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流》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欢迎大家分享。
《心流》读后感 1
本书让我们思考的有关幸福的问题,是我们在心理学上无法定义的幸福。
幸福是无法用实验去衡量的,尤其是在幸福的量上。人的精神熵是跟人的痛苦直接挂钩的,这提到了米哈里的研究。
熵本来是研究混乱程度的一个单位。在这里用到了情绪上,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叫心流的东西。总之,我们要找到减少精神熵的方法。
当我们感觉比较好的时候,像有一股洪流在带领着你时,那就叫做心流。在生理学上和心理学上,共同认同的一个真正的幸福的概念。我们的心流更多的出现在什么时侯,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些娱乐游戏,还有一些休闲活动,是无法带来更多的心流体验的,反而会带来精神熵的膨胀。更多的心流体验出现在工作中。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心流体验,就要沉醉于自己的工作当中。
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当中,因为一件小事而让我们分心,就会让我们的精神熵膨胀。人最怕的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失意忘形。我们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为外界复杂的其他的体验而带走。我们要追求自己的最优体验,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体验。每一次心流体验中,会让人获得一个成长。当我们能够挑战极限的时候,就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的体验。这是一种浑然忘我的感觉。
如同入定一般。我们能够做到投入,而且不在乎时间长短的变化。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的目标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体验。
心流的关键词叫做成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自我变得更复杂,就可以使自我获得一个新的成长。我们要想成长,就要找到成长的临界点。让人和神结合,把人的意志,精神和身体完美结合。我们沉浸在其中,才能获得深的体验。我们很少调动感官去体验心流,而思维的乐趣更容易让我们体验心流,我们要去寻找体验学科中思维的乐趣,把兴趣爱好发扬光大。心流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业余的人也会做一些事情,乐器,体育等等。虽然水平没有达到他那个水准,但是也会产生心流,找到成长的通道。
弗罗依德说过,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我们要能学会像玩游戏一样工作。我们要打破文化的悖论,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如何闲暇也决定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还属于那些善于闲暇的人。一个人如何利用他的闲暇时间,是放纵,还是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是能够决定他一生的成就。
我们年轻人需要思考,我们如何度过闲暇的时光。我们应该把下班后的另几个小时,当作一天当中的另一天来对待。在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内在秩序的维持,会变得十分的困难。我们从小要学会独处,跟一个人面对面的谈话,也是能谈出心流体验的,当你专注倾听对方的时候,你就会和对方产生一种默契感。所以认真的倾听很重要,不要轻易的反驳,不要轻易的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只有在人际交流中需要全心意的关注对方,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新的心流体验的高度。
苦难是人成长的契机,让我们遇到的苦难是为了什么?心流的核心含义是让我们能够去追寻人生的意义,我们要找到时刻活在心流当中的感受。
《庄子》中庖丁解牛的例子很吸引人。
“以神御刀,不以目视刀。”
这让我想起了禅宗和武术。心流说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保持专注高效的提升幸福感的一种科学。另外,有点像匠人的精神。在匠人专注的时候,就会进入心流的状态。在心流的状态下,或许你不会累,可以忘记时间流逝。
当我们不仅仅就是追求安全感,社会地位,权利等等的时候,我们的心流、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已经开始进化。而进化权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上,就如同命运也把握在自己手上一样。
我们可以选择是去做一个精神的流浪汉,还是做自己的主人。我们要时时刻刻活在心流当中,就像佛经中所说的入定的感觉,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翁,要找到活在心流当中的感受。要时时刻刻开开心心,并把握住此刻我们快乐的意义。
《心流》读后感 2
本课程系心流读书笔记分享,时长45分钟,内容包括书藉概述、作者简介、认识心流、进入心流、章节解读、其他著作。“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知乎大神们对该书可谓是推崇备至。
《心流》读后感 3
人生其实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不同的体验组合而成,不同的体验感也决定了感受幸福的程度。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提出的“心流”其实就是所谓的“最优体验”,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它包括了几个关键的要素:明确的目标、全身贯注的投入、高度的专注力、乐趣感、“忘我”状态、良好的自我掌控感、程度相当的技巧和挑战性、异常的时间感等。
在心流状态下,意识全神贯注、秩序井然,思想、企图、感觉和所有感官都集中于同一目标上,自我体验也臻于和谐,有助于自我的整合。他认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从而改善生活体验的品质来不断提高生活的感受力和幸福感。最佩服的人是“水哥”,我曾看过他的一些采访,他可以分分钟进入到心流状态,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不受任何干扰。
现实中的我们就如树上的每一片不同的树叶,都拥有属于各自不同的特点,也分别有喜爱的不同事物和人。米哈里从日常生活中罗列出我们如何寻找心流的一些方法和案例,比如感官、思维、工作、人机关系、挫折之乐等从而改善生活的品质和感受力。
