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

2021-08-04 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骆驼祥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读后感1

  人们都知道,妞是对一个女孩子的昵称。虎妞,单从名字来看,就让人感到与众不同。觉得她不像一般的女孩子那样温柔、体贴,而应该是一位性格直爽,泼辣能干的女汉子。她人生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读完《骆驼祥子》后,我有了自己的感触。

  在虎妞有限的生命中,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虎妞从小便没了母亲,缺少母爱。从来没有人告诉她作为一个女子应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她身上一点儿女人味儿也没有。虽然她还有一位父亲,但我觉得她的父亲并不爱她。她的父亲是一位为人苛刻,爱惜钱财,爱占小便宜的人。他年轻时当过兵,拐卖过人口,耍过流氓,后来又办起了车厂,当上了老板。但是,在劳动人民的眼里,他就犹如恶霸一样。虎妞在她的父亲身边,她不但没有得到父爱,在她父亲的影响下,反而变得粗俗,不讲仁义。她被父亲拉去管理车厂,每天都和一群男人窝在一起,而她的父亲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任由她待在车厂,这使得她变得更加泼辣、凶悍、粗俗。她的父亲从来都不为她的将来着想,只晓得叫她管理车厂帮他挣钱。而且她的父亲认为,任何想接近虎妞的人都是想继承他的财产,所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嫁不出去,人们私下都称她为老姑娘。虎妞喜欢祥子,而祥子却不接受虎妞。后来,虎妞使了一些手段,迫使祥子接受了她,她们的婚后生活却并不甜蜜。婚后,祥子整天在外面拉车,与虎妞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更别说关心、爱护、体贴她了。因此,虎妞在祥子这里也没有得到真正的爱。

  其次,造成虎妞悲剧的还有她自身的原因。她以前在车厂时,与她的父亲一起管理车厂,因此有一颗精明苛刻的商人头脑。她总想着把车赁出去,然后坐享其成。而祥子是劳动人民,他总受到剥削者们的欺压,所以他总想有一辆自己的车,因此,他们观念不合。由于虎妞家境富裕,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她不会勤俭持家,也不操持家务。整天胡吃海喝。祥子每天都将赚来极少的血汗钱交给虎妞,可那点儿钱根本不够她的花销,导致钱也没攒多少。后来,她怀孕以后,整天光吃不做,导致胎儿巨大,仅有的钱请了神婆后,再无力请大夫,最终死于难产。

  虎妞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她身边的亲人、所处的环境,她的性格……影响了她,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

《骆驼祥子》读后感2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主角祥子的故事。主角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我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最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我的发奋又买了一辆洋车。但是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主角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杯具,彻彻底底的杯具。一个以前勤劳坚忍,有着自我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主角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用心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主角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完美生活而发奋,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到达自我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愉悦。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我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必须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主角祥子一样,他发奋,就是为了寻求完美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我,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正因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正因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主角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我的关联,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就应有自我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主角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生命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骆驼祥子》读后感3

  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名作《骆驼祥子》。

  在读之前,我先看了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毁坏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骆驼祥子》这本书中,有许多有趣的人呢!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曹先生——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有点钱。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做别的事,一个中等人物,自居为“社会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唯美主义者。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孙排长、小福子、小马儿与祖父、高妈、二强子......

  在这本书中,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

  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骆驼祥子》读后感4

  这是一部充满了悲剧色彩的现代主义小说。文中的祥子是高等车夫,他靠自己三年的奋斗与努力,经历了人们的与轻蔑,终于买上了一辆全新的车。

  但命运在他,车买了没多久,就被军阀抢了去。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没有倒下,而是挣扎着,想用自己更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

  但现实却是的。他在人和厂被刘四算计,被虎妞,在杨先生家被瞧不起,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在曹家,本来深得信任,但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摔坏了车,丢了饭碗。后来,他好不容易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但很快又卖掉,为虎妞料理丧事。在祥子所喜爱的小福子被杀后,祥子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也被吹灭了。之后,祥子变了,从之前的追求完美到自甘,从之前的自信满满到没有了任何乞求与信心。就这样,的种种愣是了一位正直善良的人,让他的生活磨盘被碾得粉碎。祥子,具有一种积极和坚韧的,他敢于挑战生活中的一切。他虽然地位,只是一位普通的车夫,但他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他肯干,吃苦耐劳。他为了买车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钱不敢瞎用,全都存起来买车,想着买车。他有对自己做错事情的,内疚:当他从军阀那里逃回城后,与车夫抢生意,拉起坐车的人就跑,还会与他们发生争吵,他心里很内疚:"若不是我急着买车,我决不能这么不要脸。”他敢于与相斗争:他瞧不起杨太太与杨二太太,觉得她们欺人太甚,对仆人进行过分的剥削,他不管她们多么地,多么地有,他不怕,雄赳赳地要求杨二太太付给他四天的拖欠工资,头也不回地走出杨宅。

