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工开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工开物》读后感 1
《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的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粮油、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如今科技发展先进,《天工开物》里的许多在作者看来当时先进的知识与技能,都已落后,不再能当做工艺说明书使用。可作者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仍是值得肯定的。书中的知识是前代人给留下的宝贵遗产,有许多还值得现在的人参考。尤其是作者提倡的“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观点,更值得我们后人推崇重视。
当读到用澄清过的黄泥水过滤出白如霜雪的蔗糖时,当读到那些细分的农作物品种及其种植灌溉施肥收获和加工方面的知识时,当读到那些治炼养蚕提花纺织印染等技能时,不得不慨叹古人心思之细密精巧。大呼一句,原来先祖们曾这么能干!
一部华夏古代史,不只是正史所记载的那些帝王将相的争权夺利,烛影摇红,居然有如此多的能人异士,不图显达,在底层默默做事,当着国家的基础柱石,才于千难万险的风雨飘摇中支撑起庞大的五千年传奇!明确点说,那些被歌颂被称扬的`明君贤臣们,他们对生产和科学发展起到的破坏和阻碍作用远比促进作用要大。
“麂皮去毛,硝熟为袄裤御风便体,袜靴更佳…...殊方异物如金丝猿,上用为帽套;扯里狲御服以为袍,皆非中华物也。兽皮衣人此其大略,方物则不可殚述。飞禽之中有取鹰腹、雁胁毳毛,杀生盈万乃得一裘,名天鹅绒者,将焉用之?”
“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杪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即织者不知成何花色,穿综带经,随甚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盖绫绢以浮轻而见花,纱罗以纠纬而见花。绫绢一梭一提,纱罗来梭提,往梭不提。天孙机杼,人巧备矣。”
以前看南方收稻米的故事,总想不出那种打稻子的桶是什么样子。直到某天,在超市书架上看到《天工开物》这本书里的插图,才明白,“哦,原来是这样子的!”
以前为建筑学家梁思成画的那些精工细描的古建筑图惊讶过,看到《天工开物》里的插图,才明白,古人在以前那种科技条件落后的条件下,治学精神远比今人更为严谨,所谓民国大师,只是离我们的年代近些,宣传的多些,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能工巧匠或高知文人,化做春泥,才培育出现代文明这枝艳丽夺目的牡丹花!
以前曾为几百斤重的精密机械图纸被当作废纸,直接送往纸厂回炉惋惜过,看过《天工开物》,才明白,这个世上被浪费的,岂止是那些图纸!八股取士的落后制度,对国家的危害不是一般的大。宋应星这样的人才,居然考五次会试都不成功,最高官衔不过是个知府。生时寂寞,成名后依然寂寞,到如今,未见有过特别推荐赞许这种科学精神的电视剧或是文学作品出现。
以前山西乔致庸在内蒙呼和浩特经商,与人争做胡麻油霸盘,大量囤积胡麻油,缸和瓮用完,干脆用羊皮缝成袋子,装上油,以木筏子装载,顺河而下。路上漏油,连河面都浮着油,香喷喷的。那时想着,这胡麻油想必不是芝麻油吧?或者是另一个品种?芝麻油那么贵,怎么会舍得这么糟蹋?
看过《天工开物》,才明白,原来胡麻又名脂麻,今人有注释说是芝麻。听朋友说,胡麻是北方寒冷地区的油料作物,与芝麻不同,在晋北见过。胡麻油味道有点呛人,较棉籽油好,但远不及芝麻油。想来这位朋友说的是对的,眼见为实。无论是芝麻香油还是胡麻油,这位汇通天下的乔大商人,真是舍得下本钱造啊!
