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呼兰河传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呼兰河传有感1
这学期,我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查阅资料时,我得知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叫萧红,且她只活了三十几岁,我开始对萧红和她的作品有了想了解更多的愿望。暑假刚开始,我便把这本书借来读了。
原来这本书讲述了萧红生活的呼兰河畔的一段经历。一拿到此书,我便找到描写我和祖父的园子那一章,仔细读起来,我再次感受到院子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就连我这个书外人也觉得有趣:如书中描写的在房顶上采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顶采蘑菇,却不小心将鞋子掉进了锅里,把一锅汤弄成了一锅“泥浆汤”。还有一次,作者把花儿插在了祖父的帽子里祖父却没发现,还笑着说:“今年花儿真香,隔着几十米都能问道香味”。还有作者描写园子里的景象: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多自由啊!我最喜欢这一段,上这一课时就喜欢,已经背得出来了,童话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感情,既简单又活泼,把作者童年的快乐写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都有些羡慕萧红了。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命运,和萧红比起来胡家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悲惨多了,12岁!花一样的年龄,当和她差不多大的作者在园子里快乐的玩耍时,她!却成了人家的童养媳,还要被公公用鞭子抽打,被婆婆用烙铁烙,直到把她折磨到死。哎!真可怜啊!再想想12岁的我,正无忧无虑的读书,无忧无虑的玩耍,自由自在的跟父母撒娇呢,而她却这样可怜的死去了。我是含着眼泪读完这一章的,读完后我感叹:相似的年龄,不一样的命运。
读完整本书,我觉得呼兰河畔的故事既有趣又沉重,呼兰河畔的人们既善良又愚昧,呼兰河畔的生活正如矛盾说的一样: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画,是一串凄婉的歌。
真是不一样的童年啊!我突然觉得:我的童年就像一颗糖,甜甜的……甜甜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2
从《呼兰河传》里,我认识了一个可爱,快乐的萧红和呼兰镇上一群纯真的村民们在这里上演着许多有趣,悲伤的事。虽然萧红已逝世但她这本书会被人们世世代代传代下去,她开心的童年也珍藏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萧红以轻快的笔触,叙述了在呼兰镇上发生的事。
萧红出生在一个名叫“呼兰镇”的村子里因父母早逝,一直在祖父祖母家住着。她特别不喜欢祖母,因为祖母用小针扎她的手。与之相反的是她特别喜欢祖父,她经常在祖父的园子里与祖父一起种花,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有一个女孩与她恰恰相反,她着这一头乌黑头发,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但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孩,12岁就被拉去当童养媳,整天受人指使,最后跳大神还让村民们用开水帮她洗澡,不幸烫死。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人——有二伯他跟人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跟狗说起话来那叫一个“谈天说地”。
萧红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用自己的心血谱写了这篇巨著。
在这次伦敦奥运会上,我国选手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如林丹接住了每一球。
不正是这样吗?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流泪,而努力,终究会换来成功。只要你肯努力,肯积极向上,也一定会造就属于你的“新时代”!
读呼兰河传有感3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
自从我接触了《呼兰河传》,就被它深深吸引,这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评价是“一篇叙述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当我翻完最后一页,《呼兰河传》也就看完了,不过我的心还沉浸在萧红笔下的这座小城中,心中又想起了那句话: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叙述,这样灰色的画面,这样悲剧的人生,不得不令人深思。
呼兰河不只是呼兰河,它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一个看似平静,但在生活中却处处充满了灰暗与沉闷的呼兰河,只能用“荒凉”来形容。在这里,苦难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由于人们的愚昧与无知,从而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死去而死去,一个个悲剧不断的发生。在人们的心中只有顺应社会,只有顺应天命。他们不知道为什么那么“顺服”,但他们不得不顺服,这不得不就是他们的悲哀的根源。
读呼兰河传有感4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便沉醉在这本书中了,把
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萧何的笔下,却写得如此生
动独特。
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在连续三个月不下雨的时候,车夫和马翻过好几次车,而翻了之后,过路的人看着他们似乎也起不来,便来帮帮忙。有时因为拖不出马,而准备走人。但看看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过来再次帮忙,还不时的喝彩“噢!噢!”。闹得非常热闹,也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当这个坑淹死了猪后,有些人会把死猪拿去卖,并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说这是“瘟猪肉”,并且是在许多家长面前说的,便会被家长打。我看后,觉得萧红是在讽刺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让人感到凄凉、凄苦。许多人说过一些不会掉进坑里的办法,如:有的说拆墙,有的说种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
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真是他们的悲哀啊!
