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悟

2022-09-15 读后感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经历的人和事不同而产生新的感悟,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让自己铭记于心。那么,到底应该要怎样去写感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摆渡人》读后感悟1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选择的故事,也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成长与救赎之路。

  在踏上寻找父亲的那列火车前,迪伦的生活孤独而混乱:母亲的琐碎唠叨、好友凯蒂的突然转学,一帮只会冷嘲热讽的同学,以及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荒诞梦境……她就像被闷在罐头里的一尾鱼,看不到任何希望,压抑窒息到无法呼吸。

  她开始想念父亲,想念自己成长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与陪伴,这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这个单亲家庭女孩来说,父亲的存在是她人生中渺茫的一线希望,她渴望改变,并且坚信人生的每个瞬间都要由自己去创造,所以她怀着既激动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出发。无论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她都愿意去尝试和寻找。

  如果人生被抹成一片灰暗,为什么不能自己给它涂上生动的色彩?

  不幸的是,列车出了意外,她的世界从此沉入一片黑暗和死寂。而她那不断寻找的灵魂,也被迫飘离了自己在车祸中变得支离破碎的身体,走向漫无边际的荒原。

  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便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每个行走在荒原中的人们,都将天堂视为自己灵魂的终点站,他们拼尽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奔跑,却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对迪伦和无数孤苦无依的灵魂而言,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湖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在那里,迪伦遇见了男孩崔斯坦,她的灵魂摆渡人。他的笑容令人内心宁静,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测。最重要的是,他让迪伦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陪伴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

  他们一起躲避恶魔的利爪,艰难地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渡过危险的湖区,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她的灵魂不同于所有他曾经保护过的灵魂,即使自己身处险境,依然对世界和他人充满好奇,富有同情心,还有只属于少女的娇羞与悸动。

  两人在荒原中相伴行走的故事是整本书中最温暖的一段:他们从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恋,像一对儿真正的小情侣一样聊天,心动,争吵,拥抱……这一切在危险的荒原之中显得那样弥足珍贵,仿若时光静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间。

  再远的旅程,终需有一别。两株刚刚萌发的爱情幼苗,被一块看不见的帷幕隔在了冰冷的两个世界。

  迪伦终于来到了天堂,传说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然而对她来说,失去了爱人的陪伴,天堂不过是座散发虚幻光芒的荒凉城堡。她注定要为爱寻找,以前是父亲,现在是崔斯坦。她想念他的陪伴,为了找到他,她愿意付出生命与灵魂的双重代价,即使等待着她的,是跌入黑暗的炼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崔斯坦呢?表面上看,他依然是那个温和、单纯、忠诚、尽职的灵魂摆渡人,可他的心却早已追随迪伦而去。爱情的滋生是他始料未及的意外,令他充满矛盾与自责。尽管这份感情让他心动不已,但他没有勇气走出荒野,更不敢越界踏入天堂一步,他只能将对爱的渴望强压心底,把所有与她有关的美好往事都封存于记忆之中,继续自己漫长的余生。

  但,他忽略了爱情的力量。他不知道自己爱上的女孩是多么勇敢又多么倔强,不知道在爱的陪伴下,即使是黑暗无边的荒原,也可以焕发蓬勃的生机。

  迪伦的灵魂虽然离开了身体,却依然鲜活纯真。她不会对人们视为天堂的世界趋之若鹜,相反,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再华美的生活,也抵不过崔斯坦一个温暖的微笑。没有爱情的人生,不过是一座孤独的荒岛,有他的地方才是天堂。

  于是,她怀着对爱的信仰再度出发,推开天堂之门,寻找自己的灵魂伴侣。

  故事发展到这里,崔斯坦和迪伦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奇妙的转换。崔斯坦曾经带领迪伦穿越荒原,抵达人们心中向往的美丽天堂。而这个女孩却执意放弃轻松的生活,重回险象环生的荒原,只是为了找到他,和他厮守终生。

  他们之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摆渡人?究竟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崔斯坦?还是古灵精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迪伦?她的每一个念头听起来都那么疯狂,却却莫名地吸引着他——如果他们之间的分离与怀念注定要永无止境,如果15岁的迪伦都可以为爱勇敢放弃手中的一切,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不陪着她,和她一起经历涅槃后的.浴火重生?

  迪伦的变化令人欣喜,初到荒原的她也曾经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和普通人一样,在得知自己的死亡真相时悲伤不已,在面对恶魔的攻击时恐惧无力。是爱情的力量让她迅速成长,从对生死一无所知到利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离天堂,战胜恶魔,最终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她用爱的坚持,为自己推开了一扇幸福之门,也将崔斯坦引渡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而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寻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勇气。

  克莱儿的文笔细腻,唯美,颇具张力,读来不忍释卷。她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将连接天堂和人间的荒原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故事惊心动魄,情感真挚动人,让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饱含真实的人生况味和隐喻。当我们必须直面生存和死亡、灵魂的毁灭与爱情的永生之艰难选择时,你将如何迈出自己的脚步,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没有后悔?

