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塔拉·韦丝特弗,这本书讲的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
塔拉从小便接受不属于女孩的苦力活,从小就与世隔绝,从小就差点被自己的亲哥哥杀死……熬到长大,她到了自己一直向往的世界,那个有着知识与力量的世界。却因此,背上了背叛家人的恶名。
人们只看到塔拉的与众不同,一个17岁前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带上一点学历的高帽,奕奕生辉,只有她自己知道真面目,她来自一个没有人能想象的家庭,童年有垃圾厂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父星亲要他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在他眼中是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塔拉知道像她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塔拉丝毫提不起热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教育带给她的新世界,塔拉还在那个废弃的垃圾场给爸爸干活,每天都脏兮兮的,什么都不知道,礼仪、知识、打扮全都一无所知。他更不可能和两位哥哥一起带上奕奕生辉的博士帽,拿着博士与硕士的学位,从剑桥大学的殿堂走出来。若没了教育,他她的子女也会和他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要剪指甲、洗手,到了十多岁才有一张出生证明,生病了就用一些自创的草药从不去医院……塔拉的家庭有着极好的运气:被火烧了,不去医院也能活下来;坠崖了,头部受重创也可以被草药救活;警察来了,却总是不会碰见他们不受法律约束的家庭。他们告诉逆天的运气却不愿好好的使用,总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直到现在还有三个哥哥在废弃的垃圾场给父亲干活。他们并不是没有钱,并不是穷,也不并不是不舍得给子女花钱,让他们去上学治病。他们只是只相信他们心中的那个上帝,认为上帝永远可以保佑他们。
另外就是家庭的重要性。有缺口的家庭会带来有缺口的教育,若教育也有了缺口,那你的常识、眼界还有人格都会有缺失。紧接着,你的一生都会被毀掉。但给自己不停地是在压力的人却是自己。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比如塔拉。塔拉在上大学前的.知识都是自学的,她凭着小时候与哥哥泰勒一起藏在小黑屋中偷偷学习,成功考上了杨百翰大学,甚至还有了剑桥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书中塔拉的爸爸一直坚信着,也许第二天就是世界末日,所以他们不能相信那些暂时发达的科技,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塔拉爸爸储藏着许多蜂蜜,粮食,汽油,被褥等生活用品,每一天都活在担忧中,他坚信,只要自己防范好了一切,他们不会有任何灾难。他甚至认为教育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塔拉的哥哥有暴力倾向,父母却不敢相信每次看到了他欺负塔拉,却视而不见,认为只是自己眼花了。主人公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却仍然能走出来,让我非常的惊讶和崇拜。
文中的有一句话让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正是这句话让我彻底地相信教育对塔拉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人类的重要性。
塔拉曾怯懦、崩溃、甚至自我怀疑。内心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塔拉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塔拉的新世界,那是她塔拉生命,也是所有人类生命的无限可能。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2
原以“Educated”为名,是为教育之意,而译者这个名字充满了未知与希望,也意味着教育之路漫漫,结果如何,飞向何方,都是你的选择。飞过万丈深渊,飞过高山大川,便是晴川。过程中必定驻足观望、或选择停滞不前、或归于原点,最终结局都不尽相同。必定是这过程中的种种,一点点的改变着我们,推着我们不得不成长,历尽千帆的结果似乎不那么重要,如同月亮与六便士中理查德的那句“我必须画画”一样我们身不由己,选择前方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缥缈的理想与现实的遗失,我们如何取舍,始终值得思考。彼岸未必完美无瑕,但至少温暖明亮。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是个美国女孩,剑桥大学博士,2019年年度影响力人物,此书和他的处女作,一经问世引起众多人的共鸣和喜爱,顶着众多头衔的她却在17岁之前没有接受过于我们无比自然且不可或缺的'教育。23岁写了这本书,看似是本回忆录,实则带我们领略了另外一个世界。读者被带入到她的童年,但这过程中对家人、朋友、世界看法的改变,却也或多或少的映射我们自己
当我们的认知与当初无所不知的父母发生冲突时,是如何选择亦或如何平衡,逃避还是直面改变。塔拉想过回归家庭,对她而言,从小生活的家人即使带给他太多的创伤,那仍是他的家人,是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一部分,无法割舍,却也无法顺从,
顺应内心,不用刻意去原谅谁,仅仅只是做到放下,做到放过自己,不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还内心一片清明。生命如此之长,负重前行,只会蒙住我们欣赏沿途风景的眼睛。
克服自卑,学会认可自己,才能在幸运降临时紧紧抓住,而不是幼稚的认为自己不配拥有那些所谓好的人生。
不同的人对这本书有不同的解读,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看完会觉得压抑,而我同时看到了点点希望。即便中间塔拉与父亲、母亲、肖恩的冲突压得我无法喘息、甚至默默哭泣。但最终她选择放过自己,迎接新生。她被最重要的家庭抛弃,但在她成长中,不断地有人把她带入光明,泰勒推他走出黑暗,教授教他摆脱黑暗,他的成长并不是一路被摒弃,她始终不是一个人孤身奋战,在不幸的同时,总有一盏明灯为她指路,某种意义讲,她也是幸运的。
千千万万人不幸的原因各不相同,我们都知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不知还有一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世上也许没有绝对的坏人与好人之分,就像没有绝对的公平一样,有的只是我们各自不同的选择,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不要劝他不计前嫌,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做到感同身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3
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震撼是,作者文字的力量,她不用借助外物就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将那些抽象的感觉,传递给读者。
其次便是作者独一无二的经历了,看似不真切,但却是作者真真实实经历过的,我无法完全体会到她每晚从梦中惊起的感受,但我知道她很痛苦,她想摆脱过去,但又舍不得回忆,最后只有将回忆带走(书中说她将这里的回忆藏在了床下的箱子里),但这终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与痛苦的过去共存?而不是想着改变自己,摆脱他们,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的一种结果,但现实往往不允许这么美好的事情发生,共存谈何容易?势必有一方要妥协,但我知道她不可能妥协,而巴克峰他们也不可能妥协,从她离开巴克峰到杨百翰上学的那一刻,反抗之魂依然觉醒。
而将作者和她的父亲母亲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共同拥有的回忆,而那些回忆也被某些事件扭曲,也变得不真实,只剩下那些爱了,父亲对女儿偏执的爱,母亲对女儿愧疚的爱,而她一直是爱他们的,从始至终,从未改变。我并不觉得这本书有多励志,反而我觉得这本书更能让人去回忆自己的过去,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的引领下,童年的一幕幕仿佛都在我眼前,重新上演了一遍,我没有作者那么丰富的经历,那么曲折的人生,但我与他相同的是,我们都曾在年少时拥有过一些不可说出的小心思,就像塔拉再被肖恩欺负后发出狂笑一样,她不想引得别人的关注,那样会让她感到影响,仿佛她笑的声音越大,这越像是哥哥给她开的玩笑。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每次母亲批评我,我都会想哭,而她最讨厌我哭,每当这时我都会捂住自己的眼睛,然后对她说一句,你猜我哭了吗?就像母亲在和我玩一个游戏一样。在我的回忆中后来的结果往往是沉默的,可能母亲还是会接着骂我,但我的心告诉我,我听不见了,也看不见了。一个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呢?塔拉仅仅是一个参考,这世上还有无数个被回忆苦苦折磨的人,回忆将他们紧紧地揪住,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让他们回想起往日的不堪。
但当自己把回忆都默认时,困住自己的,就不是回忆,也不是旁人,而是那个不敢挣脱的自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4
整本书读来很震撼,也有些揪心。读一本书如照一面镜子,照出些许自己的影子。如何让这本书指导我的人生,这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
塔拉成长的环境、经历,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恶劣的,简直有些不可想象。七个孩子在同样的家庭里长大,三个选择了自己的路,四个选择依附父母。同样的家庭环境,七个孩子的结果却不同。那我们是否该思考一下,造就我们不同人生的是外在的人,事、物、环境,还是我们自己的认知、选择呢?
