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2021-09-27 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红楼梦》有感1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红楼梦》写的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角恋爱。我们能够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兴旺到衰亡的命运。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读《红楼梦》有感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迷离虚罔间,清人曹雪芹作了一个梦。梦里,

  有个叫做“大观园”的女儿国,是清白女儿的 伊甸园。温柔的女儿,多情的女儿,善良的女 儿,聪慧的女儿,俱婷婷地立在这里,欢喜着,忧愁着,抚掌而笑,默默垂泪。

  黛玉跟着进士贾雨村读书,会识字断章,娇怯羸弱的身子隐不住逼人的才气和多情。进了大观园,这一切都自然地显现了出来。自是立着,便是一番别样娇美,及见了别样风流的宝玉,竟都有一种宛若隔世而相识的感觉。猛然,宝玉看着她:“可也有玉没有?”黛玉有些疑惑,却也乖顺地摇摇头。不料这竟引来痴狂的宝玉摔了被视为命根的佩玉。夜阑人静,黛玉暗自垂泪。冥冥中,她找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这个人。注定,她一辈子的眼泪都是要给他的。

  黛玉是平凡的,亦是不俗的。周身是纯然的灵气,宝玉引其为唯一的知己。在共同的成长过程中,两个情趣相投的人都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静静地爱着,单纯地以为一切都可以如此这般地平静下去。即便有“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的忧虑,也只当是有生之年,知己长相伴了。葬花的林妹妹,咏月的林妹妹,抹泪的林妹妹,俱在宝玉的心里了。那样的善良、多情,尤其是别样的纯净和灵气——在宝玉心中,她是无人能及的。即便是她的爱耍小性子,他都体谅了,包容了。

  可是这样的一段情,经注定没有好的结局。自平静的生活里加入了一个怀着“金玉良缘”的薛宝钗,宝黛一段情便风波不定。宝钗的深明大义、恪守礼制,都是林黛玉所不及的。又由于黛玉终日抱病,贾母断是再疼她,也不愿让宝玉娶了她。爱谁,宝玉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娶谁,却由不得他作主。便纵一个想得心力憔悴,一个哭得柔肠寸断,也只被当作少年无知而已。

  任云淡如许,玉色凄凄,都只为风月情浓。举案齐眉,胸意难平。宝黛相爱着,爱得荡气回肠,惊心动魄。但是世事并非他们所能把握的。作为一个名门旺户,事事都须循着礼制。身居内苑,初涉世事的他们都未尝意识到这一点。直到使自己爱着,贾母宠着,却不料宝玉命中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虚无缥缈,人生在世,难免风云流散”。泪淹没了誓盟。

  黛玉的一生都是在梦里的,正如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失父丧母,孤苦伶仃的黛玉在贾府找到亲人,找到知己。她把自己的一切感情,一切的眼泪,都洒在了这里。

  潇湘妃子的多才是大观园里人尽皆知的。满身的凄苦,满心的惆怅,却只念些“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竟应了自己一句“是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痴痴的宝玉以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欢喜万分地急着搬离了怡红院,坐立不安,只待新娘的到来。张灯结彩,喜气非常。

  但他满脸堆笑,揭开新娘红盖头的那一刻,却不知朝思暮想一心期盼的林妹妹竟在凄清冷静的潇湘馆“香魂一缕随风散”。她的泪确是为他流尽了:“宝玉,你好……”言未尽,命先绝。

  宝玉说,“我有一颗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她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还我肚子里头。”他没有等到林妹妹,因此便没有那颗心了。

  前前后后,大观园的女儿们,连同宝玉,都四散了。远嫁的探春,出家的惜春,跳井的金钏,自缢的鸳鸯,触壁的司棋,被劫的妙玉……失了凡心的宝玉则“俗缘已毕”,顿悟出家。他做到了对林妹妹唯一的誓言:“你死了,我当和尚。”只苦了宝钗带着尚在腹中的胎儿独守空闺,一生无依。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人俱散,梦已了。往后多少的故事,皆与这些梦中的人无甚关联。有温柔的,善良的,多情的,都化成一抔土,一缕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读《红楼梦》有感3

