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牡丹亭》有感-读后感-高一

2022-01-11 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牡丹亭》有感-读后感-高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坦。”读懂《牡丹亭》,读懂汤显祖,更读懂了新旧时代的矛盾和斗争,新生力量反抗旧制度旧思想的坚强意志和渴望美满生活的热情。

  这书,似乎更适合独坐清辉之下,在墨香萦绕的案几前,看窗外落花如雨,飞云过尽,为书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还魂复活的斗争的力量所震撼、感动。

  杜丽娘在当时封建统治的严格管制下,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去过。唯一可以接触的男人是她的老师——年过六十,满脑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陈最良。

  在《寻梦》一折中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在一次偷去花园,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她的'青春觉醒了。她不甘于做一个循规蹈矩典范的封建妇女,虽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却找不到出路。于是她只好把自己的理想托付给偶然在梦中出现的书生,而且为他相思成疾,最终为他埋骨幽泉。对于杜丽娘来说,这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在摆脱了现实的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忠于爱情、勇于进取的柳梦梅,主动向他表示了爱情,还还魂为夫妇。

  作者汤显祖生活的年代,正是清朝的政治极端腐化的时代。像汤显祖这样有才气的文人士子,不愿堕落而洁身自好。因此受到迫害和打击。这样的风骨和操守,让这位“清远道人”在《牡丹亭》中高举“情”大旗,以对抗“理”的束缚,宣扬为了情,生者可死,死者可以生,带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

  几百年后的我们,难道不也同样需要这种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理想的新思想吗?为了美好的自由的愿望,我们要勇于斗争、奋发进取,突破格律式的束缚,用生命的辉煌高歌!

【读《牡丹亭》有感-读后感-高一】相关文章:

读《童年》有感_读后感04-19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读后感-高一01-08

读岳阳楼记有感高一09-24

读活着有感1000字读后感01-04

读《童年》有感300字读后感10-11

读《童年》有感800字-读后感06-1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读后感06-17

读老舍《养花》有感的读后感11-25

读童年有感600字读后感素材 读童年有感作文精选09-01

读《散步》有感01-05

读《生命生命》有感-四年级 读《呼兰河传》有感-读后感-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