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六年级读后感

2021-04-01 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大名著六年级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大名著六年级读后感5篇1

  在我的成长路上,《西游记》始终陪伴着我,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虽然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仍不过瘾。当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时,不禁对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劳任怨感悟颇深。但最受感动的还是唐僧对徒弟的谆谆教诲。如今再次细细品味这家喻户晓的名著,不变的是故事情节,变的是我的感触。

  小时候看《西游记》总会有个疑问: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经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这只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东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就像这句歌词所说的,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赖捷径,成功的秘诀就是踏踏实实地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两旁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艳阳还是阴云。

  孙悟空求学七年才学到真本领。七年间,他只跟着师傅和师兄念着自己不喜欢的经文,但他从未说过放弃,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师傅会将真本领传授给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这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于我们消耗的时间,而在于我们为获得成功所受的磨练。一个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会在意自己为这个目标耗费了多少时光和精力,他们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为这个目标真的在拼搏。他们知道:接受的磨练越多,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离成功的大门也就越近。

  孙悟空神通广大,却被紧箍咒约束,被佛祖镇压。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因为这些束缚,孙悟空才不会因为本领高强而胡作非为。生活中每个人也同样,被法律和道德舆论约束着,整个世界也因这些约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若世界上没有任何规矩,对人们没有任何约束,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世界坠入了毁灭的深渊。所以,人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遵守各项规定。

  孙悟空保唐僧战妖怪的英雄形象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更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给这本名著增添了光辉。

四大名著六年级读后感5篇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有人把莎士比亚比作高山,我认为曹雪芹是一个大海。山再高,终有人可以登上它的顶峰,而大海,要想探究她的深底,却非常之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巨大的,这首先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这一大群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道瑰丽的艺术画廊。在这一人物群中,不仅有大家闺秀,豪门公子如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有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我们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泪,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别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纨绔子弟的形象,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四大名著六年级读后感5篇3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第一,它把高文典册的史书陈寿《三国志》通俗化了。是原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读得懂的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得下去,虽有种种原因,而文字通俗最为主要。

  第二,把正史变成小说,为了把一件事说的娓娓动听,把一个人说得栩栩如生,容许更多的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几乎可以说是作者得到解放,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我没有核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有什么异同,但我想像桃园三结义、连环计、祭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以及之后的单刀赴会、玉泉显圣、骂死王朗、空城计之类,恐怕不是《三国志》中所全有的。

  第三,反过来说,《三国演义》不只是把通俗化了的高文典册放在一般人手中,还把一般人看的通俗读物放在高级知识分子手中,使他们更有兴趣地了解了高文典册,使他们发现:那些典重文字竟还可以写成这样妙趣横生的通俗文字,通俗文字还能如此驰骋于神出鬼没想不到的境界。这就是他们的眼界为之一宽,文风为之一变,甚至使没有读过陈寿《三国志》这样一不重要的史书的人,因为读了《三国演义》,实际上没有什么重大的遗憾。而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又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说话人当他们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或者别的什么的时候,斗不过是个微小人物奉献一点薄艺,已解决自己和家人生计的一种手段。自然,他们力求说得动人、叫座、赛过别人而又能避免官方的干涉和舆论的非难。不知道自己的一点卑微的欲求和活动,与天下、国家、历史、文化之类的大事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一种伟大的事业,是把高文典册的内容通俗化了交到略识之无甚至文盲的手里。他们的粗俗的语言进过一定的发展过程之后,取代了那些高文典册里的文章,成为正宗的文学语言,乃至一切文章的语言。关于这,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故止。

  每部小说是不是都有立场,把观点立场隐藏起来好还是显露出来好?这里都不讨论。只说《三国演义》是有关点立场的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确滴。那么,它的观点立场是什么呢?是天下者汉家之天下也。汉家即使不行,皇帝也该由姓刘的做。别姓人不能问鼎!万一汉家被别姓所篡,而别有姓刘的起来,这姓刘的是正统,别姓只是篡窃。第八十回回目“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就是这个意思。

  《三国演义》用这一观点立场塑造了三个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不是说别的人物不够典型或写的不好,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器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褚、典韦,下至因行间而始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不过这里只说这三个典型。这三个典型,是中国长篇小说中最大也最久的典型,不但读书时活跃在你眼前,就是抛开了书了,他们也充塞大地,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四大名著六年级读后感5篇4

  红楼梦是体现了贵族的没落,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前途的,都是走向衰落,,爱好大团圆的中国小说中并不多。

  我要感谢续写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比不上曹雪芹,但他让黛玉死了,管她怎么死的,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的弱女子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遇到,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的来的,生活更加的实际,最终,红玫瑰变成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大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也许黛玉会和宝玉幸福生活,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全部的思念,深深地爱着这个男人,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怀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恋的黛玉,反而象个失恋的女孩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个地方,不然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黛玉的不多,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还要别人保护,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败了歌干净。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惨吗?

  我一直怀疑宝玉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家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他的理想坍塌了,,他的思想其实全部靠家庭,他的家没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多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逃避。

  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饭吗?穿着破衣,甚至是要依靠别人,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带来巨大的负担,黛玉还会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离家出走,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爱情是很短暂的,至少这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四大名著六年级读后感5篇5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惹怒了如来佛祖,便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危奋不顾身的他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师兄猪八戒。他贪财好色,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还特别爱吃,每次孙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总是打着找食物牌子,却总是在半路睡觉,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来的路上也吃得一干二净了。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虽然他很贪吃,但是也非常护主,丝毫不比孙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险也会那把九齿钉钯奋不顾身的去救他。

  然后是三师弟沙悟净。他心地善良、安于天命,他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最后是师傅唐僧。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而且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自我要求严格,坚持原则,规范严谨,善于发现问题,低调不张扬,遵守时间。

  就是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四大名著六年级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1.四大名著读后感

2.《四大名著》读后感

3.四大名著读后感

4.四大名著读后感

5.四大名著读后感范文

6.四大名著故事读后感

7.四大名著的读后感

8.四大名著共和读后感

上一篇:三个火枪手中学生读后感500字 下一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