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读后感

2021-06-22 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书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书读后感1

  天下散文何其多哉?但能把政治和文学结合得精妙的,怕是不多。一直觉得政治有着大家长般严肃的外表,因而缺乏可亲的温度,教科书上关于伟人的故事又少了些灵动——直到我遇见梁衡先生的红色散文。

  已经许久没有坐下来将书翻开后便一气呵成地读完,但从《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逊中抬起头来已是子夜。先生的文字时而两翼生风翱翔天宇,时而木桨点水缱绻春风。

  在他笔下,无论是领袖、名人,或是小人物,无一例外有着人民至上的信仰,不同的是,他们那样生动可亲,你仿佛能看见他们在书桌前徘徊、在田地间思考,能看到他们对着星空沉默、对着幼子落泪。在书里,他们成为血肉丰满的人,一些细节隔着书页和历史,力量直指人心。

  书中人物的风骨如傲雪红梅,对当今的党员领导干部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梁衡先生寓情于笔,将他们一一道来。

  他用《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红毛线,蓝毛线》诠释了共产党的务实清廉、克己为民;他用《这思考的窑洞》、《毛泽东翻脸》从勤勉好学和敢斗争、意志坚等几个方面刻画了一个立体的领袖形象;他用《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邓小平认错》、《谁敢极言?谁能极言?》描摹了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和他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英明果敢……

  这样的文章在书里有许多,难能可贵的是梁衡先生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用细节和读者对话。他写情感,如小平落难时为受株连而身残的儿子洗澡:“多么壮实的儿子啊,现在却只能躺在床上了。他替他翻身,背他到外面去晒太阳。

  他将澡盆里倒满热水,为儿子一把一把地搓澡。热气和着泪水一起模糊了老父的双眼,水滴顺着颤抖的手指轻轻滑落,父爱在指间轻轻地流淌,隐痛却在他的心间阵阵发作。这时他抚着的不只是儿子摔坏的脊梁,他摸到了国家民族的伤口,他心痛欲绝,老泪纵横。”

  他写人格,如彭德怀因对提出非议被定为“反党分子”后,“他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三分地,把粪尿都攒起来,使劲浇水施肥。他要揭破亩产万斤的神话。1961年11月经请示同意后,他回乡调查了36天,写了5个共1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

  涉及生产、工作、市场等,甚至包括一份长长的农贸市场价格。他固执、朴实,真是一个农民。”在我看来,作者用多种表现手法,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分明是有一腔热忱在涌动,急切地告诉每一个读者怎样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拥有中国人的风骨!

  有人会说,伟人和先贤离自己太远、难以效仿,那么,在这本书的下篇,梁衡先生用大量的篇幅写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他写一位无名女教师的敬业奉献——“你抚摸着教案说:‘教材不会大变,但学生每年都在变,我不能用剩饭去喂他们。

  而且确实是教一遍就有一点新体会。’这时我才注意到,每本教案都用两种墨迹写成,正页用蓝色,是课前的备课稿,反页用红色,是课后的教学体会。有一页上记着一个学生就一道题与老师的不同解法,你竟高兴得连画了三个惊叹号。”

  (《事业便是你的宗教——无名者之四》)他写坚守边疆植树的姑娘——“你18岁就离开家的,是偷着报名,硬跳上汽车跑的。当母亲追来送行时,你只在车后的烟尘中依稀看到了一个拭泪的影子。可是,几十年,你没有回家。几乎年年出差,每次车过宝鸡,你遥望秦岭那边,心想老母这时也许正倚门盼女呢,但怀抱里的种子又正是播种期,硬硬心,不下车,又回到了住地。”(《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红与绿之一》)

  不用再一一列举了,文章中闪现的风骨,无论是务实进娶清廉为民,还是勤于学习、爱岗敬业,不也正是现代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效仿的吗?书中的许多人,物质条件并不丰富,却是“瘦到梅花应有骨,幽同明月且留痕”。他们考虑的不是“小我”而是“大我”。如果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能在工作之余静下来翻翻书,用心体会书中的风骨,养点“浩然气”,那么,离“千里快哉风”想必不会太远。

  红书读后感2

  《红书》就是这么一本让人感觉荣格是在“胡说八道、疯了一样”的书。看得挺痛苦的。

  我一直在被灵魂这些内容困扰,我想做回一个只追逐名利和权色的“人”。但我发现,诸如“时间”“存在”“终极”“灵魂”这类词汇,已经扎根于脑海中,甚至成为时不时证明自己还“活着”的标记物。

