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2023-08-18 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1

  利用周末的时间,终于将《怪诞行为学》读完了。《怪诞行为学》是通过讲述日常中最常见的行为,来阐述我们的非理性行为。在传统经济学中,其基础假设条件之一就是,人都是理性的。但是通过《怪诞行为学》的严密论证与阐述,此论点是不足以成立的,因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

  先说说看《怪诞行为学》的一点感受。此书中运用了大量对比试验,以试验结果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在国内的图书上是比较少见的(目前可能比较多的是数据)。对比试验,我想不单单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更是一种以此可以借鉴到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因为我们除了既定的经验可以参考(实际上随着环境的变换,其真实的参考意义到底多大还有待商榷),可以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来检验我们的想法。如果你的试验设计的巧妙,并且经受住了考验,那么在推广开来,可能是成本最低化的一种途径。

  因为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今天晚上重点根据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述与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第一、约会的窍门。人们的平均行为都具有相对的特质,也就是说人们都愿意结合当时的环境、场合、以及可供选择的参照物来做出对比。那么,如果你想在一个环境中,脱颖而出,你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看起来没有你帅气、没有你漂亮,与你想比有一定差距的对象陪同。这听起来对那个陪同的人不公平,但是人们会根据这样的情况来做出判断。所以,要想约会成功,选好伙伴很重要。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条规律,那就要保密好,否则会引起你的伙伴的愤怒。

  第二、有魅力仅存在特定的环境中。当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对一些特定的事情,或者某些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特殊的好感。但是出现这样情况的前提,就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你的兴趣点也会转移。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如果你在一个区域内,或者时间内,要去选择那些与你具有共同特质的人,而这些人与你在这个环境内都有一些不适应,这样彼此才会产生吸引力。当然,不论是你对别人感兴趣,还是别人对你感兴趣,随着时间和环境出现了变化,如果魅力减少了,也是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为此而纠结。

  第三、轮流做东比AA制更能促进感情。在这里,社会科学家有个理论,叫做“付款痛苦”,就是说赚钱都不容易,付钱时都有一种非快感,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但是“付款痛苦”的敏感程度随付款金额增加而相对下降。这点给我们的提示是,如果轮流做东,那么对于付款人来说,“付款痛苦”随着付款金额增加而下降,同时还会留下好客的名声。而同时参与的人,会因为获得了免费的享受,快感增加。其实套用老祖先的话说,就是礼尚往来。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更快乐,感情才会更深厚。

  第四、礼品是最佳的友情润滑剂。在这里,作者阐述了两个概念,就是社会规范与经济规范。社会规范更倾向于道德、感情等非金钱因素,经济规范则强调的是投入产出的金钱关系。可以想象,社会关系中,如果过多的金钱交易,就变得世俗而更不容易被人接受。礼品,可以作为友情的润滑剂,可以有效的提升彼此之间的社会规范程度。同时,礼品在用在员工激励上,要比金钱更能激发员工的忠诚度和勤奋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我的朋友们,也许我要开始为你们准备自己用心挑选的礼品啦。

  第五、如何解决你的电子邮件瘾与短信瘾。产生电子邮件瘾与短信瘾的主要原因,是由可变强化式(什么时候获得奖励或信息是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在这里先说明一下,固定强化式,就是你通过固定的行为可以获得固定的奖励;可变强化式,是什么时候获得激励是不确定的。我们对于电子邮件和短信成瘾,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未来的不明确的因素缺少了把控能力,也可能是我们期望电子邮件和短信,会给我们带来可变强化式的激励。那么,要想让自己摆脱这样的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消自动收发邮件的功能,同时将自己的邮件联系人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可以对我们的电子世界生活有所改变。

  第六、错误的生活决策是影响我们生命的“头号”杀手。书中作者列举了自己生病期间的一些思考和解决对策,其实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真正影响我们生命的,是我们对生活决策方式的改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书中的建议是将有益的和不益的结合起来。以自身举例来说:出去见客户是有益的.,不爱锻炼身体是无益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于一些可以步行或者骑车去见的客户,就绝不坐车。如此,不就是两相结合吗?

