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

2022-11-07 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1

  毛姆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作家。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他的作品,不得不说,他的语言风格独具一格,貌似接近钱钟书先生的某些风趣。

  《月亮与六便士》,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情节设置上,很精细也引人入胜,没有任何繁杂,斯特里克兰生活过三个地点: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塔希提,以及在这三个地方,分别经历了三个女人:妻子艾米、恩人的妻子布兰妮、艾塔。

  在伦敦的日子,也就是传说中为了六便士奔波的岁月吧,与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波涛不惊的家庭生活,干着证券分析师的工作,还有一双聪明美丽的儿女,并且最重要的,他还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且,在伦敦,他这样生活了40年。

  在巴黎的日子,是他追逐月亮的第一站,截然不同的生活由此展开,生活也陡然充满了艺术气息:穷困而潦倒,性格也忽然那样不近人情、不可理喻,以及不惜伤害一个无辜且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无声息的捣乱了别人的生活、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之后,他摊摊手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需要对此提出说法吗?还是来看看我的画吧。

  之后经过马赛到达普拉提,也许在这里他找到了心中最亮的月亮,这是他的灵魂出窍之后得到升华的地方,这个地方属于他,属于他的艺术,普拉提与他合二为一,在这里他与梦想毫无阻隔,还有那个叫默默守护他,忠诚于他的梦想,叫做艾塔的女人,于是这里也注定是他生命的终点。

  如果说每件事情都需要一个理由,那么在他离开伦敦抛妻弃子的时候,我需要一个令我信服的理由,然而没有,于是,我对他很是无解。

  而在另外一件事情上面,我更需要一个理由,他为何可以如禽兽般抢走恩人的妻子,而后将其伤害后,完全无感得面对别人的自杀,于是,我对他很是愤怒。

  在塔希提的日子,才是最最纯粹的日子,正如那里的天空,那里的云彩,以及那里的人们。

  也许毛姆本人并不懂得女性需要被尊重,于是,在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路上,需要一次又一次,特意或有意,去伤害一个又一个的女人,或许他会认为,除了完全诚服于艺术家本人的女人,才配是女人,不然就是该、就是自作孽,或者干脆叫自取其辱。

  于是,即使被抛弃、被遗弃、那么别期望有什么理由可说。因为就是这样啊,女人与艺术,本来就是那么格格不入。

  我是女性,对此当然不敢苟同,或者说,对于一个离艺术尚有距离的女性,我接受着传统的教育,那么斯特里克兰,该是传说中的渣男吧。

  而这个渣男,确有几把足够分量的刷子,就如在那间毫无装饰的木房里,那一副旷世之作,付之一炬,即使他价值连城,也毫无意义,只有隐隐约约听到两个字“天才”。

  所以女性朋友们,珍爱生命、远离艺术家。不过如果你想为艺术献身,那么,就此别过。

  月亮很远、六便士很近……月亮很美、柴米油盐也有她的温度。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2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有没有为追寻梦想奋不顾身过?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却少有人成为梦想中的自己。因为在寻找的途中,我们不断地往自己身上做加法,揽责任,也需要在漫长的孤单的寻找过程中寻找作伴的人,于是我们结婚生子,组建家庭,做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也许这样的生活在旁人眼中无可挑剔,可是唯有你自己知道其中的身不由己,因为你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

  只是,你已经没有勇气抛开这一切,重头来过,去追寻你的初心。在日复一日的自我找寻又自我否定中,平淡走过一生。当然,也有人在人生的某个时点,犹如被雷击般,毅然决然地舍弃现实中看来还不错的生活,投身自己的艺术理想,不问结果,直至生命结束。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科班学生,我竟然是在毕业十几年后才看这本书,自己都觉得有些惭愧。毕业那年,一位朋友就极力推荐这本书给我看,但当时困于找工作,且刚毕业,真静不下心来读小说,一拖就是十年。但是就理解力和领悟力来说,现在这个年龄读更好,学生时代谈理想是必然的,而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再说理想,难免有矫情之嫌。而一个没有生活历练的学生,读一些书是不合时宜,看不懂,也不能感同身受。很多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在时间的流沙中历久弥新,是因为它能跨越时代,让读者产生共情。

