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选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似乎只留下一种感觉,那便是温暖———导言
记得初开启这本家书时,心中还并不是十分期待,因为想想只是家书,除了父母的唠唠叨叨,还能有什么呢?但是,之后,我很快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在保存仅少的傅聪家信中,我可以看见他的成长,,从一名上台表演忐忑不安、情绪化的钢琴家,晋升为初露锋芒的音乐家,转变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最后便成为了一个活得有价值的人。这一过程,我们见证并感悟着,正如傅聪父母教育他的信条一般;“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他做到了,他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做到了,不是吗?
其实,在这本书中,每一篇家书都有一段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去铭记,所以,我既不想错过任何一段,也不愿显得过分啰嗦,思索之下,我决定来分享一下较我而言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段内容。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翻译家,一名父亲,一位园丁,傅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这样的原则也同样感染着他的两位孩子。是的,在学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晚年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坚持译书,还能够将优秀的书目推荐给自己的孩子阅读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一点,让我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在艺术方面,从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曾在傅聪远赴国外时,与其共同探讨中国的诗史,他们父子共同地崇拜李白,认为李白是天纵之才,但也同时提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思想。他们也喜爱田园诗,认为其洒脱自然古朴,可使人心神安定,舒适安闲。而欣赏诗作毕竟侧重于精神,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他不止一次地叮嘱傅聪去大自然中走走,多沉思默想。也曾说过:“人需要不时跳过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与想法,也能有正确的自我批评。”对艺术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带给我的震撼很大,在真理方面,我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永恒不变。也许是我的侧重点不同,我希望以父亲、朋友这样的角度去看待他。就此一笔带过了。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这段话仿佛给了我当头一棒,使我顿时清醒,是啊,许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它真的存在吗?就算再美丽的艺术品也会有瑕疵,又何况是我们人呢?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只要坚信这只是一种考验,那么当我们跨越这一道道坎,便会变得更坚强,不可击倒。那么我们便不会在意完美的虚有虚无了,而只关注生活的幸福与人生的意义了吧!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放弃斗争,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所谓极乐。
在这本满溢亲情的书中,我体会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珍贵,艺术是历久弥新的,纵使它不完美,但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能使我们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才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人类家园。
在此,我向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为你们的苦心孤诣,为你们的呕心沥血致敬!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傅雷家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心之间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敏、傅聪等的家书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九六年六月。
这是一本最好的艺术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这《傅雷家书》的流传,许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妇也就成为了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
一封封家书,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以自己多年的阅历和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事情做出推测并给予独特的见解,更作为一个指路灯,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并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儿子汲取教训,让他引以为戒。
“揠苗助长”“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渐开始成为家长们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后竟有根深蒂固的趋势。可他们却忘了,他们并没有傅雷的那种言传身教的品质。光学傅雷一个“打”字,便长期有着“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身边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渐而孩子们开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属于孩子那独有的活泼。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为_的原因备受折磨,但却因为他与儿子成为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这……或许就是父亲。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开启了一扇不大却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那个年代珍贵的记忆,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生行事的准则。《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处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在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父母或许没有傅雷先生那样知识渊博,也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任用他们全部的精力费尽心血的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只为让我们有个更好的未来,比他们过得更好,这便是所有的父母所期望的。为了我们,他们抛弃了他们所最初所坚持的理想,让自己的一生变得周而复始碌碌无为。
当我们出现忤逆思想,他们在一旁看着却又无能为力。小孩,路还长别绝望他们不是不在乎不关心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沟通,最爱你的只有他们没有之一。想一想他们也是人也会累,在不开心的时候也会难过,在绝望时也会流泪。别因他们是爸爸妈妈就将他们所有的不坚强都抹杀,别忘了他们在是我们父母的同时,他们也为人子女。
感谢《傅雷家书》在我最懵懂的时期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子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子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子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子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子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要谈教育,施蛰存曾评价过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楼适夷也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紧固式的教育,又或者说是中国教育,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教育吗?
据我了解,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偏激的,能感受到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他铸好傅聪未来的模型,让傅聪内心自由的水永远流不出这深不见底的模型。大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一次次要求孩子后,以“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的安抚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就了囚笼。只要时代在发展,囚笼就一直存在。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定下许多规矩,要求孩子执行,自己却很难做到。而傅雷却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成为孩子的楷模,这点我不得不承认做的很好。再对比一下我爸,他总是要求我做事要有一个规划,但是我的规划都藏在小脑瓜里,并不想写出来,为了避免他喂我喝“鸡汤”,我便沉默了,谁想到,他又喂我喝做人要大度的“鸡汤”。久而久之,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让我不满的事情也不断地堆积,“你自己也没有做到”之类的话,到了嘴边,又选择沉默了。所以我喝了很多“不能天天摆个臭脸”“我没有欠你钱”类似的鸡汤。