  第七、人们总是对自己拥有的过于高估。此点其实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我们对自己的决策都认为是完美的,我们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完美的,商家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其实这里更主要的是要引导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的去想,人家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促成最终的合作。适度降低一点自己的期望,有的时候,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情。

  以上七条是根据书中的要点进行的一个总结。其实真正读此书,让我佩服作者的,是他的思考方式。这样思考方式,第一从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入手,却发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第二以大量实例为依据,并且能设计出合理的行为试验,这种以实证论观点的方法可以在很多工作中加以运用。

  书读一次只是皮毛,读两次是懂道理,读多次才能产生生产力。生命不止,当学习不止。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2

  工作之后,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很少。周末回家的时候,闲暇之时,翻看一下在学校网购的书籍,感觉也别有滋味。《怪诞行为学》就是我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的通俗读物,个人觉得它与《别做正常的傻瓜》相类似。不过,有区别的是,本书的作者由于童年时的经历,使得他看问题的角度和常人差异很大,他倾向于分析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他就是出生于以色列的丹艾瑞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往往会受到心理因素或者情绪的影响,往往不能作出理性决策。例如,原本很容易作出的抉择,在外界因素的诱导之下,往往会使人们的决策发生改变。商家往往会利用这一点,设置一个诱饵,往往能使客户花费更多的金钱。人们对于自己收入的预期往往也会因为与周围环境的改变相联系。也许当初的预期并不高,但是在达到了这一目标之后,由于周围人群的收入较高,人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就会提高,这就是所谓的“人心不足舌吞象”吧。这些非理性的决策就与人们喜欢比较有关,在奚恺元的《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就已经作了一定的描述。

  人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通常被认为往往是根据商品的价值属性和价格等因素作出决策。大体上而言,偏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也许因为偶然的机会,偶然尝试了某种商品,就在内心中形成了一种锚,由此导致自己“羊群效应”式的偏好转变,也就是书中所提到的所谓“供求关系”的失灵。至于零价格物品搭售使得人们的消费增加就是显而易见了。商家们往往利用顾客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在销售一些商品的时候附带赠送一些小礼品,使得顾客们不受自己控制地买了许多原本不需要的商品。所谓的“折价”销售原理基本也是一致。

  在社会中往往是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并存。人们在对待不同的'事情时必须搞清楚应该运用哪种规范来解决问题。有些事件只能运用市场规范来运行,而有些问题却只能运用社会规范,如果强行运用市场规范来解决,需要支付数倍的价格,而更多的时候则是支付多高的价格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例如教育以及一些慈善活动。

  我们再把视线由普通的经济现象扩展到各种社会现象之中,我们同样能够发现许多非理性行为。平常品性很好的人,由于突然受到刺激,也有可能突然失控,还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前不久发生的北科大学生抢劫也属于该类情况。人们由于情绪上的冲动有时也会造成一些异想不到的后果(往往是平常自己觉得不道德的)。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是蓄谋的。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人性,人格大体上都是分裂的,在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个阴暗的本我,自己,一旦这个阴暗的自己被激发出来,往往会形成很严重的后果。而应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只能未雨绸缪。

  艾瑞里虽然在书中侧重于考察非理性行为(诸如此类非理性行为的介绍还有许多),不过在每章的最后还是在探讨如何解决非理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目的还是在于使读者能够理解如何让自己的行为理性化。当然,非理性行为的诱因有时也难以被透彻地观察出来,这使得人们的行为理性化更加困难。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之中就曾经写道:理性何等高贵,才能何等伟大。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3

  今天是“英国脱欧”投票的一天,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投票的民主最后产生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每个人做出的决定都与自己的经验有关,但是好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经验是与实际的理论模型矛盾的,并不能带来我们自以为的好处。就比如我们认为某人技能一直增强工资就能增高,但是实际上决定工资在一定层级后就主要是供需关系决定,这用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解决,我们自己思考明白就需要很长时间。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读物,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出发,分析了生活中种种和传统经济学中完全理性或者线性效用假设相悖的行为。非理性行为也有一套可以用理性来分析的逻辑,可以用人性解释:如趋利避害,攀比心理等等。