  小说的主人翁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有一个富裕美满的家庭,一个美丽善于交际的妻子,还有有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让他们一家过着安逸的生活。他的生活虽然不华丽,却也是很多普通人所艳羡的。他和妻子相敬如宾,默然相守了17个年头,一切看似无懈可击。但是,突然有一天,40几岁的他抛弃妻子,离家出走了,没有任何征兆。他开始追寻自己的画画梦想,他辗转过很多地方,最差的时候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但他从未放弃过画画,最后在一座小岛,与当地的土著结婚,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最终身染恶疾,客死它乡。生前他的画并不为世人欣赏,死后却被追捧。某种意义上,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即使最后的结局看似和他原来拥有的安逸幸福的生活大相径庭,但谁能说他不值得呢,他在大溪地找到安放生命和灵魂的归宿。从始至终,他从不解释,从未后悔,也从不需要人认同,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他的艺术追求。这样的人生充满戏剧性,却又让人着迷。

  多少让想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多少人想追寻诗与远方。可是生活的鸡零狗碎是一场永远都逃脱不开的苦旅。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是自私的,也是勇敢的。如果只是以对家庭的责任,对爱人的态度来说,他自私又无情,冷漠得令人发指;但如果你也曾有过抛开一切,追寻毕生所爱的冲动的话,那么他是让人敬畏的。他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在四十七岁时向他梦寐的岛屿出发。多数人在这个年纪已经安享天命。而他却开启了生命的新篇章。

  理想是月亮,遥远美丽,充满诱惑力;琐碎重复的生活是六便士,不起眼,却离不开,你会舍弃六便士去追逐月亮吗?我是做不到的。我爱这俗世的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

  小说中很多对女性和婚姻的描写,例如“女人能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无法原谅他为她所做的牺牲”,“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忘了自己曾干过自食其力这种不光彩事。

  她具有上等女子的本能意识,认为花旁人的钱过日子才算体面。”……这些描写让同为女人的我感受到深深的轻视。也许是时代使然,或者和作者的经历相关,总之,毛姆的笔下,女人不够可爱。不管怎样,小说值得细细品读。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3

  《月亮和六便士》这本听闻已久,很多次在书店中拿起又放下,以为应该不会有兴趣看的书,在一次当当网的打折销售中,曾与人约定一起看,买下了一本。书不厚,比起那些动辄大几百页文字的书,这本原本以为可以很”轻易”看完的,过程却着实经历了一番坎坷。

  一直摆在书桌上待看书籍中第一位置,每一次想要看的时候,翻起几页,也尝试很耐心的阅读,却总也进入不了状态,说实话里面的内容从开头来看,并不让我感兴趣。但,自己买的书,含着泪也得看完……最终还是在断断续续中,坚持看完。经典书籍的确有它的吸引人之处,挺庆幸自己没有放弃阅读。

  读后的第一感觉,单从故事情节层面来看,不会很吸引我。不过还是觉得这本书很不错,主要的原因是里面的语言读起来给人很舒服的感觉。看开头甚至一半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居然会有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为了所谓的理想抛妻弃子,破坏别人家庭却一副理所当然,毫无过错的态度,甚至那个人还是他的救命恩人。但看到后面,又会让人觉得其实他本没有错,只是从我们常规的道德观念来判断认知,他是不道德的。我们不提倡也不喜欢不赞同他的处世价值观。同时,也是印证了那句话,有时候天才与疯子的界限往往是一线之间,可以认为他既是天才,也是疯子。说实话,虽然看完了这本书,但是感觉没有真正理解这本书所要表述的主旨。或许,需要下一次有兴趣再一次阅读才能够理解更多。