好像沉默的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傅雷家书》后段,傅聪回信的次数越来越少。电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不再反驳父母。电视剧《小欢喜》中患上抑郁症的“学霸”等等。家长与孩子的话题只局限于学习上,这又正好是孩子的雷点。每次与孩子讲话都会不欢而散。家长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究竟在哪里。这无疑在囚笼上加固更多的链条。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但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中国式的教育是好教育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谈到教育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生活态度,使其以积极地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所以“为了孩子好”“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你什么也做不成”等等类的话,才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使“为了孩子好”和“为了孩子好”达到平衡,双方达成协议,这囚笼便不解自破。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傅雷家书》讲的是傅雷在他长子赴波兰留学时给他写的信。信中他们聊音乐,聊生活,聊理想,聊恋爱。他们是父子,也是老生,更是朋友。傅雷身为父亲更是对孩子关心有加,几乎是每个月就要通两回信,不论是忙与不忙,回的信长或短。他总是认认真真,逐字逐句的看过去,再一丝不苟的回信。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着浓浓的爱意。我觉得正是这一份份爱为傅聪成为优秀的钢琴家打下牢固的地基。
其中的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当时傅聪因出国不得已与初恋相隔两岸,他的父亲立马察觉到傅聪被恋爱所困扰。但他并没有立马让傅聪停止交往,只是提醒他,他的理想和学业的重要性。那孩子自己去明白道理。为了方便傅聪,傅雷花了不少钱弄了两个麻绳方便搬运。一位普普通通的翻译家却为了孩子学习了不少音乐专业的知识。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呀!正如温家宝所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幸运的是,我也有一位这样爱我爱的深沉的父亲。几年前的一个暑假。窗外是辣的太阳毒蛇吐着信子,虎视眈眈的盯着我,真叫人待不下去。此时,在门外站的汗流浃背,满脸焦躁,面红耳赤。心中是数不尽的懊恼和倔强。
那天,和母亲因一件极小的事大吵了一架,一气之下,我站在门外不肯吃饭。谁知也听见母亲摔门进房间的声音。就这样站在阳光下暴晒,心却渐渐静了下来,却有些不知所措。这时,门开了。父亲把我拉了进来,凉爽的空气轻拂着我的面庞。他没有说话,默默的为我添了一碗饭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着我吃。“以后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不吃饭。”父亲依旧是那样面无表情,眼底闪烁着是不易察觉的关心呵护。他声音沉稳宽厚,听不出多余的情感,可能声音铿锵有力。穿透了我最后的倔强,心中的委屈与愤怒都随着泪水流了下来。父亲递给了我一张纸巾,欲言又止,终是没有说什么。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转身便去厨房洗碗。哗哗的流水声,宽厚的背影成了我永远的记忆。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却是孩子最依赖最坚固的后盾,他们拥有着世界上最尊敬的称谓——父亲。他们的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他们没有优美的言辞去表述爱意,却用一个个微小的动作去传达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信一直都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一种深情,《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集,是一位父亲对远在欧洲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打开书,序幕就说到:“做人第一,其次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作为我的人生格言。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位严厉父亲对待自己儿子的深厚的爱。尽管傅聪远在千里,但傅雷的心一直在他身边。写信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小事儿,傅雷为了详细的了解到儿子的生活情况,就在信中就写到:“来信潦草不妨只求详细些,望你能拿着我的信,在回信时一个一个照着写。”一个简简单单的写信,态度就这么认真。在想想我们之间糊弄写作业的样子,真是有所羞愧。我相信世界上每一个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他即使再忙再劳累,也都不忘给傅聪写信。每当听到傅聪的演奏时,他就会发自心腹感到无比的骄傲。
读了这本书我也学会了调控“空”和“忙”均匀,把这个方法用在学习上,会发现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不出现加班加点的情况。
每当自己在学校疲惫时就会想到傅雷说的话:“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一想到这儿,我仿佛打了鸡血。身体又充满了一股热劲。
另外,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夫妇的品行。到最后读到他们的遗书时,不禁红润了眼眶,他们的遗书中都是关乎他人的事情,即使在自己离世的前几天也不忘记别人嘱托的事情,安顿好自己去世后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孩子们在父母爱的包围下成长者,在父母似春雨般的谆谆教诲之下才能由小树苗长成挺直的参天大树。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寒假时,我随手翻了一下《傅雷家书》,感觉应该是本比较纯朴、体贴、有家常味的书。
确实,傅雷在整本书和儿子的对话中,有时表达一下目送儿子远走他乡的不舍;有时给陷入爱河的儿子提一点建议和提醒;有时和儿子谈谈艺术及中国音乐的发展;有时期望儿子的凯旋归来……傅雷的信中无不体现着“对儿子的关心”和“教子有方”。他不光是父亲,他还是儿子亲密的朋友,严格的导师。
但在班级研讨大会之后,我又读了一遍这本书,却明显感到了这本书的细思极恐之处。一个故事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狼王梦》!完全是相同的“作案方式”啊!
想想傅雷希望的是什么?是他的儿子成为顶级的钢琴家?恐怕不止,他希望的是让他的儿子开辟中国音乐的新纪元。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对于儿子来说,这不就相当于强迫吗?傅雷眼中的音乐家仿佛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大师,要么就是放弃去教书吧。他的两个儿子就说明了这个观点,傅聪从小就被当成音乐家调养,傅敏想学小提琴都不行,两人的结果显而易见:傅聪成了大师,傅敏成了英语老师……(傅雷还批讨一个苏联钢琴家说不如去教书)还有傅雷爱的方式,他家暴过儿时的傅聪,却给长大后的傅聪无微不至的关爱,这可能是他弥补的方式,但为时已晚。他经常隔了七八天,又开始思念儿子,又开始灵魂拷问儿子为什么不写信——我已经想得头皮发麻了,有这样的父母我可会原地爆炸——这世界上有那么放不开子女的人吗?这怕不是溺爱吧,反正,我只能说这爱,令人窒息。
《狼王梦》就相对悲惨了。母狼紫岚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把狼王梦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她尽力地培养每一只狼仔,但是都失败了——大狼仔死于鹰爪下,二狼仔死于猎人的陷阱,小狼仔死于长期的懦弱。最后她的女儿给她生了两只狼孙,故事结束了,谁知道会不会重蹈覆辙……这个故事,既有凄凉,也有掩藏不了的残酷。
我不禁思索,狼王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吗?
我想这不光和父母的哺育有关。它要感受,它要学习,生活将教会它更加万变的道理和经验,它才能成为与众不同的——狼王。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周末的闲暇时间,我喜欢安静地坐下来,品一杯好茶、弹一首好曲、唱一首好歌、读一本好书......
——题记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往来集结而成的。该书是一本充满亲情的家书,也是一本充满哲理的好书。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亲几乎不近人情的教育与监督下度过的,受此影响,他对傅聪的教育与监督也沿袭了他母亲的风格。教子严格,家风严厉,再加上傅雷脾气暴躁,父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僵硬。
后来,为了更好的前途和命运,傅聪出国了,出国后,由于父子间的僵硬关系,傅聪并没有往家里写过信。但表面冷清、却又爱子之心强烈的傅雷,由于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担心,最后傅雷思来想去,决定给傅聪写书信。这一写就写了很多封,这些书信的最后合集就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傅雷家书》。在这些书信中,篇篇都能让我们看到一颗深切的父爱之心,即使是时隔多年,也能从中深切地看出字与字之间的所流露出的那种父对子的思念和关爱之情。
这些信与一般父亲所写的内容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父亲写信都会表达着对儿子的欣慰、自豪、怀念、关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达的则是对孩子童年时他的严厉要求的愧疚之情。诉说自己对童年时严厉待子的后悔之情。