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中这样说:我们的心永远都在追求永恒的快乐,但渴望快乐能延续下去就是一种腐化的心态。快乐是无法求得的,只能自然而然地降临,如果去追求它,它就会躲起来。比如,做美好的梦就希望越久越好,甚至不愿意从梦中醒来;做噩梦就会希望立马从梦中醒来,哪怕在潜意识的`状态下都是如此。
同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喜欢困境和挫折,也不愿意承受痛苦和苦难,但是,上天是公平的,有些事情由不得我们自主选择,生活给予的是一副好牌还是烂牌,静静的它就在那里,不偏不倚,主要取决于打牌人的态度和能力。生活是由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混合蕴酿而成的,不可能只给你一种。假使全部都是一种甜的味道,过段时间你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自然,我们也避免不了要面对苦难和困境,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态度,结果也截然不同。有的人面对困难,自怨自艾,不断抱怨,被动的接受;有的人却主动出击,哪怕面对一副烂牌也照样打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化苦难为成长中的契机和动力,迎难而上,不断接受挑战,积极阳光的面对,苦中作乐,化腐朽为神奇,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不断挑战全新的自己。这样的人不管放在哪里,就像小草一样,“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永远都会顽强地生长和绽放自己。
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不但没有放弃,反而还悟出了道,后三次剿匪,开办学堂,创立心学,创造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个辉煌和奇迹。正如他曾说的“人间道场,淤泥生莲,时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生活中处处是修行,苦难亦是如此。《道德经》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如何巧妙地绝处逢生,化险为夷,面对苦难,也是一门修行。
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会停止抱怨,不断创造实现心流的条件和机会,把不可改变的、不喜欢的环境中一些当做是挑战和机遇,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即使在逆境中也培养自己和身边人自得其乐的性格,重获内心和谐,将其零碎的经历整合进整个人生这个大的主题中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撰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脚本。
《心流》读后感 4
曾经以为人们的幸福感是由物质或社会进步所决定,但是,现在的社会繁荣了,进步了,不快乐的人也还是很多,穷人,还有很多很富有的人,也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幸福源泉在哪里呢?
《心流》这本书,告诉我们心流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它是幸福的源泉。
有时候,我们为了昨天的一道难题,突然有了答案,内心马上升起一股快乐的感觉。
有时候,我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奖品,我们内心也会突然涌起一股兴奋感。
有时候,我们慢跑了几圈,浑身大汗,此时心底平静,心间溢满满足感。
在这些情况,内心有一种如洪流般的力量牵引着我们,带我们走向快乐、满足的感觉,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心流”。
如书中所说,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悄悄地潜入了你的心,使你快乐。这就是“心流”的体验。
要获得幸福感,我们便必须先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才会有满足感。
当我们拿三三千块工资的时候,不快乐,我们拿四五千工资的时候,也不快乐,为什么呀?因为我们一直在追逐幸福,然而幸福是追寻不到的',不幸福是我们内在秩序的缺失,幸福感不可追寻,它只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感觉。
当我们想获得幸福,应该如何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下边的方法去尝试。
1、在混乱的世界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要学会去过滤生活中的很多观感和生活的体验,留下愉悦的,内心满足的,我们便会常常感到快乐。
2、懂得控制无止境的欲望
我们都为自己的人生定了目标,都会目标而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而又常常用一个目标的达成,去衡量自己的生活质量,欲望在无限的膨胀,所期望的生活质量变永远都无法满足,因此,常常闷闷不乐。
为目标而奋斗没有错,只是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忘记了慢一点,忘记了,看看路途中的风景。完成一个目标时,我们完全可以享受一下当下的快乐,好好体验一下当下的满足感所带来的幸福感。
但是,向前赶路的我们,常常把全部心力又放在了新目标上,我们便永远都失去了知足所带来的幸福感。
3、热爱生活,喜欢我们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工作中。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一件工作中,我们的精神达到了高度集中,我们的内心也由此获得了安定与秩序,满足感便会悄然在心中升起,我们必也由此获得了快乐。
4、丰富我们的生活
选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做一道自己喜欢的美食,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是去参加业余的舞蹈,瑜伽等等,当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秩序便会不自觉地在我们心中形成,幸福感也会悄然而至了。
幸福不可追逐,但我们可以去捕捉带给自己快乐的心流,让自己常常感到满足,从而获得幸福感。
幸福更是一种能力,幸福是我们毕生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培养,去学会幸福的能力。我们才会有一个更加完满的人生。
《心流》读后感 5
意识是能量和信息的复合体,生命活力来自内在秩序塑造(熵减,耗散结构)。意识自我有独立性,与基因自我、社会自我并列,后两者无法完全“自主”,而(精神)意识自我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更易自主训练。决定幸福(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意识(预期目标)不是现实。一言蔽之,幸福是一种精神能力,即肯威尔伯四大象限中的个体内在和集体内在,契克森米哈赖的复杂意义第三第四阶段。