苦难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吗?难道它不也是我们的资源吗?塔拉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就成为了她独特的资源。对曾经经历的苦难和伤痛不是抱怨、愤恨而是怀有一份感恩,这是一种智慧。感恩它们造就了今天如此美好的自己,这样带给我们的内心是否更多一份快乐和豁达。任何事物都有正面意图,都有它的价值,就看我们是否能洞悉危中之机,有智慧将它们转化为我们的.资源,用对地方,实现它们的价值。
原生家庭很重要。从相对于我们父母的角度,我们是原生家庭受的一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生命是一个复杂体,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完全可以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去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塔拉的母亲就是活成了无限可能性的样本。这取决于我们是否相信自己并愿意去选择创造。相对于我们孩子的角度,我们又是原生家庭的施予方。那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一个什么样原生家庭,给孩子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呢?我想首先要学习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做合格的父母,去疗愈我们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和我们自己和解。唯有和自己和解了,我们的世界才能和谐,我们的孩子才可能不再经历我们原生家庭的轮回。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对教育的诠释让我深受触动。一如我们读书学习,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更加的敞开、也更加谦卑,而不是更加固执的认为“我是对的”。学习是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去触摸我们认知的边界,检视我们的底层逻辑、三观,看见我们认知的局限,不断修正自己,打开心量,提升心性和生命品质,活出更加喜悦自在的状态。
看见即疗愈,看见即创造。塔拉写书的过程就是勇敢面对自己内心阴暗的,腐败的,散发着恶臭的那些过往的记忆伤痛,看见和接纳自己的不够好,从而疗愈自己的创伤,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
这本书让我收获了接纳、感恩、和解、相信和创造。愿我们大家都可以像塔拉一样“飞往自己的山”,去创造我们想要的美丽人生!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5
看完这本厚厚的书,我听到内心传来的声音,我也想像鸟飞往我的山。我想,如果我是一只鸟,那么爱与自由就是鸟儿的两只翅膀。
塔拉从一个17岁前未上过学的大山女孩到自学考上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剑桥硕士、哈佛博士的学位。父母从来没有管过,也没有提供帮助。相反她的父亲还特别反对,甚至以学费威胁她。但她毅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校和师友的帮助,最终在学海里越走越辽阔。这真是一个天才!可他们家却出现了三个这样的天才,哥哥泰勒和理查德同样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么,他们的成才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值得学习的经验呢?
首先是爱。“你是我的孩子,我本该好好保护你。”“当母亲这样告诉我,她才第一次成为了我的母亲。”“看到它们,我才意识到我毕生都在寻找它们。”塔拉说,她的羞耻感不是来源于她不曾在音乐学院学习,不是因为没有一个当大官的父亲,不是因为母亲跟他亦步亦趋。她的羞耻感来源于他有一个把她推向危险的父亲,来源于一个眼睁睁地看着她被哥哥欺负却视而不见的母亲。来源于一个不爱她的双亲啊。当她感受到爱时,她在学校表现得分外好,她可以坦然地告诉同学她以前从来没有上过学;可当她感受不到爱时,她就自暴自弃,学不进去,成绩下滑,险些拿不到博士学位。好在后来,她内心那个小小的'自我变得强大起来,她终于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她接纳了自己。就算全世界都不爱自己,可她爱自己啊,她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飞往那座向往的山。
这个世界唯有爱,可以治愈一切伤痛;唯有爱,可以生发勇气和力量。好好去爱吧。
其次是自由。书中谈到两种自由。一种是消极自由,指一个人的身体不受他人限制或阻碍的自由。一种是积极自由,指控制自己的思想,从恐惧、信仰和自我强迫中解脱出来。简单地说就是身体自由和思想自由。塔拉17岁之前是没有自由的,要帮助父母做事,身体上没有自由。同样思想上也要听父亲的话,以父亲的话为真理。但在泰勒的影响下,她走上了教育的路。慢慢地,离开了那座山,那座家园。很长时间,她的思想一直被父亲所影响,她困惑,迷茫。父亲甚至以断绝家人关系来威胁她。最终塔拉勇敢地从父亲错误的思想里挣脱出来,她实现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真正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她已经像一只鸟儿,张开爱与自由的翅膀,飞向她想去的山。
我们呢,是否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身体自由了吗?思想自由了吗?我们对于孩子,是否够尊重了?有给她自由做主的权利了吗?在她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时,是否用心引导了呢?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6
“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的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象鸟飞向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荐书原因
我向大家推荐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学习,只有学习能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一生的轨迹!二是要学会慢慢的与自己和解,与周边的人周边的环境和解,这种和解来之于成长和教育,教育打开你的视角,让你更好的观察世界,融入世界。
传奇女孩的一生
《你当象鸟飞向你的山》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美国爱达荷州大山里的女孩,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少女,最终一步步传奇的脱变,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
整个文章的叙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慢慢诉说自己的人生历程。女孩的父亲是一个充满被害妄想症的人,他认为政府是罪恶的,除了固定的教会他们不参加任何社交,不上学,不去医院,不吃药。他们一直在建造一个避难王国,挖各种地窖和避难所,储备几十加仑的汽油,用来供他们逃离世界末日,这就是他们家的日常。小女孩对现实世界的一无所知,父亲给她描述出来一个可怕的`外界,所以她跟这个世界划清界限,和真实的世界分割。因为哥哥的不断虐待,父亲母亲的助纣为虐和无视,让她产生了逃离的勇气。
后来因为教育,她真正从那个大山里边的世界抽离出来,从她父亲的思想里抽离出来。她投入到现实世界,追逐社交,打疫苗,吃抗生素,喝咖啡......现实新世界和过往父亲虚构出的世界不停的冲击,最终在爱和教育中成长,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沙漠之花