在萧红童年的后花园中,她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因此也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玩耍,快乐的……似乎干什么事情都是快乐而幸福的,而萧红的童年就是快乐而寂寞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茅盾曾经说过: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本经典的小说生动、形象地讽刺了人们的无知、愚昧,同时,萧红用了幽默的语言,描绘了如此让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她通过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非常沉重。在尾声的时候,萧红写了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的主人也不见了,让我读了,觉得更加凄惨、悲伤……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还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当中!
读呼兰河传有感5
呼兰河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城,这里住着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就是这些平淡的生活被萧红汇聚在一起,变成了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
这本小说中我最的是祖父的园子,祖父就像那仅剩的一缕,着作者幼小的,在这园子里,作者就像那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世界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世界,而是宽广的;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不知有多大,自己都会感到震耳。在这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永远是最纯真,最的。
看到作者写的祖父的园子后,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我姥爷的小菜园。姥爷没事的时候就去他的菜园忙乎,我有也跟着他去。在小菜园里姥爷干什么我就学他干什么,总跟着他后面转,我总喊着我帮您干。其实我和年少时的萧红一样,经常给姥爷添乱,也犯过很多的错误,把韭菜当野草连根拔,不小心踩到刚刚发芽的小菜苗但姥爷从来也不批评我不埋怨我,还总是夸我干的好。这个小菜园如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一样伴随着我。
萧红生活在一个灰暗的时代,唯一一缕的阳光,就是祖父给她的。而我的童年,如同海滩上五彩缤纷的贝壳,闪烁着。
读呼兰河传有感6
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在1911年6月—1942年1月著写,她在当时也是被誉为民国的四大才女之一。本书主要描写的是黑龙江支流和松花江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小兴安岭汇合后的呼兰河区域的一些事情。
而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描写的大水坑、千变万化的火烧云和漂亮的后花园这一些事情。
在呼兰河的路上有一个大水坑,一般在下了雨之后是非常危险的,水坑很深,经常有鸭子和猪等牲畜掉进去,于是呼兰河上的猪肉非常的便宜,但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又引发了一片争议,说是瘟猪肉的一边是小孩子,另一边却是大人,两边互相争吵,没有分出胜负,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呼兰河的天空上有着一片又一片火烧云,下午时分人们出来看火烧云,天空上红灿灿的,千变万化,一会是这样的形状,一会又是另外的形状。
最后就是祖父的园子了,据我了解萧红的祖父名叫张维祯,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也是给萧红留下了最深的影响,她在祖父的园子里好像一只快乐的自由的的蝴蝶,不一会整个园子就跑完了。
我喜欢呼兰河传,喜欢大水坑和火烧云,也喜欢祖父的园子。它们直接叙述了呼兰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中一户人家,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怀念啊。
读呼兰河传有感7
本文的作者萧红是一位生活艰苦的女作家,她从小父母就对2非常冷漠,祖母对她也不好,只有祖父对她非常关心,所以本文写祖父的地方最多。本书的特点就是层次清楚,分工明确。每个章节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第一章总写呼兰河这个小镇;第二章写呼兰河小镇中人们闲暇的生活;第三章写了祖母对“我”的冷漠直到她去逝为止;第四章写了祖母去逝后,“我”和祖父的自由、愉快的生活;第五章写了团圆媳妇命苦而短暂的人生及婆婆的迷信和对她的折磨;第六章写了“我”有一个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最后一章写了冯歪嘴子一家清贫的生活。
本书的重点人物祖父是一位性格和蔼、待人非常亲切的人。作者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在全家人中只有祖父对她好。祖父喜欢“我”,“我”也同样喜欢祖父,祖父和“我”的“地盘”一个不大不小的园子,它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里面有许多菜、花草和许多可爱的小昆虫们。在作者眼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乐园。
在书中,写人和事的地方很多,作者却又不盯着一个写,故事多而不辟,而且累及的人物神态动作表情都用作者那一支神奇的笔写得透澈明了。
我爱看这本书,更爱书中调皮可爱的作者和和蔼可亲的祖父。
读呼兰河传有感8
今年暑假,我的班主任沈老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著名作家茅盾曾称它为“它是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歌谣”,它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五年级下册,我们便学到了这本书中的一个片段,在学它的时候我,就很想看看这本书,我想了解萧红的童年故事。
萧红本名字张迺莹,1911年至1942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记载了,萧红那使她一生难忘的童年故事,也是她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故事!
萧红的同年之所以快乐,她的祖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生我‘我’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身体很健康,他教‘我念诗’,给‘我’烧小猪、烧鸭子吃。而‘我’在祖父的呵护下,无忧无虑,活泼任性”咋。祖父在萧红成年后任然像天空中的太阳——温暖人心!
