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2021-07-08 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

  没人能否认死的必然性,就像没人能否认地球是圆的一样。

  AlS一种残酷的绝症,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当然时间还在继续,地球还在转,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痛苦而有所改变,陷入黑暗的只有你一个。莫里教授不甘就这样枯竭下去直到消亡,他决定勇敢地去面对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四个星期他与米奇一起探讨人生。他们并没有说多少很深奥的东西,只是生活,很真实,很有意义。(真理其实都是朴实而简单的!)莫里老人在临死前还是幽默风趣,他不会自怜自哀,顶多早上醒来时想起自己的病流下几滴眼泪,起来后就恢复了活力。书中并没有特别着重地写莫里是怎么可怜,更让人觉得被人照顾很好,如同回到了出生时。像孩子那般被关爱。莫里老人与米奇的课上充满了人间温情,米奇和莫里曾谈轮到轮回转世,莫里说自己想要做一头羚羊,那么优美,那么迅捷。这个想法和他的身体比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但这也是有他喜欢跳舞的因素吧。不过谁又能说真的有轮回呢?

  “死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尽管掉转头不去看他,却还是知道它的存在。”但莫里却能正视他,他们谈论遗憾谈论死亡。人都会死,活着的人惧怕死亡,然而死亡来临时又不会感到痛苦了。在某个夜晚莫名地断了气,会有什么痛?留下的只有亲人的思念。突然觉得莫里教授的活着的葬礼是无比的明智。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

  《相约星期二》内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相约星期二》,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声音”,一个充满智慧的灵魂,是一个幽默的精神导师。

  看着自己的身体渐渐衰败,主人公莫里却以特有的乐观和达观,痛苦而清醒地面对,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作为教案,展现着一个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过程中的乐观,幽默、痛苦、挣扎以及坦然。

  回顾我们的现状,生活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做着美好而奢华的梦。每天锲而不舍地追求,时间悄然逝去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了父母,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活着……因为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命的元素,所以我们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抵挡不住时间的脚步。当岁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气以坦然的心去面对。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了迷茫,开始浪费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开始珍爱身边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们已经到了莫里那个时候了,我们便忏悔、哭泣,可是谁都不会像莫里那样达观、坦然……

  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珍惜生命,珍爱生活,让自己过得充实有意义,不要等到生命的终点在回头感叹,那是哪怕你表现得再乐观、再豁达,结局都不会是完美。《相约星期二》还告诉了我很多……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3

  大家在自己的轨道上不断地向前奔跑,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这就是这个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一个社会需要发展需要繁荣,它就需要提高其生产力,所以它的价值观毫无疑问的就是工作进步向前努力。可这并不是我需要的。

  “Forget about what the culture says. I have ignored the culture much of my life. I am not going to be ashamed. Whats the big deal? ” 我们是否能抛开主流价值观对我们的影响,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能让我感到快乐的是什么?是爱,是付出和给予。

  静下心来倾听自己的内心仔细想想,我所向往的生活是可以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钱挣得够花就好,有时间弹琴看书听音乐和爱人一起,周末可以看电影,假期去接触大自然、去我没去过的地方。

  死亡与离别总是催人泪下的残酷。透过这样的残酷,你是否可能看到自己生活里日复一日的意义?无论是感动泪水抑或思考沉默,从书本到舞台再到人生的距离,需要我们用感受去一点点丈量。在这本书的结尾,米奇这样写道:“我的老教授一生中的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上一次,授课的地点在他家里,就在书房的窗前,他在那儿可以看到淡红色树叶从一颗小木槿上掉落下来。课在每个星期二上,课堂上不需要书本,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用他的亲身经历来教授的。”

  “——这门课仍在继续!”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4

  最近在看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还一知半解又有点震撼?没有一种统治能如思想统治这般强大从恐惧、茫然、自我怀疑到现在的慢慢释然,只有你想明白死的问题以后,才能好好地活,我们都害怕死亡,究其原因,是害怕自己还没有爱够,怕自己还没来得及去爱,来不及去道歉,来不及偿还,来不及看看未来。相信没有人会说是因为我还没来得及去赚钱和玩手机吧。