电影《沙漠之花》的主人翁华莉丝和塔拉的经历有相似之处,华莉丝出生在索马里的沙漠和母亲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在三岁时,华莉丝按照索马里习俗就被施以女性割礼。十二岁时父亲为了得到五头骆驼,要将华莉丝嫁给六十岁的老头儿。就在出嫁前夜,华莉丝逃跑了,在沙漠中徒步很久投奔外祖母,也在外祖母那里获得了作女佣的机会。到英国后不久,索马里爆发战争,旧政府被推翻,华莉丝趁乱再次出逃大使馆而流浪英国街头。华莉丝在街头邂逅了收留自己的玛丽莲,跟着又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伯乐,最终被发掘成为世界名模,并投身于妇女解放事业。她们都是从内心想改变自己,也最终实现了自我改变。
认识、接纳、提升自己
每个人和环境都是历史的制造者,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要有冲破桎梏,打破束缚的勇气,新的世界的大门向每个人都敞开着。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7
读这本书算是意外中的意外。
之前只是看到说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真正读完才了解其实是作者的自传,也了解为什么是关于教育。除开教育的作用外,也写明了作者和她的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改变。
作者在前17年前接受的是父亲违背世界主流想法的教育,甚至是扭曲的事实,直到她去上学后才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逐渐形成作者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对原生家庭的抽离。
其实书读到一半的时候,也是作者开始发现父亲口中的世界是扭曲的,开始有一些意识上的对抗的时候,我一度很想放弃,我觉得作者过的太苦了,这种苦难超出我本身所能承受的。但也许正是这种苦难,所以作者才更想要不断的探究,以此达成对自我的和解。这种和解更像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这种和解,更像是我理解但是我无法肯定,我要有我自己的声音。
作者的童年只生活在家庭里,没有其他过多信息的干扰,这种状态其实也是快乐的;作者在故事的终章写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我觉得她也是快乐的。也因此,教育的意义更为凸显。
这本书最开始给我的感受并不太好,我心里想:我又没有这么残忍的原生家庭,但随着作者心境的逐渐改变,我才真正认识到这本书的强大之处。每个人的生长都脱离不开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我们怎么带着这种正向或负向的影响向前走,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也不会要教会我们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更多的带给我怎么去思考这些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性。
关系的共性表明,你思考的结果会丰富你自己,她也可以帮助你处理其他关系的问题。
让我想起来,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标题是"内心敏感的人···",我一看这不是在说我吗,但是那个视频我没看完。但我想了一下我把微信签名改成了"重构自我精神世界"。
现在看来,颇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我还还感觉到有一个很有问题的点,就是她的母亲。这一点我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也有看到,蛤蟆先生的母亲也很爱,蛤蟆也能感受的到,但是当和他的.父亲同在一个空间时,她就要绷起脸,假装对蛤蟆很凶。当然,作者的母亲的行为更为严重。属实时令人费解。
希望我将来存在于婚姻关系中,不做这样的母亲,也不逼迫我的丈夫成为一个这样的父亲。在其他的关系中,我能勇敢的做我自己,也能勇敢的发声,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希望能永远的坚定这个信念。
读完之后才能感受到这本书真正的魅力,但是她更适合你深陷苦难,迷茫,无法思考的时候,状态好的情况下可能会无端带给你一些痛苦的感受。
希望我会有认真读第二遍的时候,并永葆正向的状态。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8
这本书应该称之为原生家庭之痛。
人之为人,父母给了你生命,然后,家庭开始了对你的第一轮塑造,你的价值观、你看待世界的角度、你接人待物的态度无不留下家庭的烙印、父母的影响。然后,你步入学校,学校开始了第二轮塑造,老师和同学们的思想行为会影响到你,课本知识会重塑你,宗教、哲学、政治信念、意识形态教条都会深刻改变你,这些被称为知识、智慧或信念的东西超越了家族传承,是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集体智慧,它们隐居于字里行间,寻找一切可能的空白大脑,不由分说地进行灌输。再后来,你步入社会,你把家庭传承和学校教育应用于社会实践,你发现这是一个更大的课堂,必须调适自我才能适应社会,社会成了那个终极塑造者。
在这几轮塑造中,你也并非完全被动,你有有限的选择权利,有汰旧布新、扬弃旧习甚至反叛旧识的机会。家庭、学校、社会对你的塑造和你自己的选择最终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你的投胎和你的选择多多少少有些宿命的因素。当你回想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不管它们包含了多少主观因素,你都可以找到一个替罪羊,把你某一方面的痛苦或不满归咎于它,痛诋之、声讨之、活埋之。
这书的作者似乎就干了这样一件事,她解开了她生长于斯的家庭的疤痕给所有人看,她有一个偏执的精神不太健全的父亲,有一个隐忍、顺从、不作为的母亲,有荧光指路的兄长,也有神思错乱、虐待狂似的哥哥。他的父亲对政府和公立机构不信任,他们兄妹没接受学校教育,生病也不去医院,他父亲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对抗政府和应对世界末日的准备工作。他的执念给家庭带来痛苦和危险,每个家人都伤痕累累,而这些灾难被那个充满宗教狂热的父亲视为上帝的眷顾。这样的成长环境是那些来自正常家庭的孩子们无法想象的,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精英,其生活轨迹、心路历程和奋斗的艰辛一定充满故事性。
一个没有经历过贫苦生活的人,不可能明白贫苦生活意味着什么;一个没有经历过精神和肉体虐待的人,不可能体会遭受虐待的感受;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可能感受疾病或残疾的痛苦;一个被理解被尊重且沐浴爱中的人,不可能体会被亲人孤立的痛楚;一个习惯于一种理念、一种是非、一种价值的心灵,不可能懂得多元价值世界的广大和自由;一个被教条捆绑的族群,不可能创造生活的奇迹也难以和其他族群和平共处。这部书提供了许多可以共情的生活体验。比《悲惨世界》悲惨,比《呼啸山庄》真实,不及《罪与罚》压抑,不似《复活》可得救赎,因此,它适合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拓展心灵体验。
太过正常的生活限制了我们对非正常生活的想象力,因此,你需要体悟作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世界,可共情可宽容,不可随意评判。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9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塔拉·韦斯特弗
她,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大山女孩;她,曾站在山脚下,眼前是一座看似无法翻越的大山;山的那边,是教育,是希望,是新世界;她,曾不断徘徊;但是她,跨越了。
她就是塔拉·韦斯特弗。她在17岁前未曾踏入教室,却成功地进入了哈佛、剑桥,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许多人只看到她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从未知道,她逃离的是怎样一座大山?她付出的、放弃的,究竟有多少?