  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每本好书都有一个故事,每本好书都有一段情缘。

  大学期间,迷上红学,甚至说是沉迷了,曾一度泡在图书馆,但自从毕业工作之后就搁浅了,最近偷来半日闲,再次拾起,一页页翻开,一缕缕思绪涌上,是怎样的情缘诉说着前生今世?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叹,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黛玉篇——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一天一地一长安,一生一世一双人—题记是谁?于前生为我中下苦苦的相思果?却要我用一生来尝。

  是谁?于今生为我缠上牵绊的红绳?却要我用一生哭断柔肠。

  是谁?为我生生扯下恶毒的声明?从此,天各一方,于是,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灵河岸边,三生石畔,岁月无尽,你蹒跚而过,甘愿为一株小草施舍下甘露,却不知也施舍下小草的一生!所以因果轮回,红尘孽缘,我拜谢,许了我你一世情缘。

  一本往事寻合上谁的归宿?谁盛开的烟花,在空中匆忙谢幕?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窗外,桃花开了又落,你嬉笑与众女之间,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天仙临凡。我痴笑,你眼中,怎会有我?窗外,依稀下着雨,我回过头,泪湿了眼角,乱了红妆,风乱了案桌,开了书籍,那是东坡声声的追忆和婉儿无奈的悲泣,我合上书,似乎懂得那佛说的红尘孽缘的含义,泪湿了衣襟……

  皓月,没了星的陪伴,显得格外的大了些许,举杯独醉,饮巴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终于你的眼中有了我,你向我走来,我添了红妆,你笑叹,素颜更美,于是,成就了你我的情缘,桃花做媒,陪我嬉戏于书间,共作诗章,只为写下你我牵绊千年几世的缘,我渐渐有了笑容,在这群芳间,一颗小草成了耀眼的一株。

  但光芒终有消退的一天,而我最终只能以泪陪你,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闲谁?

  听闻你与宝钗姐姐的金玉良缘,我泪流不止,我与你之间终是一场梦,但我笑叹:今世,无悔!

  一金一玉一份缘,一尘一世一场姻,我与你终究只能是前生有缘,而今世,我与你有缘无份,只能枉自嗟叹。

  黛玉与宝玉的木石前盟终抵不过金玉良缘,所以一个永赴黄泉续前生,一个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读《红楼梦》有感4

  是在一个角落里发现它的,在阴暗的角落,透着厚厚的灰尘,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书题,厚厚的一本,抽出,便欣赏起来,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文笔,把我带入了清朝,带入了大观园……

  惊——黛玉之清秀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坐在窗前,微风阵阵,冒着被老妈发现的危险,我仍是翻开了《红楼梦》。黛玉的身世本就扑朔迷离,再加上貌若天仙的清秀之美,更让我对她的身世表示怀疑。虽然没见到,但仍是能想象出那一副病态美,若西施般的清秀之美。

  奇——宝玉之叛逆

  宝玉,本就是来历不明的人物,身家性命全系在“通灵宝玉”上,如此便可证明,后文宝玉的玉丢失之后,贾府渐渐衰败,黛玉葬花,宝玉被和尚带走的缘由了。而这么一个不平凡的人表现出来的性格,也令人惊奇。宝玉骨子里透的,是对封建统治社会的叛逆,他厌恶官场人心险恶,不满于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而他与黛玉的爱情也是由于他的叛逆。但这种叛逆,也是造成宝、黛二人最后结局的关键……