《摆渡人》读后感悟2

  在浑浑噩噩不知所终的“忙碌”日子里,终于偷闲在周日午后走进艺佰图书室,随手借阅了一本《摆渡人》,先是查看封面介绍,又快速浏览了一两页,直觉告诉我应该是可品读耐寻味的小说,于是借回家来,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饶有趣味的品阅起来,没想到随着阅读的深入,竟然不自觉地陷入小说情节中,引导我的思想,久久沉浸在所描述的境界中走不出来,关于生死轮回,灵魂的摆渡:

  一直以来,关于生死轮回的神秘之说备受人类的关注与探究,《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描述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的父亲,火车在通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自己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处山坡上一直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荒原。

  事实上,小女孩是这场事故唯一的遇难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灵魂。

  小男孩就是灵魂的摆渡者,将刚刚去世的人之灵魂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否则逝者的灵魂将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从而进入地狱加入魔鬼的群体。

  故事情节惊心动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直保护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产生了爱情。当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因留恋小男孩而又不顾随时被魔鬼吞噬的危险重返到魔鬼荒原,再次与男孩相见相守。

  当然,结局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二人一起从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间,达到了圆满。

  《摆渡人》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看完小说,回想起在纪录片《生死与轮回》里听到一句“我是一个灵魂,我有一个身体”,此话似乎告诉我们,灵魂才是生命的主体,身体是它的载体,这也更印证了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所讲的“生命是被包裹在一副真皮囊内一团精气神,活着时,他是被集中包裹在皮囊(身体)内,死了后,它就成了弥散状,漂浮开去,我不能说这是一种迷信,也不敢印证它的科学性。关于生死的认知,从古至今,无论从游历各国宗教文化信仰来看,还是从哲学定义,物理研究角度审视,人们总带着一种好奇的期待和探究来认知灵魂与生命的关系,从而达到无惧生死离别。宗教各教派万变不离其宗,皆是以自律修行谋求灵魂超度天堂,哲学家也一直在用唯心与唯物辩证阐释物质与意识的相对论,意识(灵魂)的能动作用等,物理学家曾研究肉体生命即逝瞬间那一团仍然活在大脑里的亮光究竟算不算灵魂。各种林林总总的传说和研究,也未能对灵魂之说有所的定论,但却成了人们一直追寻的问题。

  很小的时候,经常听老年人讲关于借尸还魂的传说,或许是人们常常惧怕死亡的缘故,潜意识里都希望肉体与灵魂是两个可以分离的生命,尽管肉体会死亡,但仍有灵魂会依然存在。稍微长大后,也曾关注过此类问题,阅读过关于中阴身的说法,说的是生命在即将消失的瞬间,灵魂会飘出肉体,亲眼看到医生在奋力抢救自身肉体生命的画面,倘若抢救过来,这个记忆就永存下来。类似于此类的种种传言没有人能界定真与假。

  近些年,在不断经历了亲友突然离世的变故中,关于生死的问题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令我感到困惑不安,年龄渐长,对生命的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起来,不管从宗教、或者是哲学的角度,人们都愿意相信灵魂与天堂、地狱与魔鬼的存在。

  现实里,常常听到”有的人活着,其实早已经死亡,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人类的诸多复杂情感、人格、情绪、信仰、精神、常常以一种无形的存在形式附着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快乐也好、悲伤也罢、我想这些统统都可以被称为是灵魂的感受。

  人生是一场修行,在短短几十年的光阴里,历经磨难沧桑,而后渐渐笃定安详,在宇宙,每一个个体生命又如沧海一粟,渺小而脆弱易逝,就如《摆渡人》所描述的场景。对于死亡,若去世后真有灵魂的摆渡者,那么死亡或许没那么可怕,只是离开了一个现实宇宙能看见的世界到达另一个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罢了,在那里有逝去的亲人朋友,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到来,死亡只是一个空间的跨越罢了。

  人们在接受亲人的离开时会有崩溃的感觉。若他们能将亲人的离开看做是空间的跨越,或许心灵的伤痛会有所减轻。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这没有人能亲自实践过再回头告诉世人答案。所以,保持好奇心,亦或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也不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足以安慰现世的苦短和对来世的无惧与勇敢。

《摆渡人》读后感悟3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初次了解“摆渡”这一新颖词汇,是网上听闻张嘉佳导演的电影,有些可惜,周末繁忙,却抽不出时间去看,或是姐姐去教书,家中就没了“时髦”的人了,也就失了这艺术熏陶的活动,又一次接触,是班中同学所写的《摆渡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决定买了这本书。