  以上的这一段话,就是对于这本书读完之后第一时间所能够写出的读后感,书中关于艺术的表达、对画家原型”高更”的记叙,以及这本书在世界文学界的价值与意义,我想我是无法真正体会与理解的。也许,这就是一直以来,我看国外的书籍比较少的原因,总觉得,除了那些功能性的书籍或者传记类的文学可以比较好的入手之外,很多书籍所写的内容都是与当地历史文化有联系的,不了解的人很难真正去读懂它们。这也或许是我们国家的很多优秀文学作品无法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吧。毕竟,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学,就必然得先去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史不分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再说回这本书,《月亮和六便士》,一个代表着夜空中的美好,一个是类似于人民币”一角”面值的硬币,两者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理想与现实”。人们总说: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现实总会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们,并没有勇气与机会去追寻最初的理想,或者也可以说,社会生活的现实让绝大多数的人们”忘记了理想”,并不是有那么多的人,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真正理想是什么。

  所以,这也是现实社会与文明可以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与发展的原因,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天才与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人,更需要的是那些不断在现实与理想面前不断平衡与妥协的大众群体。作者毛姆对成功的定义前提:“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予了什么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取决于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理想与现实往往总是处于矛盾的两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追寻,我们需要明白自己人生的价值意义何在,而这是有存在很多维度的,于父母家人、于亲人朋友、于领导同事等等,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身份,,这些不同的身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责任,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在不同的身份中不断切换与不断适应,也因此,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就会在不断的修正、平衡与妥协。往往平衡与妥协后的结果,就会使得人们心中的“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差距不会那么明显。

  ……从那一刻起,人们将相信,潦倒与伟大、卑微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毫无排斥、共存于一颗心里的,那就是永恒的”月亮”和”六便士”。----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看似对立的选择是可以共存的……关乎理想,关乎现实!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4

  本文是袁老师学生周新梅的周作业之一。作者在阅读《月亮与六便士》后有些感悟,现将其分享给大家。

  最近阅读了《月亮和六便士》(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王晋华译,20xx.6,光明日报出版社),这本书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位在伦敦有着不错收入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夜校学习一年的绘画后,离开家庭,只身前往巴黎绘画,后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小岛,并在此病逝的故事。

  在书中,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自己的理想与自由放弃了银行的舒适工作,义无反顾的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他离开家时身上只带了100法郎,这些钱根本支撑不了他太久,因此他经历了很多苦难,贫穷、饥饿、疾病等等,运气好的话靠朋友才能渡过难关。为了能买到涂料、画布以支撑自己的绘画理想,他还做过码头工人,最后他漂泊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在那里度过了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并且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被世人所称赞,最终死在了那里。而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对他的画作能欣赏的来,也没有人支持他、看好他,都认为他是一个笑话,但思特里克兰德并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仍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读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做适合自己的选择。思特里克兰德通过义无反顾的绘画来活出自我,而在书里的最后布吕诺船长则认为,好好生活便是自我的实现,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滩的。”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极其平庸的一份子,大部分人是为了生存而生活,也正是这些人叫喊着渴望着过不平庸的生活,但又不为之付出努力,也没有活出自我的勇气,这种内心的矛盾也注定了平庸的一生。当然,若是选择坦然面对并接纳这样平庸的自己,我们也会因此而不普通。

  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于自己是如何选择的,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做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事就好。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无视人们异样的眼光,不求所有人理解自己,而只是不断奔赴自己向往的生活,追逐真实的自我。尽管现实中有冷漠、虚伪、残酷,仍保持一颗炽热的心使自己活的充实而美好,不求最好,只求适合。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5

  一年前,我知道了有一本小说叫做《月亮和六便士》,我知道了它的作者是英国的毛姆。一年后,这本书总是出现在我的眼界,在电视里,在手机上。在各种信息的“诱惑”下,不买下它,我恐怕是走不开了。

  书刚买回来,正值月考,我就把它忘了,任它在某个角落躺着。有一天,我的心情十分不好,从早哭到晚。每一次我哭得特别伤心的时候,就特别想趴到床上沉沉地睡一觉。醒来,一想到伤心事,又忍不住想睡一觉了。一直这样到下午,我想我再不找点事做,这一天就要过去了。想到新买的书都还没看过几页,觉得好生可惜。沉下心来读一会书,这一天也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尾了。