  祥子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但就是这样一个的人,最终也了,因为他实在承受不住那毫无人性的对他的。但我觉得,也许祥子最后和他自身有关系。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不允许自己做错任何事,更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污点,他每天都苟刻地要求自己不要休息。但这样真的可以么?他对自己今后生活的向往过高了,他希望有安定的生活,要找一个贤妻,自己不要再拉车了。但现实却是虎妞——一个丑陋的女人与他结合了,而且还不是名正言顺的结婚,是有目的性的。后来,虎妞和肚子里的胎儿一起死了。正因为他对自己的希望过高,希望越高,希望破灭后,自己的失望感也就越强烈。

  这些失望交织在一起,滚成一个巨大的球,摧垮了祥子的内心,使他再也站不起来。也许,若祥子稍稍一下自己,结局不至于如此悲惨。《骆驼祥子》这本书,令我深深地为祥子感到惋惜,也让我感受到了上的悲剧,确实是一部有深刻含义的现代主义名著。

《骆驼祥子》读后感5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朴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读到这里,我不免被祥子那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为了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所打动,也不由的对他产生一种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的怜悯之情。

  继续读下去:不久后,祥子与虎妞被迫结合,可是虎妞却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把他心爱的车子卖掉,用来安葬虎妞。他的愿望在经历多次的挫折与坎坷后,终于完全破灭。而小福子心中早已隐藏着对祥子的感情,可是穷困却不能使他们结合。祥子对小福子说:你等着,等我混好了就来接你!然而,生活的煎熬,使小福子再不能等待了。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祥子去接她时,只见到树杈上挂着她上吊的绳套

  这时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永远烙下了。祥子开始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到这些,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心酸顿时涌上心头,同时又有一丝失望,甚至还带着丝丝的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继续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朴实,憨厚,坚持不懈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事。但是他自己却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的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

《骆驼祥子》读后感6

  二强子在《骆驼祥子》中出场很少,提起他时大多数人们会愣一下才想起这个人。不过,就是这仅仅一点点的描写,让这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强子是小福子的父亲,和祥子一样,他是个车夫,而且是个爱享受的车夫。在那个年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像车夫这样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吃不饱穿不暖都是常事,但是二强子他不仅不节省,而且整日享受金钱给他带来的乐趣。他是个父亲,但是却为了钱将自己年仅19岁的女儿卖给军官,只是为了钱,那少得可怜的两百块钱。二强子,用着拿女儿换来的钱,将家里上上下下都打扮了一番,为了显得体面,然后继续享受着那扭曲的“快乐”。

  他总是喜欢喝酒,仿佛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些酒。当他喝完酒醉醺醺地回到家中,看见妻儿的面孔,二强子的心中也曾懊悔过、惭愧过,“他觉得自己不是人”,但是结果呢?结果就是他选择懊睡一天,“把苦恼交给了梦”。

  书中说,在他醉了的时候,他一点情理不讲;在他清醒的时候,他顶爱体面。出去拉车,等着别人来夸自个儿的车好看,然后就这样白白浪费一天;如果拉上个好座儿,腿跑不动又

  让他难过,一难过就想到女儿,然后跑去喝酒。钱,那些钱,一点也没有剩下,还没丢掉的,只有那辆“体面”的车子了。

  终于,二强嫂死在他手里。此时的二强子,甚至想过再把自己的儿子卖了。至少在我看来,从父亲这个身份来说,二强子根本就没有尽到父亲应尽的责任;从丈夫的身份来说,也是如此。

