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读后感

2023-10-17 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齐桓公伐楚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齐桓公伐楚读后感

  人说“春秋无义战”,此篇文章则是一篇很好的证明,所幸,由于屈完的巧妙应对,没有打起来。本来,恰如楚国使者所说,齐楚“唯是风马牛不相及”,只是由于齐桓公想称霸,自恃自己的强大,裹挟诸侯之师,在打败蔡国后,便兴起了讨伐楚国的念头。所谓“伐”,便是大张旗彭,堂而皇之地攻打,那么便需要理由。可是有理由吗?肯定会有,不然就不会来“伐”。又能想出什么理由呢?理由有二:其一是楚国“包茅不入”,故而来“征”;其二是“昭王南巡而不复”,故而来“问”。但这两条理由却十分牵强。

  首先,自周朝东迁后,周王室日渐衰弱,“周贫且微”,周天子地位已经沦为诸侯,估计一般的诸侯可能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只是徒有“天子”的名号而已,按《鲁仲连义不帝秦》里所说,即“诸候莫朝”,相信欲称霸诸候的齐国更不会把周室放在眼里。连自己都不尊敬周王室,又何必强求其他诸候去向周王室朝拜、纳贡呢?

  第二条理由更属荒唐了。“昭王南巡而不复”,更是与楚国毫无干系,纯属“自亡其身”。用这个理由来攻伐楚国,岂不荒唐?

  都说《左传》里的外交辞令写得相当好,通过此篇也可以看出端倪。在这篇文章里,楚国在外交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当楚国得知齐国要来攻打自己时,便派出使者,主动出击,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那便是我们两国毫不相干,你怎么能进入我的领地?这里没有用“伐”,算是委婉。当齐国摆出自己的两个理由,证明自己是据理攻伐楚国的,使者应对得十分恰当。包茅未纳贡,是我们的错,我们纳贡就是了;昭王南巡不复,那可真与本国无关,你们去昭王溺水的地方问问就是了。对这两条理由的问答,可以说是有力地驳斥了齐国的理由的无理。

  然而齐国想称霸当盟主的野心没有因此而消除,军队继续前进,这时屈完出场了。

  这是楚国的第二次应对之策。齐国这时也露出真面目了,他们告诉屈完,来就是想让楚国参盟,齐国当盟主,且陈列诸候的军队,大有炫耀肌肉之感,但楚国也是应对得有理有节,进退自如。那意思就是你若好言来劝,也即所谓“以德绥诸候”,会服,但若以武力,那么楚国有天险在,何惧你的武力?经此唇舌之争,一场战斗避免了,双方均称心如意。齐国是达到了结盟当盟主的效果,楚国是避免了一场战争,获得了和平。皆大欢喜!

  齐桓公伐楚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1)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6):‘五侯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0)。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11),无以缩酒(12),寡人是征(13);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14)。”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15)。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6)。师退,次于召陵(17)。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18)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19)之社稷,辱收寡(20)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21)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22)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23)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24)。

  译文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以:率领;师:军队。

  溃:溃败

  (2)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

  (3)处:居住。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句首语气词。风马牛不相及:即使马和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这句话的意思是齐、楚相距甚远,就像马、牛各不相干。风:走逸。一说牛马雌雄相诱而逐谓之风。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昔:从前;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大,通“太”,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女:通“汝”,你;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实:表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期望。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楚地特产。入:纳,这里指进贡。共:同“供”,供给。

  (12)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征:问罪。

  (14)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相传昭王南巡,渡汉水时船坏而死。问:责问。

  (15)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16)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如师:到诸侯之师的驻地。

  (17)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8)不谷(gǔ):谷:善,良。不谷:不善之人,诸侯自己的谦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排兵布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

  (19)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徼福:求福,这里读yao(一声);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敝邑(yì):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0)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收:收容。

  (21)众:指诸侯的军队,

  (22)绥(suí):安抚。

  (23)方城:山名,指楚国在北境修筑的楚长城。

  (24)盟:订立盟约。

  (25)其:还是

  背景

  原文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选自《左传 僖公四年》。

  评析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平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 相关推荐

【齐桓公伐楚读后感】相关文章: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09-24

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09-09

齐桓公伐楚文言文翻译整理09-21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注释及赏析03-30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文言文鉴赏08-29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3

四国伐楚的原文及翻译09-24

秦招楚而伐齐的原文及翻译09-24

齐魏约而伐楚原文及翻译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