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知道做到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知道做到读后感1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书本、网络、电视、广播等非常非常多的途径获取新知识。但好像你一本书看完了,看完了就是看完了,没有对自己的行为、实际做法产生任何影响。貌似真的很想从书中学到些什么,但一直不知道要如何达到、如果去操作执行。《知道做到》教会如何让自己消除知行差距,让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作家提出了三个要求:
1)坚持做笔记;这点大家可能平常的培训、上课中都有都会做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在24小时内重读笔记;这点我本身在以前的学习中是没有做的。没有总结那些让自己“啊哈”一声即恍然大悟的东西,将混乱条理不是那么清晰的笔记清楚、整洁的写到另外一本笔记本上或者储存到计算机中。而是培训回来后就合上笔记本开始另外的事情了。过了段时间,当突然想起或有人问起重新打开笔记时发现甚至认不清楚自己的笔迹了。这样的没有经过整理的笔记是毫无意义的。
3)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达给别人;作家建议在结束培训的一个星期内。将学到的东西分享、传授给别人。在分享、传授的过程你又再一次的强化、复习了你学到的东西。
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三点的人真的很难。要应用自己刚学到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来作家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
1)信息超载;现在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很多,获取新知识要比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了。所以人们习惯性的不断的去获取新知识。
2)消极过滤;也就是说‘发臭性思维症’是指对那些积极的、哪怕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拒之门外的症状。如何判断哪些对自己来说是积极的、有用的?
因为知识容易获取,所以我们总是不断的获取更多知识,而不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去应用它们。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消极思维会发生作用,从而削弱我们学以致用的动力。
3)缺少跟进;关键在于重复、重复、重复。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发现自己有许多不好的习惯,但总是改不掉。或者说这些习惯已经根深蒂固,要改掉这些习惯需要付出真正切实的努力。但我们大多数都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知道做到读后感2
一直以来,我们都生活存在怪异现象,就是大家努力学习,拼命的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习各种各样的道理,到最后,大家都知道道理,说起道理来大家都引征别论,但却很少人真正的按照道理去行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知道做到》这本书是一名国外著名作家,从问题本身入手,分析问题存在的三个原因:信息超载、消极过虑、缺少跟进。并详细分析此三个原因的形成原因、如果改进,最后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学到做到,不在是空话连篇,而是务实的指导人们真正的做到知道做到。
现将本书中相关观点陈列如下:
造成人们没有从学习后,马上去行动,原因三点,第一点是信息超载,是指在现代生活中,由于行业细化,有许多培训、名家演讲以及网络时代的信息共享,以前很难找到的资料,现在比比皆是,造成各人信息收集量过大,会产生盲目心理,同时由于每个人心理总是想多学,造成学习方向过多,最后造成什么都没有学到的现象。针对信息超载,本书的观点是建议人们选择少而精的学习,而非多而广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重要的关键点学习,并在学习之后不断的进行重复,以便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消化,变为已有。
个人感悟:现实中的我不也是如此,想学的太多,所以东学学,西学学,造成学到的东西都知道一点,而不能精通,深化,最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其它知识的吸收,以前学到的东西都不知道那里去了,故现在下定决心,从三方面入手进行学习:一是销售学习,二是金融方面学习,三是英语学习,制订相关学习计划,并且做到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至少重复学习关键点六次。
原因之二是消极过滤,是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造成对自己的不自信,对他人和事情的怀疑,遇到事情会消极逃辟,或者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存在一个过滤系统,会对一些有难度的事情进行自动过滤,在考虑事情时,总是考虑不利的一面,消极的对待事情,最终让想法或事情不了了知。本书针对消极过滤,作者建议从两点入手,一是积极聆听,敞开心胸去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将自己变为绿灯思考者,在做事情或进行计划时,总是先对有利的方向进行思考,积极发现正面的作用,引发创造力和应变力。