塔拉原是被她生活的这座大山所塑造的,她曾经十分相信父亲。但是,在父亲所认为的世界末日到来时,世界没起任何变化。在她经历了二哥肖恩的无数次暴打后,父亲依然包庇肖恩。城里外婆的`礼仪、三哥泰勒的离开、其他人幸福的生活都让塔拉意识到——父亲也许是错的。她开始要求上学,真正地接受了教育。而越是了解大山之外的一切,塔拉越是意识到大山之内的愚昧。她曾试图改变家人的观念,但是他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她曾无数次想过要不要放弃新生活,换取家人的亲情。但是她逐渐地明白,父亲想驱逐的,是她自己。在三哥泰勒和五哥理查德以及其他人的支持下,她选择了离开了大山走向新世界。塔拉和两个哥哥飞往了自己的山,获得了博士学位。她另外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则留在了大山,为观念腐朽的父母打工。
塔拉的全家人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是因为教育。教育让塔拉客观地了解了山外的世界;让她看清了不同人的善恶好坏;让她接触到了思想先进的老师和同学;更让她挑战到了那些所谓的“真理”。以至于塔拉后来说:“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我想那些对教育不以为然的人应该看看塔拉的经历,看看教育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这本书讲述的不只是教育的力量,更是追梦的勇气。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鸟,有一座山是我们渴望去的,但在我们周围,总有一座阻困住我们的大山。有些鸟待在贫穷之山,想去富裕之山;有些鸟待在孤独之山,想去热闹之山;有些鸟待在罪恶之山,想去正义之山;有些鸟待在疾病之山,想去健康之山……塔拉就曾待在愚昧之山,想去教育之山。如果你问塔拉是什么时候走出大山的?我会说:在她开始想要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她的心就已经迈出第一步了,之后和家人的决裂,也只是她循着自己的心的方向走罢了。当一座大山限制我们的时候,就是该离去的时候了。我们要下定决心,让心先去探索自由的世界。不要让阻挠我们的大山像包袱一样牵制住我们。因为它们太重了,难以拖走,它们难以被改变成我们喜爱的样子。
然后,我们当像鸟,飞往自己的山,勇敢地做自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0
本书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是一位年轻的历史学家,十七岁之前从未上过学,靠着自学先是考上了杨百翰大学,随后又哈佛访学、剑桥读博,她的人生励志且精彩。
作为一本自传体小说,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塔拉极端的童年生活:塔拉的父亲是一个固执的异类,他不相信政府、质疑教育,从不赞成孩子们进入学校,拒绝医院……几个孩子在与父亲独断专制的抗争中,各有胜负。反抗成功的,就如同塔拉一样,远远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反抗失败的,加入了父亲的队伍,成为了像父亲那样的人。
这本书的封面最显眼的便是和铅笔一样尖尖的山峰,象征着作者的家,同时那尖尖的顶仿佛一把利剑直戳人心。起初想读这本书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比尔盖茨的推荐以及它长居畅享榜首,直觉告诉我,这可能又是一位“哈佛女孩”的励志故事。
然而,翻开书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世界。宁静的山谷、粗壮的针树叶、低矮的房子、山脚的马鸣、废弃的垃圾场、轰鸣的切割机,没有励志故事中应有的挑灯夜读,也没有一次次失败后的不抛弃不放弃。我有些不甘心,翻遍全书想要找到一丝励志书该有的所谓“奋斗史”的蛛丝马迹,然而,我能找到的却只有一位患有躁郁症、偏执固执的“控制狂”父亲和一位习惯性软弱服从的母亲。
这个家庭中唯一的异类是哥哥泰勒,他也是给塔拉指明方向的人。面对其他哥哥肆意的嘲笑,泰勒丝毫不为所动,依然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塔拉遭遇欺负甚至侮辱时,泰勒以已之力挺身而出,坚持主持正义。所以塔拉最喜欢的也是与静静看书的泰勒待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通过泰勒,塔拉知道了一个全新的活法:不用整天蓬头垢面围着灶台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我,穿着露肌肤的裙子,大声唱歌,不用忍受父亲的控制。那是一个规矩而又理性的世界。
那个世界对于塔拉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虽然入学考试上的那些符号她一个也不认识,对于物理的认知只是来自废料厂,但是摆脱原生家庭、走到新的世界中去,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最后还是让她克服重重障障,最后考上了大学,获得了盖茨剑桥奖学金,还一步一步拿到了剑桥的硕士博士学位。
鲲鹏飞向了蓝天,作者的故事就讲到了这里。
生活中的我们,都比故事中分配给我们的角色更复杂,愿每一只努力的鸟儿,都能冲破命运的桎梏,终能会飞往属于自己的那一座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1
作为旁观者,观看他人的经历,能感受更多。
16岁之前为人生的分水岭,之前在家里帮忙给家里人干活,之后进入学校学习。有着哥哥的机缘和“撺掇”,自学考上了大学,之后也是相应的适应,在大学中有了去剑桥大学交流的契机,成功凭借一篇论文获得老师的青睐,顺利进入“剑桥大学”学习。
机缘/周围人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作用,若没有哥哥的撺掇,作为家里这样强大的阻力,怎么能逃离这样的生活呢;若没有神教教父的帮助,怎么能申请到政府补助金,在家里人不支持上学的情况下,继续学习呢;最大的帮助还是他的室友,一切暖心的举动,让她回归正常;还有她的姨妈,后来成为真正的亲人。在与家庭对立的时候,她的哥哥再一次站在了自己这一边,给她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一个个体生是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但是周围的关系,是你向前的动力,是你得以在世界上一直向前的安慰。(自己现在也深有体会,只有周围人的支撑,你才能度过一些自认为艰难的时刻)
对于我来说,那句“对我来说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会抓住(作者虽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强大)”,不管是学习成绩上还是其他。这个也是最近有人这样讲过,人生总是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节点就是需要全力以赴的。要不然呢,浑浑噩噩的吧。有机会就全力把握,没有就静待花开,要不然呢?
