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读后感

2022-11-23 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谷幽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空谷幽兰》读后感1

  此片段节选自庆山《清醒纪》之“空谷幽兰”

  随着这个美国男人足迹的深入和切身的交往,他会发现他所寻找的那些隐士,并不是他理想意念中的那些人: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所需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

  相反,他们或者承担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或者在寺庙里忍受着游客喧嚣,琐碎杂务,无所事事,或者疾病缠身,平静等待死亡降临。他们生活里并不是没有任何缺陷。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修行。

  道教徒和佛教徒寻求的是不变的东西。这是他们不追名逐利的原因。寻求的只是道,就是我们生于兹,回归于兹的那个无。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与这个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一位道长在采访中说。

  对于城市中的人来书,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这是此书最为普及的意义。

《空谷幽兰》读后感2

  空谷幽兰,洞人心性,这是一本关于中国隐士的书。隐之于显,终归是一种形式。无论禅隐抑或道隐,都寄托在环境中获取某种心境。

  隐士文化向来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终南捷径”所道出的更是“隐”的微妙意味。至于寻佛问道之隐,又是另说。禅意与道意均指向一种终极意义,佛教的涅盘与道家的飞升,所强调的都是对自我的超脱,而其所用的方法都聚焦内心。这种近乎极致的自我挖掘,似乎很自然的同形式上的与世隔绝相结合,以环境滋养心境。如此看来,所谓隐士,既有内心之隐,又指涉一种生活方式。修佛与修道虽是修心,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之历练,最艰难之处在于排除环境的干扰。藏之名山的修行之道对于断除杂念,与天地共鸣,无疑有着绝妙的功效。问题在于,这种隔绝的小世界,虽然很容易的导向空与无的参悟本性,但也很自然的束缚了人的视野,一不留神走向一种偏执,以致于更像是一种迷信。

  所以,古来入世后隐的人们,所寻求的多在于一种隐士环境,以此来平和心境。而对于那些修行者,远处看起来仙风道骨,实则是另一个独立世界,当然,有时也是我们烦扰世俗生活的一种寄托。

【《空谷幽兰》读后感】相关文章:

《空谷幽兰》读后感12-27

《空谷幽兰》读后感范文06-14

《空谷幽兰》读后感1300字11-27

《空谷幽兰》读后感(精选5篇)03-30

空谷幽兰成语06-29

《空谷幽兰》读后感(通用5篇)03-02

空谷幽兰经典语录04-07

空谷幽兰高中作文05-31

读《空谷幽兰》有感1000字01-06

空谷幽兰绽春枝作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