  “铃……”门铃响了,我赶紧把书放进抽屉里,安分的作业。恩?不对,好像……走出房间一看,是对面那户人家。哎,虚惊一场!于是,又不忙不迭地坐好,拿出《红楼》。

  叹——人世之悲凉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那么凄婉哀怨,荣、宁两府的盛衰历史也令人扼腕叹息。不知何时,风已斑驳了眼前的字迹。无泪、无怨。黛玉的结局,是她的归宿。她可能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也可能绝望悲哀,却仍无怨无悔。但不论怎样,她最终是落到了这副田地,“一把浊泪怜自身”,“为君消得人憔悴”。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地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写书必有本,而作者曹雪芹若是一样失去了至爱,当血泪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时,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红楼》讲述的,不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它告诉我们更多的,是这个社会的人性世态与令作者曹先生寒心的一些社会现象。

  我不自觉的叹出一口气,而这时,妈妈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身后,书被收走。啊,我的《红楼》!

  赞——先生之文笔

  带着书被收走的阴霾,我仍是固执的回想,字里行间,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完全陶醉在曹先生优美的文笔中。如流水涓涓,如骤雨倾盆。先生的文字,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随着宝玉、黛玉一同尝遍人世酸甜。随着先生一起,看荣、宁两府由盛到衰,明知其中的奥秘,却笑答:“天机不可泄露”。而其次,便是先生的机智。人名、地名被先生取得优雅而内含天机。“潇湘馆”,“消香馆”;“贾府”,“假府”……这近千个人名中,无不包含着人物的`故事、性格。而这些,便足以让读者拍案叫绝。

  捧读先生的作品,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多想像先生一样,腹藏百书,也创作一部巨著。这便是我现在跋涉一座座山要追寻的那个海。

  可以说,是先生许了我这一个“红楼梦”。

  我又把它放回阴暗的角落,因为我已有梦。希望下一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一样,对着书,轻轻地说道:“许我一个‘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5

  在我刚刚学认字儿的时候,对自己能独立阅读一本书怀着极大的向往。父亲是国文老师,家里仅有的能给我们看的书就是四大名著了,而我就很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红楼梦。

  七八岁的年纪,正是好玩儿的时候,哪里会真正有耐心看完一本那么厚的书呢。一通走马观花下来,就记住贾府垮了,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了,然后还记住了贾宝玉的一句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拿着这句话去问哥哥,他眼一瞪我忙着呢!你去把咱家那装鸡蛋的篮子摔地下看看就明白了!我愕然,那里面有鸡蛋呢,我不敢摔,怕妈揍我!然后他又给了我个白眼,就继续写他的作业去了。我若有所思又委屈地走了。

  再读红楼是上中学了。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总是对男女之事有一种朦朦胧胧的好奇,看见好看又优秀的男孩儿,更加怀着忐忑却悄然绽放的情愫,这时候读一些诸如此类的书,无疑是最好的排遣方法。

  看到那一群少男少女在大观园起诗社,争先恐后写诗作赋的,心里很是羡慕。读到林黛玉写的海棠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不仅为古人的才情惊为天人!又不免叹息,花一样的少女,本该是无忧无虑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已经对生活洞察得那么透彻!林黛玉的境遇让当时小小的我常常掩卷沉思,唏嘘不已。

  再大些又看了一遍红楼,这时候的所思所悟就大不一样了。曾经那么地为了林黛玉的早逝而伤心难过,后来却是释然了。或者说是欣喜。不禁在心里想到,曹雪芹是极爱林黛玉的,他安排她离开,是为了不让她经历后来贾家倾倒的那一场浩劫,他终究是舍不得她遭受更大的磨难和悲伤的。而贾宝玉,他也让他出了家,许是想叫他在以后的岁月里,在清净的佛门中,洗涤他身上在贾府沾染的所有腌,还宝玉最初的纯洁吧。

  贾府各人有各人的结局,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正应了那一句修的什么因,便收什么果。红楼梦啊,真真叫人叹息又叹息。

读《红楼梦》有感6

  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红楼梦》,红楼——多好听的名字,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已经爱上了它,可我没想到,困难接踵而至:文言文,生僻字词,注释……把我和它分开了,没耐心的我轻易地放下了它,后来这本书就被表姐借走了,我也渐渐淡忘了它。

