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2022-07-07 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起摆放在书桌上已久的一本名叫《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书,本以为这本书又会是一本只讲套话的所谓教育类书籍,但翻看了几页之后,我意外地发现这本书还真合我“胃口”。

  本书在前言部分就鲜明地把作者写书的目的及对教育问题的观点呈现出来。作者王晓春在前言里加进了一篇名为《“阿Q案例”可休矣》的文章,文中说:“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记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不经意而为,于是乎,原来作业不做的学生做作业了,原来上学迟到的学生再也不迟到了,原来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变得文质彬彬了,原来的小霸王更是变成了“红花少年”……总之,再怎么恶劣的学生都被感化了……这是多么的可喜可贺啊!这是我们教师的成功,我们教育的骄傲。可以且慢,者成功来的是不是太容易了?教育原来只是这么轻松的一件事吗?”那些把教育案例写得如此轻松愉快、皆大欢喜,而又自欺欺人的案例就叫做“阿Q案例”。

  “阿Q案例”把复杂的教育故事简单化了,把艰巨的教育工作轻松化了,把多样的教育方法单一化了,更严重的是,它把崇高的教育精神庸俗化了。而我反思自己,在我的教育案例中多多少少也存在过“阿Q案例”,于是我捧起这本带有批判意识的书有滋有味地品读起来。

  本书举例了100个小学教育的案例,王晓春对每个案例都进行了点评。从他的点评中我感觉到他是一个拥有深厚教育经验的智者。他能从案例提供者的描述中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很客观地对这些提供案例的老师进行指导。他的建议客观、中肯,富有操作性,让我茅塞顿开。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教师作为专技人员,如果普通人都做得到的事情你能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你也做不到,那你还有什么资格自称专技人员呢?看到这个观点,我突然间明白了我们教师为什么要比别人更加有耐心,要更加明白宽容与原谅的含义,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因为我们被称为“教师”,我们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我们的职业天性要求我们必须要理解孩子。

  正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尽量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自觉地专注于课堂,而不是约束限制;正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在学生写不好作业时,考不好成绩时不是一味责怪,而是耐心想办法同他们一起解决;正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德育不光是言传,重点在于身教,我们自身拥有好的素养,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

  总之,我们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我们应该是真正拥有专业技术的教师!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相关文章: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01-05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03-28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02-09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07-14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07-14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书心得07-16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书心得07-15

读《智慧背囊》有感02-27

读《懒惰的智慧》有感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