再一次读《傅雷家书》时,我们不免会从中进一步得到:傅雷其实是一位好父亲,虽然他脾气暴躁,但都是源于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望子成龙的那种期盼的心啊......哪位父亲不是这样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觉得无情,可背地里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伤,又有谁能体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们吧。其实,他们是爱我们的,只是不善言词罢了。也许“父爱如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对我而言,读《傅雷家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对子的谆谆教诲外,我也为此对父母所给予的爱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觉对自己也应该严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费心。
是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圣人谈心;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得到了老师的教诲。阅读,是滋润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好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前几天在网上书城我发现了一本名叫《傅雷家书》的书,“家书”应该是作者写给家人的信,带着几分好奇,我把它列为了我的床头书,几日品读下来,让我感触颇深,很幸运自已可以在这个年纪,刚好在读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爱,傅聪从小是在傅雷的严厉管教下成长的,因为父母都希望自已的孩子长大后成才,或许傅聪没有被傅雷宠爱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出国学习的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么远,但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的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籍,会让傅聪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绩之时,傅雷如良师益友般,告诉傅聪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已,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仍孜孜不倦地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爱,只求为子女多付出一点,而不求子女有什么回报的爱。
其次,我想说一说“孝”字,当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是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聪时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离的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和妻子走得是如此突然,没有给傅聪留下尽孝的机会,日后傅聪也是会有遗憾的吧。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父母也将一天天的老去,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仍然是关心我们的,或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我觉得即使我们再忙,都应该时不时地抽出点时间陪一陪父母,,哪怕只是一句电话里嘘寒问暖的话,也会让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想去尽孝,才想去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遗憾。
很庆幸读到这本书,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已的爱,可以让我知道更多自已应该做的事。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家书,是亲人间倾诉的媒介。以情为笔,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浓浓亲情。翻过一页页篇篇,薄薄信纸中传递的是赤诚话语。傅雷父子深沉而又温暖的情谊,皆流淌在这质朴的家书中。
1954年1月18日,傅聪动身前去波兰。傅雷一家“一夜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母亲哭成了泪人,眼睛肿得不成样子。而傅雷,他一遍遍回想着傅聪的童年生活,愧疚填满了他的心:“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尽管傅雷一直以严格的标准要求着傅聪、一直树立着一名严父的形象,但他对孩子的关切、心疼永远是同他人一样的。只不过父亲一向含蓄,如茶般淡泊,只有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才得以窥见这滔滔如江海般的深切的爱。但是,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并非一味地指挥傅聪“应该怎么做”,而是提出建议和引导傅聪寻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聪对于杰老师的看法,给予了他建议和帮助,教导傅聪处理事情是一定要心平气和、冷静理性。在那封长度可观的回信中,傅雷慎重地考量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尊重了傅聪的想法,让他自己仔细考虑、作出选择。傅雷的教育是以一种“放手”的教育。他主张“做人第一,其次是艺术家,然后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音乐家。”教导傅聪如何为人处世,强调他时刻心系祖国。“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住狂风暴雨。”他为了傅聪的成长呕心沥血,让傅聪长成不惧风雨的大树。
这些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在生活中,我的父亲对我的教育比起同龄人是严格的、独立的。在我小时候就要求我帮助家里做家务,也常常就一些含义深刻的问题,和我辩论、探究。在我记忆里,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可以做的事,也有一些他们不必但我必须要做的事。但是,他教育我要学会独立,使我在面对困难时更为从容,让我的思维更深刻,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现在,我已经知道父亲在我背后的付出和良苦用心,他那含蓄的父爱就如同朗朗明月,照耀我前行的路。赞叹伟大的亲情!亦赞叹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2
父子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话题,生活中最能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我认为非傅雷傅聪父子莫属了。
《傅雷家书》这本书记录了傅聪在波兰留学时与父亲13年的通信,在一百多封信中不仅有父亲的忏悔和对儿子的思念,还包含了对孩子的鼓励开导。傅雷是一名父亲,更是一名良师,但我从中感受最深的是作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他给孩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教会他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并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来激励他。当傅聪向傅雷报喜时,他是这样回复的:“亲爱的孩子二月二十日报告的喜讯使我们心中说不出的欢喜和兴奋。”信中还这样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傅先生把孩子当成了朋友,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孩子。因此甚至有人这么评价:《傅雷家书》就是一位君子在教他的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君子。
是的,站在傅聪的角度看,父亲不仅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益友。父亲的信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感受到家的温暖,即使相隔数万里之遥,也仿佛感觉爱无时无刻不在身边。事实上,正是因为父亲独特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才让傅聪在艺术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我相信当他获得成就时,最感谢的也一定是他的父亲。因此,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鼓励,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意思是说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孩子的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到父母最柔软、最温情的力量;同样,父母的爱与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我从傅聪与傅雷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中,我想到自己父母给予我的爱,也如此伟大。不是吗?他们常常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关注我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用温暖、艺术的方式去沟通。因此我在成长中学会了一些面对挫折的方法,懂得了要冷静、沉着的面对问题。
此刻,读《傅雷家书》,一瞬间,我的心情便平缓下来,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藏在《傅雷家书》中的爱让我深深感动;写在书中的建议,也让我深受启迪。这是一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3
在人生与世界的宏大版图上,每个人都像是图纸上的一个极小的点,图纸上没有任何痕迹,新生的人儿不知去向何处。但总会有路的,是父辈引领着我们,他们的每一句亲切的叮咛都推动着我们前进,前进。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一句叮咛,虽是疑问的句式,却显得格外真切、坚定与诚恳。孩子与父辈之间,能是这样亲密的关系:能够彼此倾诉,彼此安慰。
傅雷说,“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强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一句平和而温柔的话,竟能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位父亲的叮咛,是最真实的了。