  后来小福子回来了,被她的“人”抛弃了。二强子看来,女儿回来了就意味着要多养活一张嘴,无奈之下,小福子只能靠卖身来养活两个弟弟。自己的女儿为了这个家的付出,在二强子眼中是应该的,他还一边骂着女儿“不要脸”,一边伸出手向她要喝酒的钱。最终,他给予女儿的下场就是在树林里穿着别人的衣服吊死。

  阅读完这些片段,我的心是沉痛的,他不就是祥子最后的结局吗?没错,他的人生是可怜的、悲剧的,自己处于社会最底层,只能卖苦力,家里还有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很多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二强子身上就是最好的体现。自己打死了老婆又逼死了女儿,却还在追求享受。他的悲剧,包括他家人的悲剧,是他造成的,是他亲手造成的,是他的不知悔改造成的。

  这样的人,命运终究是悲惨的。

《骆驼祥子》读后感7

  目光已扫过了最后一个字,但手依旧情不自禁地寻找着下一页。

  当我终于意识到这本《骆驼祥子》已经读完时,却迟迟没有合上书籍,而是重新翻回到了第一页,回忆着这个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

  初入北平,他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但他却接连不断地经历了人生中的三起三落。最后,小福子的去世成了压死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祥子也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是老舍先生笔尖滴出的血和泪。让祥子堕落成行尸走肉的,真的是那三起三落吗?我想应该不全是。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冷漠自私的人际关系,才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在老舍笔下,看似只是一个普通车夫的不幸,实则是当时社会的不幸,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老舍先生的语言是最朴实,最具有京味儿的。”但我想说的是,老舍先生的语言,是最质朴的也是最华丽的,是最平淡的也是最震撼的。他想要告诉我们的,其实早已藏在了那一个个最平淡无奇的字句里了:“房子破,房子可以砸死人,没人管,他们那点钱只能租这样的屋子;破,危险,都活该!”“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愚蠢和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每当眼前浮现这样的文字时,仿佛老舍先生就在我身边,用平实幽默的北京口语与我促膝而谈;而在那可爱诙谐的笔调之下的,则是那字字句句泛起的点点涟漪,涌起的层层波澜。这便让我记起胡风先生的那一句话了:“他的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字字句句中,乃至标点符号间,都闪耀着老舍对于生活的思辨和对人生的叩问。

  想到这里,《骆驼祥子》便不单是一部小说,这是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也是对旧社会的极度愤怒与无情批判。祥子的悲剧,注定是社会的产物。

  当今时代,是人类历经无数次跌跌撞撞才积攒起来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在经历无数次血与肉的教训之后逐渐构建起来的温馨的家园。当我们在读完《骆驼祥子》后,必须要清晰地意识到——只有带上这个社会给我们的馈赠不断前行,才能使悲惨历史不再重演;也只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才能推动时代的进步。

  回忆荒凉的过往,掌握未来的辉煌。合上书时,我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骆驼祥子》读后感8

  吞噬,一个让人害怕的词语。但我把它用在了这本书上。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但却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的故事。

  我喜欢祥子。但,是以前的祥子。

  那个时候的他是多么体面,多么老实,多么勇敢,多么乐观,多么的坚忍,多么让人佩服。他努力工作,只为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多么质朴的人儿啊!当时在杨家拉车,他一刻不停的拉,多累啊!但他抱怨过一句吗?在杨家忍气吞声,遭着他人的白眼,面对着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他又提起自己的尊严,将毛票摔在大太太的脸上。还有小马儿和老马儿,曹先生的事例,都能让人感受到少年的蓬勃朝气。那时的他,是那种让人一见就感到欢喜的人啊。

  相反,我对那个后来的祥子感到惋惜,甚至讨厌。

  后来的祥子是多么自私,多么堕落,多么颓丧,多么恶劣,多么让人感到可怜!就像被人夺去了灵魂,只剩躯壳。就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提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对,祥子变成了一具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因为钱,他迷失了自己,把高尚的理想抛开,走进了地狱。他开始陪人游街,干着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能干的事情。他甚至不愿去动较重的红伞,和老人、小孩、妇女吵架竞争。他也许不知,他无数次的送殡时,就已经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掩埋了!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当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而看完了这本书后,我便又想出了一句话:“你自己不愿睁开眼睛,所以黑暗就来找你,把你吞噬。”祥子不就是这样的吗?他到最后还在认为这不是他的错,全是社会的错……多自私啊!多狭隘啊!多让人感到可笑啊!