组织里的绩效和激励机制仅仅是契约的一部分,脆弱且常常适得其反(激励的反向作用),因为真正的持续驱动力量(责任心/动力压力)来自兴趣爱好,来自复杂度增加的`主观体验。
工作生活中最佳状态要么是“自得其乐性格”要么工作游戏化,庄子认为,“遇”是生活的正确方法——不计较外在的报酬,自然而完全地投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然不假外求的体验。如《庄子内篇·养生主》的庖丁解牛,说明“遇”的含义。文惠君盛赞解牛神技,但庖丁不认为那是种技巧,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李小龙讲心念的同时身体全力击打对手的合一状态,这就是匠人匠心。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人最怕的是失焦产生的孤独感(封闭无序,活力锐减),挑战性目标/焦点/游戏感是人的关键特征,行动目标的设定要有挑战性,应对挑战的刺激感是基因和文化进化浪潮的核心,但不能造成恐慌,也不要太舒适,与现阶段能力匹配,并有实时反馈/反省,乐趣(生命内在活力)不在做什么而在怎么做,参考《刻意练习》,系统进化愈加复杂,每个人都要整理简化聚焦。
最好的做法首先从体能运动开始,在游泳、攀岩、极限运动、跳舞、太极/武术、瑜伽等运动中,在舞台剧、音乐、画画/摄影、下棋、写作等艺术中,在思考、科研、人际、工作如外科手术中找到那种忘我浑然一体的体验,逐渐变化和进步的微积分效应。
《心流》读后感 6
说起来很巧,当我第一次去图书馆借书时,引入眼帘的就是The Books that Your Professors Read这一专柜,于是我借走了王丛院长的荐书,也就是《心流》。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王丛院长写下的笔记、在字句下画的线,这让我觉得很亲切,也颇有感触。很遗憾的是,这一类书比较珍贵,只有七天的借阅期限。但更让我惊喜的是逸夫书院的新生大礼包中包含了这本《心流》,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心流”这个词在很久之前就较为流行,我的认知仅限于它意味着人在专注工作时达到一种极为高效与沉浸的体验。读完序言之后,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是它的成因:一是专注,二是自愿的付出,三是即时的回报与新鲜的刺激,四是忘却其他琐事。联系起我在高中时的经历,有时候在写作业或者是考试时能够短暂的达到心流的状态,但大部分时候我都处于心猿意马,即使是在考试我也有可能在读题的瞬间想到无关的琐事。当然心流带给我的体验也很好,当达到心流状态时,我可以高效并且迅速地完成任务,并且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书中还提到要达到心流是需要一定的挑战性的,并与我的技能相适应,如果技巧调高,目标也需要上调。联系到我的生活体验,在做太简单的数学题时,我从来没有达到过心流的状态,太难而完全没有思路的题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与我的技能相符合、并需要我进行思考与尝试的题,最能使我达到心流。
书中关于“复杂游戏”的观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如醍醐灌顶。“因其不需要学习,是没有复杂游戏储备的无聊者的便餐”——这句话是对当代人沉迷手机、电子游戏的精准剖析。想起我的同学,她才艺多多,画画唱歌写稿样样精通,还报了吉他课来增加复杂游戏储备;而我没有什么复杂游戏能力,也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暑假无所事事,成天沉迷于电子设备。与之相关的,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大意是如果有了经济自由,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利用他的`时间与自由?这引起了我很多思考。举个简单的例子,有钱人的孩子也许才华横溢,掌握多种复杂游戏,这一定程度上是经济自由造就的,也说明闲暇必须与游戏相结合,复杂的游戏必须经过学习,所以学习游戏就是学习如何应对更多的闲暇。恰好我是EPC学生,所以我有很多闲暇时间,这样的字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着去应对我的闲暇时间而非吃便餐。
总之,《心流》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能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内在,学习调节情绪,做出改变。
《心流》读后感 7
为避免长途飞行的乏味,我将《心流》这本书随身带上了飞机。尽管由于早起导致睡眠不足,我全程处于“看一章,睡一会;看一章,睡一会”的交替过程,抵达目的地时,还是把这本书读完了。身处万米高空,边读边有些感悟,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电影《云中漫步》,恰如我的心灵也在“云中漫步”,我想用文字记录下我的心流体验,就像书中所说:“文字是建造象征体系的‘积木’,使抽象思考成为可能,并扩大了心灵储存刺激因素的空间。”。
阐释幸福
“幸福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幸福之所以难能可贵,“主要是因为宇宙初创之时,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主”。读到这些话,内心有些释然,幸福于我们是奢求的事物,却也是我们可以把控的事物。
上周我曾对一位焦灼于各种矛盾与困顿中的朋友说,在我看来,你所陷入的令人窒息的情绪之网,很大程度是自己编织而成的,旁人可以提醒你,但只有你自己尝试去面对和调整,才能走出来。当时,年轻的她有些难以接受,感觉我的话语对她过于“冰冷”。可正像书中提到的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说的,“外界事物令你痛苦并不是因为它们打扰你,而是肇因于你对它们的判断,而你有能力立刻消弭那种判断。”我相信,她会在生活中慢慢去感悟,人终其一身都是痛并快乐的自我成长过程。
如何把握幸福,书中给了很好的建议途径:一是善用自己的体验。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不以社会赏罚为念;二是释放内在的生命。提升控制意识的能力,并培养独立意识。
爱与工作
这些日子,我常常扮演兼职“心理咨询师”角色,朋友们来找我倾诉工作中的种种烦恼和焦虑:有无法面对现有复杂混沌的工作环境,想要逃离者;有沉浸其中、忘我工作,却浑然不觉自己已处于矛盾焦点,恼于不知缘由者;有总是被否定、被质疑,将自信与自尊抽离得体无完肤者。如此种种,个体均处于“精神熵”过高,对自我造成严重损害。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生而合群。心流的`研究证实,“生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这就意味着工作中懂得与他人的相处,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质。但书中也未回避现实的残酷,即矛盾的是,“他人即地狱”,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痛苦都是旁人引起的。交由我们的是:如何去调和如此两极的事实?
