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

2021-04-06 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爱的教育》有感1

  我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感到每个人都离不开家人对孩子的关爱;亲朋好友之间的爱;陌路人之间小小的关爱......《爱的教育》很吸引人,想起我总是不懂父母的心,总是挑食、闲衣服不好看......可读起这本《爱的教育》我却想起一句俗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读这本《爱的教育》,我心里无比同情,看到四月卡隆的母亲死了,我感到羞愧,因为,只有父母对我们的爱才是真心的,而我却不懂得珍惜,不好好把握与母亲之间的关爱、呵护;上面的卡隆-小男孩,对母亲如此的怀念,让我懂得爱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父母,要记住:“要记父母对我们真心的爱,不要记与父母之间的仇恨。”

  在这里,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没用心去爱,那么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甘愿给社会付出100%的真爱的人,是最幸福、美满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向那些热爱社会而乐于帮助、关心他人、勇于奉献的善良人。因此,爱,使我们更美好;爱,使我们变得更加快乐、温暖。

  让我们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爱吧!

读《爱的教育》有感2

  爱是什么?爱是否存在?看了《爱的教育》,我才明白,爱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我们的身边,可我们未曾发现。他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直到,读了《爱的教育》,我才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教育》使用日记的体裁来写的,对比其他优秀的作品,他显得十分特别,但就是这一种特别,才让我们对他记忆犹新。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每月故事——《医院的天使》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叫西西洛。有一天,他进城寻找他那打工的父亲,他得知父亲住到医院时,火急火燎感到了那儿。可是,由于医院的疏忽,把他带到了另外一个病房,是一个面部很肿的中年人。西西洛每日对他悉心照料,直到,那一天。医院找到了他的真实父亲。正准备走,可是,西西洛要求留下来,继续照顾他的‘父亲’,直到他死亡那一天,西西洛才踏上回家的路。

  这可真是好哇,放到现在来说,你会这样吗?答案很多都是不会。可这本书的一个配角——西西洛他的答案是会。由此可见,本书的爱是多么浓啊!

  全文文字朴实,描写的人物也不是那么的高贵,可就是这种平凡,打动了我们读者的心。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爱。

  生活中,也会有爱。比如,扶老奶奶过马路,帮助贫困儿童,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扶起摔倒的儿童等等。这些事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爱。爱,真是所有感情中最温暖的情感。你觉得呢?

  我们要向书中的人学习,为别人多付出点爱。用爱,去打开别人对你封闭的那扇窗。

读《爱的教育》有感3

  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掩卷深思,觉得爱在我的心目中更伟大了,爱无处不在。《爱的教育》以一个爱字贯穿全文,使人读起来特别亲切自然。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故事,这本书的每篇故事都充满了友爱,亲情……故事中的每个小主人公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爱的教育》这本书里有很多故事都令我非常感动,一次又一次的令我体会到爱是多么的伟大,爱是多么的无私,是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的。《意外事件》一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友情的伟大,小学生罗贝蒂为了救一个比他小的一年级小同学,而不幸牺牲了一条腿,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万里寻母记》中十三岁的小主人公马尔科不远万里苦苦寻找他的母亲,他对母亲的爱和思念感人肺腑,简直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安利柯的爸爸妈妈给安利柯的信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是多么爱安利柯啊,他们教给安利柯怎样学会感恩,怎样才能拥有一颗爱心,怎样跟同学们和睦相处,让他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者,帮他解脱困境……对他无微不至。真是用心良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我也象安利柯一样生活在爱的包围中。清晨餐桌上一盘盘可口的饭菜是父母的爱;试卷上一句句鲜红的评语是师长的爱;课间里小伙伴们相互帮助,一起玩耍是同学的爱……爱是冬日的阳光,是沙漠里的泉水,是春天里细雨,它总是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人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让我们手拉手,使世界充满爱。让世界的明天更加美好。

读《爱的教育》有感4

  《爱的教育》为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所著。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意大利小学生安利科感人的生活,描绘出了他身边各种各样不同阶级的人物。在这一个个生动引人的故事中,流露出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真挚的爱。

  在这次爱的教育当中,使我最为感动的是11月1日的《扫烟囱的小孩》这篇日记。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扫烟囱的小男孩因为把今天下午赚到的30枚铜币弄丢了,不敢回去见师傅,而躲在学校对面街道的墙角哭泣。几个女生围到了他身边,其中两个女生分别从兜里掏出两枚铜币给了小男孩,并且提议让大家帮忙凑一凑。紧接着,女生们都拥过来,拿出自己的钱,没有带钱的女生也把插在头上的花赠给他,5枚、11枚、22枚,男孩手中的钱早已超过了30枚铜币……