  书中的男主角斯特里克兰德·查理斯,是一位收入不菲的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在外人看来生活幸福美满的家庭。在书中的我刚刚认识他不久后,一个消息传来:斯塔里克兰德带着他的情妇到了巴黎。当他来到巴黎时,却发现,没有金碧辉煌的旅馆,没有姿色过人的女子,只有一间破烂不堪的旅店和作画的工具。他离开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想画画。他从四十岁开始追求理想,从伦敦到巴黎,从巴黎到塔西提岛,在临死前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满意的画作。和梵高一样,他的名声是在死去以后才被世人所知。

  斯特里克兰德没有热血少年那般励志,有着的只是让人看不惯的不羁性格。中国清末李鸿章是一个有功有过的人,大家恨他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也赞扬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而斯特里克兰德也时常让人恨得不行。斯特罗伊夫为他雪中送炭,赏识他的画作。他却默认了斯特罗伊夫的妻子——布兰奇对他的爱。结果到头来,他却只把布兰奇当做一个模特。

  但是读到最后,却让人莫名的心酸,不会为他的精神所哭,也不再恨他,因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人物形象。看到他亲手烧掉自己的遗作,反而有一丝丝欣慰,他终于完成了人生中最满意的画作了。他这一生,前半生在自己的父亲与金钱的手中。过了半辈子,才想起要追梦,这一追,便追到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刻,他或许是笑着死去的,他失明的双眼可能在最后一刻看到了那副“天才”的画作。

  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我是很佩服他那种勇气的。他从来不把爱情、女人、家庭当一回事。虽然他很不愿意让别人看他的画作,可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艺术已经在他的心头上占据了旁人无法超越的位置,就连是他的亲生骨肉,在艺术面前,也不过如此一般。想起一个采访,记者问大二的一些学生,后悔选择这个专业吗?他们多数人很后悔,却没有转专业的勇气,因此这一生,他们再也无法触及自己心中的理想。高晓松本来是在人人羡慕的清华大学就读,但是因为喜欢,因为理想,他离开了这所极富盛名的大学,去了中戏。

  我的人生目标实际上是很迷茫的,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想当什么,做什么。但倘若我在一条人生道路上找到了自己所喜欢的另一条道路,我渴望拥有斯特里克兰德的勇气,他的个性,他的品德。我想,只有拥有了他所拥有的勇气,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吧。

  《月亮与六便士》,一边是潇洒的月光,一边是闪耀的金钱。我喜欢月光,我也会远离名利。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6

  只有诗人和圣徒才会往沥青路面上浇水,一心以为劳作能使之长出百合花。

  ——毛姆

  最开始拿起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它抽象的封面,亦不是它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般富有童话味道的书名,而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毛姆。不得不说,听了太多他的故事,所以难免也想拜读一番他笔下的故事。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人读出的是自由与责任,有人读出的是非凡与平庸,而我读出的,是束缚与挣脱,以及带有绝望意味的自我解放。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故事的开始被作者评价为:一个有些木讷的男人,在仁慈的上帝安排下的生活中尽其本分。然后正是这个男人,抛弃了妻儿,先后去到巴黎的小酒馆和一个荒岛上学习画画和寻找灵感。在荒岛上,他拥有了另一个妻子与两个孩子,也创造了许多流芳百世的非凡画作。然而,他的一生,仍旧令人唏嘘,他的冷漠,也同样令人发指。他似乎是没有爱的,当然,对画画除外。

  有人说斯特里克兰的原形就是大画家高更,这样的推论我们无法鉴定它的真伪,但是很显然,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存在。无论是高更,抑或是别的什么人,反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对书中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主人公在墙上画了一幅被惊为天作的伊甸园图,他在失明后仍旧每天长时间面对这幅画,仿佛能透过心来描绘它。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弥留之际却要求他的妻子将画连同屋子一起烧掉——烧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剩。