弗洛伊德说幸福的处方是“爱与工作”,书中建议:一是像游戏一样去工作。游戏的本质是“内在体验”和“精神自由”,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成人的游戏是从游戏形式转换到游戏精神。郑也夫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也谈到“游戏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很可能也是我们最终的依赖。”对于个体来说,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重构新的意义。二是重新制定规则。“人际关系的弹性,能把不愉快的互动状况转变为可以容忍,甚至相当有趣的状况”,这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何人际交往的情况都可以借着重新制定规则而改变。
释放生命
“创造意义就是把自己的行动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当危机和压力来临时,我们需要:
1、不自觉的自我肯定。不把环境视为敌人,对自我、自己的处境、自己在环境中的地位,有相当的信心;
2、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开放的态度使一个人更客观,能够注意到变通的可有性”。
3、找寻新出路。“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阻挠我们实现目标的障碍上,消除它,并重建意识的和谐;另一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状况,包括自己在内,探讨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目标,寻求不同的解决之道”。
回到本原,心流是什么?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心流的构成要素包含了:专注、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去找寻这种“最优体验”。此刻,我们是一名水手,“握紧鼓满风帆的绳索,任凭海风吹拂发际,感觉船只破浪前行的喜悦。”
《心流》读后感 8
自己目前的三大核心价值观为健康、幸福、自我成长,幸福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自己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知道如何去追求幸福。
在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追求幸福的具体路径:心流——即最优体验。并且也概括了心流的成因和特征:
第一,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第三,有即时的回馈。
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
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在读这本书之前,自己或多或少有过心流的体验,比如在冥想的过程中、在跑步的过程中、专注思考问题并且想出解决方法的时候……
我之前会觉得追求幸福就是要生活当中一直都开开心心,这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的生活;但是现在我觉得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化和完美主义,此刻的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想法:生活当中的.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会有很多微小的瞬间,让我们得到心流的最佳体验,或者让我们感受到一些消极情绪。
生活的感受并不一定是连续的,生活本身也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最佳体验,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人生。
《心流》读后感 9
之前对一个问题一直很困惑,那些登山家、翼装飞行爱好者们,究竟为了什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从事一件并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我读了《心流》这本书,终于明白了他们的心思。
不得不说,《心流》这本书是有些难度的,看懂它需要全神贯注,认真思考。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越是难看懂的书,越有价值,收获也就越大。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感觉幸福?
只有在不计较得失好坏,全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
就比如,我喜欢骑行,当我走在奔向目的地的路上,感觉浑身舒服,没有什么疲累感,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身体是累的,心却是欣喜的。
还有一点是:不要以社会赏罚为念,要在社会目标之外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当别人认为当官发财才是成功的标准的时候,你要有自己的目标,比如环游世界,比如骑行中国等等,真正能给你带来幸福的目标。只有自己认可的目标才会带来真正的心流,而心流恰恰是快乐的源泉。
乐趣是什么?
睡眠、休息、食物等等,这些无需耗费精神能量的活动,只能成为享乐。而乐趣呢?是涵盖新鲜感和成就感,需要投入高度的注意力。乐趣的出现需要有八项元素:可完成的工作;全神贯注;明确的目标;及时的反馈;投入的行动;自由控制;忘我的状态;时间感受的改变。
关于最后一点,我深有感触。比如现在已经下班了,而我却继续在这里开心码字,并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如果是有人强迫我加班,肯定不是这种感觉。
那些冒险家们,费劲千辛万苦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的乐趣并不是来自于危险本身,而是来自于他们使危险降至最低的能力,是一种有办法控制潜在危险的感觉。登山家们相信,登山的安全系数要比走在熙来攘往的.大街上更安全。
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什么样?