我们的媒体,乐于报道的是官员们的动态,明星们的花絮秘闻,商人们的传奇手腕……大量的媒体资源都被浪费在宣传些落后思想上,什么嫡庶、宫斗、神鬼迷信、怪力乱神,刀光剑影、比富笑贫、婆媳斗法、底层互害……
正风不行,正道不彰,不以科学为重,用着先进的互联网,传播着各种封建迷信落后的思想行为,没见到大力宣传公民的各种权利义务,提倡科学民主发展,成天就是用各种下作的玩意儿麻醉愚弄着社会大众。
火热的直播平台上,不仅有会说么么哒,会撒娇要打赏的美女,一脸皱纹的算命先生也要来凑个热闹,居然戴个眼镜,利用直播平台现场给人算命!这个时代,真是让人无话可说了!知识和文化,应该用在促进人类发展进步,与自然和谐共处,让美好生活得以延续更长时间上,而不是用于奢侈享乐,掠夺大自然的资源以供短期的受用上。
污染水源,污染空气,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促进动植物产量的提高,靠提前透支子孙后代那份来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绝不是什么好事。或许,几十年后,能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的水泥路面,残墙断壁的钢筋水泥建筑,野草荒城,黑水白沙。后人唯有大骂而已,还能说啥呢!
《天工开物》读后感 2
人类的生存依赖五谷,但是五谷的生长需要人类的种植,人类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天工开物》是我们祖先对于农业和工业技术等的总结,是存世最早的一部著作,也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世界它详细记述了有关农业物种培育和冶金工艺工艺等内容,同时还记述了有关工艺设备和组织生产等方面的研究经验。
在农作物品种的培育方面,本书通过人们对水稻、麦子等新品种开发事例的研究,分析了土壤、气候和培育方法对于农作物品种生长变化的影响,同时又根据蚕蛾杂交所出现的变异情形,指出了人为的方式可以改变物种的特性。这为农作物新种的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冶金工艺方面,记述了锌的冶炼和锌铜合金的内容,这不仅在中国史上是首创,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也是率先提出的。而书中关于用锌金属代替炉甘石冶炼金属铜的方法,也是世界历史上采用该技术的首次记录,非常珍贵。
书中关于各种工艺技术的记述比如水车的应用、灌钢技术、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技术和熔融技术等内容,都涉及许多物理学的'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天工开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天工开物》对农业和工业的叙述让人敬佩,更让我惊讶的是古人的智慧。“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这是蕴含哲学含义的,讲述了事物的变化,从土壤到农作物的品种和特性,将随水土的变迁而改变。古人能认识到这种发展规律,让我震惊,谁说古人的智慧比不过现代人?这不是很好的佐证吗?
《天工开物》读后感 3
禾下乘凉,天下富足。——题记
“禾下乘凉梦”这一名词这从我有记忆起,就知道这是袁隆平爷爷的梦想,因研制出了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后,他就成为我最崇拜的偶像。
儿时,不懂事的我经常问长辈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那一次我问爷爷:“袁隆平爷爷为什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呀?”爷爷听后,郑重地对我说:“因为他拯救了饥饿的中国人的生命,造福了世界。”此后,我对袁隆平更加尊敬。
最近,我有幸看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在我读到《万粒》这一章中的“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时,查阅资料,发现了一个粗人意料的事——宋应星在年少时,居然也有“禾下乘凉。”这一梦想。继续查阅资料,我也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宋应星在年少时期就十分好奇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为这些技术和经验著书,之后进京赶考,六次科考不第,一晃20多年已过,母亲病重,好友和哥哥宋应N已在京城做官,他只好放弃科考回家尽孝并著书。
在好友和哥哥的.鼓励和帮助下。《天工开物》这本科技名著中以印刷而成,这本名著中有两万多字,字里行间中无不体现着“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真理。结合历史,仔细一想“重农固本”一直是为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一代代人禅精竭员怨,致力提高农业技术,正是为了“人固邦本,本固邦宁”。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体现,在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大意义,造福了世界。
在我眼里,袁隆平和宋应星都是通过一粒种子想到了造福人类,造福世界的方法,两人一次隔空握手让我难忘,仔细想来,中华青史上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吗?他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精神——创新精神。当这些创新精神凝聚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创新组合,宋应星和他的哥哥,好友是一个创新组合;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是一个创新组合;屠呦呦和他的团队是一个创新组合;在这一个又一个创新组合中,体现了中国浩如烟海的知识和创新的组成,这些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这些创新组合,唤起了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创新精神。