  女生们散开了,只剩下扫烟囱的小孩独自站在街角,他手里握满了钱,擦着眼泪。他衣袋里、钮孔里。帽子上都插满了鲜花,还有许多花散落在他的脚边。

  几个铜币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心清如水的孩子们,却用爱感化了我。对于一个自己从不相识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他。这又体现出了对社会和他人无私的爱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想想平时走在路上,当遇见一位可怜的少年向我乞讨,让我帮助他的时候,我总会想到新闻节目中那些以乞讨为兼职的学生、以团体组织的职业乞讨者,从而对他们那无助的目光、单薄的衣裳和瘦弱的身骨,甚至是残疾的身体视而不见,匆匆从他们身边走过。读完这本书后,我才醒悟过来,遇到可怜人应当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爱”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主题,《爱的教育》之所以能在发行的一个世纪后仍被广为流传,被译成多国文字,就因为它是在用那一篇篇日记、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在呼唤爱,唤醒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祖国、社会、人民、父母、兄长、师友间无私、真挚的爱。让整个世界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5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是啊!爱,点缀着这个世界。没有了它,世界上仿佛就没有了阳光,全部笼罩在黑暗之中。爱是无私的,美好的,它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绚丽的色彩。

  《爱的教育》这一本书,是意大利文学家亚米契斯著的。写了他小学一学年的快乐时光。里面所饱含的慰藉震撼人心,自从我拿起这本书,就不想再放下手。因为我抗拒不了它的魅力······

  书中有帮助弱小的卡罗纳,他总在别人有困难是帮助别人,在别人心里永远都是好孩子;有乐于助人的罗伯弟,他不顾一切的为了救一个幼小的生命,而伤了自己的腿;还有对待学生们一丝不苟的校长,为了学校和学生而放弃自己的家······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月故事中的《弗洛伦撒的小抄写员》这一篇。主人公朱里奥家里很拮据,他为了帮助父亲挣钱,不顾自己过度的劳累,还要忍受父亲的责骂,可他却为了让父亲高兴,日日夜夜的填写订单。而父亲却变得对他越来越冷漠,他伤心极了,那么多天的心血换来的却是父亲的责备。就在那一夜,父亲发现了,他也后悔了。

  因为他伤了朱里奥的心。

  看完了这一篇,我已经泪流满面。因为这就是爱,是浓浓的亲情,让我感到了真正的爱的力量。

  《爱的教育》教导我们:不管是友情、亲情、师生之情,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学会帮助别人,体谅别人,宽容别人,关爱别人······就会让心灵更美!

读《爱的教育》有感6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亲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读经典故事《爱的教育》吧!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主要写了小学三年级的安利柯在一个学年里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记述了许多的事情,他给我们讲了许多好听的故事,讲述了他的老师、同学和家庭的故事。故事里充满了人间最美的爱。

  有的故事中讲述了老师对同学的爱,如在卡隆母亲去世后,老师对他的安慰使卡隆坚强了起来。有的故事中讲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如安利柯与好友卡隆、可莱谛等之间的友情。还有的故事中描写了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如在书中爸爸、妈妈给安利柯写了许多封信,信里表达了对他各方面的指导和希望。还有的'故事中讲述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如铁匠的儿子泼来可西,虽然爸爸经常打骂他,但他仍不说爸爸不好。又如《小抄写员》中的叙利亚半夜起来帮爸爸抄写,减轻爸爸的负担。

  虽然这些故事都很好看,但我最喜欢其中的五月故事——《万里寻母》。故事主要讲了玛尔可从热那亚到南美洲寻找妈妈,经历了千难万苦,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就因为有了他对妈妈的爱,他才能克服那么多的困难,如书中写到玛尔可累极了,躺在草地上,好像看见妈妈在俯视他,他又坚持了下去,接受一次次的失望。还因为有了朋友对他的帮助,他才能找到妈妈。如在寻找时他碰到的第一家人给了他钱并写信帮助他。还有坐船路途中才认识的隆巴尔地老人募集钱送他到火车站做火车去找妈妈等等,许多好心人都帮助了他使他坚持了下来。最后还是因为妈妈对他的爱,妈妈最终才活了下来。妈妈先开始一直不愿意做手术,但看到他就同意做手术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是离不开爱的,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这本书真好,希望大家有时间也来读读这本书噢!