既然心流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那么人和人之间获得心流的能力有差别,原因在哪里?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家庭成长环境。一个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需要有五个因素:一是清晰。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二是重视。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事情,具体的感受和体验非常感兴趣,而不是仅仅对他们是否考上一所好大学感兴趣。三是选择。孩子可以不听父母的话,但是要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四是投入。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全心全意的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五是挑战。孩子要有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会获得自得其乐的性格,也就是说不管境遇如何,他们都会获得很开心,充满乐趣。反思自己,过往对女儿的教育有些过于严格,管控多,信任少,这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这是我现在才意识到的,可惜之前自己不懂啊。
这本书,我还要读一遍,因为心流不是鸡汤,是让你保持高效专注幸福翻倍的科学。
《心流》读后感 10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就是每读一章都会有新的感受,开始有很多东西都了解得不深,只有不断重复地看以及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才能体会出来。我觉得《生命的心流》整本书的根本在于人们在纷繁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什么样的状态去找到生活的真谛;通过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享受生活乐趣,提升身心的品质。书看完后收益不少,所谓生命的心流,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就是“毫不费力的生活”的诀窍。所谓毫不费力,是相较于辛苦工作、聪明工作,到最后轻易工作的境界—一怎么样用最少的时间跟精力去得到最大可能的成果,这就是精髓所在。
驹每个人而言,美好的生活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但若学会与自己共存,拒绝需求的诱惑,自我便会变成朋友,帮手及建立充实人生的基石。人若无自我,便无法前进。大多数人都只在不如意时才会反省自己,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在眼前的焦虑与痛苦回忆的交互影响下,便会越发自觉悲惨。要想冲出
这种循环的方法就是养成在斗志昂扬、对生活尚感满意时才反省人生的习惯。但更好的`办法是将精力投注在自我间接相关的目标或人际关系上。一旦体验到复杂互动中的心流,体验到具体且客观的回馈,我们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对自己产生正面的看法。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你必须做、却又不乐意做的,有些事是躲也躲不掉的,就算你才高八斗,你也依然非做不可。因此,你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百般不愿、牢騷满腹的做;一是心甘情愿的做,后者显然在感受上较为正面。就算最令人瞧不起的工作,你也可以设立目标。年复一年,我们的经验都循着生理与文化的脚本演出,唯一可以掌握人生的方法,就是学会让精力与意图同步,将精神能量投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生命的另外一扇窗户又被开启了。
《心流》读后感 11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些作品犹如明亮的恒星,长久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心流》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为我们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引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美好和满足。
《心流》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杰作,他的独特观点和细腻描绘使得这本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书中,作者通过流畅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真实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使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心流"这一概念。他强调,心流是一种内在的秩序,是我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专注、投入和忘我。只有当我们全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分心,没有外界干扰,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纷繁复杂的情绪所困扰,导致我们很难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心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告诉我们幸福不是外部的成就或物质的富足,而是内心的秩序和对自己能力的掌控。
书中的一些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以热力学“熵增”定律为切入点,第一,凉的物体不可能向热的物体传递热量;第二,能量转化中必有损耗;第三,在自发过程中,浓度趋于扩散,结构趋于消失,有序趋于无序。无序的量度被称作“熵”。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同样的,一个组织、一个系统、一个生命体,在没有外力控制、注入正能量的情况下,都会逐步的走向混乱、失去秩序。
关于对心流的认识:做正确的事,身体本能会自发启动幸福感奖赏机制,比如发自内心的怜悯贫穷人并给予帮助、满怀热忱的完成某项挑战任务。找寻真正的幸福,看似的热闹的酒肉朋友,他们的沟通往往停留在了物质层面,没有对人生的总结和改进,缺少价值信息,表面的欢声笑语并不会带来深层次喜悦的体验。
关于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社会给予一个人的信息量是不断累积的,而大脑中意识的产生都是基于已经获得信息加工而成的,如果在人生的这一段,获得了大量的负面或者非正能量的信息,大脑产生的意识也是趋于无序的,即大脑会不自觉的胡思乱想、抑郁、消极,获得心流首先要控制意识,控制负能量信息的入脑入心,积极获取高价值且深刻的智慧。其中注意力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是一盏探照灯,全神贯注时,可以很容易的照进生命深处、体验到生命的平静与美好。当环境、资讯对我们的意识目标构成威胁时,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自我耗损”和“精神熵”,这也是现在多数人很难集中精力完成并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原因。
此外,《心流》还让我重新审视了现代文明的影响。在追求外在文明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关注内在的幸福感呢?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建立意识秩序的重要性,这使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平衡外在和内在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心流》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它教会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如何通过控制注意力来控制自己的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和启示,也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和收获。我相信,《心流》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心流》读后感 12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何为快乐?怎样寻求快乐?读完《生命的心流》一书才知快乐时一种浑然忘我我,如入佳境的感觉,源自获取“心流体验”的瞬间。
记得一为哲人曾说过“这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社会上有很多无足挂齿的丑闻和不堪的言行,但是这仅仅是极少的现象。我们要相信社会是美好的,至少他不会主动的抛弃我们,除非你主动抛弃他。当我们眼前浑浊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心灵的窗户打开,用心体会世界,就会发现美丽依旧。生活是否快乐,那得看是否拥有一颗平常和乐观的心。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要用美好的心态和角度去观察,这样便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待工作也一样,我们要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用平常心对待,不要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许多思想家都说过,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之所以想追求财富、健康或名声,都是为了借此得到快乐。但是在追求快乐的途中我们得摆放好心态和立场,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的真谛。