我们古人就讲“周虽旧邦,其命为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让我明白了两位科学家只所以有着“禾下乘凉梦”。是因为他们都秉持着科技造福人类,造福世界之一宗旨而奋斗,新时代的我们应珍惜当下,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肯于专研,便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创新,不仅在《天工开物》里,在“禾下乘凉梦”中,还奔腾在我们的血液里,铸刻在我们生生不息的灵魂中。
《天工开物》读后感 4
第一次了解到《天工开物》这一本书是在电视上,看了一个公益片《典籍的中国》里面就讲的这本书,她被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正是这几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所以我在年前买了这本书,准备一睹工艺百科全书的真容。
作者是宋应星,本书主要写了五大部分食、衣、住、行、用,这本书写了当时明代中华经典的科技。
作品在第一张写了《乃粒》通过人们对水稻,麦子等新品种开发适宜的研究,分析了土壤,气候和培育方式,对于农作物品种生长变化的影响。同时,又根据蚕蛾杂交所出现的变异情形指出了人为的方式可以改变物种的特性。这也为农业新总的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要学习第一,重视见闻测验,不臆度侈谈。世间有的人聪明博学,受到大家的堆崇,但他们连枣花和梨花都分不清楚却猜测什么楚萍,连铸的模子都很少接触,却去侈谈什么是营鼎。第二、主张遵循规律做事,不盲干不投机取巧。比如说《乃粒.稻灾》塞古总和收藏古总要勤快,但不要盲干,否则会引起霉变而影响出芽率和抗病力。这都是作者在不断的观察和不断的学习。才得到的.知识。第三、纵使创新发展,不因盾守旧。第四尊重广大劳动者赞美其酱心精神,重视观察不辞辛苦的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思考并查阅文献资料,加以考证,最终,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写成了《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对于农业和工业的叙述我很敬佩,更让我惊讶是古人的智慧。古人在明代的时候已经认识到了发展规律,让我震惊,谁说古人的智慧比不上现代人?这不是更好的见证吗?
《天工开物》读后感 5
《天工开物》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灵感的书。书中,作者讲述了一系列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生动地展示了人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如何从自然中获得启发和启发。
这就整体感受而言,我对作者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的文笔简洁、清晰、富有想象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颇多。同时,他还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主题在当今社会也非常重要。
这书中要点很多,内容引人入胜。例如,书中提到一种神奇的植物,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作者还描述了一种非常高效的农业耕作方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些内容不仅在整个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读者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这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不应该盲目破坏和利用自然,而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大自然中获取启发和灵感,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这作为一名读者,我非常喜欢书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例如,勇敢而富有创造力的农民,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终于发现了新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那位善良睿智的老太太,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给书中的人物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这些人物和情节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
这总而言之,《天工造物》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仅充满智慧和启迪,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颇丰。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天工开物》读后感 6