  很显然,我们曾想破脑袋的生命价值,其实就在于和爱的人建立联系,共同生活。物质名利是基础和保障,也是一个虚荣心,甚至是一个逃避责任的借口罢了。当死亡来临时,你会发现一切都那么可笑。

  这本书十天前看完的,一直没写书评,现在是时候了,我想,最好的直面死亡的办法,是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无愧你可能会说,就这么简单?这算什么答案。就这么简单,也很难。无愧于自己,意味着克制自律又要取悦自己,让自己保持快乐积极健康的生命状态。无愧于别人,意味着对所有人坦荡,时刻尊重温柔相待,从不敷衍。对自己很好很好,每天都会有感恩;对爱的人很好很好,每天都坦坦荡荡;哪怕有一天,有些人要离开,也不会太遗憾。人生就是一班观光车,到了某个地方,一些人就下车了,不舍但无悔,就足够了。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他们从此一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

  最好的直面死的方法,是今日无悔,这也是最好的直面活的方法。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5

  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发出无限的光亮。帮助别人,给予别人爱,给人温暖。在给予爱的同时还要接受别人善意的爱。如果不接受别人的爱人家会觉得你不解风情,以后也会不需要你的帮助了。

  死亡是小事,但是注重在死亡后留下什么。或者是一部有哲理的书,或者是几句名言,抑或是一点欢笑,又或者是一点模糊的记忆,你就不算白活了。到人世间走一遭,留下点什么东西也就行了。

  莫里老人说来世想做羚羊,但是他不会不知道羚羊十分危险的吧。每天都被猎豹追捕,总是生存在不安的环境中。而他却说是“优雅”、“迅捷”,体现出了莫里老人的人生观,不为生存太久,只为给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这句话很经典!你能理解这句话,也是一种智慧!)

  对此我也赞同,像秦桧,陈世美等人只顾自己一时享乐,贪图富贵,贪功而害君子,实在是饱受别人唾弃的小人。

  莫里老人自己也不希望死,莫里老人对他的死很冷静,不像某些人要放弃生命,也不像某些人宁可花费重金也要延长10分钟寿命。莫里老人只想在生命余年活得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

  如果我们也能这样看生命,就不会因为丢钱而烦恼,不会因为失败而困扰。在莫里的眼里,成败得失如过眼烟云,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正视生命,才能更好得活。(是呀!正视生命,也就是珍视生命!)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6

  平常总不怎么谈论到关于死亡啊人生啊什么的,认为这些似乎离年少轻狂的我们太过于遥远。这次,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了人生的这本书《相约星期二》。有着很特别的名字,一次很特别的人生之课。

  或许现在的我们还太小,关于人生只是一个开始。莫里把我们带入了人生的旅途,在我们还未经历过那么多的时候,告诉我们以后的道路应该怎样走。他不仅仅是在为他的学生上课,同时,也在为所有的读者上课,让大家受益终身。

  茫茫宇宙之中,我们每个人只是那么渺小的一点,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也不过几十年的人生罢了。渐渐地,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的,丑恶的。要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走在自己的那一条道路上。也许偶尔会迷茫,也许会害怕,但是要坚持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光明,那个时候,就是读懂人生的时候。

  有时候也会问自己: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就是这样存在在这个世界,每天过好每一天的生活。余秋雨在序言里说道“——与生活讲和。”是的,我们无法去要求生活给予我们什么,那就少一些抱怨,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人生吧。渐渐地学会享受,享受所有的喜怒哀乐。

  提前学习了人生的课,在享受人生之前,享受了莫里老人的一生,死前最后的一课。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7

  《相约星期二》讲的是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同时也是一位执掌教坛一辈子的大学教授,在自己为数不多的岁月中,不是在感慨命运不幸,不是在惋惜自己的一生,而是思考人生,将自己的感悟以每星期二相约的形式,讲给一位曾经教授过的学生,那里没有繁琐的公式,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性的解剖……