快乐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快乐是要用心体会的,快乐并不是一两句啼笑皆非的言辞,快乐时生活真正的感悟。不同的活动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倘若一辈子都做些搓志丧气的事,你便不可能拥有愉悦爽朗的人生。反之则易然,所有的事物都兼具正反两面,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和面对。
快乐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得学会快乐工作。工作事一种奇怪的经验,既为人营造专注满足的时刻,给人骄傲及归属感,却又是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事。以至于人们对工作抱着爱恨交织、充满矛盾的态度,虽然知道工作事生活重要的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事,却又百般无赖。导致人们会有这样的心态总归是没有摆清自己的.心态。工作时不能把利益观看得太重,工作是我们体现能力和实力的时候,当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的时候,你会觉得内心之中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描绘的情感,就像美国前冠诗人斯特兰德曾说“当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时间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贯注在所做的事情上……当你将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时,你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我相信一个人的工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相当有难度的,但也是幸运的。
我们得学会劳逸结合,很多人觉得工作压力太大不快乐,可是很多时候他么的休闲时光也并非快乐。快乐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休闲的时候我们得学会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多参加一些组织松散或叫个人性的活动。
生活圈是一个复杂的社交圈,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里,亲人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我们的心情往往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多时候快乐也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对每个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但若学会与自己共存,拒绝需求的诱惑,自我便会变成朋友,帮手及建立充实人生的基石,若无法找到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就绝对难以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快乐就很简单,快乐就在身边。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相信明天会更好。
《心流》读后感 13
这本书的名字,是从一个男孩的嘴里第一次听到的,当时这个词连同这个人,都进入了我心里。现在快四年过去,我开始看这本书。我和他都有变得更幸福吗?我似乎可以微微点点头,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会因为现代文明的进步而更幸福吗?上天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我们只需要顺着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吗?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经到达火星,而我们现在也是欲望的努力,极少人建立了内在的有序,而且我们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离专注的快乐越来越远。一个富裕、科学昌盛的复杂世界,更笨不可能将幸福双手奉上。
幸福,与外在关系不大。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的幸福装填,就是日记月累的最佳体验汇聚成的一种掌控感,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
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如何控制意识、使意识清明、以便从体验中汲取快乐,并创造生命意义,是幸福的关键。
在这里,现代文明强调的”追随内心的感觉“成为商家肆意宣传的口号,挑逗人本能的冲动,让人成为疯狂消费不需要的产品吗,剥夺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在这一方面,现代文明将人推向了更大的内心混乱。为了夺回人生的控制权,我们必须建立意识的秩序。
意识是什么?意识是我们心中的人生总和。从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综合。在意识的里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盏探照灯。每当环境、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自我耗损“、“精神熵”,他会让自我解题,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体验。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能够全心投入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收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
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这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庖丁解牛”就是最佳体验。
现在,让我们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来结构最佳体验。首先,让我们来分清享乐和乐趣的区别。享乐,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属于回复“均衡”的体验,他们不带来心灵的成长。享乐虽然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创造乐趣。享乐无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乐趣必须运用高度注意力。
一种文化若能成功确立起一套目标和规则,不但能吸引其成员,又能配合他们的技巧层次,使他们能经常感受到强烈的心流,那么他就更接近游戏。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一场伟大的游戏。
《心流》读后感 14
心流, 是一种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所呈现出的精力十足、高度专注的状态。全身心,意味着专注度达到一个高峰值;做喜欢的事情,说明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非但不感到痛苦,反而非常愉快。在心流产生的过程中,你表现得十分专注,同时又非常放松。在心流的这种状态下,一个人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就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书中说到,我们快乐与否,内心是否和谐,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金钱、地位、权力只能带来一时的控制感和满足,却不一定能改善内心体验的品质。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控意识着手,成为“自得其乐的自我”。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对事物的评价,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件事,你对它的`阐释不一样就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如果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而我们的技巧又跟这种挑战匹配,且能在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那我们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于这件事上。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过程,你在此间达到“心流”的状态,便能体验到快乐。
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音乐或者运动的例子,就是说很多人在爱好中投入进去,就会获得很多的心流,就能享受到生活,比如感官之乐:运动、听音乐、看书、享受美食等;思维之乐:记忆、写作、白日梦、演讲等;工作之乐:创新工作方法、换个工作思维等;人际之乐:结交知己、把配偶当朋友、独处时自得其乐等。