父辈短短的一句话,总是能安抚儿女精神之消沉,内心之疲惫。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着最坚实的后盾、最温馨的港湾。听听这父辈的叮咛,足以令人感到安心。
“我祝福你,我爱你,希望你强、更强,永远做一个强者,有一颗慈悲之心的强者!”傅雷将他对孩子最为真挚的希望融入了这一句叮咛之中。
他希望儿子深刻的思考,做有修养的青年,重视做人,且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叮咛中蕴涵着的不仅是温情,更是傅雷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傅雷和傅聪父子情深,而傅雷同良师又同益友一般,尽到了一个引导着孩子的、一位父亲的职责。这一句句叮咛,背后是无比的期望,是远隔万里的牵挂与思念,又如暖阳般照进无数人的.心中。
我不禁想到了《背影》中,那位略显笨拙的父亲那一句“你留在此地,不要走动”,看似简洁明了,实则内涵无穷。
就这样一句叮咛,满怀着的是无穷的爱。父辈不善言辞,但他们对我们的关怀,也许就体现在一件裘皮大衣,一个新鲜的橘子,一封千里迢迢的信中。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是同傅雷对他的孩子那般爱我啊!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多喝些水”,“多吃点青菜”,“多穿些暖和的衣服”,“早点睡觉”……父亲想说的,绝不仅有这些,那些深藏在叮咛背后的情感,只得由我们从心底去领悟了。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4
在我的认知中,《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又奇特书,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在书中,他为我们介绍了如何与两辈人相处,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它使我感受颇深。
在下午,美丽的朝霞为我们送来淡淡的光,正好适合读书。手捧《傅雷家书》,桌上放,一杯淡淡的幽香的茶叶水,让我走进了书的世界。在书中我看见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关心与牵挂,他不仅关心儿子的音乐,并且关心儿子的礼仪,希望他能够做到两方面兼得。在书中,他更是与儿子形成了一种朋友之间的交谈,与儿子敞开心扉。在我看来,他们父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更应该让我们好好学习。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有隔阂,像傅雷和傅聪之间的关系更是少而又少。在孩子们看来,父母,又唠叨又烦。但在父母看来,他们觉得孩子又叛逆又不爱学习。这些促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傅雷与傅聪更像是处于同一种地位,他们互相探讨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采纳对方的意见。这让我想起了在我们这个时代,让人们总感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地位,犹如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孩子们的叛逆发挥,他们总觉得父母对自己所有的都是唠叨与嫌弃。而父母又觉得孩子不争气,并不与他好好沟通。这也就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大间隔。在我看来,在《傅雷家书》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的相处中,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感情,并尊重老人的意见,与他们好好沟通。而长辈应该克服落伍,不够耐心,迂腐,
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我认为傅雷的意见十分符合现在大多数家庭应克服的困难。这会使大多数家庭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使孩子更加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家长更加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技巧,更加让我懂得了青年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所以它不仅是一本教育书,更是一本成长书。
读完这本书后,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方法,以及自己在人生路上不懂的问题的答案。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5
成长路上,风雪载途,有你相伴,即是最美好的记忆。
——题记
傅雷,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傅聪,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一脉相承的,不只有血缘,还有那颗包容万物、澎湃向上的心。
有人说,傅聪的成长全拜傅雷所赐;有人说,傅聪本可以更好,只是由于傅雷严厉的扼杀,止步于此。
我都不同意。
傅雷替傅聪谋划了一切:高潮、低谷,无微不至地替他打点生活中的苦痛与喜悦。他不惜一切送傅聪出国,追逐音乐之梦;而傅聪,同样接纳了傅雷的缺点:他的偏执、他的严肃、他的坏脾气。远在他乡,事业低谷,傅聪也不曾忘掉执笔为父亲写那一封又一封的回信,以回应父亲的牵挂与思念——信里头,他风轻云淡地描述异乡的苦,独自咬牙担下疼痛,告诉父母: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啊。
他们有过争吵、有过不合,可对抗之后,他们仍深爱彼此,愿为对方一点一点磨平自己的棱角,想来,兴许这便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真实写照。
回忆翩然而至,我与父亲便也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吧。那一阵,考试频繁失利,我心情烦闷,自我放弃般地旷课在家打游戏。犹闻门把转动的声音,已经迟了,父亲大步走了过来,我只好硬着头皮装作若无其事——恐慌之间,游戏里操控的小人儿坠入万丈深渊,一命呜呼。“你死了。”父亲开口,声调却没有丝毫怒意。“额……我今天不舒服,请假……”被一语拆穿,我干笑着,胡诌理由应付父亲,“刚刚才开始,我就玩了一小会儿……”“恩,再来一局。”我疑惑,可父亲不容置疑地摇了摇头,示意我打开游戏。一局、两局、三局……我一次又一次葬身深渊,而屏幕上的小人只是笑着,看不出痛苦。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父亲只是静静看着我,没有半分让我停下的意思。——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度过了悬崖,通关。父亲轻声说:“看,你不是能过去吗。”——看啊,你不是能过去吗?醍醐灌顶之言,我恍然大悟父亲的良苦用心,后奋进学习,得以赶上。为此,我一直很感激父亲,感激他对一个小小孩子脆弱自尊心的包容,感激他对一个小小孩子谎言的保护。
成长路上,有你相伴,真好。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6
这是一本载着温情与艺术的书。
该书的内容无法全面概括,只能大致分类:艺术与哲理。艺术涉及方方面面,关于诗词论李杜,关于音乐谈莫扎特,关于写作议罗曼罗兰,等等。不同于客观评价,倒是个人想法居多,主观色彩浓重也是一大看点。至于哲理,可就多了,如沙砾般细碎,却句句受用,在此不一一列举。
除了艺术与哲理,也有平实的字语。除了是艺术家,傅雷同样是一位父亲,作为一名父亲,对儿子的嘱告在所难免,“保重身体”“多多养神,勿太疲劳”,字里行间的,是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心疼与关心。读时,使人自然而然的想到自己的父母。令人不由自主的浮现父母的影像。假设一下,当我们长大,离开父母的羽翼,背井离乡,我们的父母是否也会这样?是否会为我们担心,忧愁?我们的生活点滴牵动着父母的心,孩子的身影离开,无尽的思念,却留下了。东方人的感情总是掩在心底,不善表达。我想,很多父母都难以像傅雷一样大声言说对子女的思念,而是给我们“无言的爱”,对我们是“无声的思念”。很多成年人都说,在失去父母后,万分思念,可逝者已去,悔已无用。所以,在父母还“怯懦”时,我们先应成为“勇敢的人”。
“傅雷家书”中的“家”,除了小家,还有大家——祖国。全书中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感。这点,在书中大多是傅雷在一些国内会议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国家思想和情形的看法,评价。对国家的热爱灌满书本,傅雷的教育也包含这点。在亲戚评价傅聪的表演像国外的莱茵河时,他道更要想中国的扬子江和黄河,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除了是一个艺术家,一位父亲,也是一个中国人,他将对国家的爱深深地融进了骨血中,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人。
读一本书,懂一个人。
序言道——“谨以此‘三联初版纪念本’《傅雷家书》,纪念那段岁月,缅怀傅雷先生,以及那些像他一样‘又热烈又恬静,有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灵魂。”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7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总的来说,《傅雷家书》主要写了傅雷对儿子生活、艺术上疑问的解答。在生活方面来说,傅雷不仅是拉家常,嘘寒问暖,而是与儿子谈怎样做人,修养,恋爱,甚至于儿子长期在国外而偶尔写错的汉字。诸多方面,都写得让人心悦诚服,入情入理。这也表现了傅雷渊博的学识,而更重要的,一个多年与儿子分离的人,竟能一投笔即写出儿子的心声,排驱儿子的烦恼,并在生活中处处细节中给以指导,不能不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8
什么叫爱?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当你翻开《傅雷家书》,听着书页翻过的刷刷声,听着窗外的鸟叫虫鸣,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爱。
文章从不断的书信中讲述着傅聪的海外留学的成长之路,父母通过书信告诫傅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论获得了多大的荣誉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谦卑,在傅聪失恋时,傅雷鼓励傅聪应该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于面对,并且吸取教训,而在傅聪得奖时从信中表达出了一种激动与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会了傅聪如何理财,把全身心投入艺术,正因有了这位严厉与温和的父亲理解他,教导他,他才能在国外取得成功,在艺术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聪失恋时,借太阳过于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过猛,也会淹死庄稼,告诫他要爱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忆而痛苦,
