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1
我们平常认识名师,往往在汇报会上、示范课上、著作中,只看到名师展示亮丽的一面,读罢《名师悄悄在做的事》,我又了解了名师悄悄做着的许多事:他们对学生除了真诚的关爱,还巧施“小恩小惠”;他们除了和其他众多老师一样地教课,还练就了一手绝活儿;他们除了在学校专心备课,还在课下用心钻研;他们除了与同事切磋、学习,还积极寻求外校名师的帮助……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这本书不同于纯理论的教育名著,体例很有特点:每个主题中,“名师故事”生动、形象;“教育启示”理念先进,点拨到位;“反思实践”指导性、操作性强,很实用。我对六个专题中的“专题五:与良师益友同行”很感兴趣,名师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把教育科研当作一种享受。在他们看来,只有不断地学习,积极地学习,才能不让自己落后于时代。而学习中,反思特别重要。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书匠,而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你可能成为一名名师。这印记了众多名师在成长之路上,离不开反思。
反思,无处不在。我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只重课后反思,往往忽略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课前反思,可以总结自己过去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学习他人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加深理解,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课中反思,可以有效调控教学活动,根据学情,解决课堂问题,提升教学效果。二是,反思不及时,且书面反思不多。典型的课堂教学实景往往一纵即逝。如能及时反思,笔录教学片段,这肯定是教学研究的好素材。三是,没有很好整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有效的载体莫过于撰写教育随笔。让教学随笔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的足迹,教育教学中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撰写教育随笔的过程,正是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身教育实践的过程,正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今后,我应拿起笔来多写教学随笔。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2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这本书跟纯理论的教育著作有所不同,每个主题中,“名师故事”生动、形象;“教育启示”理念先进,点拨到位,很有指导性、操作性、很实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把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让自己落在时代的后面。而在学习中反思是特别重要的。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可能永远是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可能就成为了一名名师。这种说法印记了众多名师的成长之路。
反思处处都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但我也很惭愧,因为我总是在教学事件发生之后在脑海里反思一下,但我从不把它认真的写在日记了,形成永久的材料。所以自己的反思是片段和碎片式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就逐渐的淡忘。典型的教学实景往往是一纵即逝的,如能及时的反思,笔录教学片段,这肯定是教学研究的好素材。另外及时攥写教学随笔。让教学随笔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的足迹,教育教学中的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攥写教育随笔的过程,正是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身教育实践的过程,正是不断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的过程,所以以后我会把教学中遇到的教学事件,记录在册,多写些随笔感受,然后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和反思,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措施。
另外我发现名师们很会为自己找提升的空间。他们总是不会甘于不变,会向其他学校的名师进行经验交流,问题讨论。还会不停的跟学生们“搞好关系”,跟学生们多交流,多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名师总是有睿智的做法,提升自己,融化学生。让学生永远乐于跟随相伴,真是高明,今后我也要向名师们学习,把英语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3
假期读《名师悄悄在做的事》,学到了很多教学的、课堂管理的、以及做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也引发了我对教师职业以及教育理念的一些思考。
一、师德感化,与学生同走一段悟“道”之路。
谈到教师的必备品格,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对此我十分认同。但读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高尚的师德不应只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精神气质,是责任在肩,使命于心。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就对教师的职责做了最深刻的注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在传授具体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是要教师用良好的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今时代,尤其是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居家网上学习,我想学生们肯定越来越认同这样一点:我们从一位优秀的老师那里获得的,与其说是具体的知识体系,不如说是这位老师的行为方式——他(她)的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以及人格力量。
学校学习阶段,是一条师生共行的漫漫求索之路,而”道“是求索的'最高境界。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做了老师,但我要努力练就这种精神气质,用这样的师德,去影响和感化我的学生,真诚的告诉他们:我愿与你同行,共走一段悟”道“的路。
二、心存敬畏,做老师更需要有工匠精神
初为人师,对于教育教学、课堂管理,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也常听一些同行说,现在的学生太难管、太自我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想:释放学生的天性,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我是错了吗?现在的老师能逆时代大势,再用棍棒教育、专制教育压制住学生蓬勃张扬的个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在《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这本书中,每每读到名师们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我都能体会到,在这背后,是老师和学生对课堂的敬畏、对知识的敬畏。学生难管是少了这份敬畏之心。怎样把这份敬畏之心重新找回来?我想到了能工巧匠,面对毫无生命力的木头、石头,冰冷的机器零件,他们尚且细心雕琢、精益求精,而我们老师所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如果把老师比作教育行业的匠人,那我们所要雕琢的是充满活力的人,所以我们更需要有工匠精神。
我们现在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孩子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我所认同的是,所有高段位的教育,都是通过一件事锻炼通用能力,比如学科学习的极致追求背后,其实是锻炼高目标、高自律、高强度处理信息、成就感获得等能力和品质。
让学生敬畏,老师首先要心存敬畏,获取知识要广博,传授知识则要精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传递给学生有价值的信息,用尽可能生动有趣的设计,让学生少感受到一些眼前学习的艰难,多看到一些未来的诗和远方。正如我的老师曾经说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走,灵魂在月亮里居住。”
三、反躬自省,学做一名会研究的老师
至圣先师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名师悄悄在做的事》中也多次提到,如果不反思,当一辈子老师也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而经常反思的老师,可能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成为一位名师。读了这本书,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反思每一节课的得与失,我哪里做得好,继续坚持下去,哪里做的不好,要积极改正,再进一步反思。
我还在书中了解到,很多名师在努力教学的同时,都在做研究,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做研究的方法。对此,我的体会是,做研究,不仅仅是有方法就够了,要明确自己做研究的初心,否则,做的越多,也会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我想,无论怎样,我始终是一位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我所做的一切,都应围绕我的学生和我的教学。所以做研究,也要围绕这两点区努力,通过做研究,解决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研究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