书中还提到,心流产生的关键是,技能与挑战的平衡。当技能大于挑战时,人会觉得无聊;而当挑战大于技能时,又会觉得焦虑。 当技能熟练度远大于挑战难度时,人的精神状态是放松的,当挑战难度上升,技能熟练度保持不变时,人处于控制状态,比如在驾车时,如果人能确切掌握周围环境所存在的客观风险,那么就会产生控制感,即不会因为周围环境产生困扰。当技能熟练度和挑战难度同时达到一个高峰值时,心流就产生了。当挑战难度太大,处理事情的技能熟练度跟不上时,焦虑的状态,此时增强技能,就会从自我激励状态过渡到心流体验。精神高度集中的人,时间感会消失,会有一种忘我的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也是引导人进入心流的重要途径。如,运动员、科学家、艺术家等,都是很容易进入心流体验的,因为他们总是能忘我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面,非常专注。
幸福并非瞬间发生,与运气和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不受外在事物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
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音乐、美食、运动都会让人产生心流,产生幸福感,如果能在这些领域持续投入,达到专业分析的级别,人的幸福感就会加倍增长,所以说,学习乐器从小开始最好,但是永远不嫌太晚。但是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体验本身。
《心流》读后感 15
初见《心流》,以为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关于心灵鸡汤的书籍;初阅《心流》,知晓这是一本科学的著作,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解决心理学始终无法解决的幸福问题,很多书籍的作者都是参考了《心流》的研究结果再得出他们的学术结果;再读《心流》,反复翻阅,加深感悟,它教会我如何提升幸福感,获得幸福的能力。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提高幸福感?幸福无法度量,《心流》作者认为幸福源自于我们内心的秩序,通过引入物理学概念“熵”,提出“精神熵”这个概念,认为我们精神的混乱程度与人生的痛苦程度相关,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就是“心流”的概念。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悄悄地潜入了你的心,使你感到快乐,这就是“心流”的体验,而“心流”感受的出现就是真正的幸福。
迎着风慢跑,坏心情随汗液排出了体外;地铁上,读到一本好书,竟然坐过了许多站;某天上班效率奇高,前一天的难题,轻松搞定;这些都是生活中“心流”的体验。书中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4%的“心流”状况发生在工作的时候,18%的“心流”状况发生在休闲中,没有质量的纯粹放任的不断“熵”增的休闲方式并不能给人带来“心流”的体验。现代生活中,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学会识别并想办法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的话,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工作的时机都转换成沉醉的时刻。
怎样获得“心流”?书中提到,心流产生的`关键是技能与挑战的平衡。当技能大于挑战时,人会觉得无聊;而当挑战大于技能时,又会觉得焦虑。当技能熟练度远大于挑战难度时,人的精神状态是放松的,当挑战难度上升,技能熟练度保持不变时,人处于控制状态,比如在驾车时,如果人能确切掌握周围环境所存在的客观风险,那么就会产生控制感,即不会因为周围环境产生困扰。当技能熟练度和挑战难度同时达到一个高峰值时,心流就产生了。
当挑战难度太大,处理事情的技能熟练度跟不上时,焦虑的状态,此时增强技能,就会从自我激励状态过渡到心流体验。精神高度集中的人,时间感会消失,会有一种忘我的感觉。知行合一,全情投入,心流不是高大上的职位才能获得,就算你的工作很简单,每天做着简单的动作,但是如果能够非常投入喜欢做这份工作,肯定也是以此为乐的。
《心流》系统的阐述了心流的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心流的方法,为人铺就通往稳定幸福的高速公路。越是成长越是能感受到书籍的力量,安定人心,指明方向。
《心流》读后感 16
“你幸福吗?”“你快不快乐?”这是近几年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提问,也是每个人在探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内涵,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富裕的生活不一定带来幸福的体验。《心流》一书便是告诉读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细细读来于你于我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如果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而我们的技巧又跟这种挑战匹配,且能在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那我们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于这件事上。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过程,你在此间达到“心流”的状态,便能体验到快乐。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我阅读一本书时,如果这本书只是一本闲杂文字(不具备挑战),那我就会经常从书中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如果我看的是一本主题比较复杂的书(有挑战),我想从书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目标),那我就能聚精会神地咀嚼文字(提升阅读技巧),深挖作者的本意(获得反馈),这时我感觉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似乎都不存在了,我想这就是“心流”的状态吧。每天我都会带一本书在包里,上下班的交通车上,通过获得阅读“心流”,我便不会受到塞车和颠簸的烦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供给我们进入心流的环境,比如感官之乐:运动、听音乐、看书、享受美食等;思维之乐:记忆、写作、白日梦、演讲等;工作之乐:创新工作方法、换个工作思维等;人际之乐:结交知己、把配偶当朋友、独处时自得其乐等。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内心的体验品质就能得到提高,这就是幸福和快乐的来源。
书中还说到,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金钱、地位、权力只能带来一时的控制感和满足,却不一定能改善内心体验的品质。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控意识着手,成为“自得其乐的自我”。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对事物的评价,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件事,你对它的阐释不一样就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样都是雨,近代人写出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而古人却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个显得冷硬肃杀,一个却软润舒心。所谓掌控意识,也就是说的这点,我们要控制所接收到的资讯,决定让哪些资讯进入自己的意识,如果不假思索让所有的外部资讯都进入意识,那就会造成内心秩序混乱,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精神熵”,严重的也就成了精神分裂症。
现代人因为比古代人获得了太多的自由,也就面临更多的选择,特别是现在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让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得无限的资讯,所以现代人才会更加苦恼,不知作何选择,从而内心秩序混乱,体验的品质降低,感觉不到幸福快乐。每一个人,不论是政治家、科学家、外科医生,还是艺术家、运动员和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唯有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巧去面对挑战,才能集中精神能量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乐趣,最终才能收获幸福。
诚然,外界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是让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个人内心的和谐有序才是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愿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心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心流》读后感 17
作者契克森米哈赖,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
《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
我们或早或晚都会问自己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怎样能够幸福一些?