对于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描写小团圆媳妇的这一章了吧!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了息膝间。她脸黑乎乎的,笑呵呵的。”萧红是这样描写小团圆媳妇的,看到这里我就知道小团圆媳妇一定很好相处,同时我也知道了,萧红很喜欢她。可是一个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竟会遭到婆婆的虐待:因为受不了婆婆的打骂,小团圆媳妇要回家,而婆婆竟为了不让她回家,所以她就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小团圆媳妇的脚心!
最后,小团圆媳妇因为“不怕羞被”婆婆打出了毛病,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等人的不断折磨,使她从一个笑呵呵的十二岁小姑娘,变成了一个黄瘦的病人,最终她死了。
作者她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的角度去写这篇文章,让所有的读者感到纯洁天真,也让人们知道当时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们的愚昧。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社会的残酷,让我知道了只有面对现实,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融入社会,踏进社会!
读呼兰河传有感9
读书就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逆境中的慰藉。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呼兰河传》。里面天真烂漫的作者与和蔼可亲的爷爷使我感到很欢快。这本书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也有一个美丽花园和在街上行走的路下。但里面的一个情节让我的心很受触动:一个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面装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得很快,一不小心,便"咕咚"一声摔倒在地,可路人非但没有过去扶她,还去抢馒头,从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有一颗爱心,千万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抹黑了自己的良心。
读呼兰河传有感10
“月圆的时候,可以看到;月弯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但人的灵魂的扁缺却永远看不到。”
我被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深深吸引了,于是开始看萧红的书《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写过很多书,如《生死场》《马伯乐》《她认出了风暴》……《呼兰河传》是其代表作。
故事主要讲的是童年的萧红与乡亲们的故事。在呼兰河城不是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但也被萧红包容的心接受。她写出了那份独属于童年乡土的心灵,那是她心灵的家。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辟邪的故事,是一个年幼的童养媳,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她的婆婆就倾家荡产地救她,不是求医治病,而是请“神”驱邪:烧柴火架锅烧水,然后让她进去洗澡的事,她在锅中痛苦地挣扎,而围观的人群还认为是鬼邪在她身体里反抗……因为这个婆婆的迷信无知,明明是要为她治病,却还“煮”她,最终害她在悲惨中死去了。
读到这里,我非常震惊,非常气愤。我为这个小女孩儿可怜的遭遇感到悲痛不已,为这些人的愚昧无知感到气愤!真想冲进去对他们说:“你们真的太愚蠢了,这样会害死她的!”
看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迷信愚昧,也要自己动动脑子,如果一味地听别人的话,就丧失了自己的灵魂,所以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去分辨是非对错。
满天星光,满目月亮,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中不由得有一些忧愁,萧红把那些苦难和悲凉通过《呼兰河传》传递了出来,而我们在这些苦难中领悟到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读呼兰河传有感11
近期,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开始读前两章的时候,觉得作者描绘家乡的语言不是太吸引我,但当我静下心来慢慢读时发现了它那种特别的味儿。
作者的语言简单,把我带入了他们的年代。在我看来,那时候整个社会没有半点色彩,就像文中所说的: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大也就算了。
这里的人们被动漠然地对待生与死,关于生命的珍贵,死亡的悲哀,他们毫无感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想想,12岁啊,跟我们的现在的年龄差不多,12岁本该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年龄,可做了团圆媳妇的她,要拼命的干活,还有忍受各种打骂,还要被人们“治病”的借口,惨不忍睹的折磨,最后惨死,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婆婆的愚昧吗?不,是整个呼兰河城人们麻木无知的生存态度。
封建迷信,苦难生活,使这个小城尽显落后,而冯歪嘴子的顽强生命力,又让我感受到了呼兰河城的希望。
唉,真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像冯歪嘴子这样的人,可怕的封建迷信,正是《呼兰河传》,给后人敲响的警告啊!