  《红书》的阅读过程,一定程度上舒缓了我自己逼问自己的压力。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在我这一生中得出某些回复,但我可以肯定,我会“秃头”,或者“提前”死亡。

  以下摘抄一些句子和段落,谈谈我的一些理解。

  【我们一部分的生命活在当下,另一部分生命连接到过去。】这是导读里的一句话。引起我共鸣的是后半句,我有一部分生命在过去。而了解过去,往往也会知晓未来。之所以这么说,在于“过去与未来”都需要思考,这两块内容,由人的智慧联结。通晓古今,不容易,甚至不可能。但若“已知”的尚未翻遍,谈“未来”的话我认为是可笑的。在此我讲下,我讲的未来,并非“当下”的延展。而是客观事物必然的发展趋势以及承载这个趋势的“时间”。

  【个体化只适用于少部分人,对于那些没有足够创造性的人而言,最后重新建立与社会集体相一致的价值观。个体不仅要创造出新的价值观,而且必须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因为社会“有权利期待具有可实现性的价值观”。】结合社会学的内容,就能很好理解这段话。稳定的当下社会环境,离不开对“稳定”的支持。即使有破坏了明规则的行为发生,但潜规则依旧承担着重大的维稳作用。新规则,就是社会认可后,便可被广而告之。而“个体化”,已经超越了“社会”这一人类文明的架构。这也很好解释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荣格在嚷嚷什么——我还在社会框架中,“被禁锢着”。

  我们通常听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书里有这么有段对应的阐述【人必须在自我的功能(I-function)上站稳脚跟,也即是说,他必须完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那么他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上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粗暴地讲,是穷人不配思考自我。这个“配与不配”,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往前一步讲,“穷人”是社会概念,若超脱这一内容,我想你一定会很幸福。我们绝大数人,乐于作茧自缚。

  【荣格认为由法国大革命开创的理性和批判时代压抑了宗教及非理性主义,这种压抑‥‥‥导致非理性主义以世界大战的形式爆发。】高中的想法,在这书中得到了佐证。——一个既定的思维框架,最后会阻碍对真理的探寻。理性逻辑思维便是其一。我不清楚这么表达对不对,但我敢肯定的是如果理性主义称霸世界,那这世界将会很无聊。

  【19XX年,“原我”成为一个心理学概念。荣格对它的定义如下:既然自我是我的意识场的中心,那么它就不是我心灵的全部,而仅仅是诸多情结中的其中一个。由此要区分自我和原我,由于自我仅仅是我意识的主体,而原我是我的全部,因此原我也包含无意识心灵。】借助“局部与整体”的.概念,可以理解好这段话。“自我”是整体我(原我)的局部(核心)。二者相互统一,而难点在于,认识自我本身已经很难,荣格却已经到达了另一高度——和“原我“交谈。——【在无意识幻想中,原我通常以高级的或理想的人格形式出现,就像浮士德之于歌德,查拉图斯特拉之于尼采。】

  【路就在我们身上,不在诸神那里,不在说教中,更不在律法里。我们身上有路、真理和生命。】穷极一生去了解自己,追下去,也许就了解了本质。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依旧是理论指导,具体的方法论,没有头绪,或者没有什么普遍意义上的方法论。【灾难会降临在依照别人的方式为榜样而生活的人身上!生命与榜样相悖。】求同存异。生命殊途同归(死亡),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路途,如果一味地追求复刻“榜样”的生活方式,就忽略了自我“原有”的所对应的方式,或许这就是荣格说的“灾难”。虽然日常生活中,为XX疯狂打call,效仿XX一样生活的事挺多的,但似乎也挺开心的。停留在表层的欢愉与痛苦中,更深的灾难只要不自知,就足够了。

  【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时代精神就是你的评价标准,但是不论在哪一极,深度精神都凌驾在时代精神之上。】如何理解“深度精神“——一种无以言状的东西。如果有人不怎么说话,尤其是在贴标签时,他可能选择了凌驾时代精神的上层。荣格有一个反问句,可以表明如果去追问深度精神将面临如何的情境。——【我的朋友,你能猜到我们的孤独已经升到什么样的高度了吗?】

