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思考《数学阅读的教与学》读后感

2022-11-07 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中思考《数学阅读的教与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阅读,更多的人想到的是语文方面的,渐渐的现在也有人开始提到数学阅读,但作为老师,你怎样进行数学阅读,怎样教授数学阅读呢?正如书中所说:阅读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行走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阅读,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通过这个窗口看到一片广阔天地,让学生拥有广阔视野。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世界里爱上数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个寒假非常有幸读到宋君老师的《数学阅读的教与学》,对我来说形容为濒临溺水的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都不为过。

  书中不但阐述了小学数学阅读的意义、价值,以及特点、原则,更为重要的是有宋老师团队在长期进行数学阅读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感悟,甚至具体的做法都介绍的清清楚楚,书中有理论、有实践,更多的是案例分享,这些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很强的策略指导,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最为宝贵的。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很多人喜欢读书,很多人看见书就打瞌睡。无可厚非,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是个人选择和自由。但对于知识积累和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就是培养好习惯,积累知识、理解知识甚至运用知识的过程,家长或者学校是必须让儿童阅读的。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和道德的引路人,不但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热爱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去引领学生成长。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我们“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把阅读长期坚持下去,使之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丰满和充盈,才能去影响和带动我们的学生喜欢读书,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长的快乐和幸福!就像宋老师在书中说的那样: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

  其次,数学阅读要有一定的策略。作为教师,要让孩子享受数学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不是当成一项作业去做,是需要合理的方法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多次谈到的读书方法是“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把学过的内容贯穿起来,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整理成精练的内容,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数学阅读要经历的过程。在进行数学阅读的'时候,需要一定的阅读策略,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策略,那么进行课外阅读必将事半功倍。

  书中给出以下建议:营造良好的数学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读物,安排合适的阅读内容;注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品质;进行读书交流,分享阅读的思考和收获;措施到位,引领学生爱上阅读;评价促进深入,在不断完善中深化阅读。对于学生的学,我很认同书中的策略,让学生进行阅读批注,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我认为在阅读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及时批注就会事半功倍。正如书中所说,通过批注使学生更加明晰自己的思路,也更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留下学生思考的痕迹。该书中也注意到了怎样引领极少数不认真阅读的孩子走向阅读之路,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通过全班指导以及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走的更远。

  第三,阅读不是一件功利的事儿。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教育的目的都过于功利。读了几本作文,我们希望孩子写作水平大幅提升,辅导几次孩子的学习,我们就期望孩子的成绩能有所提高……而事实上,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阅读的作用更是“润物细无声”,也正是因为如此阅读才不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大家往往认为阅读没有做题重要,特别是数学老师更是缺乏对数学阅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阅读提升的是我们的素养,滋养的是我们的心灵。阅读是一个人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未来社会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最令我感动的便是最后一部分,那一篇篇关于数学阅读的教学设计,通过这些阅读实施经验以及书中的故事,使我知道了什么是数学阅读,以及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思考。

【阅读中思考《数学阅读的教与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阅读比赛中的数学作文12-13

阅读思考作文01-07

阅读与思考作文09-26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阅读答案12-05

在阅读中成长美文阅读06-10

阅读指导的思考与实践12-06

《独处与思考》阅读答案04-15

《秋天的思考》阅读答案09-15

孤独的思考的阅读答案09-30

独处与思考阅读答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