  时隔两年,我又一次和它相遇了,它在书柜的顶端,一抬头就能看见,封面上:一位绝色女子,正用手捧着鲜花,旁边一位公子拿着书坐在旁边,画面是如此唯美。

  我满怀期待,重新打开这本《红楼梦》,书香气息迎面扑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于是,我认识了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常听人说黛玉“爱使小性儿”,甚至“心胸狭隘”,可我却不这么认为,黛玉哪一次生气不是因为宝玉,这背后,只因她太在乎宝玉了,她爱的深,爱的切。黛玉的心思太细腻,就连宝玉也体会不到,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凶凶的,狠狠的,却是无心的,只因她太难过,而只能用诗来发泄心中积愁的情感。记得他葬花时念的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当时,是多么难过啊,就像那条被割了尾巴的哑巴美人鱼一样疼,一样痛……

  记得贾母说过一句话:“我的三个丫头倒都是好的,就那两玉儿最‘坏’。”宝玉和黛玉是淘气吗?是不听劝吗?不,不是的,只因他们青梅竹马、互为知己,深深相爱,可他们这样美好的爱情却被腐朽的封建大家族扼杀了。最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黛玉死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酿出了一场爱情悲剧。

  相传,黛玉本是一株绛珠草,她化为人形,来到凡间就是为了报答主人养育之恩,待她泪水哭干的一日,也就是她死去的一日。她哭泣,只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无助的,是悲惨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残酷虚伪的封建社会,是不能够自己做主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临终前都还在喊道:“宝玉,宝玉……”然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整本书看完后,内心却依然波澜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让我感怀不已。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我有幸成长在一个美好的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我一定要惜福,刻苦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读《红楼梦》有感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早就想好好读一读了。今天妈妈给我带来了一本新书,我一看竟然是“它”,高兴的一蹦三丈高,马上就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主题,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变迁。这 部不朽的名著出自著名文学家曹雪芹之手,它以独特的手法传神的勾勒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多种人物形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林黛玉了。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很有才华的人,她写了很多诗,其中我最喜欢《葬花词》了,内容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从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孤高自傲的人,她向往自由的生活,却因为生长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里,最后却吐血身亡,落了一个悲剧下场。看到这里,我都要哭了,我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特别憎恨那时候那种传统的封建社会,所以丑恶的封建社会最后必将会走向灭亡的命运。

  读完《红楼梦》,我感慨万分,它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于恶,更让我明白要好好珍惜现在,命运要靠自己去掌握,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读《红楼梦》有感8

  疫情期间,我宅在家里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原著。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位青梅竹马的少年,在大观园中悲悲喜喜数十年的事。贾元春嫁给了皇帝,贾珠死了,贾元春省亲,造海棠诗社,宝钗嫁给贾宝玉,林黛玉身亡……。

  林黛玉一生一肚子文章,博学多才。她为了还贾宝玉的恩情,每天都哭数十次。因为病总随身,不常出去走动。听丫头说,宝玉要娶宝钗,一时心急,吐血身亡。

  贾宝玉,因为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宝玉,所以取名为贾宝玉。他一生不好学,只要一有空就非得去黛玉那儿不可。

  《红楼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贾政因听宝玉最近做了这么多坏事,很是气愤,说:“拿宝玉,拿木棍,拿索子捆上!”便叫丫头找宝玉。这时宝玉可着急了,找不到一个丫头,突然只见一个老婆子来了,便跑来跟她说:“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这老婆子却听成了:”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跳井跳井!”宝玉见她耳聋,就失望起来。只见贾政来打宝玉了。宝玉咬着牙忍着痛,过了一会面白气弱,身上全是血。王夫人和贾母都痛哭起来。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在古代的小孩是怎么读书,看哪些文章,还有家里平常的穿着……。我感受到了古代人,富人的欢乐与穷人的痛苦,也感受到古代科技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区别。