  老人的情况一天天变遭,但他仍然关注外界,他会为远在他国的难民的困难而忧虑,而伤心落泪,那时他不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是一位有怜悯之心的老者;他从不自怨自艾,他会因为由于他的开导使他人舒展眉头而快乐,从而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他爱他的家人,爱他的朋友,爱他身边的所有人,当大家都阴沉着脸给他举行葬礼时,他会说:到时不要烧过头了哦。他就是这么一位乐观,豁达,超脱的老人。我认为的超脱是游离于生活之外,超然脱俗的感觉,其实呢,不然,是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后看淡所谓的挫折,困难,有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怡然心境。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它已经从身边悄然而逝。有时老是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时间从指间溜走,从发丝间飞过,增加了我们的年轮,亲吻了我们的脸颊,触碰了我们的额头,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有时总是回忆那美好的青葱岁月,不想让时间在脸上留下痕迹,可是在回忆的过程中时间已飞驰而过,要做的是珍惜当下,关爱亲人。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未出现,唯有今天掌握在手中,是上天的恩赐……

  在未来的道路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保持花开静好的心境,追求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爱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8

  我不喜欢莫里,尽管他那样的人很难得,如果碰到的话我肯定也会为那样的人所触动、引发各样的情绪,被他的魅力所折服。还好书籍给了“离他很远”这种理所当然的心理距离。他看似完美,因为他正是非常邪恶,他的真诚为目的服务:永生。一个终生的教师,这看起来很感人,我在其中看到的却是“一个总是试图教化他人的人”,这是很危险的。人必然会受自己的经历所限,也总有与主流追求的价值观相悖的时刻,“沉迷物欲”与“追求情感”并不总是主流,甚至“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幸福的人”也不总是主流。人们在现实里多有掩饰,一个追求精神的人也可能表现出沉迷物欲的样子,说到底用语言将行为道德化分类本就是不合理的,那意味着总有人被否定。

  这本书让人不安的也在于此:看似你无法否认的真理,又时常显示出对另一些的压迫。而作为拥有话语权的人,他的声音必然使另一些声音被淹没,即便另一些声音并不主流,甚至卑劣,那也是人类的情感,并且某个时刻表现出不被主流认可的卑劣的人,并不是那个人的全部,他也不应该因为那样的时刻而被予以一种俯视的同情。举个例子大概是:你觉得嫉妒不好,为了幸福我应该避免将它看得太重。而我理解的是:你觉得嫉妒不好,我也觉得,但为了幸福我不会选择避免与它接触,而是为拥有这份人类的情感而感到一丝甜蜜,不幸是人的一部分,不幸的情感也是,究竟是承认它更容易达到幸福还是否定它更容易,就像“为什么非得追求幸福”一样,如果将语言用于纯粹分类,而与道德分割开来,一切会不会变得更加容易呢?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9

  我还没有把整本书读完,所以只能就已经读过的部分写一点感想(在我的书中,莫里正在给米奇教授"爱的永恒"这一课)(那么,如果读完了,你一定还有更深的思考!)

  俗话说: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这个时刻,人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他现在该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巅,回忆往昔,俯瞰人世。

  此时,他的双眼前所未有的明亮,他看破了世间红尘,看穿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态炎凉,他超越了空间与时间,他的心已经不是他那病恹恹的身躯所能束缚的,他的心也许早已在宇宙的尽头翱翔.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14个星期中给米奇讲的话字字珠玉,因为这些都是从死神那一点一滴地抢过来的,他谈到了生命的价值,金钱,权利等等,我比较关心的是生命的价值这一部分.我国从古至今也有不少关于生命的名言,"生命或轻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样的绝句层出不穷.朱子清(朱自清)说的好:我赤裸裸的来,又赤裸裸的去.人死了,不能带走尘世的任何东西,金钱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但人究竟为什么而活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就我而言,我认为,人的一生就是努力的做好现在的事,并且争取做好更多的事,让更多的果实留给后代,我并不同意别人讲的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毕竟有消极的一面,试想,如果所有人都努力地做好当前的事却只会安与现状,那么当疾病或者灾难来临时,我们何去何从?

