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2022-08-17 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书,不简单》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1

  利用空余时间读了《教书,不简单》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幽默、智慧的师生故事,书写了一位乡村教师真实的教育生活,一份镌刻着爱的教育笔记。曾老师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的个人心得,我觉得这本书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今少数老师被金钱迷惑了双眼,丧失了做一位称职老师的基本道德,缺少责任感,缺少敬业精神,缺少追求的时代,这是一本具有引导性的书。

  作者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仿佛就是和你坐在绿草如茵、花开四野的山坡上促膝交谈,娓娓到来,让人似乎感到一丝山风的吹拂,神清气爽,那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许多事情就发生过在我的身边,许多事情又闻所未闻,读着读着就让人心生佩服,就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热爱与眷恋。我想作者不仅是记录自己的教书生涯,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激励我们这些乡村教师吧。

  曾纪洲老师讲述了他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经验,传递了他的'教育理念,他的一些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在经后的教学中借鉴。《教书,不简单》最令人震动的是作者不断强调“对父母要孝顺”。我们早就习惯于把父母的牺牲和关爱视为理所当然,忽略甚至无视父母望眼欲穿的期待,哪怕这期待不过是每周一个问候电话而已。

  毫无差错地记住学生(他人)的名字,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对于别人眼中的苦闷,既然无力改变,那就换个思路,欣然接受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他人)的心里装着老师(自己),老师(自己)的心里就应该先装着学生(他人)”、“很多话,虽然只是一时的气话,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如此种种,哪一条不是为人处世应该看重的?如果这些都忘了,或者装作忘了,看看《教书,不简单》吧,做一个更完善的人,归根到底总是不会吃亏的。

  曾老师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自尊心,不在家长面前批评学生,“报喜不报忧”,发自内心的告诉家长他的进步和闪光点。其实,孩子是聪敏的,没有一个生命会自甘落后,但也许就是某一个不恰当的表述方式摧毁了他前进的动力,于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蝴蝶效应”就没有发生。

  最难忘,曾老师对那个大家一致认为他有小偷小摸得孩子的“庇护”与鼓励,那真的是一个太好太好的教育范本。很多的人学坏了,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给他下了一道“诅咒”,我们也是他的悲剧的参与者,甚至把他的悲剧当喜剧去把玩。看到那个孩子后来幸福的结局,我心里暗想,曾老师,你是个好老师!

  还有,我们的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说一些伤害学生的话。如:“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基础这么差,让我怎么教?不管我教的好不好,工资照样领。”这些话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基础,了解学情,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关心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

  从字里行间,我看到这个戴着眼镜,清瘦的,上了几次讲台都还脚抖的城市青年,如何一步步融入村小,如何一步步带动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得到好的学习成果。从最初走上讲台,到最后离开又被学生感动的留下,整本书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讲述了曾老师在小坌教书的经历,浸透着乡村恬淡气息的文字里穿插着曾老师的“教书经”。读到了这本书,窥见了曾老师的策略与艺术,在那些被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中我看见了身为老师的不简单。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生活之源,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只要有一颗爱心,有一份热情,有一种责任,有一种追求,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会象曾纪洲老师一样,成为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的老师。爱着,努力着,一切皆有可能。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2

  最近里阅读了曾纪洲老师的《教书,不简单》,从该书的简短介绍吸引了我。看后很喜欢这本书的风格,因为这本书是写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而且我一直比较喜欢看教育笔记,让人简单易懂,生动有趣。而且这本书的味道有股清香,还有前香和后香,前香是江西乡村的自然之香,后香是人情浓于水的醇香。看这本书仿佛走进了树林里,是一条条郁郁葱葱的山间小路,还有呼啦啦的山风轻抚过你的脸庞。大伙还都唱着歌!而且书本的这个题目吸引了——教书,不简单。对于我们一线老师,也觉得教书真的不简单。以下就是我读完真本书以后收获:

  1、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给他们学习成绩之外的肯定。

  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就得先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而“要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就得从课间10分钟开始”。作为教师,曾纪洲下课后并不急于离开教室,而是尽可能地与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对学生学习的指点,可以是家长里短的闲聊,可以鼓励,也可以提醒。正是因为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才会有情感上的交流,教师才有可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曾纪洲非常善于表扬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就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演,尤其要给予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肯定。”他会和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当年的糗事,给学生自信的理由;他会在学生的名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向往名字寓意的“那个自己”;他会拜学生为师学方言,帮学生树立自信的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善意地向学生索取帮助,其实就是让学生觉得自己对于老师来说是重要的,这时的学生往往也是快乐的。因为有时候,爱就是一种索取。

  2、教师应该想的不是禁止,而是引导

  有些教师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不要干这个,不能做那个。然而“作为大人,脑子里想的永远都不能是禁止,而是引导”。可小孩子通常都精力过剩,那该干点儿什么呢?曾纪洲组织孩子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考虑到乡村孩子每日都走很远来上学这一现实,他果断放弃跑步,选择进行技巧类的活动。无论是跳绳,还是拔河,他都注重“引导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找出技巧,而且让这种对技巧的归纳和总结成为无论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有的习惯”。对技巧的归纳与总结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这种总结技巧的习惯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为人处事的方式。

  身为班主任,曾纪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他认为,学生只有树立了主人翁意识,才会对班级、学校有责任感。班级是学校的一部分,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成为学校的主人。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学校的绿化带,该种些什么,怎么种,都由学生作主,让学生真正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如果先对学生进行这样一种着眼于学校大局意识的培养,那么,加强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一点就透的事情。”

  3、先做好孩子,再做好学生

  学生需要榜样,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他们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在曾纪洲看来,榜样完全可以通过“偏心”的方式来树立。生活中的细节,哪怕是上课的眼神,都能成为曾纪洲“偏心”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理由。“不必避讳学生说自己是个偏心的老师,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你偏心别人的理由,而这个理由绝不能仅仅是学习成绩优秀。”爱与尊重是每个人都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礼物。多数学生都会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偏心”,那么便不必怀疑以“偏心”之名树立榜样的激励效果了。

  曾纪洲认为,孩子的问题家长最好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跟教师沟通。“家丑不可外扬”,只有保护学生的自尊,才能促进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即使学生对他言听计从,曾纪洲也不会让家长产生“孩子被老师夺走了”的想法,因为他总是告诉学生,“先做家里的好孩子,其次才是做学校里的好学生”。在他心里,成绩不是目的,成“人”才是目标。无论是教育琐思还是乡趣随笔,我们都从中看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付出与收获,看到了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骄傲的教师。做人比提高成绩更重要。

  4、课堂纪律是一个班级整体素质的标志。

  在教学中,最令我头疼是学生的课堂纪律。从曾老师的《教书不简单》看到他是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常常面带笑容的面对生活,面对学生,书中充满了课堂管理策略的智慧启迪。曾老师的《教书,不简单》给了我启发性的方向,让我自然而然结合自己所在有了自己的思考。

  整本书用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讲述了曾老师在小坌教书的过程与经历,文字里浸透着乡村气息及穿插着曾老师的“师经”。曾纪洲老师是个面带微笑、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爱心、深爱学生和受家长喜爱的教师。介绍教书不仅仅是课堂上技能的展示,更是教师自身性灵的修炼与提升,是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点滴言行如春风化雨般对儿童的熏陶。

  《教书,不简单: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从热爱生活、做好自己切入,展示了乐观、自信、真诚、具有责任感等优秀教师的核心品质,透过一个个生动、幽默、智慧的师生故事,介绍了作者独特的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经验,传递了“培养学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心态”的教育理念,是一部用信念与激情写就的“带着浓郁乡土气息和质朴生命本色的教育传奇”。还有,就是他在教学中的循循善诱,在平常言语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方法,孜孜不倦的培养他们的好强心。常与自己比,做学校的主人,要学会感恩,尤其是在家里感恩父母,这一切都是曾老师为我指明了方向。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3

  作者曾纪洲是一位做了六年的代课教师。先教语文,后改教数学,当五六十个学生的班主任。其间,还兼过大队辅导员和教务主任。这是一部“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生命本色的教育传奇”?全书“有绝招的教师”、“有生活情趣的教师”和“一个大写的人”。

