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有感

2022-06-14 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读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有感1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文巅,源远流长。

  中国,在上下五千年中,已经创造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其中,启蒙我,教育我的,是《三字经》

  《三字经》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都会受益匪浅。

  小时候,爸爸和妈妈在我生日时送给我一本漫画的《三字经》。我整天捧着它,翻着它,简直是喜欢极了!但谁也不知道,我只是欣赏《三字经》中的图画而已。那些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我都不懂。

  渐渐地,《三字经》中的图画都已经看腻了。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书店,突然,远处传来的一阵洪亮的读书声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这样,我拿着《三字经》的碟片,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从此我天天拿着它们。《三字经》是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告诉着我做人的道理。

  书能给我们知识,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三字经》中,就可以学到许多自己平时从未学到的,看到的。

  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字经》读有感2

  小时候,妈妈就让我读三字经,一开始我没什么兴趣,但经过妈妈一句我一句地读,并且妈妈每读一句都给我讲一个故事,我越来越感兴趣了。

  比如我读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写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孝顺父亲的事,令我十分感动。想想自己多不孝顺,再看看人家黄香,跟她比起来,我差得远了。现在我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有时,作业都不完成,每天都让父母操心。为什么同样年龄的黄香做得那么好,而我们却不行,我们有什么理由做不到?看看我们现在生活多好,煮饭,有电饭锅;热菜,有微波炉;热了,有空调、有冰箱。冷了,有暖气。想玩了,父母带我们去旅游。想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我决心以后有空的时候多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为父母洗洗衣服、做饭、捶背、洗脚。学习上不再让父母为我操心,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主动完成作业。我们每做一件事,都会让父母开心不已。

  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是多么深厚,我们应该体会到,更应该珍惜,所以说我们要学会爱别人,首先爱父母!

《三字经》读有感3

  一天,我学着老夫子的样子,倒背着书,又津津有味的背起《三字经》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背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在大热天里才9岁的小黄香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正用扇子使劲地给他爸爸扇着枕席,想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回来睡得凉快些;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小黄香没有了妈妈,家里又没有火炉,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窝,让爸爸暖暖和和地入睡。

  “孝于亲,所当执。”孝敬父母,理所当然,可我都11岁了,我孝敬过父母吗?我左思右想,恐怕只有为那次帮妈妈洗碗,勉强算得上“孝于亲”。倒是妈妈天天为我洗衣、做饭,忙个不停,碰到天气变化,不是为我送衣服就是为我送雨伞。一到暑假,为了我这个宝贝女儿,一日三餐都得做可口的饭。我真惭愧呀,我比黄香大两岁,居然没有好好尽过一次孝,不行,我得给妈妈放一次假,表现表现!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我口中念念有词,“该准备个什么节目呢?”看到时间快中午了,“对了,妈妈每天中午为我做饭,还要炒菜,多累呀!我就学做饭!”说干就干,我立刻忙开了。

  妈妈来到厨房,见我脸上都是汗,心疼地说:“欣茹,天太热,还是让妈妈来炒菜吧,你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不。妈妈,我要给你放假!”“放假?”“对!给我一次机会嘛!不就是放一次假吗!”说服妈妈后,我在厨房里又忙活起来,一会儿,几个简单的菜就做好了,我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叫道:“肚子饿了吧,快吃饭!”“遵命!”妈妈笑呵呵的答道。

  吃过饭,妈妈刚站起来收拾饭桌,我又赶紧把妈妈按住:“妈妈,我郑重宣布,从现在起,我给您放大假了,祝您假期愉快!我上岗干活了!”说完,我就哼着三字经,收拾起碗筷来。

《三字经》读有感4

  上课了,老师开心地问:“谁会背《三字经》?”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王秋辰一个人举手,老师请了他,他胸有成竹地背起来,背得十分流利,老师表扬了他,给他两分积分币,我好羡慕他呀!

  汪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一则《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个三字经里还有个故事呢!有一次,孔融家里来了客人,大多数都是孔融的长辈,他把大梨全部给长辈,而他自己却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问:“你不喜欢吃梨吗?”孔融说:“大的让给长辈。”他又把大梨让给弟弟,爸爸又问:“你为什么把大梨让给弟弟呢?”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要把大梨让给弟弟。”爸爸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读了《三字经》中的这个故事,我觉得孔融是尊敬长辈,爱护幼小的好孩子,我很喜欢他,我也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三字经》读有感5

  《三字经》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少儿启蒙读物,它不但浓缩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原文虽然只有1000余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包罗万象,我读了《三字经》后,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就拿“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这句来说吧,我们学习要从简单开始,学英语应该先学单词,最后再学课文。语文呢,也要先从拼音学起,然后学声调,学生字、词语、句子、课文。这样我们才能由浅到深,最后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使我们成为有知识的人。