作为农村人,我们何尝不是,女孩子不应该上学的论调遍布飞,趁早出来打工帮衬家里。唉,一个人如何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一个人如何能放弃这种深深的联结呢,同时又在自己没有一些天赋的情况下(作者有着深度的看问题和写作的天赋),只能说好难。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内心深处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意像,那就是山的这一边是家人的圈子,山的这一边是我的圈子,家人与自己隔了一座无法跨越的山峦,这就是观念的不同,山里面的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山外面的人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但是当观念冲突时,两个世界的人无法共存,这种家人之间的联结也就没有了。各自在自己的圈子世界中生活,互不打扰才是每个人最好的归宿。但是与家人的联结怎能说断就断,就像风筝断了线,就像飞鸟没有了家,只能独立游荡,自己的根在哪里呢?幸亏有周围的人接纳了她,给了她温暖,否则世界之大,如何自处。(时间长了也会消磨掉这种情绪吧,但是那又得需要多久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遭遇,观看别人能更清楚的看到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还是懵懵懂懂,不知道会对自己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作用。也许都是潜意识中的吧。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2
看完这本书应该有一个月了,如果不是打卡作业,可能我也不会回过头捋捋思绪。可能是心智发育并不成熟,每次读完一本书,并不能真正解读出什么好的见地,或者上升到什么高的层次,就仅仅是一些莫名的感触。这次打卡作业问到了,塔拉是如何改变原生家庭的影响的?你认为她的成功逆袭原因是教育赋予可她何种能量?还有其他原因吗?
先来谈谈原生家庭。所谓的原生家庭,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从选择。塔拉的家庭,让她从小就异于常人,远离教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上学的孩子的生活每天应该是怎样的,但这确实真实存在并且在世界的某一角发生着。家庭带给我们的,是影响,而非决定。这是塔拉用自己的个人经历告诉大家的。塔拉的家庭既给她带来了黑暗,也带来了曙光,正是在这样的阴影里,你才会去试着找寻光亮。原生家庭是内因,更是成就。
自我觉醒。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灵魂和信仰。塔拉的力量来自于自我的“离经叛道”,也就是自我认知的觉醒,经验的积累,量变到质变,让她的.思维,思想发生了转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塔拉的意识是清楚的,她能判断是非对错,她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她认可她所接触到的,未知的,新的观念,她在慢慢接受和内化。自我内驱力让她慢慢接受教育带给她的美好体验,完成自我实现,每一步都是对教育的肯定和自我的认可。人类精神求知的渴望,往往是成长的力量源泉。
贵人相助。人一生的转折往往和遇到的人事有关。泰勒的影响,杨百翰大学教授的指引,朋友的帮助,都是促成塔拉改变的外因,也是自我觉醒的催化剂。重要他人,让塔拉的命运改写,一个一个关键转折,既是考验亦是契机。人也好,事也罢,从你的生命里路过,即使擦肩而过,也会带来一阵风,一阵吹醒你的风,一阵让你改写命运的如沐之风。
历史进程,社会发展。从宏观来说,随着历史浪潮的推进,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必将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更新迭代。塔拉的改变也是顺应时代之势,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奏出最美合音。所以我觉得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不可小觑,如何与之同步,并肩前行,才是成长的不二法门,求生之道。这让我不得不警觉,闭门造车,不明方向,容易迷失和沉溺。扬帆远航时,多关注实时方向,才能找准向阳那方。人的社会性,社会的个人性,都在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3
在看书的过程中,翻译的书名一直困扰着我,我意识到山应该是象征着原生家庭,我一直觉得应是“逃离”那座山,而书名却写着“飞往你的山”,我感觉很矛盾,后来看了书评才了解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这本书就是讲的“逃离”与“找到新的信仰”的故事。
塔拉小的时候父亲是她唯一的信息来源,巴克峰也成为父亲的帮凶,阻碍着她去认识外面世界,让她从小活在父亲构建的世界里。与家里人格格不入的泰勒成为了塔拉的启蒙,让她认识的书籍音乐的美好,也是在泰勒的帮助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通过教育改变自己。文中多次出现塔拉父母、哥哥们以及自己受伤,父亲每次为了自己极端的信仰而拒绝去医院,塔拉多次面对受伤乃至死亡,终于意识到与父亲及家庭的渐行渐远,也最终促使她离开家庭。
塔拉一直想要忽略掉原生家庭对她带来的影响,塔拉企图用回避的态度去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即使内心深深厌恶这一切,这些伤害在她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依然想要告诉她自己就是我,这一切伤害不到她,不会影响以后的她,这何尝不是一种她的自我麻痹,她也意识到这一点,“它没有影响我,这本身就是它对我的影响”。最终她也学会妥协,让成为博士的她与在巴克峰长大的她和平相处。
泰勒是让我很钦佩的'人,在糟糕的家庭环境下,依然寻找自我,坚持自己的内心,并引导帮助自己的弟弟妹妹,最终改变了兄妹三人的命运。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深刻,自我拯救才是王道,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原生家庭的泥潭中沉沦。
“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文中大多数的篇幅描写父亲思想的荒诞、行为的怪异以及他极端的宗教信仰,但是在塔拉将要去英国读书时,父亲的这一段话使我泪目,曾经父亲也说过世界末日的时候去接泰勒,父亲终究是父亲,不会因为他极端的信仰所改变。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韦斯特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4
利用一周多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初读了几个章节,觉得很不可思议。在一个十分发达的国家,却出现了一个原生的山村家庭。家庭暴力、女性偏见、大男子主义、宗教色彩充斥着整个家庭。整个家庭似乎有爱,又似乎没有。由于父亲的双相心境障碍,导致了一个家庭处于“非常态”的情境中日复一日。
全书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述的是笔者自述的童年回忆。因为种种原因,塔拉(笔者)的家庭经历过几次重大事故:车祸、父亲的烧伤、爆炸,以及数不清的小事件。同时,塔拉的童年还充斥着来自父亲和哥哥的言语羞辱,肢体暴力和思想控制。
塔拉无疑也是家庭中几个孩子中比较幸运的那一个,因为她其中一个哥哥泰勒对她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并且在这种影响下,塔拉试图走入课堂。泰勒的黑白CD,似乎成为了塔拉昏暗童年的一颗糖果。
但走入课堂这一行为,无疑会被父亲视为对家庭的背叛、对上帝的藐视,是政府的走狗,因此塔拉走过了很长一段自我谴责的路。
就是这样一个在极端原生、无教育背景、甚至可以说社会化不完善的家庭中成长的塔拉,却走入了世界级学府。这让我想到了在心理学史上争论了几百年的问题:遗传和后天到底谁决定了个体?