个人感悟:现实中的我不也是个消极过滤者吗?每想一个计划或准备做一件事情时,总是想到会有什么困难,存在什么不利方面,而对现实事情产生退缩,放弃,我感觉本书中的绿灯思考不错,每次遇到事情时,先想有利面和积极面,并列出表来,到最后,自己再来找不利面时,发现有利面多于不利面,积极聆听也很重要,在现实中聆听本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促进人际交往,听到别人好的观点。
原因之三是缺少跟进,没有有效的跟进计划,会使你的计划或者想法遗失在角落里。建立良好的跟进系统十分有必要,做正确时必要的夸奖会使人更加增加积极性。告之—>演示—>尝试—>观察—>表扬进步并修正是有力的跟进计划。
个人感悟:想要做到成功人,必需学习,而学习必须的是坚持,接受别人的指导。掌握好的跟进计划,达到必要的重复,重复,重复,使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实际工作当中。重复的力量,学习完毕后,至少回读笔记六次,才能达到目标。
知道做到读后感3
其实刚看到这本书大概猜到它讲的是什么,作为一本管理学的提升书籍,此书通过文字阐述了现在的我们出现的各种问题;知识的垃圾桶;知道却不能做到;毫无计划的工作生活等。本书将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1。信息超载;2消极过滤;3缺少跟进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简明而精辟。
现在我们懂得,阻止我们前进和上升的原因其实就是know和how如何更好的的衔接,做到更好的跨越。这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转换是知识层次的转变。这是很简单的,也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种转变。我现在发现自己每天要来往于很多博客,看很多新闻,但是第二天就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昨天看了什么内容了。“知道做到”这本书里写到:“人们对于自己吸取的信息,24小时以后就记得不到50%的内容,而1个月之后,他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就不到5%了。”对于我们都知道的那些道理,你听着可能很耳熟,所以经常说这个道理我知道。但是你可能不清楚你没有做到这些道理就等同于你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变化。当你对某个东西产生强烈的积极或消极情感时,你就会形成态度。改变态度要比获取知识更困难,因为我们常常会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所以我们需要养成积极的过滤系统。每当我们产生一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时,可能我们周围最亲密的人就会大泼冷水。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消极过滤系统。比如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可能会想,“恩,这个很有道理,但是对我来说不管用,因为对于新知识我们会让自己带先入之见,批判的心态来接受,虽然你口头上说我知道/我理解,但是你的心灵深处/态度上并没有接受。所以我们要设法敞开自己的心胸,遇到新信息时,不要总是琢磨这个错在哪里,而是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但是光是接受,态度上的转变,它不能让我们真正做到,那么我们还要做什么呢?
第三个层次的转变,也是最为困难的,就是行为上的变化。要想做到,除了真正行动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要想做到,就需要一个跟进系统,你不能偶尔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而是要让自己制定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老肯说道做到自己知道的那些道理,最为核心的是自律,实现自我的控制,以及坚定的意志,实现不断的坚持,永不放弃。但是我想加一点,除了自律以外我们也需要外界的帮助,不管是鼓励的一句话或对你的监督,我每次行动的时候就会让周围的人知道,这也是对自己自律的一种良性的压力。
现代的我们获取知识太过容易,而我们对知识与信息的索取又是极其贪婪的,很快我们变成为了知识的垃圾桶,淹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我们好似读了很多书,知道很多东西,但却无法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大量的学习却依然让我们的竞争力停滞不前,我想这也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困惑。
我现在想,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更多新的道理,做到自己知道的那些大概就够了。即使不够,等你做到你知道的那些,再去讨论那些新的道理。
知道做到读后感4
不记得是在哪个公众号上看到《知道做到》这本书的推荐,当时正好困惑于自己很难做到知行统一, 一下就被书名吸引了,立马淘宝下单。相较于正文简洁的语言,这本书前十页都是各种牛逼哄哄的名人推荐,后十页则是作者介绍以及各种所获荣誉的展示,让你在刚拿到书简单翻一下的同时立马感受到了书本的重量。