《三字经》读有感6

  《三字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这个寒假我又仔细读了一遍,从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比如,孝顺父母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在黄香9岁的时候就已经十分孝顺自己的父母。其实孝顺父母是很简单的事情,比如为爸妈倒杯水,给爸妈捶捶背,理解他们,听他们的话,不让他们操心,关键是用心学习,用自己的勤奋和上进来报答他们,他们一定会欢乐开怀的。

  《三字经》,让我长见识,明礼仪,伴我快乐成长。

《三字经》读有感7

  我读了《三子经》上的这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斗燕山,有义方。教五子明句杨。“后有启示。这些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坏境曾三次搬迁学习。义次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就用刀切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孩子。五代时,有一个人叫窦禹钧的人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个儿子后来都成了进士。美名远扬的姿态。可见爸爸妈妈孩子的的教育要重性。年幼时不学习长大后能有什么作为呢?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我的爸爸妈妈从小教育我,只要对我有利的事,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地让我学习舞蹈。绘画。爸爸妈妈就便是想让我长大成一位有用的人。所以我要仔细地学,长大后酬谢我的爸爸妈妈。

《三字经》读有感8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孟母的做法让我想到的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让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又是跟我买点读机,又是帮我买学习资料,每次暑假的时候还要把我送去参加一些培训班。以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他们给我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说我一下,我还会不服气的跟他们顶嘴,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读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了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了,他们是希望我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而现在有些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之下一个个都成了小皇帝,他们唯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什么东西都是拣好的拿,不知道谦让,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还要懂得孝敬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

  总之,学习了《三字经》之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有感9

  自婚后,春节大多在山东度过,今年也不例外。对于孔孟之乡的儒家文化之根深蒂固深有感触,随便走到哪家,即便农家村落,孔子的书也是会有的,其中最多的就是《论语》和《三字经》了。虽然是信息科技教师,但我并不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阅读是件好事,我觉得有些东西只要看过就可以了,而有些东西必须满满的细读,甚至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论语》是我放在床头的书籍,《三字经》以前看得较少,寒假中乘着没有酒醉的时候看了两遍,看过之后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是必读书籍之一。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之一,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山东,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把背诵《三字经》作为必修课目之一。它把我国古代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

  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路都是通过 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而得来的。“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就必须要敏而好学。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努力学习,不然长大后就不等成大器。

  而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更应该将借给我们的孩子。如: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有感10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三字经》。开始我一直读不懂,只觉得读起来有节奏,很有趣。后来经过妈妈一句一句的分析,我渐渐弄懂了其中的意思,越读越有滋味,还熟练地背了下来。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做人要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努力学习,礼貌待人……

  “涛涛,帮奶奶把脸盆拿过来。”“你自己去拿吧,我要玩游戏呢!”啊!不行,《三字经》不是教育我们要孝敬老人吗?“奶奶,等一等,我马上把脸盆拿过来。”奶奶笑得眯起了双眼。

  “我最喜欢吃苹果了,大的那个给我吃,小的那个给你吃。”正当我跟弟弟分苹果时,妈妈向我眨了眨眼睛。哦,“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四岁就懂得礼让,而我已经八岁了,怎么会做不到呢?我马上把大的那个苹果让给了弟弟。

  自从读了《三字经》,奶奶夸我长大了,妈妈夸我懂事了。读书让我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读书真快乐,以后我一定会读更多有益的书。

《三字经》读有感1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朗朗上口,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南宋官员暨经史学者王应麟所著《三字经》,家喻户晓,距今800多年,一直广为流传。

  《三字经》一直作为儿童启蒙读物而闻名海内外,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今天我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重读《三字经》,对其中一些思想有些更深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仪",本意是讲"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为美玉的,同样,一个人没有经过教育,是不会知晓礼仪的"

  我理解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想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善于学习,只有学习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让我们具备成就事业的基本条。同样,在我们高速公路行业,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和技能,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出色。

  其次,人生需要雕琢,需要经历很多事情,没有人可以永远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只有经历挫折,不断雕琢、沉淀和积累,才能成长为一块"美玉"在我们的工作领域,没有谁敢说自己永远不犯错误,错误不可怕,只要我们在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错误也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块"美玉",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雕琢的过程,在挫折中成长,错误中涅槃。

  "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这句话也很有感触,不仅仅是南宋王应麟自己教育孩子的宗旨和方法,也值得我们现代所有人特别是为人父母的借鉴和学习。

  "勤有功,戏无益"这六个字非常经典,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心底,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成就,如果是只知道玩耍,浪费大好时光,那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到时候会追悔莫及。联想到现在一些年轻人,整天打游戏,沉迷于网络,白白浪费本该用于学习的美好光阴,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在自己生活、工作中以"勤有功,戏无益"严格要求自己,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也要以"勤有功,戏无益"为宗旨,自己先做到刻苦勤奋,以自己为榜样影响我们的子女,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字经》读有感1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字经》,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孝顺之心,要学会报恩。

  故事讲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因病去世了,家里全靠爸爸打理。黄香心里想,妈妈去世了,我一定要照顾好爸爸。那年,天气十分寒冷,黄香的手也冻得冰冰冷,但是她坚持每天用自己的身体去给爸爸暖被窝。黄香的行为真让我感到佩服!