借这种心态才能茁壮成长,在不为人知的尘世中才能变得坚强,又在信后告诉他倘若认为这些话是正确的,有作用,当再次遇到痛苦与困难时,拿出信来读几遍,每当写信之时,傅雷都苦心孤诣地教育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只为儿子能够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爱父母,理解父母的爱,将父母的爱传达到心灵深处,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他们的教诲,同时在傅聪获奖后,傅雷与的母亲都为此十分激动,但是谁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为傅雷不断地教育他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心怀祖国,因为祖国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正因为心怀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聪在外国不断奋斗之余依然想着祖国,在他寄给父亲信中,他总向父亲诉说他十分喜爱读诗,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诗,这些短短小诗随无多大用处但是这正能体现傅聪热爱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是否有真正理解爱呢?如今的人们只是懂得情侣之间的一种爱,却很少有过真正的对祖国,父母,民族文化的爱,似乎他们也不曾理解爱,正因此所以在中国的乐坛中没有再出现任何名人,如果我们没有爱,我们就是行尸走肉,在肉体上没有灵魂。
用爱来温暖自己让自己的生活与灵魂变得更加充实,用自己的温暖传达爱,温暖这个世界。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9
读书就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逆境中的慰藉。阅读一本好书是一个人吸取人生养料的重要一步。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著作。他的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用色彩变化。
书中所学的《傅雷家书》两则让我们记忆犹新。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上的朋友,而且还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看着里面一封一封的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感动只是在那一瞬间,而傅聪面对这些信时,感动是给予他最好的安慰。而对于我,加大了我对读书的欲望。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下儿子面临社会的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的经验,才是天下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都应该放下逆反的心里,听从父母的教诲,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快乐。
“望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
这段话说出了母亲就是这样关爱我们的。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的用心良苦。母亲在儿子感情了路上的苦口婆心。唯独我们的学习之路总是被自己的耳朵忽视得无所紧要,从不在乎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从书中我们谁都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养育。而我们每天只是“人身在世,吃穿二字”的想法消遣这时光。每天就那么一睁一闭地敷衍了之,然后我们活的并不有意义。就像读书,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有效资源,每天无所适从地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六年又三年,人生哪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们浪费。在我们即将终老之时想到的是:我们这一辈子到底活出了一个什么名堂。就那么眼睛一闭,这个世界你还能再看到什么,还能在享受什么。
现在,不妨学着傅聪,理解傅雷,好好地为自己的读书负一回责任。这兵荒马乱的青春藏夹着我们太多的歇斯底里,当天真遇上现实,才明白我们不能这样无所适从下去。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0
《傅雷家书》终于全部读完了,我沉醉在傅雷那种呕心沥血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中,久久不能平息,它让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懂得了如何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
《傅雷家书》被誉为“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并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它是著名翻译家、音乐鉴赏家、文学评论家傅雷所留下的家教范本。然而,抛开那些光彩夺目的头衔,傅雷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对儿子傅聪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大师。
《傅雷家书》自问世以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让我也深陷其中。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如此经久不衰呢?
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拥有深厚文学艺术底蕴和深刻哲学思想的大师----傅雷。他对儿子的“人格教育”贯穿全书,他在书中反复地强调了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告诫儿子待人要谦逊有礼,做事须严谨、遇事不逃避,要戒骄戒躁,时刻心系祖国和人民。在他看来,“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次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他认为“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傅雷在儿子傅聪的指导上,我能在字里行间看到一位深藏着一颗爱子之心的父亲。
傅雷是这样的荣辱不惊、得失泰然,以至于使我看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修养,让我从中悟出了人生真谛。傅雷像是一位活在书中的父亲,苦口婆心地教育着我。在傅雷那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嘱咐忠使我对这说不尽的人生有了更多启发与更高的见解。在傅雷强大的影响下,我开始纠正自己一意孤行的思想、约束自己的方方面面。在傅雷的教诲下。我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了,并且越来越认真、用心的生活了。我非常感谢这位使我心胸变得更加宽广和让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正气凛然的大师。
我觉得,读一本好书便如同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交流,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它能使你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也能使你的思想觉悟变得更高一层,甚至能影响你的一生。《傅雷家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名著,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一定会跟我一样受益匪浅,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启迪与觉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1
教育分为很多种,有如狂风暴雨一般把你淹没地,有如小鸡啄食一般灵动而有趣的,也有如傅雷对傅聪所做的一般。
读傅雷寄给傅聪的家书,我们读到了许多,有他对傅聪的思念,有他对傅聪的期望,更多的则是经验,人生的经验。他就如一本书,总能给傅聪许许多多的帮助,当然这不是本绝对的书,它又留给傅聪无数的空隙,让他在生活中能将这本书完善,让他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面临的问题最终的答案。
这本书也是有原则,有坚持的。比如它所承载的人生信条,最基本的原则,等等。他在告诉傅聪,有些事要由你判断,但有些却不得改变。当然这不是没道理的坚守,因为这本书早已替他承受了后果。
他同时承载这一个精神——平等与独立。从这本书的正文开始是,这两种精神就在文字间开花,何处不平等,何处不独立。傅聪的远行,家书中仅仅是劝诫的劝诫,无疑都在体现傅雷对傅聪的态度——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与他平等的态度去与他交谈。虽然他是傅聪的父亲,但他深知儿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自己不能以自己的要求去规范他。
但这也不意味着放手。在他的影响下,傅聪独立而全面的成长着。他有着自己的见解与父辈的经验,所以他不仅没在任何方面有重大的缺失,反而是健全的。但现在呢?那无数的熊孩子不就是一些对人生认知有缺的孩子吗?那些迂腐不求改变的人不是从小缺失自由与独立的后果吗?
有人会把这推给教育。应试教育固然有一些错误,但你们身为家长,而且已经知道应试教育的不足,为什么不如傅雷一般的教育傅聪呢?
也许他们差的只是一份重视,一份时间,一封信。信作为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交流方式,必然有其优点。也许傅雷的信中便体现了一种或更多种优点,而且有一点是再明显不过的,那就是适宜交谈。在信中,人们往往能真正的交谈,透过层层面具的交流,心对心的交流。傅雷无疑在有意无意之间完美的利用了优点。当然不只信信有这点优点,许多的文体都有这种优点。
那也就是说,做家长的,对于孩子精神方面教育的缺失,其实是可以做到的?
