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2022-04-29 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

  在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叫《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文中写道:师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应尽量(只能做到尽量)不要伤害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并谈到自己曾为伤害过学生的自尊心而感到深深的内疚,自责。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也同样的感受。

  人无完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多多少少会伤害到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师的生气,一不小心下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与孩子的个性有关,也与老师即时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有关。这也造就了两个方向的孩子,绝大部分孩子不会因此记恨老师,而极少部分孩子真的会对老师产生“恨”。这样的现象也让我们认识到在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家长和老师需要保护,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不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呢?

  首先,在遇到问题时与其对孩子大吼大叫,还不如耐心跟孩子讲道理,别看孩子小,他们真的很懂事。我们要给孩子改过自新的信念,要相信他们,用鼓励的手段,几句“我相信你能改正错误”、“我真的看好你”,简单的拉钩都能让你成为孩子信服的老师。慢慢地孩子改变了自己之前的坏习惯,你也成为了孩子们信服的人。教师想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其次在批评中做到不伤害学生。没有批评的教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脆弱的教育,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但过分的批评难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更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对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老师都要一视同仁,并且评语要准确,真诚,使学生欣然接受。总之,在批评学生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然后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还有人们常说的:“欣赏和鼓励是最好的教育”和“爱是最好的教育”。在与学生闲谈,教师语言要文明,语气平和,态度可亲。要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怨言。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谈话,更要注意语言分寸,你表扬几句,他会高兴得不得了;你几句否定的评价,他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怒气冲天。因此,与后进生谈话时,更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民主、平等、文明的交谈,既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拉近师生的距离,又能使谈话产生教育效果。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

  教育无小事,教育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尽量、尽量、再尽量不伤害每一个孩子。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2

  最近一 个星期我读《做最好的老师》 陶行知曾提出“爱满天下”,因此他才能为学生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深深明白应该把班级当作“家”, 我班的小凡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中一向是处于中下等的,但开学初我发现他上课精神恍惚,课后作业总是拖拉,甚至连他最拿手的背诵课文也有了困难,还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比如上课招惹同桌,说谎。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我非常担心。每次学生违纪或发生变化,我总会想一定是有原因的,这时我们教师最忌讳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而是应该帮助学生找出原因,解决根本问题。那天他因为背书的`问题被留了下来,看到他那心烦意乱的样子,我决定先跟他谈谈,谈话进行得比较顺利,或许这事在他心里已憋了太久,他太需要倾诉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他的爸爸,我把孩子的变化及孩子变化的原因告诉了他, 他心平气和地听我讲完,又虚心地向我征询恰当的处理方法。 讲完我如释重负,跟家长打交道是要讲究方法策略的,一不小心得罪了他,那就引火上身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孩子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了,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了,一切都进入了正常轨道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能帮助他们“闯关”的是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更应该有老师无私而深厚的爱,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多一双观察的眼睛,多一对倾听的耳朵,多一次温暖的行动。

  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尊重、理解学生上。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老师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甚至伤害了老师,老师仍能一片诚心,宽宏大量地对待他。特别是当老师讲课时出现错误,或批评错了学生,或处理问题方法不当时,应该当着学生面大胆地承认错误,请求学生的理解和原谅,这不但不会失去威信,还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思想境界高,学生会更信任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3

  韩兴梅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做最好的老师》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这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

  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西巫拉岶有这样的名句:既然我们不是樱,那就不要抱怨别的什么,只要美丽就行,富士山啊,只有一座,并非其它的山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也许你永远也不能成名、成“家”,但是通过自己与自己相比,反思、坚持、

  不断提升自己,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句朴实的话中,蕴涵着极不普通的哲理: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老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4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5

  做最好的老师是我的心愿,于是我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虽然与李镇西老师不曾谋面,也没有过交流,但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仅对李镇西老师有了一些了解,更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财富。

  一、要有童心思维

  某校初中班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几天课堂上神情忧郁,无精打采,原来是她家里的一只小猫死了,因此她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猫送给她,并温和的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猫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这位老师对学生思想开导的很成功,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站在儿童的心态与学生有心灵的碰撞。