  这黑暗,吞噬的是祥子的梦想,是祥子的思想,是祥子的`精神世界,其实就是他这个人吧。他的命运三起三落,就像过山车,到最后,就再也起不来了。很多人说,命运是天生注定的,我并不是那么的认为。哪有什么命运,只不过是人们给自己做借口的一个理由罢了。

  社会当然也开脱不了。社会是黑暗的,之前的祥子就像一棵坚韧不拔的树,他肆意生长,去探寻光明,制造光明。但接二连三的挫折使他低头,一点一点的将他吞噬。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你和很多人从出生起,起跑线就不同。祥子出生在农村,不像那些公子哥儿,今日听听戏,明日又逗逗旁院的姑娘。祥子从出生就是苦的,那些公子哥儿的荣华富贵是祥子花上毕生精力都得不到的。

  所以啊,在你还拥有一颗炙热的追梦心的时候放手去做吧,别让这颗心被任何东西吞噬了。在多年之后,别跟自己的子孙后代叹息:“如果我那个时候……该多好啊。”

《骆驼祥子》读后感9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智者谈心,你会获得很多生活的智慧和人生启迪。我利用暑假时间读完了《骆驼祥子》,读罢小说,掩卷沉思,感慨良多。

  祥子是一个强壮、对生活充满憧憬的青年,从农村来到北京城。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是他坚信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改变命运。三年后,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愿望实现了。可是好景不长,命运的捉弄了祥子,车被大兵抢走了。尽管这样,他依然没有服输,重头再来。但是最后在虎妞死的打击下,他变得堕落了,从此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曾经勤劳、善良、强壮、要强的祥子不见了。

  这引发我更多的思考,这个小说对青少年有什么教育意义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立志对于一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想要人生辉煌,就必须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如大雾中的航船,志向就是指南针。周总理在读中学时的志向就是为中华之崛起。正是这铮铮的誓言,才激励他努力拼搏,不懈奋斗,最终成就光辉伟大的一生。立志也有高下之分,立大志让人志行高远,立小志让人平凡庸俗。祥子的志向只是想拥有一辆车,过于平庸,容易实现也容易破灭,无法点亮光彩绚丽的人生。只有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志向才能让人生升华。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其次,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样十分重要。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只有毅力才能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而需要的手段。”光靠三分钟热度是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时候,为了选择最合适的灯丝材料,做了两千多次试验,历经了数不清的失败,最后寻找到了钨丝这种理想的材料,他的成功归功于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一位毒蛇专家花了几十年的努力,研制出了抗蛇毒的药物,这个人就是鲍尔海思德。

  最后,我想说的是青少年学生应该学会坚强。人生路途中,我们需要立志来确定人生目标,需要不懈努力和奋斗,还要学会坚强。祥子他在最后的重压下没有能够坚强,倒了下去,变成了行尸走肉。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总是会这样那样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往往能更加激励强者的斗志,书写更辉煌的人生。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凯勒都是坚强不屈的人,他们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祥子身上,我们能获得许多人生哲理:我们需要有远大的志向,要能为理想不懈的努力,还要有一颗坚强的心,这样我们才能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璀璨人生。

《骆驼祥子》读后感10

  祥子的悲剧——读《骆驼祥子》有感 惠济区实验小学 王丽军车夫,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新职业。平时,我们在电视剧或电影中能经常看到这一形象。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对这个被新时代淘汰掉的职业真正的了解有多少?想必都十分陌生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笔下的车夫——祥子的生活。《骆驼祥子》是老舍写的一本名著。“祥子”是名字,而“骆驼”只是外号。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他年轻力壮,没有其他车夫的恶习,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于是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当时中国军阀混乱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在,只牵回了三匹骆驼,因此得到“骆驼”这一绰号。他没有气馁,依然倔强的从头开始,更加卖力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还没等他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拿枪敲诈抢劫一空,买车的梦想成为泡影。后来,他被逼无奈与虎妞结婚,才又一次拉上了车。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当他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时,他喜欢的小福子却死了。此时,祥子再也无法鼓起勇气了,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勤劳,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劳作,吃喝嫖赌,出卖他人换取钱财,成为了城市的垃圾。 这就是祥子的悲剧,他的生活跌宕起伏最终却还是坠入了深渊,正如作品末尾所说,变为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陌路鬼”!其实,这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走着下坡路: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不堪屈辱而上吊自尽;老马祖孙本相依为命,到最后小马儿却死了;连曾经威杨一时的刘四爷,都只剩一人孤苦伶仃。每个人都在走向绝望、暗淡。他们的悲剧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大悲剧。读完全书,以祥子为代表的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了我心上,震撼了我的心。对于祥子的悲剧,我深感同情却又十分无奈。在那样的黑暗背景下,试问谁能逃脱由生活毁灭到精神毁灭的悲惨结局?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它能帮助我们认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领略其中的意蕴,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为创建和谐幸福的家园而努力!

