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

2022-08-31 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三年前,感触是孤独。宇宙式的孤独。无须我去多说,引用书中的两段,即可诠释。

  “现在我们也都还各自活着,我想。无论失掉的多么致命,无论手中被夺去的多么宝贵,也无论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而仅仅剩下一层表皮,我们都能这样没没无闻地打发人生,都能伸手拽过额定的时间将其送往身後——作为日常性的重复作业有时还会做得十分快捷。如此想着,我心里仿佛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

  不止一次在村上的作品中看到“空洞”这个词,而且是内心的'巨大空洞。原来这就是宇宙式的孤独。

  “那时我懂得了:我们尽管是再合适不过的旅伴,但归根底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被囚禁在里面的、哪里也去不了的囚徒。当两颗星的轨道偶尔交叉时,我们便这样相会了。也可能两颗心相碰,但不过一瞬间。下一瞬间就重新陷入绝对的孤独之中。总有一天会化为灰烬。”

  我们都是穿越其间的孤独的金属块儿,当然了,也有人是石头。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有着各自的轨道,或有规律地转圈,或无目的地飘荡。有的相遇了,继而擦身;有的则撞到了一起。相撞的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贴到一起自成一体,接下来的旅途互相作伴,在宇宙中转悠。另一种情况则比较不幸,就是嘭地一下,撞碎了——许是碎一个,抑或碎俩。

  取决於相撞的力度。力度则由自身的速度决定。

  若能相撞,许是好事,毕竟是有激情的人生,或阶段。倘若相遇之後是错过,确实让人无所适从。

  这麽想应该快乐些——不管各自在哪里过活,抬起头,看到的,总还是同一世界的月亮。

  以上是三年前的感触。那麽现在呢?宇宙式的孤独依然存在,一种无法诉诸语言的无奈越发深刻——哪里也抵达不了。

  不要说爱能拯救一切,理论上讲,能拯救一切的东西自然也能毁灭所有。但现实是建立在理论之上的。现实中的爱很多都掺杂无奈,拯救不了灵魂,也毁灭不了人生。

  到了一定阶段,你只会觉得,爱即陪伴,再无其他。

  并非主张时刻粘在一起,但绝不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无奈与寂寞。

  若两个人相爱却不能相守,那,希望另一边会有美好的生活。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05-23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阅读答案02-15

读《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感想08-28

周国平散文《生命本来没有名字》09-09

阅读试题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及答案02-22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阅读题及答案08-27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练习题与答案02-12

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1-01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11-03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