教育有许多种,能让人们所坚持的,大概就只有潜移默化了把。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2
在一开始知道要读《傅雷家书》时,我本是不情愿的。虽然在那时并没有接触过这本书,但一听书名就感觉内容很枯燥了。但在暑假这短暂的时光里(每个学生的心声)去接触它时,却发现现实跟幻想总是有很大的差距。
《傅雷家书》中记述的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之间以信的方式的来来往往。这里面并不是普通的书信,在这些不寻常的书信中饱含着一家人之间互相的爱和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广泛的知识。
从这些家书中,我读出了天下父母对孩子广阔的爱。在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写满看对傅聪的关心、鼓励与教导,很难想象,人们竟然会为了他人朝思暮想、牵肠挂肚,但转而又觉得平常看,因为“人们”是一对父母,而“他人”则是他们辛辛苦苦哺育打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梦想,所以,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严加管理,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严格规定每天的作息时间,还时不时地抽出点时间述说自己的辛苦,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星,并开始发奋学习。我这不是讽刺,也绝没有说家长这样做事=是错误的,他们可以有这样的权利。但很明显,平凡和频繁总能衬出特殊。相比之下,傅雷夫妇更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孩子,他们也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孩子,很想让孩子待在身边、有所作为,从信中就能读出,这些满到溢出的爱。但他们却作出了作为父母伟大的一波:他们让孩子提前出国,等于提前让自己与孩子分别。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咆哮孩子的表现,但其实恰恰相反,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孩子,这样做为孩子带来了更多自主、自由发展的机会,同时个,也让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外界文化,这无疑是为孩子的未来能够充斥着光明做出了很大的帮助。在傅雷夫妇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么地深。
在读《傅雷家书》时,竟然总会在那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感到温馨。《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一家的家书,更是天下家庭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3
读傅雷家书有段时间了,读了将近一半,读的很慢,每天睡觉前读一点,之前有感悟就是在心里想想就过了,这次却想写下来。是因为傅雷先生在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提到,自己的思想一定要及时写下来,要不日后容易忘记,就形成不了系统。这一点对我触动还是挺大的,我一直以来都感觉自己掌握的东西很散,每次提到一个点我都懂,但要是系统的讲下来对我挑战就很大,今天似乎追寻到了一个原因,以后是要多动脑,多动笔。
傅雷先生提到学习,生活,工作都要科学化,要有计划,切不可一段时间只知道工作,一段时间杂乱无章的生活,心情好就多工作会,心情不好就干脆不工作。看到了这份教诲,就像是自己想象当中的长辈给到自己的教诲一样。在有孩子以前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工作的,也不知道什么叫生活,超负荷的工作就像是拉紧的琴弦,一不小心便会崩掉,多次体会到过山车似的心情。有了孩子以后我又是一个极端,只想陪着孩子,觉得工作的再好那最终还是大部分功劳都给了企业,但是错过了孩子的陪伴便再也补不回来,这个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受委的活的紧绷的孩子,觉得好像自己不再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就这样大概到了孩子3岁。家庭的突然变故,让我思考了很多,也因此换了工作,在这份工作中我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我开始去找平衡。平衡这个度是很难拿捏的,我在这段寻找平衡的过程当中有过内心的撕扯,当时感悟到一点如果我还是继续超负荷工作,这份工作我遍坚持不了多久。我开始学着放松,学着去享受生活,当我感受到了工作以外的东西带给我的快感的时候,我对工作的兴趣也越来越大,感觉进去了良性的循环。这正是印证了傅雷先生的话,工作,生活都要科学化,不要走极端。
傅雷先生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教育孩子在习惯,日常细节,做人等等方面。而这些却都是他亲身经历和感受。所以说教育不在于简单的日常说教,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才能把细节,感悟讲给孩子听。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4
父爱,如星辰,划破黑暗的阴霾;父爱如阳光,照亮人生的迷途;父爱如美酒,醇香而酒烈。而在我看来,父爱就是那一封封传递的家书。
一本不算太厚的《傅雷家书》陈述了这样一段美好的父子爱,即使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妇的“唠叨”“说教”中成长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是以这种方式传达的。
傅聪与父母的分离,仿佛成了这个家唯一可重视的事情,月台上的离别之景令人痛心,母亲哭的眼睛都肿了,干得发痛了,而此时的傅聪早已没了往日的笑脸,悲伤地分别于父母,傅雷如今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回想儿时对儿子的严厉,便有些愧疚,总感觉自己做了天大的错事,心想自己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不过对儿子对妻子却感到无比的抱歉,仔细思索,倒多了份忧虑,日日写信关照儿子,问其是否有什么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
在学习上,傅聪也十分努力,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获得了许多奖项,拥有“钢琴诗人”的美称,但这一切的一切也不能少了父亲傅雷的指导,在学习上,教会儿子先易后难,欲胜必刚的做法,拥有了信心,拥有了勇气,有资格做一名成功者,这种方法让他的儿子拥有足够大的勇气去战胜这一切无法超越的难到了极致的乐趣。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面对已经接触社会生活的傅聪,傅雷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同样也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作为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叛逆的心情,用学习来回报父母的恩情,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5
读完《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的严格教育与音乐上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曾说“艺术若是比较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那么我想说“傅聪的修养若是比较美的花朵,傅雷的教育就是开花的树木”。在事业上,傅雷尽力助儿子一臂之力;在生活上,傅雷周到地考虑到了儿子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思想上,父子完全结合成了一体,即使相隔千里.傅雷,他用他的行动,点亮了傅聪傅敏心灵的灯。
在这伟大的父爱背后,在一封封信的千言万语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至关重要的线索——故事的背景。在比较开始,傅聪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奔赴外国求学时,傅雷和妻子用温和贴切的口吻,仿佛近在咫尺地在与孩子聊天,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对傅聪的思念,还时而不经意暴露出傅雷因对傅聪的生活和学业太过紧张而显得焦急的口吻。
这时的故事背景一切都安好,感情也是那么纯真。可是读到1961年5月23日的那封信时,我总会感觉哪里怪怪的,细心摸索了一下便发现傅雷的口吻变了,虽然表面上是一封再简单不过的信,但是在写这封信时的背景是这样的——傅雷被污蔑且被错误批评,还要进行“思想改造”(其实就相当于坐牢)。
傅雷当时的心境一定是复杂、混乱的,所以这封信也显得迷茫和硬板,傅雷好像另有所思。可惜的是,以傅聪从波兰出走英国为转折点,政治的包袱日重一日,傅雷和妻子朱馥梅比较后选择的结局,总让我心有所戚。
家书中,充分体现了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儿子无私关爱,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形象;也充分体现了傅聪孝敬父母,热爱音乐,心怀祖国的人物形象;傅聪的母亲朱馥梅在我眼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傅聪还小的时候,她就像家庭的润滑剂,承担着傅雷的冲动怒火。
傅聪大了,在海外留学,作为爱子情深的母亲,端庄贤淑、温厚善良的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傅雷家书》以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傅聪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感人至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6
《傅雷家书》一直被中国的家长们认为是教育的宝典,简直是亲子关系的《圣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万事万物都在变,但不变的其实只有中国式的教育和中国式的家长。
傅雷的愿望是让他的儿子傅聪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要超脱钢琴家的境界,成为艺术家。而傅聪本人的愿望,我们就无从得知了,毕竟书里并没有收录傅聪的回信。从傅雷比关心傅聪本人身体条件还要关心他的演出情况和在钢琴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傅聪并不想成为钢琴家:起初只是他的兴趣,或者干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从傅雷一封接着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类型编排的,体现得不明显)的书信和每次有意无意地提起“要给我们多写信啊”的叮嘱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个自私的父亲,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聪不喜欢写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没有时间写信呢?如果是因为他病倒了,才没有时间写信呢?可见傅雷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而是像复读机一样催促。
傅雷说老舍的《四世同堂》写的不好,“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请问您就写得比他好?我觉得您的家书才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还多一个“又臭又长”。看过《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诺在开头那一段一长串问题是想吊起读者的胃口,但疑问过多过长,效果适得其反。傅雷也运用了大量如是的疑问段,经常一写就是几百字。我在看那些问号时,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个被翻译耽误的哲学家——估计苏格拉底都没有那么多问题要问。
但是也并不能说《傅雷家书》就全是坏的。那种设身处地与儿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学习。不过有时候会有点过,帮儿子做决定和打着“过来人”名号的道德绑架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傅聪的未来是傅聪自己的,他的脑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当一个把他接来世上的角色罢了,只有傅聪自己才会做出不会令他后悔的决定。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7
这本书是傅雷及夫人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血地培养这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傅雷夫妇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傅雷从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做人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文中:“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进!”或“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这短短的几十个字让我感到些许的震撼,这样似乎是在唠叨一样的句子,也会一五一十地写在书信里,写给远在万里的儿子,而傅聪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学习,用行动尊重理解他们。
一本好书,就像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波动人心,一本好书,犹如雨后划过天空的一道彩虹清新自然,一本好书,仿佛一台盛况空前的联欢晚会,绚丽多彩......