  为什么呢?听闻这件事的人都在问。大概是因为他终于实现了心中所想,也认清了现实所迫。他的前半生在庸碌中度过,他的后半生也在追逐中消弭。终于,他在人生尽头创造了一个他心中的美好世界,自由天堂。但同时,作为这残缺世界的一份子,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自由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然后,在骄傲和淡漠的心境中,他又把它毁掉了。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他找到了他所追逐的,但也意识到即使放纵自己,燃烧生命,他也永远挣脱不了这尘世的枷锁。

  伊甸园或许终究只能活在灰烬里,正如桃花源也只留在下寥寥几笔。梦想可以天马行空,但双脚却必踩苍茫大地。现实可以选择逃避,但它一定在这里,让你避无可避。与其如此,何不直面现实,主动出击。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7

  初读月亮和六便士,总给我一种是真是幻的感觉,骨子里明白这仅仅是小说但精神上却隐约觉得是多么真实。对于毛姆为何选这样的名字,我更加偏向于这样一种解释——据毛姆说,这本小说的书名带有开玩笑的意味。有一个评论家曾说《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像很多青年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毛姆喜欢这个说法,就用《月亮和六便士》作为下一本小说的书名。这种说法很简单,我想,也正好符合艺术家们对简单的向往和追求。

  其实,我也希望有像斯特略夫那样的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里面掺杂着自己的人生体验,这可能就是那种和作者心灵交流吧。可以说,斯特略夫的遭遇值得同情,他一心一意地帮助思特里克兰德换来的却是家破人亡。这就让我不禁发问,思特里克兰德这后半生所追求的一定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么?他所追求的艺术并没有错,为了艺术他几乎抛弃了一切身外之物,这让我感觉到和古希腊哲学家们追求的幸福有着相似之处。伊壁鸠鲁说过“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实际上,一个最不需要奢侈生活的人,他能够最奢侈的享受生活”。简单的生活是享受生活的重要法则,而要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也许在思特里克兰德眼里还需要放弃人们那仁义道德,过那种原始人所有的半人半兽的生活吧。所以,他会对拆散斯特略夫的家庭会毫无愧疚;对勃朗什的死也会无动于衷。他所关心的仅仅是自己身心的自由。

  毫无疑问,思特里克兰德是被现代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人,在初读时我也不喜欢这样的一个画家,即使在一开始便知道他画了一幅能和西斯廷小教堂中的壁画相媲美的作品。但当我看到他在马赛所过的生活时,脑海中迸出了一个词——安贫。的确,他很好的传承了儒家“安贫乐道”中的安贫,而对于乐道却丝毫不以为意。我想,要是孔子知道了一定会气得从墓中蹦出来和他讲解五常中的仁义礼吧,而他也一定会回一句“关我屁事!”。

  在马赛的生活是我对思特里克兰德态度的转折点,从一开始的不喜到这时的迷惑。我看到了他那种在经历周流之苦后依旧坚忍执着的精神,佩服于他的毅力,折服于他的精神。但当我想到他一开始对家庭的抛弃以及后来的致使恩人的家破人亡,这无论如何都是在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抑或说是抛弃了道德。所以,所迷惑的是难道对这更高品质的追求一定要突破那道德这些伦理的枷锁么?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所追求的精神上的超脱恐怕对于别人而言是一种无法理解的灾难吧。

  在最后思特里克兰德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他创造了能和米开朗琪罗相提并论的壁画,却在临终之际让自己的妻子毁灭了它。这又让我想起叛逆的鲁路修里鲁路修最后说的话——我毁灭了世界,又创造了它。这种截然不同的做法,让我感觉思特里克兰德又有着道家的超然物外,他的确无为,但更加符合道家中小国寡民中的寡民形象。在小说最后,显然给人的更多的是敬佩之情,虽然在道德上不完善,但也无法掩盖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回归到现实,在人性自由和道德的选择上我更加偏向于那种阴阳调和折衷的方法。追求人性的自由没有错,但要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有些时候我们的确要抛弃人的价值尺度去看待一个问题,这样才会具有所谓的神性。而在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用道德律去约束自己,让自己更能融入社会中。不要过分追求超脱,也不要过分让自身一直处于尘世之中,入世和出世相辅相成在我现阶段看来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很喜欢苏东坡的这句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这种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8

