这并不妨碍这节课的精彩。
教学反思与感悟 13
幼师是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孩子与家长的希望,幼师感悟和反思。通过这几个月向各位名师的学习,积极吸取他们的经验,并且不断的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使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目标与方法。身为一位幼儿教师,我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的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做到集大家之所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下面就是我自己通过学习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应有的素质
(1)现代化的教学观
教学观是对教学认识的结晶,它集中反映教学现实,幼儿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因此幼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同时教师应有创新性的思维,运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孩子们学习的无限动力,勇于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开创出更加人性化,创新性的教育模式,秉承"在快乐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们在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独特性,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加的先进,与时代接轨.
(2)科学化的儿童观
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是以现代化的儿童观为出发点的,因此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范文《幼师感悟和反思》。幼儿在除了健全的身体以外,还具备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只有科学的认识儿童,才能正确的对待儿童,是儿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茁壮成长。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小给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未来满足幼儿的求知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学习,随时补充自己的能量,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一味的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只是远远不够的,日积月累只会被淘汰,对孩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是不负责任的。现在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我们不去填充我们知识的海洋,那孩子们求知的小溪怎么会得到满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对得起孩子们。
二、 积极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主动性,这对于幼儿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孩子们拥有好动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天性,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将孩子的这一天性丢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尽情的发挥他们的优点,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中一孩子们为主题,老师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从而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对事物的思考能力。
三、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的教学氛
教师要对孩子们都一视同仁,对孩子们应该多加教育,增强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构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以上这些都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育和学习中,相信我的教学观会有所提升,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也会有所弥补。
教学反思与感悟 14
日前,我有幸在北海小学参加了越城区小学数学优质课暨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活动。听取了四节关于《圆的认识》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能借助课件引入,让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在探究半径、直径有怎样的特点这一环节中,四位老师都能放手让学生把圆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半径和直径的本质特征,发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还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半径相等,半径有无数条,直径相等,直径有无数条,沿着直径对折圆的两部分重合等知识。这样的设计,我认为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自豪地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另一方面很自然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基于这样的`想法,四位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上,而把画圆和认识圆的各个部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较,并且掌握。最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课末能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教师十分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给学生指引出方向,由扶到放,这样的探究才能取得实效。
最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课末这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反思与感悟 15
《感悟青春》是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新课标为教师施展才能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本人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人文性和生活化的特点。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把握和提升,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把思品课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
