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读后感

2024-06-08 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游》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游》读后感1

  现在我一边听着魏晨的《少年游》,一边写着日志其实感觉还挺爽的。忽然想到那时候,我们好疯狂啊,呵呵……尤其是婷好喜欢魏晨啊!哦,还有深深的张杰啊,现在应该还是,我最喜欢闫安了,嘿嘿这个大家都知道。想想现在已经读高二了,从大一到大二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好多,大一时我总是抱怨这个学校的不好,我讨厌势力,不公平。

  我一直用高中的眼光去看大学的人和事。每次见到杨梅姐都抱怨一大堆给她听,好像一直都是她在开导我,让我本来不平的心情变得好起来。以前不开心的时候我喜欢找猪去操场,让她陪我跑步,当跑累了,心情也会好了。说到猪,她现在好忙啊,我也不能去找她了。哎,我觉得猪也长大了好多,怎么说呢,跟以前不一样了,总之人都是要长大的。

  所以我要学会自己调节,一个人的时候听听歌,看看书其实感觉真的很舒服,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的感觉,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孤单,但是戴上耳机,不去理会也是一种享受。让自己过得充实,就不会心情不好了,呵呵,所以我现在每天都很happy……我把所有的事都看的那么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不公平与公平,虽然有时候也会抱怨一两句,但是也不会心情很不好了,也许这就是淡定,呵呵。

  其实有时候我不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我想回到大一时那样。可是我发现长大了就是长大了,就像我们永远回不到小时候的纯真。经历的越多,积累的就越多。哎,忽然想到好多同学快要了,真的`希望他们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再想想自己,现在已经是大二了,这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大学四年其实很快的,姐姐跟我说,在大学里多学点,不然当你毕业那天真的会后悔的。

  其实我知道,在大学里依然是学习最实际。就像我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大学比高中还痛苦,期末考试一定要过,不过还要补考,高中就不用,大学的有些证一定要拿,不拿还不行。压力不比高中小。哎……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少年游》读后感2

  在南宋诗词圈子里,吟物之风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屡见不鲜,不足为怪。高观国的这首吟草词却不沾不滞,以意贯串全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草上。这的确是十分迷人的芳景。

  读者还应当注意到“晓梦入芳裀”这句的含意。“芳裀”,芳草有如厚厚的裀褥。关键是“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中的幻境而已。大地山河,一经点破,并化烟云。用笔之虚幻,莫测端倪。“香尘”一句,补足梦境。“香尘”者,女子的芳踪也。刘长卿《陪辛大夫西亭观妓诗》:“任他行雨去,归路裛香尘”,与此词意境相似。可是美人的踪迹被无边的芳草隔断了。即使追寻到梦里也并不圆满,也只是一个凄迷的短梦而已。

  下片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用“萋萋”一句换头,仍是从草字生发。“萋萋”,芳草美盛之貌。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即是此意。那么鲜美的芳草与江南的恨思有什么关系呢?这里似有事而无典,就是说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以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翻忆”句重笔渲染。用“罗裙”形容芳草,始于白居易的“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杭州春望》);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则以芳草拟罗裙。

  此词在“翠罗裙”上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个曲折。翻者,反也。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郁悒,没想到反而勾起了对绿色罗裙——这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饰的思念来。这一缕痴情真是不好收拾。“冷落”三句,以排体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笔。“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之神理,即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其所本。

  “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会一起,并与前片之“望隔香尘”暗相挽合。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道之轻尘,真令人难以为怀。然而作者述情之笔愈出愈精,最后又推出了“烟雨正愁人”之句,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烟雨”,在词人的笔下与草色结缘甚深。林和靖咏草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点绛唇》)贺方回《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便是显例。此词以“烟雨”结笔,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况蕙风所谓“取神题外,设境意中”者,约略近之。

  咏吟春草是一个古代文人津津乐道的永恒题目,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有评论家说,在高手如林的名人队伍里,高观国用他那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秀美婉约的风格另起炉灶,独成一家。

  • 相关推荐

【《少年游》读后感】相关文章:

少年游散文09-04

《少年游》鉴赏03-02

少年游柳永02-20

少年游阅读答案11-03

少年游诗歌鉴赏03-10

少年游点评及注释09-24

少年游阅读答案11-13

《少年游苏轼》赏析07-27

《少年游·草》阅读答案06-21

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