  读完《月亮和六便士》的最后一页,我最先想到的是这句话。就好像这句话本来就在那里,就等着这本书唤它出来一样。

  当然,取决于真正爱的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月亮,代表心中崇高无尚的理想,而六便士,代指金钱,地位,代表世俗所重视的东西。

  这本书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位为了心中的月亮放弃了六便士的人。这样说也并不太恰当,因为他并没有经过权衡,心中的月亮便成了他的一切追求。

  从一名中产阶级的股票经纪人,一个普通魁梧的中年人,一对儿女的父亲,一名乐于应酬的女人的丈夫,突然间逃离了现有的一切,从伦敦辗转到巴黎,又辗转流离到了塔希提岛,最后在如画的岛上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真谛,接近生命的尾声时,他将他的感悟画在居住的小木屋里,然后用剩下的生命对着他的画作体悟,临终前又嘱咐妻子将小屋付之一炬,只留下他平时的一些画作供世人惊艳。他临终前是安详的,正是因为他追逐到了心中的月亮,有限的生命也就变得充满意义。

  对于世人来说,他是个普通,其貌不扬,说起话来又尖酸刻薄,丝毫不会圆润的人,就如同“圆孔里的方塞子”。对于周围的世界,他显得格格不入。对于绘画艺术的追求,他也不追求赞赏,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追寻真正有价值的艺术。

  绘画对于他而言,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有的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他们始终把亲友视如陌路,对生平仅见的环境毫无感情,也许正是这种疏离感推动他们远走高飞,去寻找某种永恒的东西,某片能让他们眷恋的土地”,这土地也适用于精神领域。这种追寻是冥冥中的指引,像隧道中的唯一光束,让人不得不靠近。

  以致于,打零工也是为了画画,赚够了一段时间的钱,就去画画。

  书中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很好的类比,有两名医生,一名特别出色,年纪轻轻就被选为医院的管理层,他却由于偶然的旅行,喜欢上一方土地,当了当地一名普通的检查员,而稍微逊色的一个医生,接替了他的位置,名利双收。在后者评判前者糟蹋自己时,作者进行了灵魂拷问:“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内心得到安宁市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去的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取决于自身如何定义安宁。

  让我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他究竟需要多大的空间?

  如今已经是20xx年,再过一个月,就到了月亮和六便士成书一百年的20xx年,这样的心灵拷问仍然不过时;非但不过时,又更加深刻了些。现代人所面临的世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迭加,更加多元化更加纷杂,如何去追寻内心的月亮,答案连同问题都被埋没在了寻常的热闹中,让人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

  人们往往能看到众人所喜欢的东西,却常常忘了自己的真正所爱。

  灯光隐藏了星空,雾霾遮住了月光。

  多元化触手可得,设置界限反而是难题。

  人们热衷于形成统一的观念,然后利用这种观念对他人加以评论,对于“格格不入”的人鲜有宽容。在这种潮流中,不但忘记了自己来时的路,也忘记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梦想。忘记了世界本来就有不同的方向。

  忘记了要追求月光,就要靠近原野。

  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如果静下心来,不妨想想,对于自己而言,真正的月亮是什么,能否为了它,赴汤蹈火,如果不能,请不要用自己的六便士去衡量别人的月亮。不过,在如今的社会中,如果有幸找到了自己的月亮,那就去追随,因为这个物质丰盈的世界,不缺少六便士,缺少的是寻求事物本质的内心,无限地接近本质,伴随而来的,往往也有六便士,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收获内心的安宁。因为没有什么美,是无限接近于事情的本质。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9

  没翻开之前,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月亮和六便士有什么关系,但我纵然无数次路过书店看到了它,也没有把他带回家。直到去年临近寒假,我和一个好友谈起喜欢的作家和书,她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说是她近期最爱,她简单地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我一听就被这曲折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去北京旅行的路上,我一直带着它。