读呼兰河传有感12
我阅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就被这本书的魅力吸引。
《呼兰河传》这本书出自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之手。萧红,现代女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具有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分成八章,作者一步步的介绍那个叫做“呼兰河”的小城,从呼兰河城的十字街一直介绍到呼兰河城的一个人物——冯歪嘴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这一章,小说中的第一个人物正式出场了,就是“我”的祖父。本章主要讲了“我”的祖父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温馨、美好的时光。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魅力,诉说不完的美丽,回味不尽的艺术气息,忘不了的故事情节……这本书用它的朴素清丽、真挚感人打动了我那幼小的心灵。这本书犹如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为我打开了这个智慧的天地。
《呼兰河传》,一本让人读了回味无穷的书;《呼兰河传》,一本让人忘不了的书;《呼兰河传》,一本“可遇不可求”的绝世好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13
作者萧红,一代才女,红颜薄命,爱情生活可谓是一本糊涂账。可是她真的是一位天才作家,对生活的观察视角独特、细致入微,文笔细腻舒缓,文字既一板一眼,又生动诱人。
《呼兰河传》其实很像一部散文,熔铸了萧红丰富的情感。呼兰河在她笔下活了起来,呼兰河的风景在她笔下摇曳起来,呼兰河的民风民俗在她笔下灵动起来,呼兰河的男女老幼在她笔下丰满起来。
《呼兰河传》以第一人称叙述,不温不火,娓娓道来。读者就好像跟随笔者的脚步,慢慢走进呼兰河这座小城,走进城里的大街小巷,走近他们贫苦艰难的生活。
小城的冬天非常冷,“严寒把大地冻裂了”,城里住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蜷缩在自己的生活里。
呼兰河城的十字街、西二道街、东二道街、小胡同,静静地铺展在那里。大泥坑子、瘟猪肉、染缸坊、扎彩铺和卖豆芽的王寡妇都理所当然地存在着,呼兰河不能没有他们,他们是呼兰河存在的见证。
卖烧饼的、卖麻花的、卖凉粉的、卖豆腐的、卖杂货的,他们与呼兰河城一起呼吸,没有他们,呼兰河就陷入一片死寂。如果说呼兰河是一潭湖水,他们就是一颗颗石子,在湖面漾起一圈圈的波纹,让呼兰河城有了一点色彩,多了一些生机。
呼兰河人“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可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但悲哀之处在于: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
呼兰河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他们与呼兰河一起呼吸,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哭泣。呼兰河的人啊!想起他们心里很是沉重,有很多的感慨想诉诸笔端。
呼兰河的人对一些事格外热心。
胡家来了团圆媳妇(童养媳),她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长得比同龄人高大,看起来像十四五岁的样子。团圆媳妇“长得黑乎乎的”,整天笑呵呵”,“大模大样”“坐得笔直,走起路来风快”。她来到胡家没几天,就过上了几乎天天挨打的苦日子。婆婆打得太狠,团圆媳妇哭着闹着说要回家,然后就被看成“惊风”“掉魂”“要出马”。
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纷纷表现出对这件事的关心与重视,热心地出着各种各样的主意。有人说还得继续跳大神,有人说有一个偏方,有人说有一个邪令,有人主张给她扎谷草人烧了,有人说到扎彩铺给她扎一个“替身”烧了,有人说给她画个大花脸,有人说让她吃一个全毛的鸡......
呼兰河的人爱看热闹。
胡家两个儿媳妇为了表孝心,经常给婆婆请跳大神的。一跳大神,东院西院的、前街后街的都来了。来的早的坐凳子、坐炕沿,来的晚的就站着,来不及走门口的就跳墙进来。
团圆媳妇病了,也请跳大神的,人们依然兴致勃勃的来看,就像赶庙会似的,有一种不看白不看,不看就会留下终生遗憾的感觉。听说要给团圆媳妇洗澡了,人们都想去开开眼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了,就像赶庙会似的。
听说冯歪嘴子要上吊,许许多多的人都要来参观,有的人家是全家总动员,一家能来三四十口子,就好像别人上吊是“趣味无穷”的事情,就好像不去见证一下就少了人生的乐趣。
呼兰河人的命很是轻贱。
狗咬了叫花子,咬了就咬了;王寡妇的儿子淹死了,淹死了就淹死了;纸房里饿死了一个私生子,饿死了就饿死了;团圆媳妇死了,死了就埋了,帮忙的人回来就喝酒吃菜,好像过年似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冯歪嘴子的媳妇生孩子时死了,死了就死了,冯歪嘴子和儿子两个人就给她出了殡。
团圆媳妇死得真惨啊,她是被活活烫死的!说是给她洗澡治病,洗澡的水是滚热的开水,团圆媳妇被扒光衣服抬到缸里,她叫着跳着,人们把水往她头上浇,她昏倒了。用凉水浇醒,接着洗第二次,再昏倒,再浇醒,洗第三次......