  二、教师应博爱

  有一次,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欺负李镇西老师班里的学生,而且那个学生挺不讲理,气急之下,李老师动手打了他。李镇西老师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是支持李老师的,但有少数同学对他说“您说您不是他老师,可是在所有看见您打人的学生中,您当然还是老师。”是啊,对外班学生的轻视,敌视以及任何不负责任的粗暴,同样会在本班学生中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周围所有的儿童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对他们都负有同样的爱和教育的.义务。

  三、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李镇西老师一直提倡师生之间要平等,教育界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对于过去教师伟岸的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这句话中“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我赞同李老师的说法,教师走进课堂,学生齐声说“老师好”教师应给真诚的回应“同学们好”,需要被帮助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教师首先请他坐下,课余,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嬉戏娱乐……这都自然而然的体现出师生尊严上的平等。

  李镇西老师对工作认真,对学生用心,并不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对待教育,他的细心、用心、童心、爱心都是值得我学习,愿我真的像所想的那样做最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6

  读到李老师的后进生转化手记,不由联想到了这些年来转化差班弱班的经历。从乡村到城市,差班弱班似乎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李老师不同的是,他送走的是即将迈入大学门槛或社会的高中学生,而我面对的常常是五、六年级即将步入初中的懵懂少年。孩子们的无知、调皮,转化他们的艰辛,常常使我心灰意冷,压抑在心头的只有两个字——“无能”。尤其是去年接到的这个班,使我的理性、感情、耐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再次提及此事,总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心痛。

  这是一个班风混乱、成绩落后,几乎没有尖子生的年级最差班。刚接到班的第一天,就有老师来向我说情,亲戚的孩子想转到同年级的一个好班,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但面对这个陌生的孩子,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心中牢记的只有四个字:“顺其自然”。后来,在一次学籍统计中,我数了一下,班里像这样的优生,转向平行班级和外校的一共有13个,面对13张陌生的学籍卡,我的心空落落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扭转乾坤,让这个班级改头换面,只是硬着头皮向校长说了一声“尽力而为”。

  为了及时了解情况,扭转班风,我和原班的老师做了交流, 初步掌握了班级的概况,然后又在班级中跟踪调查,征求学生的意见,如果按照李老师的“分层递进教学法”给班级学生分组的话,那么带头组学生有:畅金博、陈慧杰、薛西普、张扬、李宁飞、孙金5个,普通组学生有杨鑫煜、张晨阳、焦旭静等15人,提高组学生33人,基础组学生李冯帆、翟万鹏、吕水清、刘松岩、张旭丹、陈正丹5人。在后三个组中,一共有22个学生经常不写作业或作业不完成。看到这一状况,站在讲台上第一天,我就给学生讲了自己的要求,并希望大家能改变原来的学习状态,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学习中去。动员令发出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定会有人“以身试法”,果然,第二天早上,检查作业时门口站了10个,除“后五名”外,另外五名都是提高组的。

  情况一直维持了一个多月。刚开始,我知道还不能惩罚,因为,没有搞清楚原因不能对症下药。于是,对于每天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一个个亲自过问,经过调查,发现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项:

  1、 上课学习习惯不好,看似在听,其实分心开小差的很多,常常是一问三不知,有的孩子一放学,作业不记完就走人,如刘亮亮、陈正丹、翟万鹏、吕水清、李风帆、张旭丹。

  2、生活习惯差,常常忘记带作业、带书本,作业写在一张

  纸上,如郭宇伟、李鹏程、王金博、陈正丹。

  3、懒惰、说谎成性,不写作业却经常哄骗老师没带,如刘若婵、王宇澳、王霄媛、李思凡、张晨阳、王晓亮。

  4、阅读、作文成难题。遇到阅读,全班做的不到一半,作文和日记一少半学生应付差事,或者潦草、或者极短。

  面对这些情况,我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家访,开学后的一个多月里,我先后走访了周毅恒、刘松岩、陈正丹、翟万鹏四个家长,其中刘松岩家去了两次,和他们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又电话沟通吕水清、李鹏程、李思凡等多位孩子的家长,告诉他们如何避免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如对于懒惰、说谎的孩子,充分利用校讯通把作业及时发到家长手机上,对于生活习惯差的孩子,要求家长在孩子每天睡觉前督促他们收拾好东西,养成生活好习惯。