似乎心理学发展至今,原生家庭和教育(后天)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而塔拉是如何从那个废旧回收厂走出来的?本书的第二部分的主题即为“教育”。
教育给予塔拉的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常识、历史、人文知识。同时还给了她看待世界的视角和感知力。书中有的一段让我影响深刻的描述是,当作者刚刚踏入大学的时候,学习艺术绘画鉴赏课的过程中,她并不能理解这堆东西,因为在她看来,无论是“集中营”还是那些难懂的画,都是没有内涵的,她通过考试的方法是,也仅仅是去记住它们。但后来的塔拉,在读到马丁路德金时,会产生愤怒(因为她明白了哥哥的辱骂)、在读到历史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和伟人对话。慢慢的,塔拉也逐渐“醒悟”过来。
但这种“清醒”,带个塔拉的并不像想象中美好。在我以为塔拉终于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痛苦、过上幸福的生活时,事实却是,作者陷入了无限的纠结中,她甚至无法区分爱和达州家里的她和剑桥的.她哪一个是真实的存在。书中也出现了两个塔拉。
然而到了书的最后,这种重影消失了。读完这本书,其实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所以也去看了别人的书评。最多的一种解释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作为经历者的塔拉和作为叙述者的塔拉重合了,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种重合,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在现实中,塔拉没有和家人达成和解,但是她已经走出了过去,达成了和自己的和解。
在知乎上热评第一的答案里有这样一句话:这本书其实是塔拉在精神崩溃之后的自我治疗过程。让她痊愈的,正是教育赋予她的一种能力,一个全新的看待自我的视角、一个叙事自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5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这是我去年很早的时候买的书,没有看过任何读者的书评,当时是为了满减而多加的书籍,买了以后,一直没看,今年年初才翻看,但是一直看不下去,看了3遍,每次只看到助产士那章节就看不下,都要从头看,上周才真正看入迷了,一周时间把这书阅读完了,没想到这么好看,去网上查看了读者们的书评,才知道原来它那么多的读者…
这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故事,阅读它时,像是自己也正在经历作者的故事,却又没有作者那般毅力,在阅读的时候,也有反思自己的生活。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决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只是尝试站在风中,是我坚信,我必可以站稳!
如果没有好的出生,聪敏的大脑,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要通过什么路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教育。
作者是一个17岁之前没有在学校里读书上学的大山里的女孩,她却一步步成为了剑桥大学的博士,用教育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我救赎,字字句句,鼓舞人心!
作者出生在一个噩梦般的原生家庭,从小她就与垃圾堆里的废铜烂铁为伴,偏执狂的父亲禁止她上学,施虐狂哥哥经常羞辱她,为了抓住改变的可能,她拼命的自学,阅读,直到成功摆脱过去。原生家庭真实的影响人的`成长,但重塑自我的权利,永远在你我手中。
作者在书中说“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那个人,或者那个化身,曾经有所归属。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作者一个人在外求学多年,很少很少回家里,她与父亲和家人之间的隔阂不仅来自时间和距离,它源自于自我的改变。哥哥从小经常在家里的卫生间暴打作者。每次回家,她无法再穿过镜子,害怕将16岁以前的自己释放出来代替现在的自己。“无论我看上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的教育如何辉煌,我的外表如何改变,我仍然是她,我充其量不过是内心分裂的两个人。她在里面,每当我跨进父亲家的门槛,她就出现了。”
“那天晚上我召唤她,她没有回应。她离我而去,封存在了镜子里。在那一刻之后,我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出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里。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因此,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秋秋你也要加油,不怀念过去,不畏惧将来,做好你现在该做的事情,活在当下,时间会证明一切,好好生活,好好过有意义的人生,共勉!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6
塔拉终于在最后挣脱了来自原生家庭的桎梏,想要真正摆脱长达将近二十年的影响,不仅难在在孤独和无助中去接触和接纳新的思想,更难在承认过去生活的错误与荒诞,舍得站在曾经深爱的家人的对立面,其实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轨迹都有相似之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厚,思想的变迁,我们一步步摒弃过去的某些观念,一点点成长为全新的自己,塔拉把成为新的自己的过程称为教育。
其实每个阶段的教育带给我们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感知其中的意义,总有人在模糊教育真正的意义,教育并不能直接带给我们财富和名利,它真正带给我们知识之外的收获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共情的能力,使我们得以运用我们所积攒的能力去发挥我们所学到的知识,然后我们能够去创造,进而发挥了价值,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教育的意义得以显现和立体化。正如塔拉在最开始对历史的探索充满怯弱和敬畏,在写完博士论文时她明白了,历史的创造者,就是我。
塔拉的父亲看似是矛盾的,他既深爱自己的家人又一次次将他们推向深渊,但其实在我看来,我们眼里的深渊在他看来未必是深渊,他将苦难视为上帝的旨意,可能他自己都没有发觉,他所信仰的教条已经被他扭曲为说服自己和他人的借口,成为了束缚身边所有人得工具,将身边所有人都桎梏再自己的思想之下,一旦有人常识摆脱他的控制就成为了他口中的魔鬼,就该被所有人唾弃和谴责,他最终控制了塔拉的母亲、肖恩等等留在家里留在他身边的人,可他们永远都不知道也不会承认和接受一旦跳脱属于他们的那个空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多么荒诞可笑,正如塔拉在书中两次提到的一句话:“如果一次跌倒是上帝的意志,那么第二次又是谁的呢?”