  我想,人的一生,只为了一个信念:不做第二给(个)谁,做第一个自己.这样才能活得精彩,活出自我,虽然这是个没有英雄的年代,但是,只要心中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角,一定能让世界瞩目,让世界为你赞叹,而不白费了人一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0

  《相约星期二》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翁是一个叫莫里的老教授,年迈之时得了绝症后,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将这辈子最后的一堂课教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米奇。米奇是一个体育专栏的主持人,在大学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在电视上偶尔得知自己在大学时期最要好的教授得了绝症后,米奇匆匆赶去看望了这位十多年没联系过的老师,而老师却决定将自己人生最后一堂课教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二人相约每个星期二上一堂课。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上课,这门课教授一共讲了十四个星期。在这十四个星期里,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份,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便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而这本书在美国一经出版便轰动一时,曾经连续四十周被列入图书销售排行榜。

  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里老教授所呼吁要摈弃的东西,正是我们社会所追求的,包括作者米奇,他毕业后努力追求的正是老教授宣布要摈弃的。莫里老教授告诉米奇要建立自己的小文化,真的很佩服这样一位老人,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物质,权位,虚名的社会,他能在遵循文化的一般性生活准则上建立自己的文化,而且在临死之前还能为呼吁阻断这种文化灌输而努力。当然,此书里面莫里老教授还提到很多值得让你深思生活的意义的话题。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将了一辈子课,把最后一堂课留给了后人,深思人生的意义…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1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老学者,临终前的14堂人生课。

  米奇是一个幸运儿,他在短短的14个星期里学到了这一生都适用的东西;莫里也是一个幸运儿,他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里让所有人成为了他的学生,听到了他的思想;我们更是幸运儿,在遥远的这儿听到了莫里教授的谆谆教诲。(是呀!我们都因此成为幸运者!)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轮椅,那笑容,那台录音机,我听见他在说:“我不像让世界惊慌不安。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当然,莫里教授的话值得珍藏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人们把我视为一座桥梁。我不像以前那么活着,但我又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很多很多,这些话语,这些真诚的话语,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哀。这位终身的教师,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2里,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震撼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觉悟,莫里的话无疑在告诉我们:“这就是!”

  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临死前,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义,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无私。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一生,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他的泰然,他的纯真,他的思考,他的无畏。让我们,向他肃然起敬!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2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这篇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然后在他过世后,学生把他的笔记整理出了一本书,就是《相约星期二》。曾想过要看看这本书,不过不久就淡忘了……

  寒假有时间整理我的书柜时,因为爸爸的书和我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一眼就瞄到了爸爸以前买的书。“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映入眼帘,这句话虽然精练却引起我的注意,记忆被回忆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既然当初没有看成这本书,那就趁寒假好好读读吧!

  在书中我面对了一个很乐观,亲切,谈吐幽默的一个老人。他竟然为自己办了一场葬礼,并且随着每个人给他写的诗而又哭又笑。每天他都要面对他自己的萎缩,今天到哪里,明天到哪里?这几乎比死亡更痛苦,看着自己的身体不断萎缩,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但是这位社会学老教授却享受着死亡,并经常和米奇笑谈他仿佛又回到了婴儿期,有人帮他上厕所,有人帮他擦屁股……

  在不同阶段都要享受着这个阶段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年轻时浪费青春时间,老了之后才开始后悔曾经。我欣赏莫里教授的欣然接受,他不羡慕健康人的身体,他只是努力地把这段时间过着充实,享受即使病痛中的美好的事。既然一天天都要过去,那么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能享受快乐和幸福的权利?而不是害怕并恐慌死亡,衰老的到来。

  不过:“一旦你学会怎么去死,你就学会了怎么去活。”这句话好深奥的……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3

  曾听说,有一本叫做《相约星期二》的书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我慕名看了这本书。没想到,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其实很简单,作者米奇,像许许多多有事业心的人一样,努力工作,拼命赚钱,逐渐在对金钱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见了大学里的教师,已身患绝症的莫里,两人相约于星期二,共同继续从前的课程。

  莫里老人用濒临死亡者的内心体验,指导着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他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与生活讲和;爱是人类一生都该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并不要怎样的奇异、奢华,而是简单、轻松和快乐;他还告诉人们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实感情

  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的感受,我只是觉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爱情仇,催泪弹似的偶像书籍后,这本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我开始明白了这本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因为现实社会有时候太浮躁了,人们都在忙碌、彷徨,为功名利禄而奔波,忽略了内心深处真正的感受,所以内心空虚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而莫里的生活恰巧填补了他内心的空挡,所以莫里与他的人生观,就开始被人们接受和喜爱了。

