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东坡传读后感1
接连三天,阅读《苏东坡传》。印象中,这是一本失而复得的书。还是刚毕业时,爱书的当时还读中学的兄弟买了这本书,送给了我。而当时,恰好有同学到家玩。于是,在同样爱书的我这里借书阅读,似乎也成了她进步的表现。
把那本新到手的《苏东坡传》给她,千叮万嘱一定要归还。
不在同一地点工作的同学,毕业之后就如纷飞的风筝,哪还有聚会的时间与机会。于是,如越来越淡的同学情一样,那本《苏东坡传》也就永远地借走了。我相信,那本书在那个还算长得漂亮的同学那,一定也很是孤独。因为在我看来,那位女同学也许是看不懂苏东坡的。
于是,每想起那同学,《苏东坡传》也就条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几次与她聚首,没有说起那本书。但苏东坡情节,还是时时影响着我。
苏东坡传读后感2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明白苏东坡原先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仅有他自我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
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我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坚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先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苏东坡传读后感3
读了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几经沉浮,但苏东坡人性更趋温和厚道,过得快乐,无所畏惧。苏东坡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万古不朽的伟大人生。
正如作者所言,苏东坡是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
苏东坡传读后感4
向来相信缘分,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而且人与书之间亦如此。中学时代,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另一本像是《朱元璋传》(不确定,但前一本很确定)。当时的反应是我怎么可能对这种书感兴趣呢?!遂不以为意。然而喜好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你会自然而然的对一些东西产生兴趣,甚至是以前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这本书……
多少年之后,初到杭州,求学于此。期间与好友漫步于西子湖畔,走到苏堤的南端,旁边即是苏东坡纪念馆,遂进去参观。其中有一段引用的林语堂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话是这样的: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部……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看完这番话,很有共鸣。心想多么有意思的人生啊,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吗?活的潇洒自在、洒脱率性,做着各种各样有意思有趣的事情。成人的理性兼具孩童般的心灵,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而又不出格。惩恶扬善,有强烈的正义感,有着知识分子阶层的悲悯情怀和极高的道德修养,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这样的人生,堪称完美!
之后与好友漫步于林木茂盛、郁郁葱葱的苏堤之上,堤上有六个拱桥,甚是美观。一千年后还能享受到苏东坡提供给我们如此的雅致的环境,不禁更加感慨他的伟大,对他的崇拜也剧增,所以那天回去之后就毫不犹豫的把《苏东坡传》给买了下来。
看完后,确实是本好书,对自己很有启发:人生还可以这样有趣,原来心灵可以是如此美妙,同时也进一步明白了应当怎样做人。林语堂先生,这位学贯中西,兼具西方浪漫与东方雅致的江南才子,以他优美的文笔把这位极为有趣惹人喜爱的文坛巨匠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回味无穷!
下面就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感悟:
首先,苏东坡是一个读书人,而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则告诉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让自己变得更清高—你们这群凡夫俗子我才不跟你们玩呢—而是变得更加包容,更加随和,更加的平易近人,是一种对这个不完美世界的包容,对万事万物的包容。“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东坡的这句自我评价可以说是对此意一个很好的概括!而巧合的是英国著名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他那首经典的诗《如果》里面也写到:如果,你能和百姓打成一片,却拒绝随波逐流;或与王者同行,却不忘,庶民本色……可见,在这个话题上了东西方思想巧妙的达到了统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这个道理苏东坡可以说是践行的最好的,即使是被贬到偏远落后的地方,他仍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正如他在《超然台记》中所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蓝天、白云、村舍、竹林、小路、山川、河流、小桥、星辰这些意象哪里都有,在苏轼眼中只要它们随机的自由组合好在哪都是一幅美景!
想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关键要有一颗美妙的心灵,读完苏轼的文章往往会情不自禁的拍手称妙,写的这么美,这么妙,惊叹其心灵之如此美妙!所以苏东坡文章的魅力不仅在于文笔,更在于其心灵的美妙,在于其情感的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而想要使自己的心灵优美,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一颗心无杂念的孩童般的心灵。苏轼无疑全都具备了。有了真性情,再加上他那过人的才华—既有真性情,肚子里又有东西,那他就完美了。而苏轼是把这两点结合并发挥到极致的。
一颗美妙的心灵还不足以成就苏东坡的成就,他的乐观豁达的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林语堂对他评价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一生仕途坎坷,历尽挫折。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会一蹶不振,但苏东坡终非常人。对他来说生活是要继续的,遭遇挫折更要乐观的面对生活,更要积极的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既然官场上不如意,那我就在别的地方寻找成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隐士般逍遥自在的生活:散步、读书、耕种、酿酒、与好友游山玩水喝到微醺之后再写出上好的文章……有意思好玩的事情多着呢,生活终归是精彩的,只要你用心去发掘和经营。
在我看来,正是由于苏东坡有一颗孩童般的心灵,使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心灵才能如此美妙,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真性情的人。乐观豁达的心态,使他乐观的面对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再加上自身的天分、过人的才华和极高的道德修养,一个名垂千古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的苏东坡也就不足为怪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5
纵览一生坎与坷,笑见东坡是何人。
要说我对苏轼最初的印象,便是那早已流芳百世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亲似孩童般的语言,给当时还在牙牙学语的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禁让人对这位甚是富有情调的大诗人产生了好感,也带我走向了一个新的天地,为那时的我打开了一个小小的诗词之门,虽然很小,但也让人流连忘返。把苏轼说是我对古代诗词的启蒙导师,一点也不为过。但那时你要是问我,苏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却或许只能回答,他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诗词写的很好的诗人,没有更多的了;再后来,也不过是坐倚窗前,靠窗而饮,望着那十五的圆月,感触良多,挥笔洒墨,大发情感的那一位诗人吧,因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也不过如此,再无其他了。
可乃至至今,我却仍无法用一句话来描述在我心中的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是诗人,更因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者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的发声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这些却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在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身上,又如何可以概括出他的全貌呢?