呼兰河的人爱嚼舌头。
胡家给老太太请跳大神的,就说老太太慈祥,说儿媳妇孝顺。
团圆媳妇大方,就说她没有“团圆媳妇"的样子;听说团圆媳妇病了,大老远也得跑来打听;团圆媳妇的大辫子掉了,就说她一定是个小妖怪。
王大姐的大辫子溜光水滑,就指指划划说她的好处;王大姐长得又高又大,就说她膀大腰圆带福相;王大姐脸红得像一盆火,就说谁娶了她谁有福气;王大姐偷偷跟了冯歪嘴子,就说她一看就不是好东西,就说她长得像扛大个儿的,就说她将来必定好不了。
呼兰河人还爱窥探别人的隐私。
冯歪嘴子有了儿子,他的窗户外边可谓人来人往,许多人都成了探访员,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蹲墙根、扒窗户,听到冯歪嘴子的小孩子不出声,就传说冻死了;瞄到炕上有一段绳头,就传说冯歪嘴子要上吊;看到冯歪嘴子买了一把切菜刀,就传说他要自刎......
这些无聊的人啊!想方设法窥伺别人的隐私,经由自己的想象变成日常的谈资。无聊的神经、扭曲的心理,让他们忘记了同情与怜悯。他们肆意扒开别人身上血淋淋的伤口,送上贪婪的眼光和狠毒的话语,用以填充空虚的脑袋和空洞的灵魂,但他们恰恰忘了,别人今天的痛苦与不堪也许就是自己明天的命运。
我们常说鲁迅先生的文章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这部《呼兰河传》又何尝不是呢?封建迷信堂而皇之,街坊邻居或说长论短,或趋之若鹜,或冷眼旁观。同为贫苦民众,却把别人的痛苦当作生活的作料,冷酷的眼神盯着比自己更为弱小者,把他们的痛苦变成心理的满足,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而无动于衷。
一部《呼兰河传》,是一个小城里的家长里短,是一个个的人间悲剧,是一些普通民众的愚昧与不幸,也是一部民族的苦难史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14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这本书是作家萧红阿姨在生命末期于香港完成的小说。
小说在童年会议中描写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琐碎小事中描绘出了沉默的民国灵魂。全书一共有七个章节加一个尾声。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二章——主要写《呼兰河传》精神上的“盛举”,反映出了生活在呼兰河传这小城里人们的精神风貌内容大多以介绍东北小城为主。
或许,也只有这么多琐碎的小事才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呼兰河的风貌——泥泞的道路、积水的坑,真不知闷死了多少家畜;疯了的王寡妇被看为不幸者,而在呼兰河这小城中的所有不幸者都被看做是叫花子;染缸房、豆腐坊和纸坊里死去的一条条生命,这些新闻似乎也被呼兰河的死气沉沉渐渐“埋没”;扎彩铺里最漂亮的阴宅和人们面对生死时冷漠、麻木的态度。这些内容,我记忆犹新,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样。
尾声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如此凄惨的结局,相信大家看了也一定会泪如雨下的。就像第四章从各方面描写“我”家的荒凉,第五章是小团圆媳妇之死,都是会令人感到悲伤地。从前的一座热闹的小城,如今变成了一座阴冷的“死城”,谁会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这样的呢?
读呼兰河传有感15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
祖父像个知识宝库,祖父的园子是你挥洒个性的天地。因为这里没有祖母的冷嘲热讽和父亲的冷淡。有的,只是纯朴的大自然和慈祥善良的祖父。你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留着,却把谷子当野草铲了。读到这里,你真让我哭笑不得,原来,你也曾像我一样“五谷不分”。在太阳下的一切东西都是健康的,拍一拍大树都会发响,叫一叫土墙都会回答你,你也在蓝悠悠的天空,光芒万射的太阳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我知道,最爱你也是你最爱的人是你的祖父。他既是你的长辈,更是你的老师,他也有像个孩子一样陪你挨骂。他耐心的教你背诗,朗朗声音在大院里回荡,口头传诵《千家诗》,但刁钻古怪的你却经常把他问倒。我真羡慕你有一个宽容慈爱博学的祖父。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冯歪嘴子,王大姑娘死后,他并没有像人们所想的那样绝望,而十分镇定,因为两个孩子需要他,他要好好活下去。就这样,在如此艰难的境地下,他还是笑对生活,坚强的活下去。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春天,我们可以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夏天,我们可以在游泳池里享受水的清凉;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可以品尝丰收的喜悦;冬天,我们可以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你带给了我们一个不一般的童年。
你的童年走了,你却成为别人童年的守护者??
【读呼兰河传有感】相关文章:
读 《呼兰河传》有感01-26
读《呼兰河传》有感02-15
读呼兰河传有感02-16
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08-09
读《呼兰河传》有感500字01-21
读呼兰河传有感500字02-04
读呼兰河传有感400字02-03
读《呼兰河传》有感300字02-01
读《呼兰河传》有感700字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