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屋骑士》读后感-读后感-高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屋骑士》讲的是越狱的故事,时代背景放在法国大革命(1793年)。大仲马似乎非常爱写越狱,你看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著:《三个火枪手》——米莱狄越狱,《二十年后》——查理一世越狱,《布拉热洛纳子爵》——铁面人越狱,当然最有名的是《基督山伯爵》里的邓蒂斯越狱。大仲马可以算得上历史小说家中的“越狱大王”了吧。
同是以1793年作为小说背景,同样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同样写的是历史小说,大仲马与雨果(《九三年》)的差异真是很大。雨果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他的诗情与人道,其深刻之处在于他设下的理想主义悖论。大仲马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他对勇气与爱情的推崇,其高明之处在于总能让历史符合他的小说的`需要。大仲马也想把自己表现的深刻一些,偶尔也喜欢站在“大历史”的高度对时代品评一番,只不过他每次这么做的时候,就显露出自己的稚嫩。好的小说家未必是好的学者,当年的大仲马和我们的金庸先生都是例证。
《九三年》与《红屋骑士》也有相似的地方。第一,二者都持革命立场,但都对“恐怖政治”持批判态度。这一点又让人想起狄更斯的《双城记》。三位杰出作家的历史观虽然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是一致的。而这三部小说中,都出现了相同的场景与主题——监狱与越狱。伟大的法国大革命,在同时代的三位文豪心中烙下的竟是同样的文学命题,这不得不教后人扼腕唏嘘。第二,两部小说都塑造了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郭文与穆里斯都体现了作家的政治理想,只不过郭文所承担的革命理想更宏大一些,而穆里斯的爱情更近于常人而已。这一点,狄更斯的卡登就略有不及了,这个人物充满了英国式的骑士情操,但毕竟不是法国式的,他无法蕴含法国人对于大革命的爱憎纠葛。
在《红屋骑士》之后,大仲马着手把原来激动人心但背景单薄的菲力普作为线索,继续写作大革命背景的历史小说,他似乎感到性格单向型的青年人已经不适于寄托其理想,于是具有基督山伯爵般神秘色彩的约瑟夫·巴尔萨莫登场了。在此后的一系列小说里,连菲力普的风头都被巴尔萨莫压倒(说实话,菲力普的形象后来越来越靠近穆里斯)。然而,比起基督山伯爵,巴尔萨莫徒有神秘感而缺乏逻辑性,其实只是得了伯爵的皮毛罢了。
【《红屋骑士》读后感-读后感-高二】相关文章:
红舞鞋读后感(15篇)12-23
骆驼祥子读后感-读后感-高二01-08
《作文上的红双圈》读后感08-04
高二骆驼祥子读后感07-31
红书的初中读后感(精选5篇)12-28
莫言《红高粱》读后感(精选13篇)07-28
乘风女骑士12-09
高二读后感作文600字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