  为了尽快提高普通组和提高组的成绩,在班里,我只是点了后五个基础组的学生名字,对其他学生,肯定地告诉他们,成绩的提高,关键在于课堂40分钟,抓住课堂时间,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多读书,一定都能进步,这无形中给那些中下游学生一个极大的鼓励,为后面工作的开展开了个好头。

  对于后两个组的学生,我主要采用下面的方法逐渐进行转化:

  1、在座位上特别照顾他们,每个后进生身边都安排一个带头组或普通组学生,上课时负责重点内容的批注检查,帮助他们写出不会书写的字,放学时监督习惯不好的孩子记录作业。

  2、建立班级作业批改记录本。主要记录学生的错别字,写字质量,针对到人,每次批改完作业后,直接点出名字让他们站起来,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的写法,同时也加深其他同学的记忆。

  3、整体扭转学生写字质量。因为这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了让他们的字整体有所提高,我先从作业开始抓起,从第一次写作业开始,就要求学生不能使用修正液,并当场没收了所有的修正液,一旦发现马上扔掉。书写时尽量使用钢笔,写错的暂时可以使用魔笔消掉然后用中性笔补上。其次,对于那些写字质量特别差的,根据晚上布置作业的多少,适当布置学生描一页钢笔字。班里一共有十几个学生晚上有这样的作业,为了及时检查,让其中的两个学生任组长,每天早上收前一天晚上的练字。

  4、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落实。班里的学生,除过带头组和普通组的部分,大部分接受知识比较慢,课堂讲的重点不能牢记于心,对此,我先在字词上下功夫,对于难写易错的字,用拆字法当堂讲解落实,课后习题,给学生提供重点词语,让他们自己组织答案。每一课,都力求把涉及到语文能力提高的知识讲给他们,夯实基础。学校进行的新教育实验,每读一本书,都能和学生一起阅读,利用阅读课帮助他们分析理解,教给他们写读后感的方法,写得好,在班里读,写得不好,只要写了都给予鼓励。

  这种做法,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我,班风也迅速转变,孩子们都投入到了努力学习的氛围中。但是,教育没有绝对,只有相对。我一直反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只能改变一部分后进生,可有些孩子,即使你想尽了各种办法,也不会有很大的起色。正像李老师说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社会、学校、家长三者中,家长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尽到了最大努力,不可避免的是,仍有一些孩子不写作业,我亲身感受到,小学的孩子,采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绝不可能一针见效,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如果说李老师的后进生转化建立在师生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那么,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则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因为很多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也绝不会理解老师,这是我这么多年来从事弱班、差班转化工作的真实感受。所以,老师或家长必须先逼着他们完成作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果实之后,才有可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向优生靠近。

  我们班就有几个这样的“钉子户”,郭宇伟、李鹏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好在两个孩子都很聪明,虽然经常不写作业,但课堂接受能力比较强,考试还不拉分。所以,我对他们放松了要求,有时作业布置与别人不一样,虽然能省一些心,但由于他们写字都很慢,字也差,学习习惯终究没改过来。

  最让人头疼的`是那些接受慢、写字也慢的孩子了,对此,我主要采用给孩子“加餐”和小组帮助的方法进行转化。前半学期,不能完成作业或错误比较多的孩子,我的午饭时间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没有吃饭的孩子,我从学校打来饭,让他们也一起吃,辨析错误原因,以免重复出错,直到补完为止。班里一个叫刘松岩的孩子,听说原来经常考二三十分,书上的字有一半不会写,每次圈点重点词语,他都找不到,这样的成绩使他在班里经常受别人欺负,听到同学们说的情况后,开学后没多久,我就在班里发起了帮助刘松岩的号召,告诉孩子,要根除他总拉班级分数的现象,不是欺侮他,只有帮助他,并在他的身边安排了好几个成绩较好的男生,一有空就主动帮助他,终于,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从未及格过的他考出了从未有过的成绩——76分。看到这个成绩,班里的孩子们第一次为他鼓起了掌,也正是从他身上,孩子们和我看到了班级进步的希望。