其实他的子女也都尝试过摆脱他的束缚,最终的结果让这个家成为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塔拉最后还剩下的一半家庭,他们终于愿意接受过去一切的错误,找到自己,获得新生,实现了摆脱自我内部约束的积极自由。另一半是留下的那一半家庭,无法改变,他们依赖仍存的`家庭,他们无法改变和失去,你依赖什么,什么就对你有权利,自然就不得不臣服于父亲自己的一套教条之中,在糟糕的环境中腐烂和不断恶化。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道德准则,没有人可以更没有人有资格把自己的一套准则强行嵌套在他人之上,人和人之间相处靠的不是彼此完全吻合的观念,而且两套观念即使都有棱角,但是棱角更多是可以相容的部分,不至于刺伤彼此,所以我们选择留下,而如果真的有人带着他的一套想法刺伤了你并且试图同化、束缚和限制你,那也只能遗憾的道声再见。
最后引用塔拉的一句话:
“我所有的奋斗,我多年来的学习,一直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
我们每个人都比别人讲述的故事中赋予我们的角色更复杂。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7
看这本书是因为有主内姐妹推荐,也因为它的书名是《圣经》里的一句经文,以为是一本基督属灵书籍,看了以后发现不是,里面所写到的信仰不是基督。
作者的家庭给我的印象是一片混乱,作者就像在一堆废墟里不断跌跌撞撞奋力奔跑的女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她不断地被拉扯,她一边回头眷恋家人,一边脱离她的家庭环境的层层桎梏。当这样的鸿沟越来越大,她与父母的矛盾不可调和,父母与她的关系决裂,她一度崩溃,因为她深爱家人,而被爱的渴望被断绝了归处。她所受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位的证明,而是在她层层的人生迷雾里那一道光亮,是教育让她找到了自己,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教育对于她而言意义远比获得学位深远。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与家人之间不仅只是矛盾,还是有爱的。即使是作者的父母,他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力地爱孩子,只是当他们的爱被扭曲的病态的信念挤压变形,他们带给了孩子巨大的创伤,他们却不自知。谁能知道作者的心有多痛苦呢。最不喜欢的人是肖恩,作为一个哥哥,对妹妹施暴匪夷所思。可作为一个读者,没有经历他的人生,又有什么立场去论断他的不是呢。如果没有泰勒这个哥哥在作者被家人弃绝的时候抓住了她,她可能就撑不住了,就不会从那迷雾里走出来,成为现在的她。作者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们就像是暗夜里的'路灯,照亮了她脚下的路。是爱的牵绊,让作者深深受伤,也同样是爱的陪伴,让她慢慢治愈。
现在的我会思索什么是教育,我觉得教育不应该只是考高分数,而是应该让一个人更加完整。我发现在学校里的教育是成绩,分数,名次,这些决定了你整个人在别人眼里的样子,好生或差生可以成为你的标签,学校教给你的知识是为了将来的工作,也就是生存的技能。在社会里的教育是名声,地位,金钱,这些可以把你捧得很高,以致你看不清自己的本相,它们也可以把你踩在脚下,觉得自己被低看也是应该的。即使在家庭里的教育,纵使我与父母彼此相爱,可当我发现我不再是个孩子,不再以父母为对错标准,当我看见他们的软弱,有些时候我也不再认同。父母,也不再是真正的老师了。一年年的长大,我确实不再是懵懂的我,而我又远远地没有成熟。
那么在我整个的人生,谁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谁能够告诉我我是谁,谁能够告诉我我的价值,谁能够告诉我真相,让我清楚认识自己的样子以致自己不能自夸也不会自卑,谁能够让我慢慢看清楚这个世界,不再随波逐流,不再被标签定义,谁能够让我认识爱的真谛,教导我把爱活出来,并成为我爱之泉源的源头。这样的教育,对我而言是我在基督里才建立的。我整个的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天父在保守。直到我认识了他,才意识到他是真正的老师,他使用每一件事情陶造我,让我成为现在的样子。我不知我的未来,我只知道他的管教会一直到底。而现在的我,对他一切的管教深深感恩。他让我一路的破碎,在慢慢地恢复完整。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8
一开始被书名和封面所吸引来阅读,一支铅笔的轮廓勾勒出大山的样子。女孩站在一座山头,眺望远方的崇山峻岭,一群飞鸟向着远方的山顶飞去。像书名说的那样,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是一种逃离,同时也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信仰。
这本自传小说讲述是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前半生的真实经历。她与兄弟姐姐父母一起生活在爱达荷州的山区,在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每天与哥哥父亲一起拆解废料,帮母亲调制精油,每天囤积食品生活资料以防末日来临,并且按照父母所灌输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生活下去。这本书中描述的原生家庭极度扭曲,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但是作者却一步步通过学校教育重拾自我,打破原生家庭对自己的束缚,最终找到心中的那座山。
塔拉的家庭中一共七个孩子,三个离开大山,四个留在那里,离开的都获得了博士学位,而留下的连高中文凭都没有,这是泾渭分明的家庭,人们的选择与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但是选择往往是完全不同的方向。现在社会,很多人都企图抱怨原生家庭,总觉得自己没得到更好的成长条件。但如果和塔拉比较,我们难道不是幸运的人吗?其实真正能阻碍你前进的,难道不就是你自己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从上市第一周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仍高居TOP1,全美销量破百万册。作者塔拉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完成了她自我的救赎。看完这本书,我们回头再看看从塔拉?韦斯特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带给一个人的改变,教育使人眼界开阔,思维拓展,看到更多的真相,而不是自己内心坚执相信的;教育使人放下傲慢,懂得谦逊;教育使人理解他人,也原谅了自我。教育就像带领你爬向一座山,只有到达山顶,才能看清这个世界。在书的后记中,塔拉也说:“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教育与学习确实塑造了塔拉,但是更重要的是她对于自身的体察,她内心深处的自省与坚毅。受教育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权利,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学会独立思考。而看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乃至看到自己,是最难的事情,而这些作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到了。她甚至还改变了自己,她做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事情。这是要比获取再多世俗的荣誉更加荣耀的事情。
随波逐流是舒适的,认识到自己原生家庭的缺陷并努力克服才是勇敢的。每一步都需要背离人类所固有的思维如爬山一般艰难,塔拉的故事给我们每个人以勇气,打破命运的枷锁,认识你自己,这虽然困难,却并非不可战胜。就如同作者所说的那句话“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是努力尝试站在风中,风就是风,人受得了地面上的狂风,也能站得住高空的风,不同的是自己怎么想。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山,希望我们最终都能像鸟一样飞往我们自己的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19
是它的名字吸引了我,这是一本让人陷入沉思同时又鼓舞人心的小说,一个17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最终却戴上了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可是,有谁知道她经历过怎么样的童年,她生活在怎样的原生家庭里。我们都设想改变,但是所要经历的怯懦,崩溃,自我怀疑,不被接纳,太多太多的挣扎与痛苦,可想而知了!
