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1
刚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情读《爱心伴孩子成长》,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好的、执着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从而向着做最好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幸福这个目标无极限的接近。肖老师是这样阐述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作为同行与肖老师相比我缺少的是积累,感触颇多。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说法:“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再一次的颤动,我能做到吗?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断的思着……
在书中我看到:肖老师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一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老师这里,老师帮他们养。看到这的时候,我深深感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朋友关系。也让我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读这本书,像是给心灵洗澡,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肖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给我了一些启示。“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2
假期里,我认真拜读了肖陈颖老师撰写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内容浅显、语言朴实,但字字句句能看到一位老师的对孩子爱的写照,那种爱是发现、是理解、是宽容、是期待…读后使我耳目一新;肖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她是如何抓住生活点点滴滴的事情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爱心伴孩子成长》教育效果突出,方法独特,另我佩服。肖老师讲的教学方法不陵节而失之为逊--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陵节而失之为逊,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跨越孩子当下的能力去让他做超出他能力的事情。其实换句话说,就是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个台阶。根据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
举个例子,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总是有一些孩子上课不发言,没信心,甚至有的孩子站起来哑口无言,怎么办?我们要针对他们的情况,给他降低难度。比如说有的孩子回答不了问题,我们会让他重复同学的问题都可以,同学回答完了,让他再重复一遍,有的同学讲话,一句都讲不通,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让他读一遍。再比如:教学生问问题,怎么问?有的孩子就不会。那么我们老师就会给孩子一个模式,在黑板上写:[请大家翻到语文书_页][请大家看到第_段],[请问大家_是什么意思?]我们给他这些句式,让这个孩子即使以前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这样同学,他站起来也没有压力。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发言的过程,其实都是在提升孩子心境的过程。
同时肖老师在培养孩子发言能力的时候,极其自然巧妙的把弟子规融入进去,如回答问题首先要起立,怎么站?“立端正”如何讲话“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声音要怎样?“将上堂,声必扬”目光怎样?“问起对,视勿移”这些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肖老师认为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虽然要付出很多很多时间和精力,看起来有时会很慢,其实不然,当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的教学会愈来愈轻松,甚至我们孩子的上课习惯很好了以后,他非常专注,老师讲一句他就记一句,效率非常高。他这种专注的态度不光让他在课堂上受益,甚至能够让他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他都会用这种专注的态度去做,他会受益一辈子。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3
这个星期,我们403班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它是我们中国四川的一名叫肖 陈颖老师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
在这本书中,肖老师写了她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的一个有七十四个孩子的班级上课。那个班级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什么都不好的一个班级,换了好几个班主任。可是她才带了四个月,那些孩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
其中,肖老师还在这本书中讲了几个故事,比如:“曾经有一对夫妻,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老太了。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我们只要有了它,就会让自己的缺点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消失,直到无影无踪……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4
看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令我不禁的感触起来。想起许许多多自己在校读书时候的回忆,想起了为我孜孜不倦地教导我的老师;肖陈颖老师说得很好,做人真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亲。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愉快的心情,那必须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那么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前提是要有一个颗仁慈的心,要让孩子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想要真正帮到孩子,我们就要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是用心感受,绝对不是控制和占有,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爱,我们昨天唱歌,是无私无我的为对方付出,甚至无求的付出,那才是真爱。不是说我对这个孩子,我现在这样对你的目的是要你考一个好成绩给我,那是交换,那是在逼孩子走一条路,那不是真爱。但是我们去想其实父母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没有父母不爱的。我们愈来愈感受到,不管是老师也好、父母也好,都得回到原点,从头学起什么是爱,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福建厦门思明区松柏第二小学五年级:陈怡芳