读《红楼梦》有感9

  淡淡的月光下,一股凄厉的风飘过,幽灵在贾府徘徊,似乎永无宁日。

  初读《红楼梦》,总觉得它如一泻千里的月光,淡淡地洒在大自然中,轻轻地、幽幽地,细细品味之后,就渐渐能欣赏出这美妙的月景了。

  林黛玉,正如淡淡月光下的小湖一般幽静、明澈。她娇弱清丽,总是忧郁哀婉、孤标傲世,同时她又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由于父母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就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她得到了贾宝玉的倾心爱恋,不过,这也促使她的悲惨命运了酿成。由于在当时的社会中贾宝玉的祖母、母亲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宝玉的前途,于是就促成宝玉和宝钗成亲。这一切黛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了最后,痴情的黛玉无奈在忧伤中死去。月光还是淡淡的,小湖还是平静又柔软,只是笼罩着无比幽怨的气息。

  贾宝玉,像月光静泻下的丛林。总想用自己的躯体来接住直泻而下的月光,但却留下了昏暗的黑影。他追求随心所欲的率性生活,虽然幼稚,却有很执着的清高脱俗。正因为如此,他倾心怜爱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林黛玉。他们思想情趣相通,相互引为知己,但在家长们的周密安排和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宝玉与宝钗成了亲。终于,宝玉也在悲与恨中选择了离家出走……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是何等的悲痛!当时的社会竟然是如此的残酷!月光还是淡淡的,丛林还是勇敢地接住月光,是那么的坚决,那么的执着……

  王熙凤,自然似月光尽情地洒在山川里,那样的直率,潇洒。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并精通权术,也因此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她是一个爽朗大度的人,以其谈笑风生赢得老少尊卑的喜悦;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但就是这么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有其艰难窘迫之时,她不仅曾遭到罩衣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因辛劳力拙而死去。可悲,似淡月朗照山川!

  我站在月光下,漫步于贾府之中,思绪也随月光一同静泻:为什么是拆离而不是成全呢?为什么是屈服而不是抗争呢?为什么是残忍而不是博爱呢?……太多的为什么了,才会酿成如此悲剧,让你心无宁日啊!正是这不完美的情节和结构的安排,才凸现出它鲜明的个性、飞扬的灵彩,使它成为不朽的杰作。

  月光还是轻轻地,静静地,淡淡的……

读《红楼梦》有感10

  《枉凝眉》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书写了多少书中人的悲剧?曹雪芹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庭走向衰败和荣枯,而且从侧面彰显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功名成就,一边是金玉良缘。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无比凄凉忧伤的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有时似乎至于千里烟雾之中,琢磨不透这里面的一切,书中共900多名人物,而最让我能为其流下辛酸泪的也只有她——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讲“黛玉葬花”,我阅尽《红楼梦》,却唯独对这一章情有独钟,令我魂牵梦绕。这一段将黛玉的自卑、自尊、自怜展现无遗,尤其是那一首《葬花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着这首诗,我的心仿佛震动了一下,她把自己的渴望、梦寐、生活的苦涩,全都埋入土中,却埋不掉孤独,如影随形的孤独,与生俱来的孤独……

  她与宝玉相爱,却只留下凄苦。本是两对打不散鸳鸯,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可是天不由人,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人缘不好,却成为她最大的绊脚石。所有人都离她远去,不愿搭理她。由此,命运的天平加速倾斜,倾向了城府颇深的薛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使宝玉与黛玉二人错失挚爱。黛玉含泪而终,含恨而去,而宝玉也变得疯疯傻傻,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

  黛玉的惨剧,正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舆论导致的,作者塑造了这样一个让人伤怀的人物,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还有更多的古代女子和黛玉一样饱受折磨,在苦难中挣扎。”曹雪芹是否也将自己的痛苦寄托在“黛玉”的身上呢?这只是猜测,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读《红楼梦》有感11