大胆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变“用教材教”为“教教材”。我在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对其内容、知识进行了梳理、整合、发掘、拓展,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青春密码、青春论坛、青春悟语。清晰明了又丰富了教材内容,也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充当的是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学生最大的潜能。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在对事物的'感知、体验上有更深入的、自觉的思考。如:导入新课时选取的《童年》flash歌曲中选取的歌曲和欣赏性很强的图片等等。创造性地使用、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寓教于乐、创新思维的训练。如:“青春论坛”中让学生任意选取图标,根据提示作即兴的小演讲。这个创新思维的训练有一定的难度和趣味性,因为这要求学生把完全没有任何关联的一个词、歌曲或图片巧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赋予它新的内涵。应该说学生的表现很精彩,他们的即兴演讲令我很感动。
建构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活泼、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师生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和体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欣赏、信任他们,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信、幸福、满足的体验。整个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关注学生的成长的乐园,学生在探索中成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教学反思与感悟 16
这次能有幸聆听王老师和曾老师的课,对我而言真是受益匪浅。
曾老师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和王老师稳重、朴实的教学风格让我如沐春风。最令我欣喜的是大家能聚在一起共同研讨对课的看法,这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
在阅读了王老师的反思以及唐老师、袁老师和曾老师的留言,我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此想跟大家共同交流。《我的爱是什么》,这样的课题一抛出来,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爱”这是个很沉重很深奥的话题,对我们成年人来说爱真是无法言语说清,在我初次接触教材的时候,我就是用我个人的对爱的理解一种很成人化的理解来进行设计这一节课,认为这样才能体现爱,可是试教之后,听课的老师们与我真诚地交换了他们的想法,认为这节课确实营造了浓浓的爱的氛围,她们都被感动了,可是这样的爱太沉重了,作为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无法体验这样深层次的爱,因此在设计课的时候能否考虑孩子的年龄的特点,走进孩子的心理去备课。
老师们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对呀,在备课的时候,我始终都被自己的体验而框死,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我的爱是什么?当我再次研读教材,对爱有了更多的感悟。其实爱并不是我们想的这般复杂,作为父母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孩子说声“我爱你!”“谢谢你,妈妈!”“妈妈,我来帮帮你!”……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父母会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孩子们帮他们捡捡碗筷,帮他们捶捶背……这样的举手之劳他们会觉得很幸福。可是这样一句句平常的话,这样一个个小小的举动,又有多少孩子能做得到呢,甚至还有孩子根本不知道这就是一种爱家人的表现。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想我应该做到的就是让孩子们懂得感受家人的爱同时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家人,我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人在朋友家吃饭得到了别人的端来一碗饭兴奋不已,可是她的母亲给她端了一辈子的饭,他也从未感激过。在我们的班级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对老师对同学彬彬有礼,可是对父母就非常无礼,我曾经找这些孩子聊天,从谈话中我了解到原来这些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这是无礼的表现,因为从小就这样跟家人说话,从未有人指责过他们。来到班级不能这样说话,因为这样做老师会批评,但他们也从未认真地去思考这些问题。所以与孩子交流“爱”的话题,我觉得真是非常有必要,对于这节课,我并非希望自己的课堂要如何的出彩,而是真切地希望能唤醒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以上都是个人粗浅的看法,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教学反思与感悟 17
教育的幸福来源于教师对教育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验。教育的幸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是教师对教学的不断感悟,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深入理解,是教师用平常心书写的“育人”。教师的幸福感不仅仅来自领导、老师、学生的认同程度,更来自专业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成功感,来自于自觉地对教育的反思中。
“两课两反思”交流研讨活动圆满闭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不同执教风格和独特的个性解读带来的精彩。不管是宋顺云老师的“润物无声”,还是段智文老师的“大气豪放”都让我受益匪浅。脑海中现场情景还未散去, “高效课堂” 对我的启示已涌上心头。
一、高效的课堂源自教学的知趣交融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作为教育的生命体——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学的追求的落脚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都不是白纸一张,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要清楚这一点,更要学会用恰当的手段了解学生的学情,激活他们的认知基础,让新知的学习泊于旧知的基础之上,把新知的学习融于有趣的情境之中,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纵观两节课,宋老师从学生喜欢玩的碰碰车开始,让孩子们在“一辆碰碰车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做”的问题情境中感悟“交换”的含义,在操作研究中懂得排列中“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把枯燥乏味的思维活动课巧妙的融合在以“乐园”为主线的氛围之中。知识与趣味性活动的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的思维之美。段老师从玩扑克牌魔术入手,把知识融合在扑克牌的情境之中,并贯穿课堂始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