《天工开物》这本书是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什么样的书才能被称为百科全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买下了一本《天工开物》电子书,闲暇时翻看了一下,颇有些心得。
《天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的'部关于农业和业产的综合性著作,书里不仅有各式各样工艺介绍,甚至还有一些方便理解的插图,收录了农业、业、业——诸如粮油、机械、砖、陶瓷、硫磺、烛、纸、兵器、药、纺织、染、制盐、采 煤、榨油等产技术。在粗略的翻阅后,我不由得开始感叹作者精湛的绘图技术以及中国几千年的工艺传承。
已经不能作为一本技术的说明书来使用,但上面的观点即使放在现在依然先进。比如书里有关农业和业的叙述“脉历时代异,种性随分”,讲述了事物的变化,从壤到农作物的品种和特性,将随的变迁改变,富含哲理。还有,书里写到“飞禽之中有取鹰腹、雁胁毳毛,杀生盈万,乃得一裘,名天鹅绒者,将焉用之?”这句话的意思是飞禽之中,有取鹰腹的细毛做衣服的,杀生过万,才得一件,称之为天鹅绒,怎么忍心穿呢?可以看出,作者提倡的是“强调类要和然相协调、要与然相配合”的观点,这些都值得我们后学习与反思。
《天工开物》读后感 7
星期一上午,我跟随陆书记一起,拍摄了有关《孩子看得懂的天工开物》的宣传片。“《天工开物》是堪称百科全书的‘中国古代科技宝典’,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陆书记的讲解,让我对《天工开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即我便和同学们一起展开了讨论,原来它是明代宋应星所编著的,书的名字来源于两部典籍,一部是《尚书》,另外一部是《易经》。陆书记见我们聊得热火朝天,也加入到了讨论中,“这本书记录了17世纪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中,诸如机械、陶瓷、兵器、纺织、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陆书记说的时候眼里闪着自豪的光。是呀,书中记录的种种科技发明让我震撼不已,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
翻阅着这套丛书,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是怎么样凝聚智慧、流淌汗水,造就了这样了不起的中华文明。这时我突然又想起袁隆平爷爷说过的一句话,“我有一梦,叫做‘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科学家们一直在延续和传承一个共同的科学梦想,那就是发展科学,利益民生,造福人类,促进文明。“物自天生,工开于人”,我也要做一个亲万物、晓天下的“小小博物家”,了解中华历史、传承科技文化!
《天工开物》读后感 8
《天工开物》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听老师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一笔一画间,都刻画了古人的智慧!我们学校的陆书记推荐我们在假期里看《孩子看得懂的天工开物》,这套书以立体书和翻翻书的.形式展现了7大代表发明,一翻开书,我就被深深吸引,真是爱不释手。
在书中我看到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有土壤、气候和培育方法;我看到了锌的冶炼,用锌金属代替炉甘石冶炼金属铜的方法;我看到了关于各种工艺技术的记录,如水车的应用、灌钢技术、失蜡铸造、熔融技术等。一边看书我一边跟妈妈说,当时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科学技术水平都领先,真是太棒了!我立志要好好学习,为重振中华科技而读书!
《天工开物》读后感 9
第一次看到《天工开物》这本书是在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上,节目中主持人说这本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让妈妈给买了一本《天工开物》,准备一睹工艺百科全书的真容。
第一次翻看时,这本书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书里不仅有各种各样工艺介绍,甚至还有一些方便理解的插图,这里面最吸引我的是《佳兵》这部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兵器,而兵器又是从金属冶炼锻造而成。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一步步的摸索出了实用的工艺方法。
《天工开物》读后感 10
“宋应星,宋应星!”我心里微微一颤,我这是在哪?这位宋应星难道就是《天工开物》的作者?我揉揉眼睛,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我这不会是穿越了吧?不行,我得赶紧跟上他,一探究竟,可别让他给跑了。我一路跟随他进了家门,这古色古香的建筑,配上这一望无际的稻香麦田,甚是惬意。一转头,便见宋应星一本正经地写着什么,凑近一看,原来是《天工开物》。他每写一段,就去晒盐池仔细观察一番,来来回回,折腾了许久,直到晚霞洒在田野中,都未曾见他放下过手中的笔。我不禁感叹,莫要瞧不上这小小的`《天工开物》,这可是宋应星呕心沥血、花费自己美好青春的杰作啊!我揉揉眼睛,再次睁开眼时,定了定神,已稳稳地坐在了书桌前。
翻开这本中国百科全书的鼻祖——《天工开物》,心中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因为它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力量,更是古人勤勤恳恳、力求完美的精神和智慧结晶的展现。这场美好的梦境,让我对古老社会的文明史、发展史有了更多更立体的认知,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有信念,无论多大困难均能够被克服,这或许也是宋应星想通过《天工开物》所要表达的吧!