真是一口气读下来这本书。很震撼,从头到尾,跟随着塔拉的成长经历走下来。十分暴力的父亲,一身精油味的母亲,患有暴力倾向的大哥哥肖恩……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这本书的中文名十分拗口,它还有个英文名《EDUCATED》,目光移到这本书的'封面:是一支铅笔化成的山峰,封面的一半部分写满了它的成就: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读者票超载米歇尔《成为》。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有许多感慨: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从杨百翰到剑桥,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而且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条件下。
1986年在美国大山里出生的塔拉,竟然在二十岁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学校教育,一直接受的都是父母觉得极为正确的“科学教育”突然,又传来以哥哥考入大学的消息。塔拉和其它哥哥都以为是“背叛”。最后,在她哥哥的帮助下,塔拉终于磕磕绊绊进入了美国杨百翰大学。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年幼的她面对外婆上完卫生间不洗手的顽固坚持。当第一次被哥哥欺负时内心的不甘。当第一次女性意识的觉醒被无情打压时的迷茫。
当我看到作者第一次真实记录自己挂科的种种,我非常震惊——中国人总是希望有着圆满的大结局。
书中的塔拉,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背书、背题,每天都睡的很晚,可是依然挂科,面对着失去全额奖学金,塔拉没有屈服,开始弥补自己欠缺的历史,还会向教授请教问题。最后,塔拉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她依旧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教授也推荐她去剑桥。
爱达荷州到杨百翰,杨百翰到剑桥,爱达荷州到剑桥,塔拉与爱达荷州的距离就是塔拉与父亲及家人的距离。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塔拉知道,像她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塔拉却丝毫提不起热情。
塔拉曽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她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她的新世界,那是塔拉生命的无限可能。
我们要学习塔拉。学习她的坚强,学习她的质朴,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去和塔拉作比较,我们已经是十分幸福的了,所以,请不要再抱怨。仅此而已。现在实行双减政策,培训补习以离我们远去,考验我们的更是自己的意志力,想要得到怎样的成绩完全靠自己,希望我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像塔拉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20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英文名叫《Educated》,无论是中文的名字还是英文的名字,都像是一本教育类的书,其实我认为不是,叙事的手法,更像是一本小说,一个故事。但这却是美国Tara Westover的一本自传。
这是一个山村里的家庭,看不到一点他们生活在发达国家的迹象,甚至第一章就表现了出来。他们七个孩子中有四个都没有出生证明,全部的生活似乎都和大山和废料场有关,他们的生活与世界脱节,甚至当人类世界崩塌的时候,他们家都不会受影响。得了病是不能接受现代医疗的治疗的,因为认为所有的青霉素等药品中都带有撒旦的毒药水,只有草药救命。牙疼是不能止住的,因为其认为疼痛是与上帝接触的机会。父亲挥舞着《圣经》,讲解着牛奶的罪恶。赚钱,存下粮食以及汽油,就是为了等待世界的末日。他们很奇怪,让人觉得是几百年前的人,甚至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父亲认为母亲去工作是一件很不应该的事情,他们也不应该与政府有任何关系。极其极端的童年故事。
可是主角并没有表现出厌恶和反抗,为什么呢,因为未曾明白何为对何为错,当你的世界里从未有过阳光的时候,你会觉得黑暗就是这个世界,并习以为常。
改变源自哥哥泰勒唱诗班的音乐。
主角受影响开始阅读,去接受教育,学习几何,学习代数,开始思考。甚至考上了大学,去大洋的另一边的剑桥读书,她终于不再是男权下的附属品,她认识到父亲那荒谬的思想,哥哥对她巨大的.伤害,意识到她的家庭中对于男的偏袒。
而这本书为何称为《Educated》,Tara说过“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极其引人深思,她写道“戏剧上演时,不知为何,我无法再穿过镜子,将十六岁的自己释放出来代替我。
在那一刻之前,她一直在那里。无论我看上去多大的变化——我的教育如何辉煌,我的外表如何改变——我依然是她。她在里面,每当我跨进父亲家的门槛,她就会出现。
那天晚上我召唤她,她没有回应。她离我而去,封存在了镜子里。在那一刻之后,我做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一个全新的自己做出的选择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
《圣经·诗篇》中的一句话“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这句话正是表达作者逃离了故乡的山峰,像飞鸟一样去寻求教育,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
救赎来自教育,它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篇21
睁开眼睛看世界!
这是本很厚的书,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看完,是因为作者写的太吸引人,如果不是有其他事情要做,我可能会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讲述一个在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女孩,最后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剑桥大学的哲学硕士、哈佛的历史博士。书中她详细讲述了这个转变是如何完成的,一路以来发生的故事和她的心路历程。
在读的时候我一直很不厚道的想,为什么作者有躁郁症的父亲,和经常打她的哥哥肖恩,还不死?这次会死吧?可直到书的结尾,她的父亲和哥哥也并没有死。
因为这是一本传记,不是一部小说,所以故事结尾是事实的存在,不受作者或是任何读者左右,这让我突然觉得,也许世界真的如《哈佛中国哲学课》中阐述的:
“孟子认为,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决策,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相信它是连续稳定的,还是相信它是不可预测的,变化无常的。”
看了太多坏人终将受到惩罚,好人终将得到幸福的电影、电视剧,会让我们默认,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因果的世界,而事实也许并不是如此。
我们相信自己的价值体系,对于一切超出体系之外的东西,都希望他们承担因果,来以此证明自己价值体系的正确性。
虽然书中作者原生家庭的错误很明显,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错误的惩罚,事实是他们反而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一部分看着格外的矛盾,之所以觉得矛盾和不爽,就是因为这故事的发展没有应了我们固有的因果体系,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可能书籍的`英文名Educated,更能表达书籍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好的教育,更多的知识和阅读,可以让我们明白世界有多么大,让我们了解,世界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是那样的不同。
我是一个本科生,周围很多朋友也都止步于本科教育。大学本科是很多人教育的终点,但也许那只是一个起点,甚至连“思考”都没有真正的开始。
大学本科及之前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短,仅仅是能够让人在日常中,在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而已。对于这个世界,其实是没有概念的。而作者,用她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如何让她打开了看这个世界的眼睛,一切因此而变的不同。
对于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的存在意味着什么,最近我常常在思考这些。答案没有唯一的,都对,也都不对。可能和我最近看的《中国思想史》以及之前看的一些关于思想的书籍有关。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他们信奉的唯一的标准,而在今天看来,那些标准并不是真理,也不是唯一的存在,只因人的生命有限,在一个世纪中,更容易被当时主流的思想所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无意沟通”的概念,指的是:“有时,人们事实上在与别人进行着信息交流,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沟通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无意沟通”,文化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这种无意沟通实现的。儒家对中国人礼仪的影响,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当我们可以跳出这个文化背景,再来看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就像这本书的作者,走出了她从小生活的那座大山,世界就向她打开了。
- 相关推荐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笔记04-26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2-05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2-20
致高考: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关于高考的作文1500字_作文1500字04-0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01-05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5篇03-22
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500字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