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所看到的,更要去了解、去探究、去挖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在我看来,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断学习和深造的过程,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学习时间,虽然很苦,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绝对不足以让我们开阔眼界,有时间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读课外书,去充实自己。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有乐趣,人生才能更有意义。
自己走进书本,主动去探索知识,让未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8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经常听到有人将父亲比作“大山”,可以依靠,屹立不倒。傅雷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傅雷家书收集了傅雷和朱梅馥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及傅敏的186篇家信,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极广,不仅有艺术、思想、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及照顾是他人不可比拟人的。
每一封家书都体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及引导,都值得我去细细回味,体会其中在信中那丝捉摸不透的父爱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学感悟。“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在傅聪走后的第二天,傅雷就对自己以前对自己儿子所做的行为而感到忏悔了,傅雷从小就受到严苛教育,长大后也同样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聪。儿子走后,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儿子。他在信中诚恳地对儿子诚挚的道歉,这对于一个受中国文化熏陶下的父亲是很难得的。
傅雷曾告诫傅聪,“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他告诉儿子,人生是充满曲折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在成功时,我们不能太过得意;在失败时,我们也不能太过失落,要把持好一个度。以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败所打倒。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如同傅雷一般,总是扮演着严厉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并不是我想象中,对我动不动就是非打即骂,父亲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爱不像是母亲那般汹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细流。在这一刻,我读懂了父亲。
父亲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只有我们认真体会才能知晓其中的浓厚。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9
一本书,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寄托人的情感,指引人的前行。
读好一本书,我们的思想会更加成熟,能从中悟出许多人生哲理,走上正轨,改变一生。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家书。整本书充满了浓厚的感情,仅仅是简朴的文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无一表现出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怀。
《傅雷家书》也是充满爱国情怀的书籍。傅雷每次给儿子傅聪写信总不会忘记介绍国内的情况,让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时时刻刻知道祖国的情况,不会忘记自己祖国,更在提醒傅聪在国外代表着祖国的形象,需要谨言慎行。
《傅雷家书》也是一本哲理性书籍,里面有很多傅雷的肺腑之言。教导傅聪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如何面对困难
不得不说,傅雷对傅聪的影响特别大,傅雷就是傅聪的人生导师。
傅雷与儿子的相处模式是多变的。有时是严厉的父亲与受教的儿子;有时是互相讨教的朋友;有时是对弈的对手。
读完《傅雷家书》,我发现自己以前犯过很多错误:对学习的散漫、对人的不友善、对父母的不尊敬我意识到自己之失败,我希望时间还来得及,让我改正。
读完《傅雷家书》,我认识到从容的面对成功的意义。
傅聪在音乐的道路上不畏艰辛,坚持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傅雷对此,的确很高兴,但高兴归高兴,还是不忘作为一个过来人提醒傅聪——切莫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毁了自己的一辈子。傅聪也能受傅雷的影响,并不为这短暂的成功所迷惑,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初衷,保持着自己一颗纯净的心。
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这是一句现实生活的写照,傅雷、傅聪传承着这种精神。
我们生在这漫漫人生路更应该如此。
这条路有太多的诱惑,容易使我们忘记自己的初衷,迷失自我。我们要从容不迫的面对成功,不让自己止步于眼前的苟且,不让成功的光芒遮住我们的双眼,迷惑我的心智。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0
傅雷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近40种,较具代表性的有丹纳的《艺术哲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他为中法之间的文化、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傅雷先生还是一名优秀的父亲。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很关心儿子的成长。在近200封家信中,他多次教导儿子:礼仪需得体,做事需严谨,待人需谦虚……
因为长子傅聪远离故土,对祖国日益陌生,傅雷先生坚持给爱子邮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三百首》《元曲集》。在信中,他多次与儿子探讨民族文化、艺术与哲学,不断纠正儿子信中不妥的字词。“作为一个中国人,老祖宗的财富是不能丢的。”他对孩子的爱不是简单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
当傅聪在信中抱怨自己忙于演出、练习,时常熬夜时,傅雷先生劝道,“精力有限,人寿亦有限,要从长远着眼、劳逸结合,马拉松才能跑得好。”除此之外,傅雷先生还多次在信中谈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他告诫儿子:“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他还鼓励儿子多从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1966年9月3日,傅雷先生因无法忍受迫害,在家中服毒自杀,其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傅雷先生平反后,傅聪回国,开始在全国各高校讲课。若傅雷先生及夫人能看到,也许会有些许宽慰吧。
合上书,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写下的话:艺术、人格的尊严都没丢掉,民族、国家的荣辱之心都没有愧对的人,才称得上是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先生以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这段话。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1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两句词写的是李清照等待丈夫书信的场景。我想,傅雷是不是也常常仰望天空,眺望远方,思念着远在异国的儿子傅聪,幻想着天边舒卷的云寄来儿子的书信,又或是映出他的面容。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浮现的便是这样一位父亲的形象,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每一封信,掩不住的是他满满的关心,改不了的是他似乎有点过于严厉的要求,而藏不住的是他焦灼的等待。傅雷的家书虽多以商量的口吻来写,却处处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为人父的魄力自然流露。而傅聪的回信总是不卑不亢,没有半点不耐烦,处处有着对父母的尊敬。他们无话不谈,从艺术谈到人生,从恋爱谈到哲学,他们更像朋友、知己。
一封封的书信,寄出的是父母对儿子的爱与思念,是殷殷希望。一封封的回信,给予的是父母的骄傲与自豪,是得知儿子一切安好的心安。亲情,在这无数次的一来一往中逐渐蔓延,让人从脚尖暖到了心尖。
你,是不是也羡慕这样的父子情深。其实,傅聪的父母,只是千千万万的父母之一。每个父母都是这样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啊!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市,总向往着一个更大的世界。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中有的会像傅聪一样,远渡重洋,出国留学;有的会去北上广那样的一线城市打拼;再不济,也会去个二、三线城市。心甘情愿留在这儿的又有多少?叛逆的我们总想如何逃离父母,殊不知,父母却在苦苦等待我们的一封书信、一句问候。我并不反对去追逐一个更大的世界,并不想用亲情的枷锁去束缚自己所追求的诗和远方。我要提醒未来的自己,追梦路上,别忘了支持自己、爱着自己的父母。这一点,傅聪教给我的,他在不断追逐理想的同时,没有忘记指引他前行的父母。他们之间的亲情,没有因为故乡还是远方而渐行渐远。