《骆驼祥子》读后感11

  祥子,一个朴实的农民,一个普通车夫,他十分兢业,不会贪小便宜,终于,在千万滴汗水的挥洒下,他有了一辆车,可老天捉弄他,每当他辛辛苦苦地得到一辆车时,总会有一个沉重的打击,让祥子失去他心爱的祥子。

  祥子前后一共经过了四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被士兵抢走了自己辛辛苦苦用血汗钱买来的车子,第二次是被侦探夺走了积蓄,第三次是因虎妞的死迫不得已卖出了自己的第二辆车子,第四次打击是他爱的小福子死了。这四次对他来说是人生意义与生命上的打击,经过这四次打击的洗礼后,祥子彻底地从一个憨厚的农村小伙子脱变成一具精神上的行尸走肉。祥子开始变得堕落,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已的、个人的、高大的祥子,”变成了“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正如樊骏所说的:“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德丧失殆尽及精神上的毁灭。”此话正戳中我的心声。

  为什么前后的祥子判若两人?前面的祥子是勤劳的,朴实的,后面的祥子成了能贪小便宜就贪小便宜的小人。若不是社会的腐败,人心的腐败,就不会有一个高尚品质的流失!这真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也许是因为社会的阴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但是,一个人的品质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您让我来评价祥子的话,我认为,祥子他没有错,错的是那个社会。他刚开始,是多么的认真执着。可是,社会给了他这么多次沉重的打击,换我也会像他一样,承受不了,坚持不下自己的理想!再努力又有什么用?残酷的现实照样剥夺他辛苦的血汗财产。野草奋斗一生开出不起眼的花朵却被人践踏,化为虚无结束它辛苦的一生:蜜蜂含辛茹苦酿出的蜜又被人抢夺,长久的努力白费,只得重新开始。祥子就是那野花和蜜蜂啊!努力出来的成果又被不劳而获的野兽抢夺。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吧!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社会会变得很美好!请别再一个人信心十足去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时去打击他。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可能没想到过,在你的快乐建立于别人的痛苦之上时,你扼杀的是一个小小又重要的梦想,一个生命。他们努力的成果,是一滴汗、一滴血凝结而成的,请不要让别人的努力付之东流,不要在一个萌芽中的希望捏为粉末。

  现实是美好又残酷的,认真面对我们眼前的生活,放好心态,换位思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向着自己的理想进军!

《骆驼祥子》读后感12

  辗转反侧,曾经的期许憧憬,却成了一世薄凉。

  祥子原本是一个多么正直坚强的人,他本是多么的阳光,他从乡下来,带着乡下青年特有足壮和诚实,他并没有很大很远的梦想,他只是想买一辆漂亮的车,娶一个贤淑的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以自己的努力买下了第一辆车时,那是我最印象深刻的片段,他为自己的努力而骄傲,为自己的未来愈添了些许期盼。他将自己的和车的生辰绑在一天,碰杯声,碗筷声,调侃声……阅着祥子那为自己布的蓝图,我们无一不对祥子的未来寄了太多的期许。

  可不幸的是他生在了这样个黑暗的时代。一帧帧的图画,一秒秒的时间,热闹非凡张灯结彩的北平渐渐淡成了灰败的色彩,触筹交错的小摊逐渐无一人光顾,人们前途无限却变成了多少的无助和无奈,祥子的眼神黯了,步子慌了,心也乱了……他所有付出的血汗全都石沉大海,他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屑和讨厌的人。