《天工开物》读后感 11
如今科技发展先进,《天工开物》里的许多是当时先进的知识和技能,都已落后,不在能当作工艺说明书使用。可是作者认真的态度仍是值得肯定的'。书中的知识是前朝人给留下的宝贵遗产,有许多还值得现在的人参考,尤其是作者提倡的“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观点,更值得我们后人推崇。
一部华夏古代史,不只是正史所记载的那些帝王将相的争权夺利,烛影摇红,居然有如此多的能人异士,不图显达,在底层默默做事,当着国家的基础柱石,才于千难万险的风雨飘摇中支撑起庞大的五千年传奇!
《天工开物》读后感 12
第一次了解到《天工开物》这本书是在历史书上,历史书上写着它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正是这几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是什么样的书才能被称为百科全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于前几个月买下了一本《天工开物》,准备一睹工艺百科全书的真容。
第一次翻看时,就给我带来了些许震撼,书里不仅有各式各样工艺介绍,甚至还有一些方便理解的插图,在粗略的翻阅后开始感叹作者精湛的绘图技术以及中国几千年的工艺传承。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五金》、《冶铸》、《锤锻》和《佳兵》这四部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兵器,而兵器又是从金属冶炼再锻造而成。当然冶炼在现在的.化学书上有所介绍,但相比化学书,《天工开物》少了化学式,以及理论上的追求,更多的是实用的工艺方法。在我看来能够直接运用于生活上的知识才是更为珍贵的,当然,没有理论上的知识就很难摸索出实用的方法,但我们祖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步传承摸索而出。
如果你真的认为这只是一本介绍工艺的书,就错了。作者借助这本书还在表达他的观点,的确如今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天工开物》已经不能作为一本技术的说明书来使用,但上面的观点即使放在现在依然先进。就如里面的一句“飞禽之中有取鹰腹、雁胁毳毛,杀生盈万,乃得一裘,名天鹅绒者,将焉用之?”这句话的意思是飞禽之中,有取鹰腹的细毛做衣服的,杀生过万,才得一件,称之为天鹅绒,怎么忍心穿呢?这样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反观现在的环境,每天吸着PH2。5,大量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能够摧毁一个文明的是什么力量,是自然的力量。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无千年正是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有听过有些文明因为刀耕火种最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以至于渐渐消失的新闻,而现在的我们不正式重蹈覆辙么?
虽然这本书无法在作为科学说明书来使用,但上面介绍的东西依然是像我们这样的高中生没有接触过的,确实是一本值得仔细钻研的书。
《天工开物》读后感 13
我在中学的历史书或语文书上就知道《天工开物》这本书,也大概了解这本书是讲古代的科学技术的。但对于中学的我,书籍是很遥远的,更何况我也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
工作多年后,我才开始阅读传统文化,我不知道是什么的机缘巧合开始看传统文化的,也许是心理学看多了,逐渐看到文言文的表达是多么富有内涵与优美,也是高于心理学的哲学内容。总之,我看的书中,几乎最喜欢传统文化了。
我不知在哪里看到过《天工开物》里关于制盐的内容,当时就觉得语言很精炼,也并不难懂,它与现代制盐方式大体相仿。这就引发我的兴趣,于是这本书就一直在我的当当购物车里了,等我看完手头的传统文化,它自己就呈现在我面前了。你看,一个人对一些书的爱好,是那么复杂曲折,也是那么自然流动。我以前也不看书,但不影响我现在看书,而且还是看经典的书籍啊!所以说,孩子看书,真的不能逼的,只能引导。
当然,我也是草马观花式地看完这本书,甚至是一目五行,只有遇到某些感兴趣的、能引发思考地才会停下来细细读、细细品。因为对于我,我没有必要研究性阅读,它对我现在的专业、修养以及人生境界没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对我专业、修养及境界影响比较大的,我才会慢慢读,慢慢感受。但到底是读了,我有什么感受呢?