闭上眼睛,傅雷似乎还在等待儿子的书信,而我,早已想好如何去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2
《傅雷家书》,是八下的必读书目。一开始听说《傅雷家书》的时候,以为挺有意思的,就买了一本看,可是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只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孩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而已,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但是当我把整本书看完后,我发现书信中包含着傅雷先生及夫人对两个孩子深厚的爱。
每个人都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可当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感到的却是另一种不同于大多数家庭的爱与教导。或许是因为傅雷儿时的生活环境,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让他作为人父时也变得如此严厉,但在《傅雷家书》中那一封封书信中,无一不表现出他对儿子的爱。
《傅雷家书》不仅仅只是一本表达父母对远在他乡的儿子的思念的书,它更是一本教育之术。众所周知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艺术评论家,但在这本《傅雷家书》中,他是一名知识渊博的教育家,或者说,他更像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傅雷先生与其他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应是深深的烙印在傅雷心中的。傅雷在儿子傅聪幼时,便是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的虐待”。别人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傅雷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后来傅聪出国离别之时,傅雷自责自己对儿子童年时的管教太严。
在傅雷给傅聪的信中,表现出傅雷对傅聪的关心与思念,但同时也不忘对傅聪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傅雷和傅聪两人对学问的追求是无比的执着和热爱,有一次傅雷和傅聪因一首曲子中的一个片段的重要性而大吵一架,后来傅聪离家出走。在书信中傅雷也对傅聪叮嘱到:“在我一生任何时期,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可见,傅雷对学问的追求是如此热爱,也可以知道,傅雷是一个真正教育孩子的好父亲。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是家人之间传递爱的文字,同时也是亲子教育的典范。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3
赤子孤独了,可以创造一个世界。——题记
九月三日,他们就那样静静的走了,抛弃混乱黑暗的尘世,真正的去向往心灵的净土。
“先写上毛主席第一二次讲话记录摘要,是照我笔记本上整理出来,因是党的会议,报上不公布的,所有文件都披露,只能由我像你传达……”今日读的《傅雷家书》心中更是痛惜不已,傅雷一生正直不阿,更是为了共产主义鞠躬尽瘁,最后却被安上“右派”的帽子,安上反党的罪名。
在这样的背景下,傅雷却始终坚持与傅聪通书信。虽身居两地,但书信却将这对父子牵引起来,而父亲的严厉也在书信中渐渐消融。“昨夜同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受,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恨与遗憾呢!”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可谓是极严厉的,可这家书哪个不是真切的为儿子着想呢。父爱子本就清澈的感情,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古时有《诫子书》曰: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而今又有傅雷父子的一封封家书供你我览阅,而身后更是有父亲厚实的肩膀,也不经想流泪,多回头看看吧,别重蹈了傅雷父子的悲剧。
傅雷必定是个称职的父亲,但就我看来,傅聪却称不上是个称职的儿子,他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不能听取长者的忠言。但我又何尝凭借这几封小小的书信论人呢?如家书中言:故凡以过去的行为论证批评的最好先打问号,采取保留的态度,不急于下断语,更何况当年的傅聪不更为像及了你我的写照嘛。
最后请让我以罗曼.罗兰言语总结: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实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我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告别,我把它当做空壳似的扔掉。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咱们一起死了预备再生吧。
愿赤子永不孤独。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4
最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份两代人之间双向交流的文明字交流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使我乐在其中。
1955年1月26日的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欣喜成功时写下的,辞藻间满怀欣喜与激情洋溢的勉励。
第二段中“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一连串激情昂扬的排比句式中传达出傅雷对儿子毫不吝啬的夸奖,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但这封信远不止这些,其中还包含着深深的哲理。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读到这里时,我不免感到疑惑。这是傅聪获奖时写给他的,可是为什么还要提“坚强”呢?带着疑虑读完整封家书后,我又细细思索,终于想了个明白。“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当迎来成功时,更要能够正确面对掌声、赞美,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无惧孤独,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恍然大悟间,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每次考试失利时,父母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当我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也总是说教比夸奖多。这何尝不是傅雷笔下的“坚强”?原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关心我们,一样的教育方式,一样的时时事事为我们着想的心。
从《傅雷家书》中,我感受到了严慈的父爱,悟到了人生的哲理,看到了中国式的优秀教育,更从中看到了父母的影子。
写罢,重又翻开《傅雷家书》,沉醉在那字里行间满满的父爱中……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5
在一节应用文写作的课上,老师在讲“书信”这种文体的时候带我们赏析了《傅雷家书》中的一篇,傅雷对儿子地谆谆教诲打动了当时正处于迷茫状态的我,于是在假期,我选择了这本书来读,的确受益匪浅。
或许是每个人成长的历程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处,所以《傅雷家书》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众所周知傅雷是位严父,可是从那一封封跨越千山万水的信中我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父爱,是无尽的思念和牵挂,是父母对子女的包容和理解。从学术到生活,傅雷都在一点一滴指导孩子去学习和成长。
当傅聪情绪消沉时,他们没有埋怨没有责备,有的只是一句句耐心地劝导与安慰,傅雷夫妇从不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而是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他们平等的对话、交流,我觉得这是最难得的教育方式,他们用一颗包容的心得到了孩子的坦诚。很多人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教育自己的子女,从不与他们平等坦诚地对话,这也不免让很多人关上了对父母敞开的大门。
其实理解和包容是一种最为温柔的相处方式,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我们会遇见友情,遇见爱情,或者遇见其他的感情,我们为爱而喜,为爱而忧;为友谊歌颂,为友谊落泪;我们遇见,转身告别,再遇见;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物,匪夷所思的事,我们不妨给这个世界多一点温柔,多一点包容,或许你就会发现,阳光格外灿烂,雨也下的温柔。
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成长无经验可以模仿,无地图可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独特的存在,所以成长的路上总会迷茫,总会无助,总会不知所措,很庆幸我遇见了这本书,能够在我不知所措时给我一个方向。我知道,一本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我也知道,一本书能为我过滤掉噪音,让我听见自己心底的声音。
【精选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通用35篇)】相关文章:
读《傅雷家书》有感(15篇)04-26
读《傅雷家书》有感650字04-13
傅氏锦书来——读《傅雷家书》有感04-21
中学生读傅雷家书有感04-07
读傅雷家书有感优秀7篇04-18
读名著《傅雷家书》有感优秀范文04-12
高中读傅雷家书有感作文大全02-16
傅雷家书好句摘抄10-17
傅雷家书练习题05-01
傅雷家书的学习笔记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