  以后的日子里,我充分利用班会、语文课激励孩子,每一次我都告诉孩子“笨鸟先飞早入林”,并及时沟通英语和各小学科老师,询问班级纪律,有时英语老师外出学习,我亲自带孩子们上英语课,教给他们记忆单词的方法,鼓励课代表主动向老师反映上课的各种信息,也许正是这种执着激励着孩子们,我的“蜗牛孩子”,终于慢慢进步了,我想告诉所有的老师,转化后进生,方法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颗极强的责任心、执着的精神。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7

  寒假里我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二十五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书中没有对缺陷的掩饰,没有对成功的浮夸,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的与众不同。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读着书,我时常会被李老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虽然很多地方尚且缺乏经验,但是做一名好老师,却是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望。李老师这样告诉我们 :“ 最好”是相对的。因为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 最好” 其实就是“ 更好” 。虽然 “ 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 “ 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 “ 最好” 。李镇西老师的所谓 “ 最好的教师” ,是自己和自己比较而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 “ 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虽然每天都不是 “ 最好”,每天都会有遗憾和不足,但每天都这样和自己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 那么我就不断地在向“ 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爱,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执着而深沉的爱,是教师对学生真挚而无私的博爱。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学会对学生灌注自己的爱。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太急躁,不愿意给后进生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等待。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要做一名好老师,就要让自己的爱感染到每个学生,我相信他们也会被感动,这样就有利于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如数家珍。由此能看出,李老师有着深厚的阅读基础。读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就是补充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读书不但能快速地获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还能与时俱进地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老师需要把自己一桶水分给孩子们,如果桶里的水不被及时补充的话,那么会被时代所淘汰。作为新教师,我对不能在课余保持阅读感到惭愧,总是忙、累等理由给自己找借口,殊不知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所以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坚持阅读,为做一名好老师打好基础。

  书中写到李镇西老师时时提醒自己:“ 我是一名教师 ,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他从教二十余年,每天都坚持完成好“ 五个一工程”――上好每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 日记。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镇西老师。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教育更不能停滞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争取做到 “ 更好” ,也许我们离一名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每天都做得更好一点,那么自然而然会离心中的目标更近一些。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8

  基于学校的安排,工作之余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其中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说影响颇深。

  文中李镇西老师说的这样的一句话使我身同感受。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读到这,我不禁想到我们学校的许黎老师,以及还有道口镇二初中的韩长庚老师,她们用爱谱写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正是她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爱,才有了置自己身体于不顾,拖着病体继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韩长庚老师,正是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才有了许黎老师撇开自己的孩子不管,一心守护着班里他人孩子的身边的感人事迹。

  当然他们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孩子的喜爱,也因为她们对工作的喜爱,使他们乐于奉献,当一个有心人,把每节课都上成优质课,使每节课都能成为高效课堂,最终才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但是我也进入到一个误区,对孩子一味的表扬和激励就是有爱心,而不应该有批评和职责。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包容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

  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名师。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我们班有69个同学,两级分化很厉害,问题学生很多。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 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李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开始反思,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经验,我想在新学期里再面对尚春彪,刘帅鑫,张艺轩等孩子时,我一定活学活用李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法。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9

  阅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让“后进学生”享受成功》、《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等文章,感触颇多,这让我回想起我数学课堂上的一个故事:我在处理《节日礼物》一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的练习题时,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原本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但有一个学生老举着手,我一看,原来是一向多事的刘寒,他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从来都是“无事生非”,“他举手又有什么事情?别浪费时间了!我还是接着处理练习题吧!”我想到这里,就打算接着处理练习题,但在我与刘寒的眼神一刹那的交汇时,我看到了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渴望之心,我略作迟疑,说:“刘寒,你有什么要说的吗?”“老师!书上印错了,课本64页根本没有正确答案。”“什么?没有正确答案?”同学们一片惊讶声。“你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我也有些惊讶。“老师,在书中的观察图中,在房子后分明围着栅栏,而选择时图中却没了栅栏,你说对吗?”经他这么一说,我们大家急忙看书,“是呀!”“是呀!”学生纷纷拿起铅笔在图中画了起来……虽然这节课我因为这个小小的“插曲”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分明读懂了尊重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意义,在我们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在关注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看看这些我们自认为做得很对的事情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不要把尊重学生当作挂在嘴边的空话,让我们的教学行为处处充满尊重,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0