  他是一个知道抓住机会,努力向上,乐观坚强的人,可他又有些目光短浅,并无《四世同堂》里人的家国情怀,他太过于要强而且,他不善于与他人交通,他没有一个能倾吐心声的人,当别人误会他的时候,他不会解释,他不善于交流,身边人给的压迫使他慌乱;又无安全感,他出生乡下,无依无靠。他的委屈,不安,慌乱……我想这也是这么多的情绪的积累使他堕落了。

  当时的社会失去了公正,罪恶的社会,没有权势的祥子的财富,只可以被掠夺。祥子一次次地碰壁,失去了被磨平的所有的棱角。

  《骆驼祥子》用了大量的北京话,让人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没有大量的词藻堆砌,又通俗易懂,真实。里面的人也很立体、真实多面,他们的感情复杂,有缺点,也有优点,作者把人物的性格描写的很突出,没有极恶,极善。他从每一个人细小的动作入手,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就以虎妞入手,她明明那么泼辣,有些扭曲,可她留给祥子的感情却是那么的真挚。每一个人都令人感到复杂。

  读老舍的小说时,我往往会多次放下书本,因为我的情绪会跟它起落,当看到了祥子第二次弃车时,有一些,应该是很大的失落,不甘。他的颓败注入到每一个细节里,使读者的代入感很强的代这样也会使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

  通常我们认为善恶是两个极端。它们的关系是不容置疑的对立。但其实这是相对而言的。又有一些人或事,他们是可恶的,可同样也是可怜的。因为他们是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平凡的事也会不平凡,样子的堕落带给我们的应该不止是怜悯,与看到战争的罪恶,时代的黑暗。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命运?如何对待当下?我们应当珍惜当下,维护和平,战争一旦来临,我们任何事情都会被影响,战争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骆驼祥子》读后感13

  通读《骆驼祥子》,我感触很深。之前,在读其他的现代文学作品时,总感觉十分难懂,总要经过阅读大量材料后,才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而老舍却用朴实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将高深的内涵传达给了读者,让读者明白——黑暗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他讲述了老北京城里的一幕……

  祥子来自农村,来到城市,他希望以诚实劳动过上美好的生活。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想拉就拉,不受车场主的控制。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买上了属于自己的车。可好景不长,才几个月,就被大兵抢去。他没有服输,认定了目标干下去,几经失败,几次动摇,他都挺了过来。但在黑暗社会的压迫下,他还是失败了,自此堕落下去。“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勤劳、要强、善良、健壮的祥子,就此成为一个“没有心”的行尸走肉。

  作品除了对祥子的描写外,还围绕祥子的生活经历,刻画了许多下层人物的形象:诈骗祥子的孙侦探、抢车的大兵、和善的曹先生,以及杨太太、老马小马祖孙、车场主刘四爷等等。遍观所有的人物,其实他们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也反映出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出社会的黑暗。

  对于祥子,我深感惋惜。他坚强、他上进、他勤劳、他善良,就像那老实的骆驼一样。他来自农村,有许多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但面对社会,面对黑暗的社会,面对这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他终究还是被打败了。像这样要强的人,最后也被打败了,更凸显了极度黑暗的社会对人的摧残。

  在今天,极度黑暗的社会已不复存在,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但以祥子为代表的,执着的追逐梦想的人,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了。

  有人说:“我要学好美术,将来做一名艺术家。”有人说:“我要学好信息技术,将来学IT专业,在信息平台上大干一场。”常常听人说:“我要……,将来……。”这样的话,但实际上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呢?放弃可能因为太难,但如果将太难和放弃理想做比较,恐怕就没有人会选择放弃理想了吧?

  如果问你,你在上学的路上,不巧路上有一段路在施工,你还继续上学吗?相信答案非常肯定,一定是要去的。为什么?原因一定有很多,但一定有一条原因是:学校里要求不允许无故旷课,而有一段路施工不足以导致你不能到校。而这就是关键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时候做的一些事情,是“按规矩办事”,或是纪律,或是天职,或是习惯,他们要求你去做这些事。而梦想,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实现,因此人们也就慢慢忘却了梦想和它的重要性。要强的祥子,若没有了那令人窒息的社会,凭他的执着和坚韧,完成他的志向定是绰绰有余的。

  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就是祥子骆驼般的坚韧和执着。认准目标,带上祥子的执着,登程吧!

