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与永恒》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与永恒》的读后感1
什么是“教育”?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又或是许慎《说文解字》中所阐述的“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简而言之,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那什么又是“永恒”?永恒即永远、恒久,精神和世界永远存在,象征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美好愿望,这是百度百科对永恒的释义。那教育与永恒有什么关系呢?
临近寒假,学校给每个老师分发了一本李教授的《教育与永恒》,初次读来,苦涩难懂,李教授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自然与社会、家庭与学校等方面诠释了教育是什么,在人通往永恒的道路上,教育何为等问题,我合上此书,我想的是在新时代教育这个背景下,教师何为?
以我目前所教授班级学生的状况来说,有很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而英语教学非常依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和学生的多次交流,我发现,很多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想学却跟不上;有的学生会心猿意马,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听课效率不高,所以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下是我针对这个问题的反思。
(一)因材施教,加强师生交流
首先我会对初中英语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将知识形成一个框架体系,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并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力求将初中英语分类阐述,其次,课下,我会经常和学生进行课后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目前的英语水平以及每节英语课的掌握情况,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对上课的形式也进行一定的转换,过去都是老师一直不停的说,而学生作为观众静静的听,很多学生只听不思考,导致了上课效率不高,有一部分学生容易走神,甚至在课堂上犯困,这样不仅收获不到学习的效果,而且还会阻碍后续课程的展开,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转变一些上课的形式,比如课间加强练习,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关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一些阅读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英语知识,老师主要是答疑解惑,而学习还是要靠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堂教学时,应注重以教学目的为宗旨来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但并不代表学生对英语的认知程度就得到了提升,所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对教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时候自己感觉教的好,但不一定学生就学的好,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课后的作业练习和考试成绩也能真实反映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的掌握情况并没有充分的衔接,所以教学上要多和学生交流,对于知识要及时的巩固和加强,不断反馈自己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争取最大化的完善自己的教案,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及时和老师交流沟通,薄弱的地方及时练习和巩固,打造一个真正的高效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经过目前的教学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很努力,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不仅学习上收不到效果,也影响了学习的信心,这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不能学以致用。有许多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思维比较活跃,课堂上可能掌握了,但是一到考试就忘光了,记的不牢,而且也没有一个整体性,说到哪记到哪,但就是不会用,所以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高效合理的安排课后的学习巩固时间,课堂上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思考掌握的部分,反思自己掌握不牢的部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接受老师传授知识,课后巩固加强,并反馈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和老师交流,只有学生真正的学进去了,教学才算是真正的落实,否则花再多的时间,也是收效甚微,英语学习注重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和学汉语一样,英语也是一个个单词短语,在某种情境下组合而来的.,学生如果不读不写,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也还是不会,这样也就会在学习中收不到任何效果,所以我会让他们自己多读多写,然后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关注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群体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英语的学习既是阶段性的,也是承上启下式的学习,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相对其他学科要高,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学习上也要针对英语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才有更高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很多学困生而言,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知识听不懂,听着听着就容易心猿意马,甚至在课堂上犯困,考试成绩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也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导致自己越学越不想学。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一定的探索,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也研究了自己的一些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课堂的知识基本上都能吸收,课下及时巩固加强,没掌握的及时反馈,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多让他们进行情景互动,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他们不容易走神,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其次,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从基础抓起,从阅读、完型、听力、写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抓起,提高一个方面就是一个大的进步,最后,注重应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这样才能整体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
