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读后感900字

2022-04-06 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塘荷韵读后感900字,欢迎大家分享。

清塘荷韵读后感900字1

  拜读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不禁被文中优美的言词,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文章意味蕴藉,仅已栽荷小事便道出了深藏在作者心中的浓烈的期盼,希望和欣慰。文章构思之巧妙,写作之精良,实令我赞叹不已。

  再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觉两文之差异甚大。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表达了自已淡淡的喜悦与哀愁,这便与季先生强烈的希望之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写荷花,朱先生在观赏美,而季先生是在创造美。观赏美的人每当发现美中之不足。便多几分惆怅,但创造美的人会痴迷于美中,戴着美的眼镜看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毫无瑕疵,他沉浸在美中,乐观看世界,永远有希望,永远有快乐。在《清塘荷韵》中,季先生行文严谨,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十分明显,一条以荷塘中荷花情况为线:先写原先塘中似有荷花但现在全无,再写我种莲子,接着写第一、二年塘中仍无荷花,然后了写第三年“塘中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叶片”,最后写第四年荷花生长旺盛,荷叶“遮蔽了半个池塘“。另一条则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先是塘中无荷花,作者“总觉得是一块心病”再是种了莲子作者微有希望但情绪还比较消极,,接着作者的期盼日益强烈,然后两年过后塘中仍无荷花,作者“完全灰了心”,继而到了第三年荷花长出“五六个叶片”。作者自白“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最后第四年荷花茂盛,作者“心中狂喜”。整篇文章,以时间顺序行文,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交待清楚,过渡自然。两条线索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它们被作者的那管神奇的笔有机地结合起来,真可谓是:相辅相承,相孕相生。《清塘荷韵》的内容中作者的所感十分单薄,它们大都凝聚在作者的一举一动中,较为含蓄,且整段的“自我剖白”在《清塘荷韵》更是全无踪影,因此我认为《清塘荷韵》更倾向于叙事散文,此乃文体之异也。《清塘荷韵》中,季先生描写的景物就具有了单一性,他只刻画了荷花,表现他对荷花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写作中采用了一枝独秀的方法,而对其它景物只字未提,这是写作手法的差异。下面是文章所提及的相同细节间的区别。如:同样是因为等了四年,所以“心中狂喜”且感叹于自然力的伟大。同样是看到了昂首怒放的荷花,朱先生说它色白,为点缀之物,但季先生说它“红艳耀目”“凌驾于荷叶,之上,迎风弄姿。”

  最后,我要说两文结果不同,朱先生最后是“什么都没有”欲超脱而不得,心情郁闷。季先生最后得到了满塘荷花,并且这些荷花被命名为“季荷”,他心中自然无比愉快。

清塘荷韵读后感900字2

  昨天,上的课是《清塘荷韵》,季羡林的。一说,季羡林的名字,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我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你们读了这篇《清塘荷韵》,相当于在北京大学上了一周的课!

  季羡林的文字,挥之不去。我连做梦,都在想,那个翠绿的荷塘!真可惜,我们水电职院找不到一个这样的荷塘!只有学校门口那口臭得不能再臭的烂池塘,每天都要横冲直撞地闪现在我离校回家的第一时间!

  没有荷塘,会成我的一块心病。天天在学校上班,总感觉学校是一片“荒凉地带”,总觉得这“荒凉地带”缺点什么,原来是缺的是荷塘!

  季羡林,说中了我想说的话。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少。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由此看来,我的这块心病,确是由来已久了。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附近,有两个荷塘,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荷塘,紧挨着小荷塘,大荷塘那头是外婆家,小荷塘这边是我的小姨家。从外婆家,到小姨家,白天黑夜,都得经过这一大一小两个荷塘。每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会搬出凉席,拿把蒲扇,爬到一个水泥砌的晒谷台上,躺着看星星。荷塘的风徐徐吹来,那风儿,像外婆温柔的手掌在抚摸着我,我总能在这柔柔的风中沉沉睡去。数不清啊,有多少个夏夜,我就沉醉在外婆家的'荷香荷风里。

  外婆已经去世多年了。可我依然能清晰地记得,那时夏夜纳凉的情景。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如今的我,每天在一堆枯燥的工作中忙碌着,无暇去怀念什么荷塘了!没想到,季老先生的《清塘荷韵》,竟又勾起了无穷无尽的荷塘怀想!

  不能忘却,终究不能忘却。外婆的音容笑貌,依然那么清晰。外婆没读过什么书,可是她却很会取名字!我的母亲叫李莲和,我的小姨叫李荷兰,我猜想,可能是外婆太喜欢荷塘的缘故吧。

  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写于1997年,正是香港回归的那一年。不知,季先生的荷塘,与朱自清的荷塘,哪一个更美?北大校园,清华大学的清华园,我都没有去过,无从比较。我只能从文字里去猜想,他们各自不同的心境与情感。

  《荷塘月色》与《清塘荷韵》,成了“写荷双璧”。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写荷塘,除了朱自清,再无二人了。没想到,在20xx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这套教材里,终于出现一位来自山东的北大教授——季羡林。

【清塘荷韵读后感900字】相关文章:

季羡林《清塘荷韵》读后感10-29

清塘荷韵读后感10篇03-25

季羡林描写春天《清塘荷韵》11-22

清塘荷韵季羡林的文章11-21

清塘荷韵读后感600字范文03-21

《清塘荷韵》阅读理解附答案07-23

季羡林清塘荷韵读后感300字作文12-18

季羡林清塘荷韵的读后感300字12-18

《清塘荷韵 季羡林》阅读答案及解析12-13

季羡林《清塘荷韵》的读后感(精选8篇)06-08

鸿门宴读后感900字 教育教学读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