二、高效的课堂源自环节的扣人心弦
教育需要激情,也需要诗情。对艺术家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对教师而言,最大的快乐是在课堂里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学生在课堂上心灵交汇,智慧碰撞。在宋老师和段老师的课堂中看到了。在巩固练习阶段,宋老师创设了“寻宝”的情境,段老师采用了“砸金蛋”的游戏,都不约而同地将所要巩固的知识分散在寻宝之路的障碍或游戏之中。这些“障碍”就像一首首美丽的诗,学生听了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学生在“寻宝”中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在争辩中感受数学的美好。
教学中,两位老师是睿智的。在教学中,我看到了教育是一种成全。他们用真情传递给学生美妙的数学知识,更让孩子们品味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感受到了什么是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是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数学思维的深度之上的,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挑战,在挑战中不断追寻知识的.发生、发展,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在此过程中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一个聪明睿智的成功的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是单单的教授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而是在此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中的“双赢”即:既教会了学生,又提高了自己。单单地教授学生的知识的教师是愚蠢的,单纯的提高自己的教师而忽视了学生的提高的教师是无知的,实现“双赢”的教师是明智的。所以在教育之路上要不懈的追求、静心读书、专心课堂、潜心实践、细心反思、精心提高,在反思中品味教育教学的幸福。
教学反思与感悟 18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华师大组织的美术音乐特色培训班,听了9节课,从中选出了一节适合小班的,比较有新意和特色的美术玩色课,带回幼儿园,在自己班进行教学。
这节充满着情感的、新奇的美术课,深深吸引着我,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听上海的老师上这节课,觉得特别温暖。专家点评这节课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趣味化的魔术能够充分吸引幼儿,加上戴围巾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好的情感体验,而且玩色的时候是以游戏的方法来进行的,孩子参与演示非常好。
我觉得这节课吸引我的地方是,教师在给小班孩子戴围巾的时候,能够边谈话边抱一抱孩子,气氛非常温馨。还有整节课始终渗透着保育的目标在里面,比如:玩色之前把袖子卷起来,玩色时小手脏了用抹布擦一擦等。这些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上完课之后可以继续把材料放在活动区,让孩子自主玩色。
于是 ,我挑选了这节课作为我的汇报课。在上课之前,我认真准备了各种材料,争取把优质课的原貌展示给大家 ,让大家能最大限度地了解这节课。我在自己上这节课的时候有所变动,原课是在第一环节之后把围巾收回了,我想试一试让孩子始终带着这条围巾,始终带着一种温暖上完整节课,然后把围巾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
在上完这节课之后,我深深地感到 ,要上好一节课真不容易。看似简单的一节课,要把握的关键很多,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细节都会影响整节课。在我进行示范和幼儿个别示范之后,我应该把围巾拿起来和孩子一起欣赏一下,讲解一下滚的技巧,然而一时紧张,竟然忘记了,于是出现了后面玩色操作中的问题,孩子滚木珠的时候,没有充分让木珠在围巾上滚,而是在周围打圈,延长了操作时间,最后的围巾效果虽然还是不错的,但是也走了些许的弯路。
还要进行自我反思的是,在准备颜料和其他材料的过程中 ,都有小小的疏忽;在最后环节进行评价的时候,有点草草收兵的感觉,应该再深入一点,留给孩子思考的余地。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觉得我还要再锻炼自己的语言,尽量再明确点,简洁点。回应孩子的时候,还要讲究艺术。总之,上好一节课要靠平时的积淀,多上课,多反思,多锻炼,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我要感谢的是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姐妹们,让我在课后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能更好地作出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不足。
我想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师益友,我记得杨蓉老师说过,一个人要经过自我反思、同伴帮助、专家引领的过程,才能真正变得成熟。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
教学反思与感悟 19
《钱学森》是一篇记叙人物事迹的文章。课文生动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历尽艰辛才回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以读为主线,紧紧抓住钱学森所说的话,结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交流,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第一段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首先通过交流,让学生从钱学森在美国富裕的生活、优越的条件与他话语的联系中产生困惑。我巧妙地设计了一组关联词的'说话训练:选取一组关联词,请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钱学森是怎样想的?这一环节是想通过交际情境促进角色转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的情感与钱学森的情感产生共鸣共振。这时,学生再来读这一段话,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钱学森的殷殷赤子情。
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要求学生用心读,反复读,好好感悟。抓住“应当”一词知道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职责。这里有设计了第二个说话训练:如果你也是那些留学生中的一员,你会支持钱学森的决定吗?你认为他回国值不值得?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更能体现出钱学森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的强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教学反思与感悟 20