  而且,莫里也给我们带来了对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仅仅勇往直前,还要不时停下脚步,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反思一下从前的生活。莫里也说,很多人在忙着工作,他们有了钱、房子、车,可是他们在精神上却一贫如洗。

  书的高潮以莫里的去世而结束,人虽然已去,而话语犹存,这本书让我知道怎样在平凡中寻找快乐,让我知道如何在缤纷的世界里永远保持一颗纯洁而宁静的心。

  莫里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我想,我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去感受。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4

  很早以前就听人说过《相约星期二》这本书,书中说的是"一个老人"向"一个年轻人"讲的"一堂人生课。拿来一读,里面的道理还真值得回味……

  书中讲的是一个年逾七旬的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以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给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的星期二听他讲课。老教授的谈吐非常亲切,幽默,对自己即将死去毫无忌讳,勇敢的面对死亡,让人们对死亡消除了恐惧,他讲的都是些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堂课讲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课是葬礼。

  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他说,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们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们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他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低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惟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的面对整个社会……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不经常讨论这些问题,但我认为老教授的话很朴实,很耐人寻味,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向莫里老教授那样,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权利,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审视我们自己,不要一味的索取,一味的埋怨,不要怕,不要悔,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这样我们才活的更有意义。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5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封面上的一句话。这句话言简意赅,是画龙点睛之笔。而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属于莫里与米奇的人生课,更是我们应必修的一门课。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莫理的老教授,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他把他的学生米奇叫来,在他最后的一段日子里,给米奇上了最后的课程,相约在星期二上课,他们谈论的话题有很多:有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若在你生命中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么做?这是米奇在莫里临终前几天提到的问题。对于我们,可能要回答:“当然是玩,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天,或睡上一天懒觉。”而莫里的回答让人们无法料到:“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论他们的问题,谈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颜色,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的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个好觉。”现在我明白了,莫里为什么能在最后的日子中仍保持一种健康向上,乐观的心态,通过他的回答,我已明了。

  而我们,能否向莫里学习。不要对自己的得失那么关心,不要对金钱那么在意,当我们仍沉溺于追梦的幻想中时,多少时光偷偷的从我们身旁溜走,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写的那样:“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是否能够仔细地思考一下现在,努力把握现在,只有现在,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把握住现在,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

  而莫里与米奇谈论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人生话题需我们仔细思考……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6

  莫里在患了绝症以后,妻子总是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他,儿子们总是抽空来陪他,鼓励他。(他不希望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工作专门陪他,他不愿因自己影响到孩子们。)让他拥有了死时的安宁与宽慰。

  莫里说:“假设我离了婚,或一个人生活,或没有孩子。这疾病——我所经受的这种疾病——就会更加难以忍受。(莫里得的是肌肉萎缩症,从腿部开始肌肉萎缩,萎缩部位慢慢失去知觉。这种肌肉萎缩会一直发展,从腿部到腰部到胸部,最后到肺,直至停止呼吸。在病情的发展中,莫里经受着腿部僵硬、腰部僵硬、胳膊僵硬、脸部僵硬,嘴巴僵硬,甚至全身僵硬的痛苦折磨。)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当然,会有人来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的。这跟有一个始终关心着你,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我称家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读到这里我更体会家的重要。对“家和万事兴”“家是温馨的港湾”等说法有了更深的感悟。

  记得前几年因小姑子一家结婚后一直没搬出去住,大家住在一起。这件事常常让我心生烦闷。于是和婆婆、小姑之间就有了一次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家已是战争的导火索,让我畏惧,让我心凉。整天心力憔悴,更无精力投入工作。可谓家庭、婚姻、工作团团糟。

  现在看开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家庭也温暖和睦了。我和爱人的工作也都大有长进。家是一个支撑,家是一个保护伞,家更是一个后备军。

  现在每当同事因家庭琐事而生气时,我总是开导她。家——离不开尊重、离不开理解、离不开包容,更离不开信任。莫里让我对家爱得更深。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相关文章:

1.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2.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4.相约星期二读后感(通用25篇)

5.相约星期二读后感(通用5篇)

6.《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

7.《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

8.《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上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 下一篇: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