  毛姆是个很有意思的作家,看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幽默和智慧,恰如他在本书开篇所讲到的那样:艺术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艺术家的人格,他的人格完全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本书中,他谈论了不少观点,作家追求的回报到底是什么?金钱?名利?都不是,应该是挥洒在字的快乐和传播思想的惬意,至于其他的,那就随便吧,别去在意赞美或诋毁、失败或成功。这种精神境界值得当下浮躁的坛里很多作家学习,也值得我们学习。

  主人公名叫斯特里克兰,本是在一家证券交易所上班,有美丽的妻子,儿女双全,照理说这样的日子是完美的,但是突然之间,他背上了抛弃妻子——"负心汉"的骂名,一个人去了巴黎。他的妻子痛不欲生,和所有的人一样,认为他是在外面有了女人,和女人私奔去了巴黎,而其实他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巴黎学画画。他和妻子本可以过着外人看起简单美好的生活,这种生活就好像书中描述的那样"让你想起平静的涓涓细流,蜿蜒流淌过翠绿的牧场和宜人的树荫,最终涌入浩瀚的海洋。但大海是如此平静,如此沉默,如此漠然,乃至你突然感到莫名的焦躁。

  或许是我的想法比较奇怪吧,反正早在那个时候,我就强烈的感觉到,绝大多数人共有的这种生活是不完美的,我承认这种生活有其社会价值,我明白,循规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气方刚的我想踏上坑为狂野不羁的旅途,我认为我应该提防这些安逸的欢乐,我心里渴望过上更危险的生活,我随时愿意奔赴陡峭险峻的岭和暗流汹涌的海滩,只要我能拥有改变——改变和意料之外的事情带的刺激。"或许正是因为主人公心中还尚存的一丝激情,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这条路,即使以后的几十年他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甚至衣不蔽体,但是他乐在其中,毫不介意别人对他的看法,这是他的独到之处,世间真的少有人能做到像他这样洒脱。

  我们不知道自己何以会到人世,也不知道死后将会去往何方。我们必须保持非常卑微的心态。我们必须懂得安详的美好。我们必须守着安分守己的日子,以免引起命运女神的注意。这才是生活的智慧吧!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10

  之前就听老师推荐过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买下来,今天中午的时候去书店看了一下,还是有这本书的,我就买了下来。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我用了整个下午的时间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通过回忆自己与画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过往的方式描述了这个画家的天才之旅。在作者的回忆里,斯特里克兰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就如画家太太描述的一样,是个无趣,普通的中年人。有着两个孩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好像一眼就能看到未来。

  但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男人,居然毫无征兆的抛弃了家庭,去了巴黎。很多人都说斯特里克兰是带着一个女人一起走的,他爱上了别的女人。作者受这个画家太太的委托,去了巴黎,见到了斯特里克兰。事实却很让人意外,并没有什么女人,而且住的也不是什么富人区,跟普通旅店相比,普通旅店都显着奢华。那么他来到巴黎是为什么呢。理由可能让人难以置信,他要画画,这句话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口中说出,还值得鼓励,可是一个为人父的中年男人说出这样的话。作者和画家的太太都很难理解。

  画家的太太宁愿相信他是爱上了别的女人,而不是为了什么理想。外界也是如此,这为画家的太太博取了同情,五年以后,画家的太太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作者再次见到斯特里克兰,他还是穿着五年前的衣服,没什么变化,说到变化,就是更加尖酸刻薄了。

  斯特里克兰的生活并不好,没人愿意买他的画。而且他也不卖,也不展览,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个怪人。还欠了很多钱,还不上钱的时候就会送别人一幅画,而这些送出的画也是被主人堆在角落里,直到斯特里克兰离世后,他的画从六便士卖不出去,到价值连城。角落里的画重见天日。

  斯特里克兰最后的日子仍在画画,被大家评论为天才。你想得到从未拥有的,就要付出从未付出的。人都是有理想的,很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就知足了,成为不寻常之人,必然要经历常人未经历的。斯特里克兰的勇敢选择,我们未必会做,但好在我们年轻,趁年轻,追理想,不放弃,必成功!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相关文章: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09-22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11-07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作文12-16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2-27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6-11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03-11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最新范文10-14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500字03-31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800字02-09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