  暑假期间,我把学校发的一本名为《做最好的老师》的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写的,当时我真真地阅读完了,收获很多,受益非浅。我想读完一本书一定要留下读书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淀些东西。于是当时我随笔记下了自己的感想。读这本书中李老师写的总序,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李老师,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曾经的文学梦。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李老师的心灵追求,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快乐”;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榜样力量的伟大,李老师因为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读这本书,我通过李老师的诚挚的介绍我认识或者说了解了当今教育届的名师,如,×等等。我知道自己想地了解和学习这些名师必须购买他们的书籍,食取他们给同行酿制的最丰富的营养大餐。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用行动追寻教育理想”,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提升生命的品格”,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触动心灵的书”。即使不读书而看电影或电视也应细细地“品味”,认认真真地“揣摩”里面的“人生百态”。这本书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于思考。其实一个合格的老师除了必不可少的阅读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维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离不开这两方面的,一个就是善于阅读,另一个自然是善于思考。其实李老师的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实践、思考并记录”我读完这本书,记住了李老师的这句话,“对普通的一线中小学老师来说,只要坚持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三年五年,一定会成为教育专家的!”我已经开始记录我和学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为教育专家,而是渴望自己寻到教育的真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更好的培养遇到我的每一个学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1

  按照名师工作室的要求,我利用9-10月份的时间阅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本来很少读书的我,却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其中有句让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觉得话中蕴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我用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矫正他们的行为时,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正是我所急需的,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2

  最近我读了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本书是他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本书几种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一束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李镇西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书中一直围绕的中心就是爱心。“爱心是好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一个手孩子中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这是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老师的角度是很难理解的。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学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的我的学生之间的一个小故事。那是我教住宿班的时候,在一个单周的周六,我照例在教室里值晚班。此时,王╳╳的爸爸和妈妈走进了教室,因为马阿姨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脸上上火,所以孩子的家长来看看他,心得体会《《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在与孩子交流了一段时间后,他们要回家了,孩子也很懂事的和父母道了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可是没过多久,王╳╳慢慢走到我身边,轻轻地对我说:“费老师,我想妈妈了。”“妈妈不是刚来看过你吗?”孩子无语,只是低着头,身体轻轻地蹭着我。

  是呀,他们毕竟才是刚满六周岁的孩子,那么小就离开父母开始了住校生活。真的很不容易,想想和他们同龄的孩子,许多现在正围在父母身边撒娇,而他们却只能留在学校。虽说妈妈刚来看过他,其实也正因为妈妈来过了,孩子才会更恋妈妈。“那,老师抱抱。好吗?抱抱就不想妈妈了。是不是?”小男孩用力点了点头。于是我将他轻轻托起,抱到了我的腿上。男孩将头深深地扎进了我的怀里,眼泪在眼眶中转动。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有52.8% 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由此可见,在教师的素质中,师爱占了多么大的比重,有时,师爱比渊博中国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3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第三章“育人之道”。

  文章《我们与他们不一样!》里,李老师开学第一天给每位学生的一封信里,把一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了所有的孩子:“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我煞是感动。

  李老师教育他的学生们,要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他在向学生们撒播着精神,传递着真情。而这何尝不是对教师的一种唤醒呢?做一个“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教师,不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敦促吗?

  学生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了吗?会有有多少学生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呢?是否有过让一个学生长大后能以一个成人的智力明白我曾经的用意和苦衷呢?

  年前有一段时间嗓子疼,几乎说不出话。有一天早上,在教室门口,一贯可爱的禹辰羞涩地叫住我:“老师,这是妈妈让我送给您的润喉片,请您润润嗓子吧。”目送孩子走进教室,看到曾经因为不做作业被我狠狠批评过的'卓来到我的跟前,悄悄问:“老师,您今天嗓子好点了么?”我努力清清嗓子:“还不好。但老师会争取尽快恢复。”他急急从口袋里掏出装在透明袋里的几颗胖大海,递给我,“老师,您泡茶喝吧!”一再地感谢着充满着爱与同情的孩子,看着他笑吟吟离去,也是快乐的。

  如果不是读到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文中这一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或许我也只是感动和感谢。在批好作业的间隙,翻阅案头的《做最好的老师》,赫然看到这一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似乎将我一下子唤醒!为什么不用我的感动去给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幸福呢?为什么不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给禹辰的妈妈发了个短信,除了谢意之外还有孩子在校的表现!没有想到就这一小小的举动竟换来了禹辰妈妈长达四页的回信,让我甚是幸福了好久。

  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师!