当我拨动键盘敲击出《“蝶变”的艰辛与喜悦》这个题目时,我的心迅速回到了4月29日——XX市教育局教研室在聚英幼儿园进行的四县优质观摩活动的现场。心中想说的话实在太多太多:首先感谢XX市教研室,XX市托幼办为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的平台;感谢聚英幼儿园的全体领导与教职工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感谢其他县区的幼教同行们为我们带来的优质观摩活动;更感谢那些一天之内参与8节教育活动的可爱、可敬的孩子们……除了这些感谢,心灵深处频繁跳跃的还有更多的感慨、感悟、感动。
优质观摩活动本身带给自己的感慨与感悟:
本次优质观摩展示共有8节教育活动,首先上场的是我们幼儿园的两位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狄晓燕和年轻有为、活泼可爱的赵曼莉。她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活动设计、直观的课件引领、灵活的教育策略、融洽的师幼互动、自主的学习方式、精彩的欲秀不做“秀”的教学风格……充分展现了我园的素质教育特色。两位教师的正常发挥使我加速的心跳趋于正常,活动后的掌声使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接着,来自不同县区六所幼儿园的教师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活动逐一进行了展示,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她们的教育活动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可以看出,大家均在尽最大的努力挖掘着所选内容潜在的教育价值,使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经验。如:《有趣的石头》超大的信息含量,图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快乐的旋转》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教师引导的耐心;《什么能溶在水里》教师全新的理念,严谨的语言;《我的大鞋会唱歌》新颖的选材,恰当的教具使用;《我爱洗澡》教师的大胆,孩子们的愉悦;《中国五福娃》合理的环节设计,巧妙的图谱运用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与感悟。
最后,蒋奇老师针对当天展示的8节教育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从选材到目标的定位、从重难点的确立到材料的准备、从环节的设计到过程的实施、从教师的自身素质到驾御课堂的能力、从师幼互动到整节活动的效果等进行了详细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合理化建议。她那精彩的点评为我们今后如何准备优质观摩活动、如何评价优质观摩活动、如何指导日常教学活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活动背后的故事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感动:
本次展示的8节教育活动中有我们幼儿园的两节,可以说这两节活动从选材到最后的展示,我是一直陪伴着两位老师走过来的,所以我想说,大家看到的可能是结果,是较为成功的活动展示,是两位教师不俗的风采;而我不仅看到了结果,看到更多的是过程,是活动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蕴涵了两位教师太多的付出。记得有一次研讨间隙,赵曼莉老师斜靠在值班床上,这在平时不会有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轻轻用手触摸她的额头,才发现她发烧了,在我们的劝说下,她勉强去打了点滴后又及时回到了幼儿园,当问起她的病情时,她眼含热泪摇摇头:“没事,我们一定要成功……”当时,我用尽全身力气握住她的手,让感动的泪水流向心底。还有我们的狄老师,为了准备这节活动,她把正需要自己辅导的女儿扔在一边,远在郑州的爱人工作忙不能回来援助,竟然选用了千元奖金支持法……这就是我们敬业的教师!这就是我们朴实的教师家属!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它带给我的感触与感动绝不亚于活动结果本身。
其实,这两节活动的诞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赵老师的艺术活动《小小芝麻官》是在毙了科学活动《奇妙的旋转》之后确定的,而狄老师的数学活动《魔术机器》则是在两节语言活动的不满意之后选中的。记得确定下内容的当天是周五,距离托幼办领导来我园听课只有三天时间。怎么办?我们全园上下总动员——为了研讨内容,两位作课教师以园为家力求精益求精;为了赶制教具,很多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日却毫无怨言;为了赶写材料,领导班子成员几次加班到深夜仍激情四射;为了赶做课件,王京山老师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夜……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伙伴的支持与帮助,才使我们按时迎接了托幼办领导的到来,也正是因为伙伴们那种视幼儿园荣誉高于一切的品格,才使我们每走一步都底气十足,遇到迷茫不躲避,遇到困难不放弃,直至走向成功。这一切的一切带给我太多的感动,我为自己拥有一群这样的伙伴而骄傲,为自己拥有一个这样的团队而自豪,当时在我心里出现最多的语言就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人心齐,泰山移”、“团结起来,众志成城”……
当我得知我们的两节活动均被选送到新乡时,最直接的反应是惊喜、是感谢,惊喜的是我们两位教师能同时接受XX市教研室领导的指导,感谢的是XX市托幼办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与照顾,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压力。我曾经在心底无数次问自己:“我们能代表XX市的最高水平吗?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不辱使命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领导班子成员与两位作课教师一起,就托幼办领导为我们提出的
意见和建议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地试上,一次又一次地研讨,直至把我园大班的孩子全部用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试上是在聚英幼儿园,我们给它取名“活动前的热身”,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忽视,我们没有带文字材料,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前所未有”四个字,当时,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无地自容”。一阵自责之后,我在心底默默告戒自己:今后不管干什么工作一定做到“主观认识”放第一, “认真”二字常牢记。就这样,在这一次又一次地试上,一次又一次地研讨过程中,我们的两位作课教师勇敢地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困惑、真正走进了活动,她们设计活动、驾御课堂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正如狄老师所说:“我终于走进了《魔术机器》,不再在表面漂着了……”
通过本次优质观摩活动,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和两位作课教师同样收获了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完成了一次“蝶变”,尽管“蝶变” 的过程是痛苦的、艰辛的,但从“毛毛虫”变成“花蝴蝶”之后的心情是激动的、喜悦的,我们愿意历经艰辛、收获喜悦!在今后的各项活动中,我们会不断地挑战自我,尽最大的努力超越自我,针对每个教师不同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帮助她们完成与之相适宜的“蝶变”过程,努力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美丽“蝴蝶群”中的一只!面对百花喜飞翔,飞出靓丽、飞出独特、飞出最美的自己!