读《爱的教育》有感7

  暑假里,我看了很多书,回到书的海洋寻找一下,我觉得令我感动的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了。它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当然,我更喜欢安利柯老师讲的一个生动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爸爸的看护者》。这篇文章讲的是农村少年西西洛的故事,一天西西洛听说爸爸生病了,心情十分焦躁,他一大早冒着倾盆大雨从农村赶到城市的医院,看望他重病在身的爸爸。当他亲眼看到“爸爸”病得是那样的重时,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

  他无微不至的照料着“爸爸”。给他倒茶端水,给他擦洗身体,或是给他喂食汤药……

  直到有一天,西西洛真正的爸爸回来了,善良的西西洛这才发现自己认错人 了—— 那个重病在床的病人不是他的爸爸。但西西洛决心留在那个病人的身边。最终,那个病人因为病的实在是太重了,离开了人世。西西洛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医院。

  我非常钦佩他,当他听说爸爸生病了,急着找到爸爸,连认错人都不知道。他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呀。

  西西洛还特别关心他人,后来他明明知道病人不是自己的爸爸了,还热情的服侍他,直到他死了才肯离开。回到自己爸爸的身边。西西洛的爸爸十分自豪,那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善良的儿子。那病人离开了他,但西西洛却永远怀念着他,永远忘不了自己照顾他的情景。这样的怀念,往往使西西洛泪流满面,这是神圣的泪水,是善良的泪水。

  啊!西西洛,你是多么伟大,多么可爱!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一定会被你感动的,是的,我也被你感动了,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一个善良的孩子,孝敬长辈,多去关心身边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俗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读《爱的教育》有感8

  寒假里,我读完了《爱的教育》那本书。书里的故事生动有趣、非常感人,描写得也特别精彩,比如“卡隆注视着我,其神情可表达千言万语”等等。

  《爱的教育》主要写了主人公安利柯和同班同学之间发生的喜怒哀乐,还有触动人心的每月例话。书中出现了很多让人难忘的人物:助人为乐的卡隆,严谨认真的斯带地,活泼可爱的“小石匠”,坚持不懈的耐利,骄傲自大的诺琵斯,心地善良的“小商人”卡洛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让人难以忘怀,比如有人欺负残疾的克洛西,卡隆挺身而出,保护着克洛西,当同学有困难时,卡隆总是热情地帮助他;瘦弱的耐利在一次体育课上勇敢、顽强地爬上了平台的顶端;卡洛斐在打雪球时不小心打到了一位老人的眼睛,他承认了失误,并且为了弥补过失,他把最心爱的邮册送给受伤的老人……

  读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终于弄懂了一个让我疑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翻译家夏丏尊爷爷要把书的原名《心》改为《爱的教育》呢?那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恼着我,现在我明白了,那本书讲的每一个故事都与爱有关,同学之间的关爱,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学生对老师的爱,一个人对祖国、对陌生人的爱……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有时我都被感动地流泪了……夏丏尊爷爷将题目改为《爱的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读到那本书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延续那伟大的爱吧!

读《爱的教育》有感9

  亚米契斯以一个13岁男孩安利柯的语气,对这世界阐释着爱与打动,涤荡着大家因权益而冷漠无情的内心。10个月的学校生活,让安利柯学得的不但是专业知识,也有为人处事的大道理,也学会了如何去善待自己身旁的每一个人。安利柯的同学们来源于不一样的地区,拥有 不一样的家世。因此,爱不仅是相互照料,还包括了公平、尊重、与包容。

  有那样一个故事:一名黑种人出租车驾驶员载着两位白种人母女,小孩子问母亲:为何大伯和大家的皮肤颜色不一样?母亲说:那是由于造物主以便使这世界越来越绚丽多彩,因此铸就了不一样皮肤颜色的人。黑种人驾驶员备受打动,由于小孩子的母亲并沒有告知小孩子皮肤暗沉的人影响力不高这类得话。在安利柯的全球,无论是妈妈靠卖野果谋生的克洛西,還是爸爸是士兵的可莱谛,无论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小孩,還是不远万里的插班生,大伙儿在一起就沒有影响力胜负之分,手足情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样,每一个人即便人种影响力不一样,但全是同一个祖国母亲的子女,理应公平以诚相待。

