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名人传有感-初三

2022-01-11 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平凡的世界、名人传有感-初三,欢迎大家分享。

  读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真的可以在平静的内心中感受到某些时候心灵的震撼。尤其,对生活在那片黄土地上的平凡人,用经历、情感,演绎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感受颇多。他用最朴实的文字勾勒出了平实的画面,但情愫尤重。

  在《平凡的世界》中,生活着一群最善良淳朴的农民,这群平凡人的生活自是谈不上多么的轰轰烈烈,但他们却用真挚、坚韧的品质感染着我。用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激励着我。有时候,我会常常像怨妇一般去埋怨生活中小小的失意,却不曾做出改变。在这本书中经历了孙少平的经历后,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其实只要心中有梦,并相信世间的美好,不论前方风雨载途也好,命途多舛也罢,我们定能披荆斩棘,挑战极限吧。

  不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生活总是没有假设,它就是一部不能重放的电影,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当下的时代,所以有时候我们很无奈。像《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为了生计到海上捕鱼,好不容易打捞到的鱼却被嗜血成性的鲨鱼吃的只剩下骨架一样,其实孙少平正是以中国式的桑迪亚哥出现在了“平凡的世界”中,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像高中的时候一样评论桑迪亚哥的人物形象那么普通为何有资格出现在语文读本里,我也不再说桑迪亚哥那样的做法很愚钝。换做以前,如果我这样评价桑迪亚哥,那么我眼中的孙少平就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家伙,跟林冲一样。但要是这样,他怎么值得路遥先生就为这而写下十万多字。所以,我很佩服这样一位热血青年可以将生活的真谛向我们阐释得淋漓尽致,把他对待苦难的坚强信念表露无疑。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海明威笔下硬汉的形象。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表现出了桑迪亚哥的坚韧,即便对于女友遇难离去,对官场里那些令人讨厌的勾当,他都可以坚强的,在被埋没的自我价值中找到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全程都在做他自己。我们是不是曾说在现实前面我们被磨平了锋芒的棱角,我们的棱角是不是真的被磨平了还是我们不敢坚持做最初的自己?所以才学会了扭曲。“平凡”这两个字,并不是想告诉我们世界的平凡,而是在用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现状告诉我们——其实,真正的生活就是这样上演的,按着他必须具备的元素——黑暗的官场,不如意的生活,爱情的悲剧?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颗心,可以在接受的同时挖掘上帝造我们的原始样式,而不是抱怨呻吟。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好就足够了,所以只有这群生活在黄土高坡的农民才有资格游走在路遥先生的笔端,因为大部分的人生活状态就是这般,而他恰恰想要我们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更要有这样的生活态度!

  不是一定要经历一番撕心裂肺的疼痛然后我们一路勇往直前活得精彩才是不平凡的生活,我们没有那么幸运能被上帝选中去受苦受难,所以我们之中大多数人的结局是成不了名人而只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上帝为我们安排的总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你经历了更多的苦难却不向命运低头就能学到更多的生活哲理,也理所当然会得到更多其他的东西,或物质,或精神。当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冲击着我们的时候,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孙少平,但我们是否能有他那般从容淡定,却又坚韧不拔的性格,这就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说这仅仅是对待生活的平凡姿态,这种姿态也应该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因为,有人曾说过:当你想要登山的时候,你的思想就提升了一个档次。所以在这个时候,关键不是行动,是行动前的想法。

  而《名人传》,一本被列为初中生的必读书目,我却因为那时候喜欢杂文,排斥名著把它拒之门外了。庆幸的是它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

  因为刚刚接触社会,我想当然的以为这个社会的大染缸里存在着太多世俗的东西,为了不被他们影响和污染,我决定拾起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名著,从那些抒情优美却往往只拥有小思想的散文中转而开始阅读这本《名人传》,希望能在好的书本里跟高尚的人对话。这本书真是赶巧了,里边的思想恰恰是我最需要的。我常常会在自己的思想中暗示自己经历了很多困难与磨砺,所以以为自己很坚强勇敢,有女汉子的心,也常常拿那些所谓累的工作,写成长篇的日志发表到空间里,还高尚的想着希望借此影响影响一些消极的人,传递些许正能量,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在他们的生活中,什么样的经历够资格让我把它们作为宣教的例子呢?果真是有些无知了!

  当《名人传》里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走进我的生活里的时候,我只想说,也难怪他们可以成为名人,而我们不可以,因为经历也因为态度才使得一切都有着天壤之别,我注定只能在了解他们的时候,借他们的经历作为以后生活的前进动力。有句话我很喜欢——对于不甘平庸的人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始终的斗争,通常是悲惨的,没有光华,没有幸福,在孤独与沉默中展开的。因为这句话是我们生活的写照,也因此证明了想要比别人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必须要接受更多生活的考验和心灵的折磨。在那本叫《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书中就很直白的告诉了我们这一真理!