  一、教书,不简单——先做自己。

  先做自己,就要《发现生活》——有闲情逸致。像曾教师一样无论春夏秋冬,撷取并拥抱每天生活中的美好,然后能以阳光般的心灵酝酿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再以“激情和感染力”浇灌教室里的每一粒幼苗。

  先做自己,就要《做永远的乐观主义者》——能苦中作乐。像曾教师一样用爱心和精心去培育一棵棵幼苗长叶、开花和结果,努力把陋室打造成“世外桃源”: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氤氲着“生机盎然”的童真童趣。

  先做自己,就要真实真诚真情——做学生的榜样。像曾教师一样身正为范,将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在学生的言行之中。但是,教师不是圣人,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正襟危坐。不妨回归一颗童心,偶尔和学生一起做点儿“坏事”:玩水、荡秋千、偷红薯、上树……这可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前奏。小小尝试,别有洞天哪!

  每一个学生不是简单的容器,机械地等着教师去灌注。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有自我。因此,教书不简单。也因此,教师要先做自己,成就自己。一直记得李希贵的《学生第二》,他认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二、教书,不简单——装着学生。

  曾教师说:“要让学生的心里装着教师,教师的心里就应该先装着学生”。此言极是。阅读一篇篇文字,感受一个个故事,仿佛亲历了一个个过程。鲜活中透着山花的馨香,清澈中淌着山泉的甘甜,亲和中飘着山风的温柔。我想,一位山村教师的朴素之仁爱,智慧之举措,性灵之修炼,即在这“香”这“甜”这“柔”中演绎得如火如荼。

  “装着学生”乃是一种共有——《跟学生分享自己的糗事》,乃是一种气度——甘于《拜学生为师》,乃是一种欣赏——《想着法子夸学生》,乃是一种包容——《接受偏科》,乃是一种机制——《打造一个“家”》,乃是一种理解——《角色转换》,乃是一种秘密——《跟学生私底下的约定》,乃是一种招数——《万事有招》,乃是一种融入——《走进本土,融入当地》,乃是一种在乎——《做个“偏心”的教师》,乃是一种乐趣——《形式纷繁的活动》,乃是一种呵护——《“不要拿学生说事”》,乃是一种制度——《规则要先行》,乃是一种效度——《有效教学》,乃是一种理念——《素质教育与减负》……

  正因为时时处处装着学生,《带着学生感受身边的美和乐趣》,曾教师班的学生学会了“和自己比”而对自己负责,同时意识到“我是学校的主人”而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树起了一个自信的理由,扬起了一种集体的荣誉,奋起了一种前进的步伐。

  小岔小学,地处山村深处。家境贫寒多,留守儿童多,还有“未开化”的.家长拿着木棍或扁担追打教师。之于年轻“简直是梦魇”造成来去匆匆。但村民们视曾教师为亲人,过节时粽子、月饼和薯包之类堆得小山高。何以如此反差?当是走门串户的家访和“学生一天天地变好”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放心,并且以淳朴的土产犒劳了。曾教师装着学生,书写了无私奉献的爱;学生、家长反过来装着曾教师,回赠了感人肺腑的爱。

  此书告诉我们,教书不简单,需要和学生斗智斗勇,但绝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师道尊严;教书不简单,需要以“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点滴言行如春风化雨般对儿童的熏陶”。

  简而言之,“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教书,不简单》给予我的一种启示。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4

  《教书,不简单》这个书名足见作者对于教书以及教育的深刻体悟,足见作者对于教书的认真负责,足见作者收获的沉甸甸的对孩子们的爱。

  作者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犹如一丝山风的吹拂,让人神清气爽。那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许多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许多事情又闻所未闻。读着读着就让人心生佩服,就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热爱与眷恋。我想作者不仅是记录自己的教书生涯,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激励我们这些教师吧。

  “发现生活”是作者曾纪洲先生带给我的第一点启示。在作者的家中是不缺绿色的,甚至山间的小花都一样点缀他的生活。这样懂生活的人,正是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作者所说“而我对学生的热爱以及站在讲台上的激情和感染力,都源于这份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句子掷地有声。正是这种深厚的爱才让他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不仅发现了自然的美,而且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每一个他挚爱的学生。