《骆驼祥子》读后感14

  在《骆驼祥子》的这本书中,祥子是主人公,他有一个外号叫‘骆驼’,表示他老实,正直,而且还是y一个体面的人,祥子是一个个人主义的人。

  我读了《骆驼祥子》以后觉得祥子的命运是可怜的,是一个命苦的人,因为他人生中的三起三落,这都是因为买车的缘故吧,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这也就是祥子的三起三落吧,祥子通过这一次,在北平彻底的失去了自信,最后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无业农民,对此,也有人评论了这个旧社会。

  这一次祥子失去了自信,彻底变了一个人,祥子不再是以前的祥子,祥子的性格也不再是祥子以前的性格,就是换了一个灵魂,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不再是正直,勇敢面对这个社会不断努力的祥子了,因为不是我们从一开始认识的祥子了。

  这本书已经读完了,祥子也已经是一个很熟悉的人物了,他一生坎坷,经过人生的三起三落,最终自我堕落到了人生的谷底,成为了行尸走肉。

  祥子一个被社会压迫的可怜人,他的人生一路坎坷,可是还是没有坚持到最后,他从之前的一个善良,向上,淳朴,憨厚,老实的朴实人变的贪婪,堕落,不思进取,爱贪小便宜,嗜钱如命,整日荒废度过,成为了真正的行尸走肉,从这可以看出之前社会的压迫性,好人没好报,这样的社会会把很多的人才埋没,从此和祥子一样,成为了行尸走肉,祥子的一生是可怜的!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的确,那时的北京城古朴中带着生气,非常的热闹,但在这热闹的背后却又不知隐藏着多少的辛酸故事。老舍先生通过以北京人力车夫的故事,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我最敬佩的就是祥子,他有着永远使不完的劲,有着向上的劲头,能吃苦,自强好胜。它还有着一股骆驼一般的精神。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到最后,祥子因为不坚持,而成为行尸走肉,我们要有像祥子一样坚定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就算是每次快成功时失败,但只要坚持,总有一次你会在失败中成功,相信自己!

《骆驼祥子》读后感15

  我读了《骆驼祥子》后,使我感触很深,也收获不少,《骆驼祥子》读后感———51号 罗梓图。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书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人力车夫,令人感到辛酸的故事,同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吃苦耐劳的祥子,粗暴残忍的杨太太,自私自利的虎妞,善良热情的曹先生,可怜的小福子……在这些平民老百姓的生活故事中,却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做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还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地去追求,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文中的祥子是一个老实又坚强的人,他有一个简单的梦想:希望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却实现得那么艰难,梦想破灭得又是那么迅速。第一次,他辛苦了三年,省吃俭用终于买了一辆车,却因为战乱而被士兵抢走了,还好他又偷回了三只骆驼,便因此而得到了“骆驼祥子”的外号;第二次,他又好不容易的攒了钱,却又被狡诈的孙侦探给骗去了;第三次,他娶了虎妞,用虎妞的钱又买了一辆车,生活也日渐安定了,可虎妞却又因难产而死了,伤心的祥子只好买了车,来安葬虎妞。经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原本坚强的祥子,却堕落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吃喝嫖赌、四处骗钱,甚至出卖人命,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社会残渣”!

  我们现在在学校,在生活中,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应该学习祥子身上的一种精神,他可以为着自己心中埋下的理想而向着一个目标去实现它,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心中种下一片希望,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勇于克服一切的困难,才能看见我们的希望抽枝`发芽`茁壮成长`结出果实。祥子虽然最后还是渐渐堕落,但是我们的社会和他的不一样,我们的条件很好,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去让心中的愿望实现。一道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继续勇往直前

  祥子他后来被腐朽社会抢去了期望和努力的包裹,而我们完全有条件将它们保管好。相信只要我们把这些包裹一直挂在心里面那么一定就可以突破一切,走向一个美好幸福的地方!

  所以,读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虽然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并不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如果不去努力,最终还是会失败的;只有努力,才能胜利!

【《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1.骆驼祥子读后感1200字_骆驼祥子

2.骆驼祥子读后感200字_骆驼祥子

3.骆驼祥子读后感400字_骆驼祥子

4.骆驼祥子读后感350字_骆驼祥子

5.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8篇)

6.《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5篇)

7.《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10篇)

8.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5篇)

9.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11篇)

上一篇:读《震动》有感 下一篇:《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