《知道做到》这本书通过一个作家和企业家的对话,让我们明了该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全书共11个章节。第一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家督促他的研讨班学员必须做到三件事:
1、坚持记笔记;
2、24小时内重读笔记,总结那些让自己“啊哈”一声的东西;
3、把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别人。第二章告诉我们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过载、消极过滤以及缺少跟进。重复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三个问题的关键!后面几个章节则具体阐述了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很难通过一次谈话改变一个人的信念或说服某人去做什么事。想要改变别人的观念或是让某条信息产生预期的结果,我们必须学会间隔性地重复它。三个问题之一信息过载大家都知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就阅读而言,我们很容易陷入泛泛阅读,看过即忘的困境。
《韦氏国际英语词典》的发明人丹尼尔。韦伯斯特曾经说过,他宁愿彻底读透几本好书也不愿进行大量泛泛的阅读。书中也提倡少而精的学习,不要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
知道做到读后感5
布兰佳,熟悉的名字。也许大家差不多都阅读过他其他著作。这本《Knowcando》是他近期所出的一本书,也是关于企业管理领域的。但是当我看完他的著作时候,我想起了我们的周士渊先生,清华学者。他也有一个相似的观点,他也是习惯领域在探讨和研究的我所知道的,比较认知人。其实书中所讲的,也是我在生活中经常感到苦恼和常常决心不断而目前经常后悔的生活习惯问题。但是如果把它们认认真真地做到,那么我的生活和我的世界将是多么的不同?!哈哈,这个就不好去猜测了,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最怕的就是猜测和幻想了。
我只是想,如果我安心的去按照书里的要求去做,那么起码我不后悔自己的日子和人生。并不否认,我读书的习惯只是汲取其中的三言两语。而不会沉醉于别人的所有文字和境界中。从这两本书中,我所能获得的就是:“很简单,“知道”并不等于“做到”,而且远不等于“做到”。这正如人们都“知道”吸烟的害处,但真正“做到”戒烟的人却寥寥无几一样,要从“知道”到“做到”,还有极长的距离,还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然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国人有个极大的误区,仿佛“知道”了,就大功告成了,就万事大吉了。
正因为此,如今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当事者沾沾自喜、而实际上可悲可叹的“知道文化”──什么都知道,说起来一套又一套,谈起来一个比一个头头是道,但就是做不到。因此,如何改变这种只重“知道”、不重“做到”的“知道文化”,如何前进一步,从“知道”变为“做到”,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每一个希望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都不能忽视它。”--摘自《知道更要做到》周士渊小到个人,大到团体和社会,如果用我们所学和所教育的真善美标准,去一点一点的认真对待生活的点滴和工作的事务,对于我的思想和工作努力方向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改变!甚而言之,对于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很宏伟的帮助!假如我们都这样踏踏实实地从正确的小事做起,改变自我,进而影响周围的人们。。。。。。
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幻想,只需要认真的以好,坏标准去做事,就可以创造一个崭新的令人振奋的氛围。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兴奋之余,我推荐它们给了我所认识的同事和朋友!也希望她他们能和我一样汲取到一点东西,一点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的东西!读书,读好的书是一个社会的福音!也希望我们的学者和所谓的文人墨客不要用自己的武器(赚钱的,杀人的),而是用自己的良知和文化底蕴来引导和影响更多的人走向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知道做到读后感6
花时间读了一下《知道做到》这本书受益匪浅。
在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写“我的愿望”,很多人都写的要当老师,要当作家,要当工程师,要当飞行员等等,但是后面都不了了之,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实现自个的愿望。那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下自个当年自己的愿望是什么来着呢?现在实现了吗?还差多少步?没有实现或者出现很大偏差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我们想到,我们都一直是在说,付诸行动的人很少。就像我们在工作当中,当去参加一个培训,老师讲到你心坎里的时候你会心潮澎湃,但是过后你还是按部就班的在做你的工作,没有什么大的进步,,也很少意识到自个应该怎么进步,只是在人讲到你心坎的时候激动那么一下子,激动的状态永远是那么一小会的话,那永远也成功不了的吧。只有十几付诸行动的人才能真正享受胜利的果实。
我们要把积极保持在ing的状态!