  就算是贫民区里的难民也非常值得大家重视她们的人格,她们也是有自尊心,伤残人也一样这般。我们不能由于本身标准的优异而岐视她们,乃至取笑她们,这种全是不重视另一方的主要表现。大家理应像安利柯和他爸爸一样,尊重难民和伤残人,尽自身较大的勤奋去协助她们,平复她们心里的痛苦,让她们感受到世间的关爱,而不是遭人冷淡的人情冷暖。劳动人民更非常值得大家的尊重,尽管她们全身土灰、大汗淋淋,可是沒有她们的努力,谈何今日的热闹?她们的身上的每一把灰全是摩天大厦的砖瓦窑,每一滴汗全是为祖国的兴盛而艰苦的荣誉,因此我们不应瞧不起劳动人民,而应当对劳动人民心怀感恩和尊敬。

  俗话说得好忍一时晴空万里,退一步开阔天空。在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中,在所难免遭受他人无意的损害,如同克洛西并不是有心把墨水瓶砸在了教师的身上。安利柯的学校生活使我们明白了包容,明白宽容他人的无意损害。争执是一颗钢钉,深深地扎在心中,虽然钢钉已没有,心里还会留有伤疤。而包容则是一根线,把二颗因恼怒而生疏的心又牵在一起。

  期待每一个人都可以像这本书中的人物一样,用仁慈的心应对全球,应对身旁的每一个人,多一点关爱,少点耍心眼,多一点和睦,少点争执,那麼这世界会更为幸福。

读《爱的教育》有感10

  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假期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我始终认为人们的行动是他们的思想的最好证明。“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义,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帮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私利不去,公道则亡。

  反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幸福,就是给自己幸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人间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献爱心,莫谈贫富贵贱,人人可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献给他人一份爱心,留给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让你我心灵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单。只要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真情可以到永远。

  愿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读《爱的教育》有感11

  《爱的教育》一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如何去找到一个孩子的人生经历,如何教孩子友谊,和同伴怎样相处,同时也教读过本书的家长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孩子的父母亲们。本书写了男主角恩利科在学校的生活,父亲阿尔贝托·博提尼、母亲西尔维娅·路易吉诺·尤里斯家长的教育方法。

  读本藏书最让我看了百看不厌的是那每月故事—寻母记: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

  一位热那亚的13岁少年——一位工人的儿子——独自一人离开热那亚到美洲去找他的母亲。少年的家庭贫穷潦倒,债台高筑。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在天涯的美洲找工作。可怜的母亲舍不得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们一个18岁、一个11岁。最后母亲鼓足了勇气去了。到了美洲她就到丈夫所给她的地址,找到了丈夫的堂兄,堂兄在一户殷实人家找到了工作。这家人给她的佣金很多,一个月挣80里拉,对她也很好。她用的钱也不多,所以她每三个月给家里寄一次钱,丈夫用这笔钱还清了债务。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家人特别想念约塞发(母亲),小儿子马尔科说:“我要到美洲去找妈妈!”说完就走了,小儿子去领事馆请他们帮忙。领事馆给他几个里拉,还在美洲发了寻人启事,小儿子千恩万谢的上了船。马尔科在船上度过了大半个月,才终于到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发现了母亲。

  …………

  这篇寻母记我认识了孝顺的马尔科,辛苦挣钱的母亲。

  这本《爱的教育》告诉了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

读《爱的教育》有感12

  今天,我终于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世界名著了。 在读这本的时候,觉得书中的每篇文章,每段文字都透着爱的力量。如《爱国少年》一文中,主人公对祖国深层的爱;《弱者》一文中描写了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看望病重的老师》又描写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爱;还有《父亲的陪护》一文中讲诉了父母之间、儿女与父母之间的爱……读着一个个生动又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着无私的爱,爱无处不在!

  以前,觉得爸爸妈妈经常批评我,只是为了发泄他们心中的怒气,不满。可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让我有一个个良好的习惯,这样完全是出于爱护我才会严厉的批评我!如果他们不爱我,就可以不用那么费神的关心我,不用管我,也不用理我。“可怜天下父母心”,正如书中说所:父母用他们平凡的举动书写着伟大的爱。

  读完这本书,我也暗暗下决心,以后在校好好听老师的话。以前觉得老师有时严厉地批评我,觉得很委屈,也会不服气。现在想想,实际上老师也是一样在用他们的爱关心我,爱护我,指出我的错误和缺点,让我变得更优秀!老师的爱一样是无私的!

  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爱,还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别人。帮助别人有时只是举手之劳,但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快乐!我也要做这样有爱心的人!