  【白昼不能通过自己而存在,黑夜也不能通过自己而存在。‥‥‥意义稍纵即逝,是荒谬到荒谬之间的过渡,荒谬也转瞬即逝,是意义到意义之间的过渡。】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么做没有意义“。我听到后一般也不反驳,因为人家讲的往往是”无用功“,是一种做事上内容。意义这个词汇,门槛虽低,但认真理解起来,只会让人惧怕、压抑。

  【你认为地狱的本质是什么呢?地狱是在深度带着一切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不再或还未拥有能力;地狱就是在你再也无法获得你能够获得的东西之时;地狱就是在你感到你必须思考和感受和你做一切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之时,而你自己又必须对它负责;地狱就是在你感到自己严密规划的所有严肃的事情也让人感到荒唐可笑之时,一切美好也是残酷,一切善也是恶,一切高也是低,一切愉快也是可耻。】仅摘录。

  【我们在世上活一天,就一天也免不掉试探。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圣人是完全圣洁的,人人都会受到试探。】不要考验人性。

  【人类的工作是为了稳定,但却在混乱中游弋。】关键点在于,从混乱中清醒,朝着某个方向活着。

  【不能忍受怀疑的人也无法忍受自己,这样的人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他停止生长,所以他没有生活。】在这方面,我是很开放的。但表现得不是这样,这是因为某些特性和目的使然。对于生长,最简单不过的就是阅读了。平心静气,这样的阅读时光已经是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你玩弄谦逊,对自己的优点只字不提,希望别人能够替你说出你的优点,如果别人没有这么做,你会很失望和受伤。】小心机,哈哈。自卖自夸,缺少信服力;但换个“第三方“来评述,完美。

  【金子不能掌握自己的意志,但它能够支配整体、被蔑视和强烈要求的事物,是无情的统治者。】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金子不再是其本身,它拥有支配整体的权力后,其本身不值一提。当你需要进入一个庞大的整体、甚至想达到支配这个整体的时候,就必须“身不由己“。荣格这段话,是在强调这样情况所蕴藏的”必然性“。

  【知识有不同的水平。这些东西就像你所知道的那样,只有在你的世界里,事物才总不是所知道的那样,因此在你的世界里才有错误。】不要停下进步的步伐。

  红书读后感3

  传说啊,从前中国的一些渔民出海大鱼发现了一些海岛,他们就在海岛上建造房屋,开垦土地,时间久了,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个国家,作文看红书有感。他们都学习不好,写的字都缺胳膊少腿的,这个国家就是今天的日本。你现在走在日本的城市中,就会发现日本店铺的招牌就有好多繁体的汉字。那么日本和中国是一样的种族。是呀,如果不开口说话,单单看脸,谁都看不出中国人和日本人有啥差别啊。

  日本由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地处太平洋的地震多发地区,日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

  日本的爸爸、妈妈都时常对日本的小孩子说:“你们要努力学习,让日本强大,等日本强大了好搬到不地震的地方生活,小学。”日本人非常团结,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团结,才能不被别人欺负,才能战胜别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把中国打得落花流水,日本杀死了太多的中国人,是不仁道的,残忍的。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团结精神,学习日本人做事认真的好的地方。只有学习别人的好的地方,自己才能做得跟好。变得强大,才能不会重蹈覆辙!

  红书读后感4

  革命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无论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勤勤恳恳的为人民做事。可是,不叫的狗是最可怕的,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令人惊心动魄:谈笑间,一个异样的动作,一个不自然的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有可能牺牲。而杨子荣正是执行这种异常危险工作的人。

  杨子荣是东北联队的侦查英雄。1946年,他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带领下来到东北消灭盘踞多年的土匪。杨子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化装成土匪,打进匪窝!就这样,他孤身一人来到了威虎山。山上,应对老奸巨猾的座山雕设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阱以及凶恶的八大金刚的盘问,他不慌不忙,以自我过人的智慧和勇敢经过了考验和一个又一个危险,并及时送出了情报,全歼了土匪。