  “摆渡”,就是特定的摆渡人将灵魂带往他们的“家”,通俗来讲,不就是有一位上天安排的引路人,把你的灵魂送去安全处,使你不至于魂飞魄散,而是可以通过门,去寻找那些已故亲人的灵魂,如果他们的灵魂未被恶鬼吞噬的情况下,初次看来,其实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每天不必担心很多,不需要进食,也不需要睡眠,可以很放松地拜访那些已故之人,每天都会接触到新鲜的面孔,了解不同的事。

  可再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尽管开始会倍感新鲜,但时间久了,还是会枯燥乏味的,如此看来,人这一生真是较为可悲,生时每天忙于机械化的工作,操劳家庭,死后仍要再机械般地残喘着。

  此书并非同之前我曾看过的书一般,更多的是通过迪伦这个过早成熟的女孩的故事来讲述一些人生道理,这就隐射出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在学校中人人漠不关心,嘲笑挖苦同学,老师不尊重学生等。

  迪伦她是悲惨的,父母的离异使得她缺少了父爱,没有了父亲这座坚固的靠山,母亲又在医院忙于工作,她也只能强大自己,叛逆并非无理,是她想宣泄自己遭受的不公,她对自己的父亲充满幻想,也对她的旅程充满期待,命中注定,她不会顺利地见到自己的父亲,火车遭遇事故,也并没察觉到自己已经远离人世,隧道出口,崔斯坦等待着这位毫不认识自己的女孩,他们的相遇,并非只是巧合,只能是他,成为迪伦的摆渡人。在明白自己已毫无退路后,只好跟随着崔斯坦。在第一处安全屋前,她便感受到了恶鬼和食腐者的恐怖与残忍,崔斯坦也向她说明了真相,她是事故中唯一没有逃出来的人,所以有时候,命运是非常残酷的,许多事都是无法预估的,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更无法去对此做好准备。

  一路上充满惊险,在山谷中,成千上万的恶魔在聚集着想要抓住她,为此,崔斯坦被他们所缠住,迪伦在失去了自己的向导后悲痛欲绝,但她仍在安全屋内等着,无助地等待了一天后,崔斯坦面目全非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她第一次拥抱了异性,可见内心是如此的欢喜,在路途上,她喜欢上了这个一路保护她的摆渡人,而崔斯坦为了她能安全抵达她的最终归所,向她撒了一个谎。湖上,他划动着破旧的小艇穿过这类似沥青般的黑色的粘稠的湖水,在船上,迪伦问了他多久会到终点,此时只剩下一天的时间了,她是多么地舍不得崔斯坦,路途上已经离不开他了,可想到明天就会和他分离,内心格外的焦躁不安,天气也随之暴躁起来,湖水不停地翻涌着,船翻了,她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沉入了湖中,崔斯坦从湖中探出头,呼喊着她的名字,却无人回应,潜入水中,一把抓住了她的头发,带到了岸边,他再一次救了她,第二天他们继续上路,果然不久后,分界线就在不远处,崔斯坦向她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她也回应了他,深情的亲吻后迎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和痛苦,她知道,他欺骗了她,崔斯坦只能隔着分界线,看着她独自一人痛苦,她却看不到他。

  崔斯坦怅然地去迎接他的下一个灵魂,迪伦到达后去寻找了崔斯坦曾和她提过的一个二战士兵乔纳斯的灵魂,和他聊后,想找回崔斯坦的欲望就更强了,乔纳斯带她去见了在这儿待了很久的灵魂,伊莱扎,在和她的交谈中,她下定决心穿过门去寻找崔斯坦。

  可这就意味着,她必须再重新穿过荒野,这次,她是独自一人了,一旦被魔鬼抓到,灵魂就会灰飞烟灭。回头,她艰难地穿过那片湖,到达了安全屋,崔斯坦也正在带领着新的灵魂穿越荒野,他们相遇了,迪伦大喊着他的名字,他松开了灵魂的手,转瞬间,恶鬼把灵魂拽了下去,为此,他们都深感内疚,而后,她向崔斯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他对此深感疑虑,在她的鼓励下,还是同意了,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跟丢摆渡人的灵魂,迪伦为了救下那个小孩,险些丧命,最终,他们再次回到了火车事故的地点,上帝终究是眷顾她的,醒来后,她躺在担架上,不远处,崔斯坦还是蹲坐在隧道口那,她上前和他打了声招呼,“嗨。”

  “原来你在这。”

  “我在这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摆渡人,陪伴着你,为你披荆斩棘,指引你通向终点,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摆渡人》读后感悟】相关文章:

《摆渡人》读书笔记感悟05-31

精选《摆渡人》读后感10-11

摆渡人读后感10-09

《摆渡人》读后感01-07

《摆渡人》的读后感06-26

《摆渡人》读后感09-01

读《摆渡人》_摆渡人读后感800字01-28

《摆渡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09-30

《摆渡人》读后感范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