  在平常的生活中,黄香虽然比我小,但比我孝顺。同样在冬天,我的被窝也非常冷,我经常躲到爸爸的被窝里取暖,害得爸爸全身发抖,有时“鸡皮疙瘩”都出来。我爸爸是人民教师,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一有空,爸爸总是烧最好吃的菜给我吃,在饭桌上经常给我夹菜,非常的心疼我。而我从来没有烧过饭菜,给爸爸夹过菜,心里非常内疚,今后我也要学会做家务活,从小事做起,从行动上孝顺他们。

我记得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了孟子小时候十分调皮,他们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大人哭嚎,跪拜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到集市里去住,可他有学着商人作生意的样子。孟子妈妈又到搬到学校旁边去住。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孟子的妈妈很满意,于是就定居在那里。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人们都以为这是孟母逐渐教化的结果。

  这个故事验证了《三字经》中的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生气的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教戒老办法子只有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的学习,方能进益。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一个道理:环境改变人生!

《三字经》读有感13

  最近正在读《三字经》,颇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五更时分辗转难测,披衣起早,写出心得。

  《三字经》成书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自问世以来,就作为儿童的识字教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视作传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励志的启蒙教材;此经虽短,短短千余言,但却能流传至今,一直被世人传诵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么,它的魅力何在?

  本书虽短,但很有特点。从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品来意味深长,文化浓重。古代的儿童,入学的第一部书就是它。孩子们一边吟唱,一边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这部书不光形式上易于记诵,内容也很丰富。它以精悍的"关键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经》虽然是儿童启蒙教材,但其讲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是难以改变的。它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去阅读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运用它。孩童时代的人读它记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读它记它,有着不同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习性却各有差异;假如不去教导他,习性就会发生变化,转变,所以要重视教育,持之以恒的教导。

  我觉得,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95%还能在现在社会中适用。作为教师,更要认真拜读拜读。"教书育人",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我准备利用寒假认真地学习本书,开学以后结合学校工作,把这些道理加以运用,我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字经》读有感14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自然少不了读书。在我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琳琅满目的图书,会引导我们对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三字经》就给了我不少的启迪。

  这本书,文字不多,却浓缩着人生的许多哲理。“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不要随便毁坏着最初的完美;“昔孟母,择邻处”,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善于教子的良母,感受到了母亲对我们深深的爱;“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了解了懂谦让的孔融,从他身上,我们学会了友爱……

  这样的美德,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孩子,穿越了五千年文明,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看!为了孩子有强健的体魄,为了孩子能更好的学习,有多少母亲不辞劳苦,废寝忘食拼命工作!有多少母亲在无怨无悔的操持家务!又有多少母亲强忍疲惫,为疲倦中的你,端来一杯温热的牛奶!她们的言行,谁说不是当今的孟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错的,现在的孩子们,也不亚于孔融。在校园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和谐,每一间教室都洒满欢乐。上课时,你会听到悦耳的读书声;下课后,你会看到师生嬉戏的画面。这些祖国的花朵们,在园丁的浇灌与培植下,正茁壮成长,以微笑报答深厚的母爱。

  走在街上,我看到了更多的谦让,看到了更多的宽容,看到了更多的陌生人的微笑,也许《三字经》倡导的礼仪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了吧。

《三字经》读有感15

  《三字经》总是分为三段。下面请看,我为《三字经》第一段做的介绍:

  人之初,性本善在这朗朗上口诗声当中,你是不是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孟母为了孟子的健康成长。曾三次搬家,断织教子,使孟子成为圣贤之士。窦燕山一圣贤之理教育子女,史称“五子登科”.孟子和竇家都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才有作为.

  家长们,从这里你们应该知道了吧!在良好的教育很重要,一定不能忽视.

  诵读《三字经》第二段,我明白了,一个人儿是不学,长大了能有何作为?玉石不雕琢,难成器皿。人不学习,就不懂道德礼仪,就不能成才。所以一个人从小就要尊师爱友,学习道德礼仪。黄香九岁就知道给父亲温暖床铺,四岁的孔融分东西 就知道谦让。孝顺父母,礼让长友,尊师爱师观后感大全,学习道德礼仪。

  小朋友们,古人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字经》读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字经》有感02-25

读三字经有感03-19

读《三字经》有感06-07

读三字经有感08-23

读《三字经》有感08-31

读三字经有感09-21

读三字经有感07-30

读三字经有感09-23

读《三字经.》有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