教学反思与感悟 21
《天窗》这篇课文意义深刻,由于写作时代离现在孩子的生活较远,他们可能没有书中孩子们的这种感受,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备课时,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孩子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针对“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通过品词品句品段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让学生将孩子们看到的,想到的结合自己的经历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进一步感知课文。
在渗透“想象”写法指导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品读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雷电的猛厉,云彩的奇异变幻,读懂了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数量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
借助这些奇妙的想象的文本内容我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深刻含义。之前的阅读、理解、感悟学生已明白:天空中原没有无数的星星,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一颗星想象到天空中有无数的'星星……这一切都源于丰富的想象,世界在孩子的眼中因此而变得多姿多彩,比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有了前段教学的铺垫,加上文本语言的有效组织,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使难点迎刃而解。
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自主地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阅读教学方法的确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反思与感悟 22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经过简单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趣味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不太容易把握这篇课文的`情感。所以,本节课我将阅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读中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不一样的方法识记生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带领学生一步步从读中体会情感,理解寓意。
能够顺利地上好本次的研讨课,首先要感激林志芬教师、卜敏芳教师在磨课过程中给予我的指导。还要异常感激肖雅思教师,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受益良多。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帮忙,才使我能够基于学生学情,紧扣重点,完成教学。
认真反思后觉得本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不足:
首先是字词方面,字词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除字音和字义外,还需要对字词进行拓展延伸,应更注重实际运用。例如在讲到“无边无际”的时候,能够拓展“无边无际的什么”,使学生不仅仅会学,还要会说、会用。
其次是关于范读,当发现孩子反复读,仍读得不好的时候,教师能够进行范读。适时地、有效地范读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终就是关于问题的设计方面,虽体现了必须的层次性,由易到难,但还需进行深入的挖掘,引导孩子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发现不足,才能不断改善,获得提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多看好书;向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仅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教学反思与感悟 23
歌曲《大海》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海的歌》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四三拍,二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很有规律,A段描绘了一副平静、宽广和博大的大海画面;B段与A段形成对比,起伏的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回后友回到宁静的画面,以宣泄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整首歌曲的旋律给人以宽广有着海的气势,音调柔美描绘了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课程的价值提到这样一个方面,那就是: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我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充分地考虑到了音乐的特点,考虑到了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以学生的听赏感受为主。
因此自己的`教案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活动,突出了对情绪、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在实施过程中也切实地感受到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有效的,学生在音乐声中所进行的多种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同时学生也为音乐的优美旋律所吸引,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
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以多听感受为主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我的示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学生学的过程是快乐的,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也深深的体会到歌曲表达的内在美。
教学反思与感悟 24
今天进行同步异构孔子这课教学,我设计这课时考虑到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要让学生对孔子的思想充分了解,才能激发学生更深一层去学习有关孔子的著作。因此,我是用生本的理念来设计这一课的,目的是做到以读引读。以理解本篇文章引出对其他文章的阅读。
我的设计是先设计预习导航: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你了解到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2、课文写了孔子哪几个小故事?能给故事写上小标题吗?从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3、你还会介绍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孔子的事或者他的'论著吗?