首先是具体了解了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是一本几乎包含了所有古代科技应用的书籍,如各种农作物、工具、工艺、物品的生产制作等。这是一本科技的`汇总,这在当时来讲,是非常难得的。
然后是再次认识到传统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虽然是一本科技的书籍,但从字里行间无不显露出古人的智慧哲学,这是所有传统文化书籍都倡导的主题思想。
最后是再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你未必能看懂,未必对你发生实际的作用,但古雅的文风、古朴的文字,如春风拂面,让人感觉亲切,也让人领略中华文化的精深,甚至升起一种为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是以记之,与读者分享点滴。
《天工开物》读后感 14
《天工开物》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听老师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一笔一画间,都刻画了古人的.智慧!我们学校的陆书记推荐我们在假期里看《孩子看得懂的天工开物》,这套书以立体书和翻翻书的形式展现了7大代表发明,一翻开书,我就被深深吸引,真是爱不释手。
在书中我看到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有土壤、气候和培育方法;我看到了锌的冶炼,用锌金属代替炉甘石冶炼金属铜的方法;我看到了关于各种工艺技术的记录,如水车的应用、灌钢技术、失蜡铸造、熔融技术等。
一边看书我一边跟妈妈说,当时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科学技术水平都领先,真是太棒了!我立志要好好学习,为重振中华科技而读书!
《天工开物》读后感 15
《天工开物》全书一共分三卷,十八篇,书中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可谓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科技知识丰富程度令人咋舌,但凡那个时代出现的先进科技,都记录在内,而且还遵从了道家思想,崇尚科学和自然要结合得当,科技要顺应大自然,违背自然的科学都是伪科学。这个理论,在今天看来自然非常先进。
《天工开物》还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书中所描述的'许多科学知识,或者发明,至今仍在实际生产中作用。
比如齿轮的关系,今天汽车制造依然参考它所阐述的理论。
还有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点,古人就知道如何把烟雾收集起来,并集中处理,以免污染环境。今天很多砖厂的烟囱都在利用这个技术降低烟雾污染;很多墨水的制造厂也都用这个技术,取得炭黑粉墨。
这本书的出现,证明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比西方足足领先了三百百年。明朝就开始出现火药技术,而西方,直到清朝才开始有火药。但是很遗憾,西方用来打仗,中国则用来做礼炮和烟花,从没想过用火药去伤害人类。
回到现在,我们被西方卡脖子,曾几何时,我们相信市场经济是自由的,谁能想到西方人用强权干预市场?
我们骨子里还是太善良了,把世界人民想得太简单了。
如今,我们有过血的教顺,中国人觉醒了,相信不用多久,我们会用我们的文化感化全世界,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赢得世界的崇敬,毕竟我们的祖先证明过,我们曾经领先过。
《天工开物》中卷出现的内容,其科技含量最高,内容除了包括砖瓦、陶瓷这些低端的制作外,还记载了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磺、白矾的开采和烧制,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世界最顶级的科技。
还有榨油、造纸方法等。也远远超过了西方世界。
到了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这些技术,当今世界上还在应用,但我们从没想过卡一下西方人的脖子。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天工开物》的重要性。2020年4月,它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相信它的精神,能指引我们从回科技强国的行列。
【《天工开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工开物上篇原文09-24
天工开物·冶铸原文阅读04-09
《天工开物》二则译文的内容09-24
《天工开物》读后感02-13
《天工开物》读后感11-09
天工开物上篇·彰施原文及翻译09-24
《天工开物》优秀读后感02-13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序原文及翻译07-15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篇杀青》的原文及翻译06-13
读后感读后感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