读《爱的教育》有感13

  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每当看书时,我就会慢慢地投入到书海里去。

  有一次,我读了一本书《爱的教育》,其中《小抄写员》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叙利奥是一名五年级、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他的父亲是在铁路上工作的,还有好几个比叙利奥小好几岁的儿女,叙利奥管好自己学习的同时,帮父亲照顾几个弟弟妹妹。他的父亲为了多赚点钱,晚上帮别人抄文件卖钱,叙利奥想帮父亲写,但父亲无论如何不答应,但是叙利奥每到12:00就帮他父亲写文件,后来父亲终于发现,他4个月来一直没睡一次好觉,一直在帮自己写文件。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由得低下了头:叙利奥,他帮爸爸担负着一个家,而且要好好学习,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妹,当“小保姆”又不耽误学习。当他知道过度疲劳会影响父亲的健康时,他又开始帮父亲写文件,4个月没睡过一次安稳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许多同学都在家里当“小公主”、“小皇帝”,在家里吃得饱、穿得暖,还觉得不满足。想想自己多么惭愧。

  于是我下定决心,决不让爸爸妈妈为我们而辛苦、过度疲劳,决不再当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我开始改变:那一天,是星期六,我早早地起了床。把自己的床被叠好,放整齐。然后擦了擦桌子,擦了擦窗户……家中的家务只要我能做的都做了,房子干干净净的,我却累得腰酸背痛,身上出了汗,这时我羞愧地想起来:以前妈妈刚刚打扫完的房间,就被我弄脏的样子。我顿时感到脸上热乎乎的。

  我真佩服叙利奥,他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好少年。我决心做一个像他一样关心父母的好少年,不做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做一个懂事、体贴、责任心强的好孩子!

读《爱的教育》有感14

  读《爱的教育》接近尾声,不断地为里面一个个小故事感动着,不时还会眼泛泪花,真想去考证当年亚米契斯写这些故事的时候是否真有其事,因为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被爱包围着,每一个人又都在付出着爱。

  “爱的教育”包括着众多方面,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爱”就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范畴。

  在这部书里,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是爱。当卡隆的妈妈去世了,老师读了一封有关安慰朋友丧母的信,用意是希望卡隆听后可以变得坚强。当可来谛由于天气闷热再加上早起帮父母干活在课堂上睡着的时候,老师让他睡了半个小时,才轻轻吹他的脸,把他吹醒,并说:“孩子,不要觉得羞愧,我理解你是孝顺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并在他的额头吻了一下。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宽容是爱,对孩子的朋友的喜欢是爱,对福利院的儿童的照顾是爱,对聋哑学校的学生的亲吻更是爱。

  同学之间也有争吵,也有欺侮,但总会有一些学生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并获得大家的尊重和敬佩。

  在这样的家庭中,在这样的学校里,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个人都在幸福地生活着,或许贫穷、或许有疾病、甚至会有死亡,但都不要害怕,因为你的周围会有那么多的人帮助你,鼓励你,拥抱你,亲吻你。

  这就是爱的教育,这就是爱的世界。

读《爱的教育》有感15

  今年暑假,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讲述了意大利小学生安利柯从10月份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校内外发生的许多故事,这是一些爱父母、老师、祖国的故事,是关于小孩子的勇敢、执着和纯洁心灵的故事。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为父着想”的叙利亚。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四年级学生,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非常清苦。他爸爸除了在铁路上辛苦工作以外,晚上在家里还要熬夜替人抄写文件来补贴家用。叙利亚看到因为日夜辛劳而变苍老的父亲,心里很难受,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每天夜里,趁父亲睡着,悄悄起来帮父亲抄写文件。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叙利亚上课经常打盹,成绩直线下降,身体也越来越差。不知实情的父亲对大儿子叙利亚很失望,最后甚至不理他了,但叙利亚为了家庭,为了替父亲分忧,咬牙坚持着。有一天,父亲终于知道了真相,他紧紧地抱着叙利亚,请求他的原谅,爱的暖流一下子包围了父子俩。

  看到懂事的叙利亚,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同样是四年级的男孩的我,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里,从来不知道贫穷的滋味,从未尝过生活的苦涩,更不懂得如何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不懂去承担责任,在利益面前总是很自私地想到自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让全家人都围着我转。看到同龄人----叙利亚这么优秀,我为自己感到脸红。今后我要以叙利亚为榜样,做一个有爱心、敢负责、能为他人作想的好少年。

  《爱的教育》好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幼小的心灵。我相信爱能改变一切,爱能创造奇迹!让我们心中都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1.读《爱的教育》有感

2.读爱的教育有感

3.读<爱的教育>有感

4.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11篇)

5.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10篇)

6.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11篇

7.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15篇)

8.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8篇)

上一篇:四年级的读后感 下一篇:雾都孤儿英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