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现儿童力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现儿童的力量》是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接受以及探究新西兰早期教育儿童评价体系“学习故事”的过程。
“学习故事”是套叙事性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把儿童视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和促进儿童的学习。
在看到“学习故事”我也产生了疑问:中国的幼儿教育现状和新西兰的不太一样,班里孩子多,老师工作多,教研抓的紧,上级管得严,家长期待高等等问题。“学习故事”能在中国幼儿园落地生根吗?
刘园长首先提出“要让孩子和老师体会到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我们每天就像设定了程序的机器人,认真遵守着各项规则要求,努力应付着各种检查评比、朝七晚五、身心疲惫,常常为了开放展示而突击环境创设;为了评比检查而加班加点制作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打着以“以幼儿发展为本”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旗号,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行为之实。闲下来我也问自己“我们这样不停忙碌,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
在一日生活中我也发现可以供孩子选择、支配的时间很少,而被老师组织、安排的时间占据高比例。时间都没有那我们所提倡孩子自主、自由的游戏又从何谈起呢?时间对于老师也同样是很宝贵的,如果老师对于幼儿的观察、发现、记录的时间少了,老师又怎么能深入了解和解读幼儿呢?而我们老师每天都在忙着走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流程”,无暇顾及观察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这样真的能够让孩子的游戏自由、自主的发展吗?对于幼儿对于老师,教育的幸福感真的存在吗?
我在我们班的美工区里投放了很多“人”形的白纸,并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装饰。当大家都要装饰完的时候突然有个宝宝大声的说“我想让纸人站起来!”很多宝宝都不服输的表示“我也能让纸人站起来。”
于是,孩子们开始兴致勃勃的讨论“怎样让纸人站起来?”可是我扭头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必须停止区角游戏,准备做早操。只好告诉孩子我们下午接着来讨论。可当下午展开讨论时,孩子们并没有早上那么高的兴趣。我突然有些内疚,我又将孩子的创作的萌芽“扼杀”在了摇篮里。为什么说“又”?因为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我们班里出现好几次。每次都很揪心,如果按作息流程走必然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创作性。
于是我在想“怎样才能给与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探究、学习?” 看完这本书让我震撼的是刘晓颖园长在接受新的思想并坚持改变的决心以及行动力。回想看看我们大部分老师在新的教育思想引入时都会毫不吝啬的赞叹它的美,可真正又有几人在努力结合自身情况接受、探究新的思想。
之前我无意间在网上看过一段视频,视频是关于一个幼儿园的介绍。这个幼儿园是一个两层的圆形建筑,顶楼是一个圆形的天台。围着中间操场的上空有一个像蜘蛛网一样的绳索。孩子们可以在上面自由玩耍,幼儿园里有一棵大树,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爬树探索自然地奥秘,不会有老师前来训斥他们调皮捣蛋,每间教室都会有一位老师在上课,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这段视频在网上很火,评价也很好。
我想我们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改变,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自由做选择。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于是,我继续在美工区和小朋友一起探究“让纸人站起来”,孩子们在刚刚进入的时候有些茫然。突然有个宝宝说:“我把纸人的手往后折一下,它就站起来了。”另一个宝宝说:“是坐不是站。”孩子们都在静静的思考。我问:“人为什么能站起来啊?”一个宝宝回答:“人有骨头。”于是美工区的宝宝们都在满教室寻找什么东西可以充当纸人的骨头?我没有上前阻止他们不能跑到其它区角里,也没有催他们快点结束。而是给予他们足够自由的选择,空间上的自由、时间上的自由。他们有找吸管、玩具、积木、筷子,看着他们高高兴兴的归来准备给纸人做骨头。看到这儿又让我惊讶又让我喜悦。
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愿望和创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让孩子们对探索世界更加有了自信心。探索的成功也让孩子增添了幸福感。
当然,看到孩子脸上的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童真的笑容。我们老师也是幸福快乐的。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常常是幼儿刚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或是刚刚进入投入状态,活动时间就到了,老师和孩子们像机器人一样严格遵循“程序”设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
如果我们稍微灵活一些,给老师一个机会、也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这样的“学习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老师都会由衷的说一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
【《发现儿童力量》读后感】相关文章:
《发现儿童的力量》读后感02-25
《发现儿童的力量》的读后感04-22
《发现儿童的力量》的读后感(精选5篇)03-02
发现友谊的力量作文04-23
重新发现儿童读后感08-12
《重新发现儿童》读后感04-09
《重新发现儿童》的读后感07-04
发现最伟大的力量高中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