看完第一段,恍然觉得中心感点落实得很好,重点写我们的感恩。然而看完第二、三两段我又糊涂了,不知道作者重点想表达的是什么,是想说如何做一名好老师,还是想说如何做一对好父母?这样一来,就导致文章三段之间没有统一的中心了,文章显得有些散。观后感其实和读后感一样,引——议——联——接,四步走。当然也可以首先点出中心感点,然后摘取片中相应的片段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中心感点进行论述和深化,结尾加以总结或升华即可,这样文章就有灵魂了。比如,本文完全可以围绕第一段“做人真的要有一个感恩的心”展开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如此效果会更好。另外,本文第二三段还有一个问题,透过这两段的字面,我希望得到解答的是,作者究竟是学生,还是父母?如此问并不是怀疑作文真实性,而是想说行文造句要注意自己所处的角度和位置,否则导致读者误解。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5
我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之后,深深地被它吸引,深受启发。书的内容共有四讲:人生的态度、孩子应有的言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字字句句都是现身说法,内容非常丰富精彩。
我现在有了羞耻心,知道打架原来不是英雄的道理,还知道了怎么让学习事半功倍。其实老师在我们的一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要感谢她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却完全不求回报,我要说谢谢你励老师,做你的学生真的很幸运。
我也从中学会了《弟子规》,有一句话写的特别好“孝心是一个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永恒的动力”。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从今天起大家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孝敬长辈、老师和父母,做一个好孩子。比如你帮妈妈洗衣服,做家务,妈妈对你说,谁做的,你不告诉妈妈,就觉得自己是无名英雄。妈妈一直叫你吃饭,你要等半天才来吃饭。这些都是不孝顺的行为。
《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里面说课堂总是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不发言,没信心,甚至有些同学站起来都哑口无言,怎么办?我们要针对他们的情况,给他们降低难度。比如说有的同学回答不了问题,我们会让他重复同学问题都可以,回答完后,让他重复一遍。有的同学讲话,一句都讲不通,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让他读一遍。
《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很好看,从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同学。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7
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完全从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和学生的点点滴滴,鲜活的案例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尤其是一位乡下老妈妈的朴实而直白的育儿经令我印象最深。
那老妈妈有七、八十岁了。她的儿子是村长,教得很好,儿子又体贴,对人、处事又都处理得很好。而这位老妈妈一字不识,没文化,人家问她是怎么教儿子的?她说:“我有什么好教的,我不就是打呗,我又不识字。”后来又问她:“你打你的儿子,你舍得吗?”结果这个妈妈怎么讲,讲得很朴实,但是去体会却很有很深的人生哲理。她说:“自己还有什么舍不得打,自己打有轻重,要是自己不打,以后长大了让别人打,就不知死活了。”我们体会一下这句话,自己打有轻重,别人打不知死活。这是一个农村的不识字的母亲讲出来的话,一个没文化却有大智慧的母亲讲出来的话。请问现在有文化的父母有这样的育儿智慧吗?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教育需要惩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曾经讲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最近钱文忠教授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也明确指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
面对现在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条条框框的师德规范面前,不敢对学生做出任何的惩罚,批评也很谨慎,生怕伤害温室中的小苗苗。老师们很困惑,也很担心,中国的教育会走向何方?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8
有幸读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她是来自四川的一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翻看了书中的内容简介,从简介里可以看出:孝心、爱心、恭敬心。
首先,《弟子规》作为童蒙养正的读物,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弟子规》让我茅塞顿开,要让我们学会尊重懂得感恩。然而,《爱心伴孩子成长》正是肖老师将《弟子规》应用在教学和生活中的心得和体会,能够为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教育的动机”决定成败。肖老师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考了好分数有可能能上个好学校,以后会有个好工作,甚至赚好多钱,但这并不一定就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人生。从中得知,真正的教育,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用心去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所在,想一想孩子们的动力发源地在哪里。同样是教育,同样是做,是怎样将孩子的“心”引往哪个方向。
最后,在《老师的威信从哪里来》这篇内容中。讲述了肖陈颖老师在刚刚开始当老师时,几位教龄比肖陈颖长的教师向她介绍了一位十分受孩子们欢迎的老教师,因为这位教师也是她们刚刚出道时的老师。她特意去拜访这一位老教师,从中也让她理解了当老师可以有三种威信:一种是暴察之威,一种是狂妄之威,还有一种是道德之威。要树立老师的威信,就要以身作则而已。“我们”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同时,也要向肖陈颖老师那样,自己应该也去学习一下传统文化。这让我知道了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是十分不容易的。
总而言之,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中有爱。因此,德行教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育孩子,首先要先教孩子做人,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和恭敬心,这样孩子不光学得很好,还会学得很快乐。要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落实,让孩子重力行、重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才能懂事、乐学。再次感谢肖陈颖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向我们证明了古圣先贤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9
本学期,细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学习之后,给我的总体感想是教育的本质是要有爱心。爱是付出,我们要时常关注学生、关爱学生,要时常与他们交流、沟通,谈谈心呀,拉拉家常呀,做他们最忠诚的朋友,做他们最好的“引路人”,以便能更好地走进、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走近我们。因为“热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呀!