  贝多芬,这本书的前言里边就写到了要把他摆在第一位。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听过了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不能是我屈服。”我曾一度把它当做很励志的一句话,一来鼓励自己,二来可以装个有点文学气息的人,其实后者的成分是更多的。现在,当我在他所经历的苦难中再去品味这句话时,感受全然不同,对贝多芬的敬佩真是难以言表。不管曾经在爱情还是生活中经历了多大的打击,他始终坚强的活着还不放弃对音乐的创作。当他忍受着耳朵失聪却必须得向世人隐瞒的时候,那种痛苦,那种折磨,我可以体会到一点点,却实难用这可怜的文字来表达,只是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多么贴切的可以用在他的身上。

  我们只知道他是个很出色的音乐家,可能就觉得他的音乐才能足以给他带来富庶的生活,事实却截然相反,就是他这样一位享誉盛名的人却常常因为拮据的日子需要靠朋友们的.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只是他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艰难的走着的时候,听力的衰退,亲朋好友的离去、爱情带来的伤害都没能使他屈服,反而让他学会了不认命,要自己改变命运,也因此,才有了那句要扼住命运喉咙的话。如果我能看到文章里他那双犀利深邃的眸子可能我会被他的眼神震慑到,因为对于一个经历了生活给予了极限苦难的人来说,眼神里露出来的光一定是特别的倔强,甚至令人窒息。其实即便我没有看到,我也能感受到,他那双眼神告诉我的——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打到一个意志力顽强的人!

  米开朗琪罗,他的生活似乎很像我们现代大部分人的生活,又不像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他一生似乎都在为他排斥的教皇工作,这就好比我们很多人在职场中为上司效力一样,只是他在为教皇效力的时候,忍受着内心巨大的折磨,因为他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的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他把内心的想法,或美好的希冀或对现实社会的嘲讽全都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就像抽象派的画家们画的那些抽象看不懂的画作,其实都有着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披露。可是因为一直受制于教皇,他不得不让自己的作品只能违心的表现出一些逢迎教皇,赞美教皇的东西。他多次想要摆脱甚至逃离,无奈教皇拿他的父亲作要挟,甚至在他拮据的时候,先开出一张

  空头支票拴住他,最后却往往不会兑现。他的生活形式像极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可他的态度却又有别于我们对那种生活的态度。对于教皇下达的任务他最终是没有完成几件,但是后期的时候因为热衷雕塑,他常常在这些艰巨的任务下,依然把自己最想要表达的东西全都以塑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因为这些难以完成也不想去完成的工作,他最终成了一名违心的工作狂,我们讨厌一种工作达到极限的时候可以选择跳槽,但是他却不能。我们觉得自己讨厌职场官场的那套形式化的腔调的时候可能为了工作我们会选择接受,甚至迎合,但是他却不会,永远保留原有的一颗真挚的心,是他违背教皇创作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历史书告诉我们的,于是我们把它作为考点记下了,从来不会去追问为什么这么评价他。这本书告诉了我答案。他生活在上流社会,他有自恃清高的时候,有被孤立的时候,后期因为在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中挣扎使他内心深受折磨。这就好比要一个富二代抛弃自己拥有的一切财富去感受和同情甚至为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的做点什么一样。我们好像没听说过这样令人期待的新闻吧。因为托尔斯泰感受到了底层百姓们的艰难生活,所以他在经历这些之后写下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里边就有俄国革命的缩影存在,所以他是一面镜子。我只想说若是没有一颗善心,很难促使他放弃贵族的荣华富贵转而倒向底层百姓中,与他们站在的同一战线,以致创作的动力也来源于他们,只为以文字的形式希望为他们争取一点点的社会福利。可能这么说还完全没有达到他的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真正目的,因为我还不是一个有深刻思想的人,说不出一番有格局的话来。我只是看到了,每一个时代似乎都需要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在我们这个国度,其实也有这么一个人,那便是鲁迅,我曾一度敬佩、效仿的对象。只是托尔斯泰的生活落差更明显,似乎开启了两个极端的生活模式,并在那个难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中全盘否决了自己以前生活过的环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以为,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需要一些正能量,需要一些积极感人能触动心弦的东西,从而唤起人们的良知。

  读贝多芬,他告诉我——不管生活有多艰难,总是需要有不服输的决心,不投降的态度!于是我知道了,只要还没也有经历贝多芬的经历就没有资格放弃和抱怨。

  读米开朗琪罗,他告诉我——即使做着自己违心的工作也不要丢失自己那颗真诚的心,我们需要保留骨子里的真善美!于是我知道了即便身处自己反感的生活里,依旧要做最真的自己。

  读托尔斯泰,他告诉我——一颗善良的心很重要,哪怕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你没有选择的权利,但你却完全可以选择去善待那些值得同情的人,这样的人才最美,最值得敬佩!所以,我知道了不要吝啬自己的同情心,就算是泛滥那也是因为一颗心更容易被感动而已,却不是因为愚昧!

  《平凡的世界》和《名人传》风格迥异,思想统一。一种平淡无奇,一种轰轰烈烈,演绎了生活中的极端,平凡不过孙少平,轰烈不过贝多芬。但是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思想都最重要。仔细想来,即便我们现在经历了他们的生活,也可能无法成为名人,因为我们丢失了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慢慢去拾起。我想说一颗心有多容易被感动,那些美好的德行就有多容易被找回!

【读平凡的世界、名人传有感-初三】相关文章:

伟大的平凡--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7-06

【荐】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0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热】11-10

【精】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0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荐】11-0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精】10-3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推荐】10-30

【推荐】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0-2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热门】10-29

【荐】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7-03

《柳林风声》读后感-六年级 西游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