若单论名气,李白,杜甫,苏东坡自然还是不能与他们平起平坐,可为何我却独偏喜苏东坡呢?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又何人不喜呢?
笑看官场沉与浮,豁达之心如清流
我喜欢苏东坡,更多的不是因为他的诗作,而是他那颗从来都不加修饰的,质朴无华的,无所畏惧的,这人世间最为纯净,最为豁达的心。正是那颗心,常常不经思索,感由心发。当我理解了这颗心时,我才发现苏东坡是如此的独特,如此的元气淋漓,富有生机,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的,这样的人,也难怪不被世人理解,而这样一颗不入浊流,以己为清的心,又怎不被世人所向往,所敬畏。当我理解了这一颗心,我才真正理解了苏东坡这一个人,才理解了他的诗句,字字真心流露,透露出的,又是怎样纯真无畏的本性,那一刻,我释然了。
在他人生巅峰之时,他曾想隐退官场,想离开那个是非之地。可他为什么不呢?不只是因为皇太后设政,太平当道,他直接从常州的团练副使直逼宰相。更是因为他看不惯老百姓受苦,有天灾却多为人祸。他想为老百姓发声,除去这朝廷上的不忠之人,除去走狗,更想扶救这天下苍生!这,便是他留下的理由吧!
为此,他不停用职位之便向年轻的皇帝和皇太后上书直言,毫不畏避这样的后果。当然,这样的性格虽然让他犹记世间疾苦,却免不了朝场上的纷争,使他壮途变得更加坎坷。可我却欣赏他,更加向往这样的心。因为这颗心是自由的,是不带约束的。虽然知道“祸从口出”,却仍然会去大声宣告,不害怕那一句话的后果,即使是丢掉性命,也无所畏惧。
在其他人的眼中,他宛如人生悲剧中的主角,大起大落,经历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可这些对于他来说,又是注定的,因为他这颗心是壮志的,是有妇人之仁的。他不忍看这世间的疾苦,却不愿融入纷争,又注定融入纷争。
他虽有最为让人不平的人生,却从未恨过任何人,从没有往他的心里去过,像一个圣人一般,对每一个人都报以他的真心。
记得他在晚年被流放的时候。他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笑容常面的,无官一身轻,亦是让他欣喜吧。经常与故友写信,每天也便是写诗,酿酒。
这等清净,又何乐不为?为何不乐呢?
洗净心灵尘与埃,铸就人生乐与真
我想,这就是乐观的最高境界吧,而现在,斤斤计较,一做不好便想放弃的我们是否占太多数呢?所以,我佩服苏东坡,如果是我的话,早就悲叹而死了吧,又怎能坚持到他那个时候,又怎能有他那样的心态呢?像苏东坡这样乐观的人,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呢?他的乐观,又有谁能做到呢?这样的乐观,这样的豁达。使他那句句发自肺腑的诗句,都仿佛流露真心,为后人所铭记。总能让人在白炽之中感受到一股清泉,洗净人生。所有人在读他的诗时都会流露出最本质的自己,不无缘故。这或许也是苏轼为后人所喜爱的一大缘故吧。
我忽然明白了,为何苏东坡自己都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从未恨过任何人,他认为恨一个人,是无能的表现,所以林语堂才会说“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此生。”
我想,苏东坡生来便是不凡的吧。
生在太平的宋朝,却经历了宋朝最为荒唐的时期,便决定改变它!他注定是不凡的,可注定又是不幸的。他有着孩童般的纯真,他相信这世间必定有美好的一面,只要有人愿去改变它。所以,他去了。奋不顾身的去了,留下了一丝清影,与一股清风。
就便是命中注定,历史给了他一颗独一无二,独作清流的一颗心,更给了他这样一个现实与难题,让他来改变,让他来创造。这便是在磨练这颗心是否坚强与高尚。
我想,他成功了。纵然,他最后并没有完全成功,但他依旧,依旧保持着那颗心,那颗洁白的心。
那一个纯洁、朴真、美好的心,让人舒服,让人向往,像那山中的一股甘泉,沁人心扉,纯洁透明,清澈见底,一览无余,给予众生。
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能成为天空中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耀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颗微粒,他究竟是哪一颗微粒,又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或许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的一面吧。
而现在疫情之下,在家中的我们,整日呆在家中,谁不是连声抱怨,却又一筹莫展,我想,或许苏东坡在,就不会如此吧。身在危难之中的我们,又有谁能拥有如苏东坡这般的心呢?又有谁能做到苏东坡这般的乐观豁达?或许这也是苏东坡如此受后人喜爱的另一大原因吧?因为继苏东坡之后,世间无人能再有这一颗无暇之心!
所以,我佩服苏东坡,敬畏苏东坡。
当他流放荒岛的时候,依然恰然自得,只因他心中便是一波湖水,毫无波澜。
当我再读起《水调歌头》之时,便越发感触良多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心绪,思念亲人之情,在皎皎明月之下,婉婉道出,这或许在常人眼中是高明,可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只不过是酒后的自然流露,透露真心罢了。他便如同这诗中的明月一般凄凉洁白,高处不甚寒,如同朝堂上孤身一人为百姓伸冤的凄冷,又有谁能够懂得呢?那种孤独,如明月一般,他也便相信只有明月能够懂得。
这,才是我眼中最为真实的苏东坡,才是我心中所理解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