  合上书,那鲜红的“林海雪原”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加的红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一群战士,在深山老林里奋斗,他们,不但为了自我的梦想,更为了共产主义的事业。他们不怕死,因为他们的脉搏早已和这郁郁葱葱的树林联结在一齐,他们的心永远跳动在这白雪皑皑之中。可怕的穿山风吹不走他们,密集集的枪林弹雨吓不走他们,只因他们有了自我的梦想: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们对梦想不懈的追求,甚至甘愿付出生命。是啊,梦想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没有梦想,心灵便会空虚,浑浑噩噩的挨日子。然而有了梦想,该如何呢?应当不懈的追求,执着的追求,冲破层层阻碍,到达心中的高度。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他虽败犹荣,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任何人都无法从精神上击败他。成功便是梦想的实现,每个人的成功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梦想也不一样。

  我们好比海中的迷失者,梦想便是彼岸的灯塔。若无梦想,中国何来几千文化;若无梦想,中国就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站的挺直。因为梦想,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因为梦想,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圆了人类的飞天梦。

  其实,梦想很简单。每个人并不需要都立下豪言壮语,只要每人都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只是,树立一个梦想不难,花一段时间追求也不难;难的是花尽毕生尽力追求自我心中的高度,只要努力,纵然没实现梦想,但至少能给自我的人生一个交代。

  在生活的海上,梦想之舟使我们纵横遨游,可是,如果不到达彼岸,舟又有何用?所以,让我们驾着梦想之舟,鼓荡起梦想之帆,破巨浪,乘长风,最终到达梦想的彼岸吧!

  红书读后感5

  “生命与榜样相悖。如果你根据一个榜样去生活,那么你活出的就是榜样的生命,但是如果你不活出自己的生命,那么应该由谁活出你的生命?所以,活出自己吧。”荣格

  荣格在《红书》中序言里的这句话,让我激动的开启了这本书的旅程。

  很多人知道这本书,说看不懂,看着太高深。

  有些人则认为荣格是疯子,疯子的书没有价值去看。

  有些人觉得这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书,不走这个流派没有必要看。

  我也是一直不知道这本书,对荣格本人也没兴趣。偶然在书店中看到,很好奇却也因价格而放弃。

  缘分让我通过一个课程大概了解了荣格的理念,很感兴趣,友人便赠予此书。面对又厚又大的它,我感到压力,同时看了目录却又控制不住的想要翻阅。书中很多对话,很多意象,有趣中引人思考和联想。

  最开始的这句话,是书中重点之一,在后文中多次加以解释。

  我们从小被太多榜样教育,像学霸哥哥姐姐一样,像谁谁谁画画好,像谁谁谁唱歌好。尤其当爸妈夸赞别人长得真秀气,长得真高,真乖之类的,作为孩子一下子就认为那样是爸妈喜欢的,之后便以此为目标,变成那样或完全不要变成那样。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要被看到。

  我们的独特没有办法被看到,我们便会将其隐藏,生出多种面具也好,防御也好,按照这里的就是榜样。

  当孩子有孩子的榜样,当学生有学生的榜样,然后职员的榜样,父母的榜样,等等等等。社会制度和奖罚体制也会添油加醋。

  榜样的生命被大家活出,那么团体就只有一个榜样了,很可能几千人只是一个人。当大家的自我生命活不出来,它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因为它的任务就是要活出自己,这样便可能会产生矛盾,引起疾病,不论心理还是身体。

  榜样在大脑中,尤其在左脑,这要感谢我们的大脑发育。左脑晚发育,却被如此看重;好似我们如此在意未来,而非当下,也忽略过去历史。

  同时,生命在心中,在身体,它完完整整的,只是被包裹,被压制,被忽略。就像我们小时候被对待的样子,我们也这样对待我们自己。我们以为榜样就是我们一生的目标,为此付出一生在所不辞,流芳百世,可能成了别人的榜样也不一定呢。而我们的灵魂和神性被包装的厚厚的,它不会被流传,因为它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它只有被发现被展示,同时它也一直在想要突破。

  很多人说心中有股冲动,可是不知道怎么释放。也许那反而是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不活出自己,那么谁来活你?

  如果你要活出自己,就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它就在你身上,不在宗教,不在道德,不在法律,就在你身上。

【红书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1.红书读后感(通用8篇)

2.红书的读后感(通用5篇)

3.红书读后感

4.《红高粱》读后感(通用13篇)

5.《红奶羊》读后感(通用6篇)

6.红豺读后感(通用8篇)

7.红脖子读后感(通用13篇)

8.关于红奶羊读后感(通用8篇)

上一篇:天才少年维克多读后感 下一篇: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