李教授书中写到:“教育者的心灵归宿大抵脱不了两种结局:越教越黑暗寒冷、越贫瘠荒凉;越教越明亮温暖、越丰厚繁盛”在我看来,前一种教育的结局,代表着“死亡”,后一种教育的结局,大抵就是“永恒”,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自我审视,把终身学习、不断成长、自我改革作为我们永久的志向。“我教故我在,我在即是永恒”只要我们教师用爱用心钻研教育,教育即是永恒。
《教育与永恒》的读后感2
何为永恒?爱·扬格说永恒是写在苍穹之上的。沧海一粟,时光的长河中,生命成了短暂的存在,生命与永恒之间似乎隔了一道鸿沟。然而人总是不甘于命运的,短暂的生涯中,他们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开出一朵朵花,这一朵朵馥郁芬芳的花结出一颗颗种子,风一吹,就是一次生命的播种。而这风就是教育,因着教育,文明得以传承;因着教育,未来有了无限可能性。那在人与永恒之间,教育何为?李政涛教授在《教育与永恒》这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思索。
本书中李教授以自问自答式的内心独白和质疑写出了对教育的思考。在作者看来,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本身是对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的追寻。
品读此书,我有所收获,亦心存困惑。书中提到了有关教育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教育的作用,李教授说“教育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十字路口,通往不同的方向,铸造不同的人生;但是,教育也有限度,是对人生限度的有限突破,它在个体身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克服了这个人的人生限度。”关于这点我是赞同的,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多种可能性。作为教师,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板,而是要充分的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可能性,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扬个性,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教育的目的不是扼杀孩子们的个性,而是让花开花,让草长叶,让树扎根,每个人都能得其所长。就跟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一样,如果有的孩子还没开花,请你不要着急,他可能是一棵正在扎根的参天大树。亦如陶行知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一生一态,不能一个标准要求死,百花齐放才是春。
同样的亦如李教授所说,教育是有限度的,它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局限。那么怎样最大限度的达成好的教育效果?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比如他认为现在学校制定的时间表是对人的肉体的操控,导致肉体丧失了精神和理性,教育时间设计中的“满”和“精细”更是导致了机械化和碎片化的人生。故此他主张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自我教育时间的安排权,分割权,设计权与建筑权还给学生。
关于教学时间设计中的“满”和“精细”,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尤其是初登讲台时的我们,每节课备得是满满当当,恨不得把那节课的知识一股脑教给学生,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吸收效果,忘了“过满则亏”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教学时间中过于“满”和“精细”,不一定利于学习,还可能适得其反。碎片化和机械化的学习让学生丧失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这都是现在教育状态下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
像这样引人深思的真知灼见,书中还有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学生共成长。教育之路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路的尽头叫永恒,立于苍穹之上。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播撒,心向光明,终有所获。
《教育与永恒》的读后感3
从做教师之日起我就深知一名教师肩上担负的责任,正如李正涛教授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学校是人类的学习中心和教育中心,学校是终身教育的中转站和加油站,它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和家园,而学校中的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班级和学校文化活动来完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三驾马车,而我们教师在这三驾马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创新教育手段、不断地汲取教育理念、不断地读懂各异的学生个体),在每日的备课工作中我们可能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我们在学情的分析中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合理的预设,并根据学生后续知识学习上的可持续性我们会找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起到融会贯通之用。
任何事物都有善恶、美丑的两面性,我们需要扬长避短,在教育生活中多给孩子美好的教育,感受教育之美,同时也需要给教师美好教育、美好教师的机会,这样才能使美好的教育得以传承和发扬,并积极创新。现如今的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纯文字的教育力量逐渐衰弱,还需要影像来拯救。正如书中所说一部好的影片是一个具有内生力的教育喷泉,前段时间校长在青联社推荐的几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影片(如《一生只为一事来》、《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就是如此,它能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观看中领悟教育的真理。
当前教育中有各种减负的呼声和喧哗,但是这样的减负好似跟我们的一线教师无关,很多教师被各种无关教育本身的一些琐碎事务所牵绊,导致老师无法真正静下心来做真正的教育,如果我们能把花在这些形式上的心思或者精力真正用在我们的教育中,教育才能如李政涛教授所说迎来新的希望,甚至新生。
在教育中我还需要不断修炼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自我审视,为使教育中的学生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没好的教育而不断改变、不断创新。
【《教育与永恒》的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