我曾经在痛苦中苦苦挣扎,幸福遥不可及渴望而不得,那种无望几近让我崩溃,怀疑人生只能这么绝望,心有所不甘。
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这一疑问,告诉我们怎样生活的更有意义,怎样达到幸福的状态。它给我指引了一条通往幸福之旅的方向
米哈里在本书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心流是一种全情投入,内在达到持续兴奋和感觉充实的良好状态。人何时最幸福?
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会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作者在严谨的调查和实验中发现了这一奇怪的现象,工作并没有那么痛苦,反而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心流,也就是幸福状态的最常见的一个基本要素
首先幸福不易得到,所以心流状态更难能可贵
一,大自然面前人是很脆弱,任何一个大自然的改变就会带来我们灭顶之灾。比如地震、暴雨、山体滑坡。
二,因人性的欲望没有止境,总是完成一个愿望,还想要得到更多。
三,内在的秩序特别容易缺失
比如孩子生病;想买房,房价忽然飙高。许多意外的小事也会骚扰我们的情绪。
那怎样能够达到心流状态呢?
要素1,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攀岩下象棋、复杂的工作;
2,知行合一全情投入;
3,明确目标及时回馈;
4,有控制和主导感;
5,感兴趣的事。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实过程就是幸福,在工作中,我们面对挑战发挥技巧,其中带来的快乐满足,是闲暇无聊的时光,无法比拟的。
我们执着追求目标,认为达成一个又一个的愿望,与对手竞争赢得比赛,胜利后的我才可能幸福,恰恰是这一点让我们与幸福擦肩而过。
而心流的关键词是成长
它是一种新的体验和创造,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新的体验,作者在书里说快乐的秘诀是工作与爱,当你将自己的爱好完全投入去去做那你会收获的比幸福还要更多。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我曾经的工作经历
我曾经做过最不喜欢的工作——铣工,要面对铁屑横飞、刺耳的噪音的洗床加工零件,铣床让我感觉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野蛮机器,我始终觉得,有一天它会狠狠地咬我一口,无比的害怕。
但是每年都有一次长达一个月的大检修,在长达一个月高压的状态下,逼迫我不得不投入全部的精力在工作中,天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按说工作压力大上班时间长应该是更痛苦才对,可奇怪的是,在那一段时间我竟然进入到一种力气使不完,愉悦并且充实的感觉,也许因为是专注力极高,我的感觉也出奇的好,人的干起活来也很愉快,那个可怕的铣床竟然也能和平相处了。但是当这一任务完成后,我又恢复到以前混日子的状态,精神反倒又萎靡下来。并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我们一起工作的师傅,他们也有类似的感觉。
所以并不是高大上的工作,才会进入心流的状态。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因为投入而带来快乐。
看完这本书我要重新看待工作,以前我总是急于把工作做完,迫切的去拿起手机玩,好像这些娱乐时光才是能够给我休息享受,现在想来在不停的刷手机后,心情变得厌烦还离不开那个手机的那个我真的很无聊。
反而是我在收拾房间,把工作的任务一项一项踏踏实实完成这个过程,带给我的成就感是要愉悦的多,可是我为什么却始终想要从中逃离呢?
【《心流》读后感】相关文章:
《心流》读书笔记11-30
心流读后感08-19
《心流》读后感12-22
心流读后感(精选20篇)08-04
《心流》读后感(通用19篇)07-29
心流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08-16
《心流》读后感范文(精选18篇)03-28
《心流》优秀读后感(精选11篇)01-03
随流的作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