  另外,在感动之余,我也学并模仿着李镇西老师的方法给我自己的71个孩子也写了一封信,准备本周五装在信封里一一交给孩子,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期待之中!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4

  读了教育名师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后,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纵观本书,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中,最核心的就是“爱心”,而爱心是由“童心”唤起。所以在教育中要有爱心,要有童心。

  当下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师。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李老师在书中反复提及这样的观点:好教师要有童心和爱心。童心是师爱之源。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拥有儿童般的兴趣、学会点儿童般的思维、有儿童般的纯真。要多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儿童。

  这给了我一定的感悟和启发。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是要多为被教育者考虑,多体会感受被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才能搞好教育工作。也就是说,当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思索其出现该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再从中去探讨解决的办法。

  具有了童心和爱心,能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朋友,获取学生的信任,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

  为了贴近和学生的距离,李老师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每个学生的生日之时,笑眯眯地给他们送上一张贺卡;对待学生要有博爱,不仅要爱自己教的学生,还要爱其他的学生;还要警惕专制的爱,不能以“为你好”的名义去施行实质上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的行为;真真正正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选举权等等。

  李老师的理念是很值得提倡的,但有时候理想的境界总是美好的,或者说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以在实际操作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运用。师生的关系的处理实际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严与松、亲与疏、堵与通等间的操作掌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方法之间也并非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只有使用的时机、目的、效果是否妥贴的区分。我们不能用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的办法去判断一个教育行为的正确与否。先哲孔子有云:“过犹不及”,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爱心与童心,是一定要有的,那么是否意味着给学生越多或者无限多的爱心与童心,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我觉得不然,起码也是值得研究商榷的。谚语有云:“只要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适度适量始终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且不说确切的“爱心”定义是什么,就常见的爱心表现形式“宽容”这一点而言,也并非多多益善。过分的宽容往往就是纵容。对某个个体无限的宽容,就是对某些群体无限的伤害。以学生常见的行为偏差为例,如果一个学生总是课堂说话,教师总是一味地理解体谅该生,反复苦口婆心地劝说,而不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的话,想必该生课堂随意说话的情况不但不能得到改善,反而会愈演愈烈。所以,此时对一个人的一再宽容,实际上无限地破坏影响了一群人的听课效果,不但对这个人的成长于事无补,害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得不偿失。所以,此时的处理,是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

  所以,我的想法是,爱心与童心是绝对没有错的,但要正确地认识爱心与童心。宽容是爱心的表现形式,严厉同样也是爱心的表现形式,关键的本质是要以是否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判断标准。要时刻为学生的成长着想,真正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才是有爱心的教育。童心也要辩证地看待,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思考,确实能够更好地体会理解学生的心理。但理解不等同于认可,理解更不等同于迁就。理解,同理心是为了帮助我们寻找更有利的解决方法,采取切实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通过不断的观察,研究,探索出各类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5

  《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看到题目就对我很有吸引力。虽然看得时日很长,每次床头案上的翻几页,但每每看过一些,不禁反思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师。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到地里干活,发现了一束山草莓,他把它摘了下来,说要送给村里最可爱的孩子,从村东走到村西,从村头走到村尾,你知道他最后把山草莓送给谁了吗?对!送给了他的儿子,可是你可能没想到,他的儿子是一个傻儿子!在他的眼中,他的儿子虽然傻,但却是全村最可爱的。这说明了什么?如果我们都有了父母看待孩子的心,是不是我们的眼中孩子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好事坏事我们是不是都能用理解之心、责任之心、包容之心来看待了呢?但李老师也说了,“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我想我要先做到对孩子有母爱,进而做到有朋友之爱,同志之爱。比一比李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差距还是太大,我的这种师爱并不都是真正的由衷的发出的。

  李老师对“优生” 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让“优生” 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

  “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相关文章: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04-28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05-01

做最好的老师11-10

读《做最好老师》有感05-01

读《做最好的老师》后有感10-20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08-18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作文11-23

学习《做最好的老师》的心得11-29

读做最好的教师心得体会05-01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