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向美而生的读后感

2021-04-19 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向美而生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向美而生的读后感1

  郑英老师说:“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郑英老师其人,即是“美好”的代名词。在这次讲座中,她饱腹诗书的气质、举手投足的优雅、笑容可掬的态度......都鲜活地向我们诠释着“美好”。

  看了《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之后,第一感受就是,郑英老师一定是个内心柔软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她每周都会定一束鲜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门着装都保持清新整洁;每次看书都要将手洗净......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里或许要多花费很多时间,但也正因为需要花时间,才更能体现出对生活的深情。

  其实我在学校里接触过很多老师,觉得他们身上都有这种对生活的深情。比如胡铁城校长,前不久在我裹着羽绒服去上早读的路上,看见他穿着运动短袖在跑步;还有胡自强部长、邱勇兵和汤军老师,他们经常结伴打乒乓球、去郊外骑行;还有汪正文老师,每个月都坚持跑步;还有当时被戏称是“祁门陶渊明”的汪文峰老师,办公室里的花花草草养的生机勃勃;还有现在办公室的“多肉达人”杨军师老师......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这种对生活的美的追求,无关年纪、无关学识、无关金钱,只关乎对人、对己、对物的深爱......

  真正的教育,不离生活之美,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门课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过好自己的生活,会为教育注入新鲜美好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会以拐弯的方式为教育人生做新的笺注和眉批。

  所以说,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再者,成为一个美好的人,还应当是一个诗人。

  马卡连柯说:“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中更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师者,当怀一颗诗心,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如此。我们不是文章、修辞、语言、考试的分析家,也不是教材和教参的操纵者。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远比“语文”更宽阔的视野,即引导学生发现美。师者,当以一颗诗心领悟美,再引导学生感同身受。

  昨天上公开课《夜归鹿门歌》的时候,我就发现拥有一颗诗心真的很重要,我们讲缘景明情,如果没有一颗诗心,又怎么去领会那些意象,置身那样的诗境,与诗人达到共情呢?

  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热爱生活,富有诗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教育向美而生的读后感2

  今年暑期,听一位朋友谈起,他们将邀请郑英老师前来讲座,郑英老师是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感动杭城十大教师、杭州市首届模范班主任、杭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曾经担任过双班班主任,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捧起了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书中的教育观点如一股股清流润泽我心。细细读来,既兴奋于自己曾一直追求的美的.教育,与名师共鸣,又激动于郑英老师把班主任工作描述得如此生动美妙,让自己更加心生向往。

  郑英老师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与孩子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这是教育的任务,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作为教师,要努力超越技巧的层面,走审美创造的道路,唤起孩子们对美的期待,追慕美好。

  一、美在内修自身

  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种无形的气质,教师概莫能外,但教师的特殊在于对学生有种长久而不着痕迹的熏陶和感染。而学生,是教师的精神后裔,教师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要想学生朝着美善的方向成长,自己先要成为美善的典范。我也一直把“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我努力的目标。每天清晨换上一身知性套装,浅浅淡妆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班会课上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聊服饰美、仪态美;设计手抄报、班级阵地时,我会跟孩子一起聊审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设计,而不仅仅是简单评价。在许多细碎的教育生活中,我也经常用仪式来表达内心的庄重和虔敬。我经常会在学生活动时拍下精彩感人瞬间,在活动后诗意地再现重温,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复习阶段我会在孩子的作业上画上大大的爱心,让孩子在上面郑重写下自己努力过程中的优势品格,点燃孩子的热情;我会用和孩子一起约定他们喜欢的鼓励方式,把奖励变成更有意义的尊重与爱的表达;当自己被感动时,我会真诚地向学生表达我的赞叹和敬佩。这样把生活的庸常、细碎,注入有仪式感的教育情怀,原本平淡的日子也会变得光彩熠熠。怀一半诗心,怀一半匠心,过着有品的生活,过着有趣的生活,过着有情的生活。偶尔在微信朋友圈晒晒和学生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晒晒家人之间的幸福美满,是啊,我们教育生活也可以如此美好。

  二、美在整洁有序

  理想的教室,也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教室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有诗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从看得见的美开始的。净化、美化、绿化、书香化是我对教室的布置要求。美的环境一定要以干净做底子。很多同事感慨怎么不管多破旧的教室在你手里都会焕然一新。净化是我的第一个法宝,我们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装饰或展示品都应该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每换到一个新教室,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重新规划布置教室。首先我会带领孩子清除教室所有无意义的物品和装饰。然后我会和学生一起规划教室的各个文化区角:公告角、图书角、劳动角、文化阵地角等。接下来我会和学生一起清理卫生死角,巧妙修补遮盖无法修补的角落。经过一番折腾,赏心悦目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室打造完毕。我希望我的孩子走进整洁有仪式感的教室时,会不自觉做出跟环境相匹配的行为,从而把整洁有序的习惯,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美感。我相信这样在实践中体验做事的条理和方法,同样会迁移到学习中。