书中主要讲的几个要点:
1、重复的力量:少而精的去学而非多而浅的去学。
间隔性重复,要时不时的回头看看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你才能更主动的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2、为什么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有三:
信息超载:每天看到听到的信息过多,没办法真正的去认识去渗透。
消极过滤: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做事去思考问题。看问题先看好的一面,然后再去反驳错误的那一面。先绿色思维然后再黄色思维。例如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虽然他是专门挑刺,为确保公司做出正确决定而设置的岗位,但是他的挑刺不能把人给整疯了,可以先思考人们提出的建议的好的方面,然后去驳斥不好的一面。
缺少跟进:要想改变某个行为,得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你需要指导、支持、问责。然后制订一份出色的跟进计划。说白了就是得有个人跟你分享并且对你进行监督。很多培训机构课程很多,人们在接受培训的那一刻也很激动活跃,但是只是在接受培训的当时,那一刻,之后所学到的培训只是很少能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这就培训缺失的最重要的一环:应该制定实时有效的跟进计划。去支持,去找出问题,去实践,然后再找问题,进行巩固,最后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分析一下现在的我好像也是这样的一个状态:计划到是有制定,20xx年的整个学习工作计划都制定了,但是实际去执行的真没几条,这样就违背了我开始的意愿,那过到现在马上6月份,半年过去了,我的计划还没执行几个,我的年中目标可能无法实现,那我现在就很抱怨,产生了一种莫名奇妙的失落和抵触情绪,认为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那这样随着消极过滤的增长,我的计划毫无疑问会全部泡汤,所以我现在应该把我的计划重视起来,从实际的情况触发,一点一点去做一点一点去实现,一点一点去改正。恩,就这么干,开始!
知道做到读后感7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获得大量的信息,而如何从大量的信息库中如何获得关键的信息或积极的因素,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却是当今社会需要思考与改良的问题。《知道做到》就是一本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跟生活中的好书。
自古以来,“知”跟“行”的关系一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无比的魅力,南宋的思想家朱熹曾提出“知先行后”,明朝的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哲学的角度讲,人们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知道做到》实际探索的就是不能将“知”运用“行”中的原因与方法,作者认为不能学以致用的关键原因有三个:
1、信息超载,人们习惯不停的获取新知识,而不习惯去应用知识。
2、消极过滤,人类处理信息系统的相当混乱,负面信息更容易被人吸收。
3、缺少跟进,没有重复的落实与跟进。
针对这三个关键因素,作者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是信息超载,作者认为要掌握某件事情,接触一次性的东西,只能记住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关注重要的信息,而非大量的吸收信息,坚持“少而精”的模式,选择一些关键点,不间断的重复,直至完全掌握为止,从而引发更大的创造性。
其次是消极过滤,人们善于发现人做错了什么,而不善于发现人们作对了什么。从小到大,这些充当父母或者管理者的人员过于吝啬表扬与赞美,当小孩或者员工表现好的时候,很少有人去关注其行为或者给与赞美,但是当小孩与员工表现有问题的时候,做父母的或者管理者则经常跳出来,把当事人训斥一顿,然后离开,这种海鸥行为经常给人们造成就是消极或者焦虑的心态,对很多食物都怀疑与不自信得态度,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积极的一面,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如何正确的过滤信息,更多的选择积极信息;为此作者也提供两种方式:一是积极聆听,敞开心胸去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将自己变为绿灯思考者,在做事情或进行计划时,总是先对有利的方向进行思考,积极发现正面的作用,引发创造力和应变力。
最后一环是缺少跟进,要学会将“知”更好地运用“行”中,关键要素离不开指导、支持、问责。在工作当中有一项新任务,作为领导者首先要给员工学习与了解新任务的情况,指导员工如何开着工作,并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还要对任务重复的跟进,关心任务的进度,员工的状况,任务最终完成情况。而很多的管理者往往只是充当任务的分发者,不进行支持与指导,只是结果出现问题才进行责怪。
【关于知道做到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
7.做事做到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