  犹记结语:“说到辛酸处,荒唐最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曹雪芹以细腻的笔法,生动描绘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百态,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更以神话框架诠释了“幻想与现实,青年与暮年,人性与纲常,自由与责任,释道与理儒。”令人为其深邃的效果呈现而折服。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贾宝玉。前些日子,一则“如果让贾宝玉做你的男朋友,乐不乐意”的话题登上新闻热搜,杭州二中四十多位女同学结合自身实际,竟意外给出统一的答案“不可能”。大家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吐槽他是“闺中良友”,是个没有婚姻自主权的家族巩固政治势力的工具,是个抛下怀孕妻子不顾,遁入空门的“渣男”……

  但是重复红楼,我却对贾宝玉有了别样的见解。

  首先,在我看来,贾宝玉是个有原则的人。他自小在胭脂堆里长大,对家里的姐妹们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也是对官场名利嫉恶如仇的一个人。有一回贾雨村来贾府,要见宝玉,老爷打发人来叫,他只得不耐烦的去换衣服,满腹牢骚,湘云在座,听了便说,你也该会会这些人,以便日后进入社会、官场的时候也好做人,宝玉听了这话立刻说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宝玉并反击,我也并无什么雅处,是个大俗人!在儿女情长与自身的志向之间,贾宝玉选择了捍卫自己的内心的纯净。这也是在宝黛之间,他始终钟情于黛玉的一个原因。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其次,我想说说宝玉的文采。当众姐妹在大观园里开社作诗的时候,贾宝玉始终是落得个“无事忙”的称号,但这不能成为对宝玉文学造诣的最终评价。且看宝玉的小厮们的名字:茗烟、锄药、引泉、扫花、挑云、伴鹤。这些名字都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一个字是动词,第二个则是名词。一个会在佣人名字上费尽心思的富家公子,怎能只是众姐妹诗社的无事忙呢?况与贾兰等人一起同作诗时,宝玉的作品也时常得到他人的赞赏,可见宝玉的文采非同一般。

  最后,我想谈谈宝黛的爱情。有一回宝玉闲散无聊,便携着一本《西厢记》来到沁芳闸桥边坐着阅读,在这暮春时节,潇湘馆中的林黛玉忽感桃花飘零,恐为污泥所染,便携着花锄到沁芳闸葬花,于是宝玉和黛玉在此相逢。在这个布满阴暗与约束的大观园里,两个人坚持着自己内心对自由,对美好,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不惜生命的反抗着,这才使得全书有了更加深刻的意喻,让宝黛的爱情有了独特的美感与力量。

  贾宝玉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少年时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识自由活动,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我。读止,非为茫然,是所未有的心之平静。

读《红楼梦》有感12

  读了《红楼梦》不禁感叹文字的力量和作者—曹雪芹对文字强大的驾驭能力。可以说,阅读过程如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深入挖掘。大到一个人物、一场盛宴,小到一个人名、一盘菜肴,都无一不掩埋着作者的深厚寓意。过程是充满乐趣的,却也是艰辛的。

  全书如一部百科全书,作者通过书中不同人物之口向读者传递着各种信息。革命家说:《红楼梦》是阶级斗争;政治家说:《红楼梦》是“挂羊头卖狗肉”;史学家说:《红楼梦》是家族兴衰。;社会学家说:《红楼梦》是“三教九流”;经济学家说:《红楼梦》是管理全书;红学家说:《红楼梦》是衣食父母;道德家说:《红楼梦》是“夺命三郎”;小说家说:《红楼梦》是“黄山归来不看岳”;大画家说:《红楼梦》是浓墨重彩亦相宜等等,真乃见仁见智。

  对《红楼梦》评价很多,个人见解也不同,可以说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用曹翁自己的话讲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读《红楼梦》有感13