  好的环境布置还需要好习惯来保持。我们知道班级的卫生情况直接反映一个班的班容班貌,间接可以看出一个班级的班风。无论是第一天值日还是第一次大扫除,我都会毫不吝惜地花上两节课时间手把手传授他们方法。第一节课我会给孩子集体传授劳动工具的“使用秘籍”。正如小小的铅笔在学生手中并不轻松一样,每一样劳动工具对孩子纤弱的手上肌肉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交给孩子这些被我们想当然容易的方法是关键。我教会他们拧干抹布,把抹布叠成和小手大小一样的小块,朝一个方向擦擦完后再折叠换面,当孩子掌握方法把自己的书桌擦得一尘不染时,他们脸上别提有多兴奋。当我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地关注孩子的习惯,给孩子们的荣誉护照上增加一枚印章,颁发一枚劳动徽章,布置一些经验分享作业时,孩子们也渐渐对待值日如同对待一项神圣的事业一样。每天我们一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静静享受属于我们的教育时光。

  教育向美而生的读后感3

  有幸拜读了郑英女士的两本书《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郑英,何许人也?她是一名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她的头衔很多,著作和论文更多。去年十月十九日,郑英老师来祁门一中作了讲座,听说反响特好。我虽未曾有缘亲临现场聆听,但从许多听过其讲座的同行的言谈和交流中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后来有幸获赠她写的书,我如获至宝,心情异常激动。我即刻就阅读起来,真是爱不释手。我似那干渴的庄稼,恰逢雨露的浇灌。两本书很快就读完了,可是放假之前我还是把书带回了家,好书是值得用心欣赏、

  慢慢品味的。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这个漫长的假期哪儿也不能去,不得不静心地呆在家。我重拾书卷,从书里找到一些最有价值的、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内容,阅读、品味、反思,郑英老师的文章在我心中荡起涟涟心漪。

  《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是郑英老师多年来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总结,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启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级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欢。希望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郑英老师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够为我所用,在面对真实具体的教育问题时,能给予我启迪和帮助。

  我尽管有着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可班级管理经验很有限。工作至今,我只当过两届初中班主任。说来也好笑,这两届班主任都是中途接班的。第一届记得是从20xx年到20xx年,那时七年级有两个班,到了八年级两个班并成一个班,学校把重担压在我身上,让我来当班主任,我可是只有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可想而知,合并后的班级管理比以前难多了。

  20xx年又再次接手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这届学生整体素质高一些,学习等各方面比原来那一届要好一些,所以管理起来相对轻松多了。可谁曾想又因工作调动换了一个学校,好在接手的班级就是八年级。初到这个学校,了解到这个班现状:基础差,纪律不太好,学习习惯不好,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全县倒数第一。学校又给我安排一门从未带过的地理课。三重压力,真是压力山大,我该如何是好?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带好这帮孩子,如何带好这两门课?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有成功,有失败,更有困惑。直到读了郑英老师的书才豁然开朗。她的.书中有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这些都可以为我今后的管理工作指点迷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优秀的或天生就是坏孩子,我们可以用心唤醒孩子内在的力量,帮助他们变得强大。我们需要用一双慧眼发现孩子的特质,扬其所长,补其所短,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郑英老师说得好,我们需要在工作的细微处用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班级管理表面上差不多,无非就是考勤、卫生、纪律那些事。事实上有许多细节,不同的班主任经营起来,价值也就相差甚远。怎样把“米”酿成“酒”,这很关键。需要我们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或困难来发酵,用一颗执着的教育心来升温,加以教育智慧来勾兑。这些细微处体现在与科任教师的合作艺术上,与家长的合作艺术上,更重要的是与学生之间合作的艺术,包括奖励的艺术和惩戒的艺术。

  谈到奖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知道少批评,多鼓励。有时也会来一点奖励,但收效甚微。现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奖励的误区,没有真正掌握奖励的艺术。奖励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表现,并且为其后续的行为注入恒久的动力。所以对奖励的时机、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奖励方式,最后效果也会因人而异。郑英老师说奖励要注意“发行量”,从而保证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体适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见精彩,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可行性和科学性,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个性都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惩戒必须与其他教育方法如说理、沟通、感化等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既严厉又包容,既有刚性又具柔性。

  从没见过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像这么细致、全面、实用的书。回想我以前的班会课走过场的多,流于形式的多。今后我必须深思:怎样上班会课才能既有实效又有长效?怎样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浪漫的诗意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想工作怎样做才有实效?如何让学生爱上劳动?学生的评语如何书写?一份好评语,犹如一面反光镜,它能决定一个学生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数,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成长的轨迹。评语的作用可见一斑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评语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个性。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首先要有一颗热爱之心,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生活。扪心自问,这两者我都具备。当一名人民教师就是我儿时的梦想,我亦是一个热爱生活之人,喜欢做公益,喜欢走走拍拍,喜欢用手机留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郑英老师所说,“师者,当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诗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证境界;诗心是致其广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诗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让美成真。”我要以郑英老师为榜样,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教育向美而生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范文

2.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精选3篇)

3.《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通用5篇)

4.《向死而生》读后感

5.《向死而生》读后感

6.《向死而生》读后感范文

7.李开复《向死而生》读后感

8.叙述文《向美而生》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上一篇:《致良知》的读后感 下一篇:科比自传《曼巴精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