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对每个孩子做出全方位的了解,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从而理解他们,看到每位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为自己的谈心和交流做铺垫。
另外,结合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感恩方面知识的教育,情感的熏陶。我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看到有些小朋友在桌子上画画或涂涂写写时,我就对小朋友说:桌子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伙伴,每天为我们默默奉献,如果他会说话,可能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让小朋友各抒己见后,在桌子上涂涂画画的小朋友就再也不好意思这样做了,因为他们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对默默奉献的桌子先生说一声谢谢,而且会好好爱护桌子先生或桌子小姐,这样的教育,小朋友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师并不是批评乱涂乱画,而是引导他们,甚至是让他们主动认识到这样做的不妥当,孩子们的心是柔软的,充满了感恩。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们,我们可以讲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何为感恩,为何感恩,感恩的价值意义所在。简单地讲,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里的一切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一种为自己赢得美好未来的资本。
细读了本书,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教育智慧,需要把学到的东西灵活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同样需要反思,这本书可以让我少走一些弯路,感谢本书的作者,与大家分享她的成功和智慧。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篇10
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作为奥城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有幸在热心关注教育发展的教育部门领导的安排下,不断地有了再学习的机会,在此我非常感谢关注当下社会教育思想的领导们,不但让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也给我个人有些迷茫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了方向。这次聆听的“传统文化——弟子规”教育专题讲座,留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记得第一次听教育专题讲座,那是几年前我和一位朋友在济南大学听的《爱心教育》,当时虽然对我打动很深,但是我却觉得当下应试教育观念很深,不易实现。逐渐的又听过几次这样的专题报告后让我觉得:其实把这样的教育观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并没有那么难,只不过从教师语言上有意识的渗透出来我们当下教育的思想就行了。
本次的讲座学《弟子规》,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过幸福的日子。肖老师、陈老师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心境为主线,给我们举了太多的例子,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大智慧,在我的笔记中觉得每一句话都很值得回味,唯有遗憾的是还有些重要的东西来不及记下来。古语有言:“欲助人者先自助!”所以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提升心境,首先老师自己就要有这种心境。
孟夫子讲的四种心境:孝心是否提升;羞耻心是否提升;恭敬心是否提升;是非判断力是否提升。一个人学问的高低到底是以什么来判?是以学历为标准吗?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了,但是不孝敬父母,那他学问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一个人学问的高低不是以学历为标准的。肖老师说:“弘扬圣贤文化——传统文化这样的道路感受最深的就是古文学一句就可以落实,当下就可以做到,当下就可以幸福。”我听了之后回想《弟子规》上的话,身有同感。人生没有偶然,都有前因后果。比如:一只小鸟拉了一泡屎在小男孩的脸上,他该想:“为什么拉到我的脸上呢?一定是小时候经常拿弹弓打鸟了,所以现在才往我脸上拉屎,我应该感激他没给我更严重的回报。”
一个孩子如果有孝心,可以发掘各方面的能力。教孩子关键在于心境的引导。比如:老师奖励了你一颗糖果,《弟子规》有言:长者先,幼者后。你是自己吃了,还是拿给妈妈吃?要是自己吃了,舌头可以甜一阵,要是拿给妈妈吃,忍住自己的欲望,那心里就会甜一辈子,你会怎么选呢?如果拿给妈妈吃,妈妈不吃怎么办?于是你就可以说:“如果你想成全我当一个孝子呢,你就吃了。”再如:假如爸爸出差回来给你带回一件礼物,你接过来感觉到什么:爸爸如此辛劳,你接过来的是爱子之心,不是礼物啊!面对班上考试最不好的同学,你是怎么看的呢?有没有关爱之心?如果你考好了你的心境是怎样的呢?是洋洋得意还是总结经验?如果你没考好心境又如何?是忧虑、烦恼还是从结果找失败的原因?答案已很明显。
有的孩子粗心大意,如何改掉他的粗心大意呢,其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可以看到,只有改了这种习惯,也就改了学习上的这种毛病。所以,肖老师说:“我们可以把每个人身上的这种坏习惯看成是一种垃圾,一旦发现,立刻改掉。那你就会在很多事上做得很好。”
如果你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是好事吗?那就要看心灵的进步与否,如果这次成功了,骄傲自满,得意洋洋,那就是下次失败的预兆,心境有提升是好事,心境无提升是坏事,因为做任何事你的心境都有进退之间。
电视上有的唱歌演员唱的什么根本听不清,那要不要跟他学?你的是非判断力如何?听不清的东西不要学。人生有两样东西:时光和命光。时光无限,但命光有限。所以每一天都要珍惜,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有用的地方,心境提升了,其它的才能提升,心境堕落了,将种下苦果。
俗话说:“吃苦,了苦;享福,消福。” 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不能让我的孩子那么苦,所以小时候要培福,从小多干活,能擦桌子扫地就擦桌子扫地,要有为家庭服务的意识。长大了要造福,成为有用的人,而不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老了才能享福,才会苦尽甘来。
所以我们做教育做得是大事,是天下事,虽没有孔夫子那样大的思想,但当我们每个做教师的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这些优良的传统圣贤文化的同时,不也推进了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吗?我们的心里能不幸福吗?
什么是真正的“爱”?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就是“爱”,我们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呢?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吗?其实所有的教学都要关注到孩子的心境,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帮助孩子提升心境,孩子犯错的时候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帮他们改掉“坏习惯”,孩子不犯错的时候,我们可以表扬他对在哪里,而不要表扬他的名字,所以抓住每一个机会,帮助学生不能在结果上打转,不能在表象上打转,要抓住问题所在。我想这就是我们做教育者的”一颗心”。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心伴孩子成长》观后感09-12
《爱心伴孩子成长》观后感范文07-25
爱心伴着我成长小学作文08-09
让书香伴孩子成长演讲稿01-02
小学生作文:爱心伴着我成长10-14
关于爱心伴着我成长学生作文五篇09-29
阅读伴成长03-09
如何让孩子在爱心评语中成长06-29
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心得范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