  有一本书令人魂牵梦萦,有一首诗让人如梦似幻,有一个人使人爱怜非常。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无疑是一部惊世巨作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黛玉,但我却觉得与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潇湘妃子林黛玉给我的感觉永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美丽且多才多艺,算得上是大观园中唯一一个诗人。作为“第一美女”“第一才女”的颦儿让人如何不爱,但这样的她却不适合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身世凄凉,却又美丽聪慧,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在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但不可否认的,悲剧往往比喜剧更扣人心弦,使人难以忘怀。在某方面来说,这个结局或者是早已注定的,因为黛玉的敏感而善良,因为宝玉偏僻而乖张,因为宝钗的表面端庄心机不浅。而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更是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不管如何,我爱它的全部,甚至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我不懂爱情,但我知道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遂,道红楼本是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梦啊!

读《红楼梦》有感14

  她年纪轻轻的便于家中亲人分离,只身一人进入皇宫大内。高大的皇宫城墙将她的青春,她的思家之情牢牢地囚禁于回忆中。她想恨,只可惜她是一痴人,不敢恨任何人。贾元春,你的泪水就是你的恨吧!

  元春身为贾府的长女,牺牲了自己太多的东西,换来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政坛的地位与家中的荣华。她的痛苦却换不来自己亲人的可怜,也换不来自己父母的悲悯。她不敢奢求有任何人懂她,她只希望所有人平安健康。她宁可自己在皇宫里煎熬受苦,也不愿意让家人失去富贵。而她也不曾怪自己父母狠心,不让自己尽孝,因为她明白,自己在皇宫中的泪是报答他们养育之恩的最好方式。只有这样,家中人才不会受苦。

  她承皇恩省亲之时,赞叹了大观园得美轮美奂,可她却对这些美景不屑。因为这些建筑是冰冷的,没有她与家人之间的温馨与温暖。她与父母,亲兄弟相见时,仍要隔帘相见,本是一家人,却更显生分。她想与众人如普通人家般共叙家常,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她想带领着自己的弟弟共读《四书》《五经》,与众姊妹们吟诗作乐。但她不能,只因她是贵妃!

  如果她不进宫,就能过着悠闲的日子,笑容挂在脸庞,而不是整日的以泪洗面。她是贾府的一只鸾凤,又怎敢恨世事无常呢?

  我多想让她不进宫,这样她就能再笑一刻了!

读《红楼梦》有感15

  前段时间,妈妈买了一本书给我看,叫做《红楼梦》。刚拿到书时,我还有点发愁,这么厚的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等我静下心来慢慢看时,我渐渐地被书中的人物所吸引,随着他们一起悲,一起喜。

  翻开《红楼梦》,大观园的一个个人物熙熙攘攘出现在我的面前: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端庄大方的薛宝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心直口快的史湘云……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是那么深入人心,令人回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看到关于林黛玉的情节,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这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孩,令我产生了无限的怜爱。无论是离愁别恨,还是草木枯老,都会让她默然泪下。这个敏感细腻的女孩,或许她真是那株美丽的绛珠仙草,来到世间只为“还泪”吧。

  而书中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同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通灵宝玉的化身,清灵、纯洁。他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迹于污浊的官场;他口无遮拦,因为他不愿意为封建礼数所束缚。宝玉与大观园中众姐妹的关系都很好,因为他懂得这些女孩的内心,能看到她们水一样清澈的心灵。

  《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创作,那荡气回肠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像我一样沉湎于其中,不忍释手。

【读《红楼梦》有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1.《红楼梦》读有感(通用17篇)

2.读《红楼梦》有感(通用5篇)

3.读红楼梦有感通用15篇

4.读红楼梦有感(通用15篇)

5.读《红楼梦》有感(通用11篇)

6.读《红楼梦》有感(通用6篇)

7.读《红楼梦》有感(通用15篇)

8.读《红楼梦》有感通用15篇

上一篇:《达洛维夫人》读后感500字 下一篇: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