上课时,因为是公开课,我又担心自己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汇报能力还不够,就给了学生汇报的框架,如:我们组认为孔子是…人,我们是从第…段,第…行感悟到的,请大家跟我们读…请问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结果上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时间不够。因为自己绑着学生的手脚在回答,浪费了汇报的时间。学生汇报时也不流畅。结果可想而知,自己画蛇添足了。
看到自己预设的目标没有完成,我想自己以后应该在设计预习导航时要考虑学生汇报时的可操作性。比如你了解到孔子是什么人?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的,请划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操作,汇报也容易操作。又如,课文用几个故事来写孔子,你最喜欢哪个故事?故事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呢?请划出有关语句说明。
这节课没完成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小组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如学生汇报的形式要让学生自己做主,不要用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以后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
教学反思与感悟 25
我讲授的是二年级上册《欢庆》一课,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把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出层次,读中感悟各族人民为母亲过生日的'情景,从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授课文初始,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然后通过范读,结合图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练读。在品读理解诗歌内容后,利用课件为四处景物配上图画,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看图背诵前四行。并且在理解前四句诗歌的同时,将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提炼出,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生字词。诗歌后四行的教法是放手让学生自读后提出质疑:为什么有十三亿孩子?国庆节为什么是十月一日,而不是其它日子?然后通过学生的交流顺利地解决了难题。
这节课中,在引领学生想象这一环节,我比较满意。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如何让学生来读,读的入情,读得有滋有味才是最重要。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是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提高,言语智慧也得到培养。但孩子们的朗读是不够充分的,虽然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投入到了诗歌当中,特别是利用前四行中的动词让学生带着动作表演读使课堂气氛高涨,但我并没有趁机让学生多读,多感受,因此在朗读方面我觉得自己是有所欠缺的。
授新课完毕后,我还安排小游戏“猜字谜”。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做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
教学反思与感悟 26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教学反思与感悟 27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发言可谓精彩纷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创新在求异中进行,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全面、深刻的方向发展。
一、让学生在读中激趣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在本断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安排了两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供给舞台,演中理解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我设计了小鸟、小鱼、种子的角色表演,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弘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理解了“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的意思。这样的创设舞台,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乐的主动性,为孩子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每个人都能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模拟表演中提高
模仿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今是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模拟表演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一条有效途经。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小诗人”的角色,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模拟表演,大胆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既能发挥他们的才干,又能很快促使他们进入双向互动的语言训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热烈起来,为学生搭起了舞台,弘扬学生的个性,开启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反思与感悟 28
《雪儿》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让它飞上蓝天的故事,表现了“我”爱鸟的美好心灵,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心情。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三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探究学习: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对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等词语体会雪儿内在的美;“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又飞回来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等词语,感悟雪儿是只向往蓝天又极通人性的鸽子。在有所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抓住“给它洗了澡”、“在它伤口上敷了药”、“和雪儿一起……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等到词语,读懂“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特别是通过“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我把雪儿轻轻捧起”等词语,悟出“我”对雪儿的喜爱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的心情。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达到融为一体的境地。并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信鸽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中用,用中学。文中小作者也是非常可爱的,对鸟类是非常爱护的,并让学生开始理解当雪儿再次飞回来看作者,作者会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它,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并让学生试写后再交流。
教学反思与感悟 29