  我们每一天也在工作,也和学生在一起,但是我们发现了吗?我们投入了吗?我们是不是迷失了自己?是不是忘记了最初的梦想“要让学生勤奋,自己就要成为学校里最勤奋的老师;要让学生彬彬有礼,自己就要做到礼貌待人”“和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当年的糗事,给他一个自信的理由,这往往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很有效的开始。”“老师要放低姿态拜学生为师,因为一来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二来,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三来,老师的虚心好学,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发现自己,给自己成长的动力。许多时候学生学到的应该是先做人后学习,因为那些人格品质远胜于书籍知识。书籍和知识只是一种工具,它让我们增长生活的本领,帮助我们更快地创造生活。“没准儿你就是打破这个循环的人。”作者一直在鼓励学生打破命运的循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本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5

  利用空余时间读了《教书,不简单》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幽默、智慧的师生故事,书写了一位乡村教师真实的教育生活,一份镌刻着爱的教育笔记。曾老师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的个人心得,我觉得这本书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今少数老师被金钱迷惑了双眼,丧失了做一位称职老师的基本道德,缺少责任感,缺少敬业精神,缺少追求的时代,这是一本具有引导性的书。作者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仿佛就是和你坐在绿草如茵、花开四野的山坡上促膝交谈,娓娓到来,让人似乎感到一丝山风的吹拂,神清气爽,那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许多事情就发生过在我的身边,许多事情又闻所未闻,读着读着就让人心生佩服,就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热爱与眷恋。我想作者不仅是记录自己的教书生涯,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激励我们这些乡村教师吧。

  曾纪洲老师讲述了他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经验,传递了他的教育理念,他的一些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在经后的教学中借鉴。《教书,不简单》最令人震动的是作者不断强调“对父母要孝顺”。我们早就习惯于把父母的牺牲和关爱视为理所当然,忽略甚至无视父母望眼欲穿的期待,哪怕这期待不过是每周一个问候电话而已。

  毫无差错地记住学生(他人)的名字,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对于别人眼中的苦闷,既然无力改变,那就换个思路,欣然接受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他人)的心里装着老师(自己),老师(自己)的心里就应该先装着学生(他人)”、“很多话,虽然只是一时的气话,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如此种种,哪一条不是为人处世应该看重的?如果这些都忘了,或者装作忘了,看看《教书,不简单》吧,做一个更完善的人,归根到底总是不会吃亏的。曾老师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自尊心,不在家长面前批评学生,“报喜不报忧”,发自内心的告诉家长他的进步和闪光点。其实,孩子是聪敏的,没有一个生命会自甘落后,但也许就是某一个不恰当的表述方式摧毁了他前进的动力,于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蝴蝶效应”就没有发生。

  最难忘,曾老师对那个大家一致认为他有小偷小摸得孩子的“庇护”与鼓励,那真的是一个太好太好的教育范本。很多的人学坏了,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给他下了一道“诅咒”,我们也是他的悲剧的参与者,甚至把他的悲剧当喜剧去把玩。看到那个孩子后来幸福的结局,我心里暗想,曾老师,你是个好老师!还有,我们的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说一些伤害学生的话。如:“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基础这么差,让我怎么教?不管我教的好不好,工资照样领。”这些话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基础,了解学情,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关心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

  从字里行间,我看到这个戴着眼镜,清瘦的,上了几次讲台都还脚抖的城市青年,如何一步步融入村小,如何一步步带动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得到好的学习成果。从最初走上讲台,到最后离开又被学生感动的留下,整本书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讲述了曾老师在小坌教书的经历,浸透着乡村恬淡气息的文字里穿插着曾老师的“教书经”。读到了这本书,窥见了曾老师的策略与艺术,在那些被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中我看见了身为老师的不简单。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生活之源,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只要有一颗爱心,有一份热情,有一种责任,有一种追求,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会象曾纪洲老师一样,成为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的老师。爱着,努力着,一切皆有可能。

  • 相关推荐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相关文章:

预习可不简单!01-27

坚守简单的不简单04-28

不简单作文07-16

我的同桌不简单08-21

不简单的对手作文12-03

简约不简单… -美文故事09-24

这世界,不简单!作文05-04

其实不简单作文08-12

留下不简单-散文06-22

王安石-这个宰相不简单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