1.用数学知识存在普遍性与特殊关系的特点,教会学生用抓特殊性的方法来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在初中几何教材中,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知识体系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2.我们知道: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而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各自具有自己的独立存在的性质,这也必然引起它们的判定、面积求法及应用上特殊性的存在。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抓住共性的`同时,重点完成对特殊性部分的探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这部分教学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平行四边形教学中,引导学生由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入手,从平行四边形的角(对角、邻角、外角与内角)、边(对边、邻边)、对角线、面积求法、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方面进行探究(用逻辑推理或实验证明的方法,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实验、质疑、释疑的方式完成)。其次,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教学中,延用了平行四边形教学方式。但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从异性方面进行探索,找出特性,即菱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组对角、四边相等、面积为对角线乘积一半三个特点;矩形具有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面积可用邻边之积来求三个特点;而正方形又具有集菱形、矩形特性于一身的特殊性。再通过比较、总结,来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在初中几何教材中,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内容还有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初中代数中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来完成。
教学反思与感悟 30
“爱护书籍”是本单元主体课文,写了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爱护书籍》教学反思。课文从“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几个部份再现了鲁迅先生的爱书好德。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养成用功读书,珍惜工夫的良好习惯。
目前孩子的'家庭生活生计前提皆很优越,家长尽可能知足孩子对学习用品的要供。多数孩子不懂得珍惜、庇护学习和生活生计用品,孩子们缺乏治理自己工具的意识,“爱护书籍”中鲁迅从小爱护书籍的做法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讲授时,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反思《《爱护书籍》教学反思》。品词赏句,抓住人物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的好品量、好习惯来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干事认真的态度。使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主动爱护书籍。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此后你怎样庇护书,爱护书?把自己的设法写下来与同学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写话能力,又进一步学会了爱护书、庇护书的方法。
在初读感知课文首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找出概括课文首要内容的句子:“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皆宝贵。”以此为主线贯穿学文的始终。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鲁迅爱读书、爱护书的事例来学习鲁迅爱书胜过亲情,胜过财宝,胜过生活生计中的统统。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我们应当爱护书,学会保存书。
本节课存在不敷之处,由于教师筹办不敷,课堂说话缺乏连贯性。在当前的讲授中我会努力专研,与长补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教学反思与感悟 31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深深的启发了我,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用爱心温暖后进生的心灵。一、在集体中唤醒“自尊”。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团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及行动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不论思想和行为,若与周围人相一致时,则容易心安理得。可见集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教育和影响作用。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学生与他之间、老师与他之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班里有位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
教学反思与感悟 32
《回声》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回声》教学反思。第八单元的主题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热爱科学,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回声比较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教学反思《《回声》教学反思》。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水波的变化,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取得较好的效果。接着指导学生理解妈妈的那一段话,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接着让学生与同桌交流:你明白了什么?然后全班汇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较好地突破难点。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带动作读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感受小青蛙的不同语气,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教学反思与感悟 33
新学期,对学生提出的一项要求是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本,主要是针对阅读课来说的,每周我安排两节阅读课,把他们的阅读笔记记在积累本上。一个多星期之后,把积累本收上来检查,我有了意外的收获,学生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我发现,不少学生的积累本不只记了阅读笔记,还记了课堂笔记――语文课堂笔记。虽然只有一个多星期的课,学生记的笔记还真不算少。关于成语的,关于病句的,关于文言句式的,关于写景手法的……居然还有同学能够做到分门别类。喜悦,兴奋,小激动。
反思一下这十来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笔记记得好,我是功臣。今年是我教学的第十三年。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对于课文和知识点早已了然于胸,我开始在调动学生,设置课程重难点方面下功夫。以前不明白,总想把自己知道的,自己查到的东西都一股脑地教给学生,总觉得越多越好。而一些老教师、前辈们总说,一节课讲清一个点就好。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节课一个点的'真正内涵。每上一节课之前,不管是习题课还是课文讲授课,我都在备好课之后,继续思考自己预先设置好的重点,这样在上课时就能做到重点突出。突出重点的方法之一就是严谨的板书设计。板书经过设计了,不是随意的了,我没有可以强调,学生却自然地记下来了。真是一举两得,好上加好。
每节课尽量设计板书,坚持写板书,这是我这学期的第一个收获,我对结果颇有信心。怎么写板书对学生有用,我会做出我的尝试,希望有一天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看一看。
【教学反思与感悟】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与感悟06-08
教学反思与感悟[经典]06-09
教学反思的感悟10-17
《藏戏》教学感悟与反思08-19
实习教学反思及感悟06-02
《李时珍》教学反思与感悟06-10
诵读与感悟教学反思08-02
教学反思与感悟(20篇)04-20
乡下的孩子的教学反思与感悟08-14
“诵读与感悟”课程教学反思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