  重点根据谈话涉及到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述与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1、免费、降价,各种明显的购物占便宜宣传总是容易吸引我们眼球,但是当我们遇到此类活动需要购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被便宜所蒙蔽,我们在购买之前要先思考下,这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吗?购买后使用频率多少?我们购买的理由只是因为它们免费或者有其他便宜?当博物馆或者什么景点或者什么餐厅进行免费开放或者免费试吃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下要不要因为贪免费而去那边排队等候?等候免费过程当中浪费的时间价值是否和免费带来的价值能抵扣,是否有其他的.机会成本?人头攒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你能看到的估计只是很多很多的人,而无法静下心来细细欣赏,贪便宜有时候还真是得不偿失,所以还真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2、锚定效应。当我们对一个物体有预期后就形成了一个锚,第一个锚不仅影响到我们当时的购买决定,而且影响后来的许多决定。我们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或者是不自觉的购买价格很高昂的东西,或者是有些不经意的习惯。当我们意识到有这些行为的时候,不妨首先从质疑这种行为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下自己从中能获取多大的快感,这一快感真的就如同你预期的那么大?你能不能把预算压低一点,更好的把省下的钱用在别处?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我们所做的首次决定,它的长期效应会渗透到未来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里。即使它们在某个时间合理,现在仍然合理吗?

  3、评价富人。富人钱难赚,因为他们吝啬;富人钱好赚,因为他们花钱金额很大。评价富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富人跟穷人在比,而没有放到他们自己的圈子里面。我们分析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分析,需要加上不同的环境。吴伯凡老师说:“富人吝啬是在他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他对于金钱,对于财富的一个逻辑,不管金钱、财富的大小,他都是喜欢玩那个游戏,一旦是进入到这个游戏里头,他就按照他的规则去玩儿,而且得到一种快乐。”要想分析富人,成为富人就先从思想上变成富人,建立一套匹配的自我财富逻辑,完善改进。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很喜欢这句话,审慎的态度观看生活,自由的思辨活出自己。书读一次只是皮毛,读两次是懂道理,读多次才能产生生产力。生命不止,当学习不止。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4

  人总是以为自己是理性的,却往往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的不理性买单。

  有时候我们想买一件商品,发现有三种不同的价位可供我们选择,一种低档位的,一种中档位的,另外一种非常高档位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选择中档位的。

  这就是商家的陷阱,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选择中档位的,高档位的只是用来诱惑我们的。

  精致的餐具、优美的环境会让我们觉得食物更美味了;漂亮的衣服、精致的包包也会让我们觉得更加美丽自信;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如果我们预先听到过对一件事物的评论,我们就会在面对它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也叫锚定。

  作者丹·瑞斯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理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在经济行为中也是这样。我们愿意为了10美元的东西能省5美元而花费精力,但不愿意为1000美元的东西省5美元而费劲;大多数的人都有拖沓的恶习,给他一个底线,或者外部的声音作为控制,就能很好的改善;幸福感并不是和自己的薪资有关,而是和周围人的薪资有关。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就要改变自己的比较系统,不要攀比;在不涉及金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作弊;也许你不会拿办公室里的'一角钱,但你觉得拿一支铅笔是没有影响的。

  读这本书让我对自身以及人性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恨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陷入自己的锚定范围内,容易被困在问题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思考这件事情,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对它的判断,我们应该怎样做取舍,应该以什么为重心,我们的目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被砍掉的

  我想,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明晰的规划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拒绝拖延,拒绝其他枝枝杈杈的干扰选择,一次次反省和复盘自己的错误,从而能够找到正确的路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5

  《怪诞行为学》中的艾瑞里做了一个实验,五分钟完成一个电脑拖图任务,最后计算个数。他们的研究团队找了三组人。有两组实验人员需要付给报酬,一组付50美分,一组付5美元。第三组所找人员不付报酬,属于社交请求,帮忙完成。结果三组下来,社交请求不付钱的实验人员拖图最多,平均拖了168个;付钱50美分的实验人员拖得最少,平均101个;付钱5美元的实验人员比付50美分拖图比较多,平均159个。这个实验表明,仅仅按照社会规范来做事比万能的金钱(没有达到预期的金钱)更能激励人卖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两套运行系统,一套系统是按照社会规则运行的人情系统,一套是按照市场规范运行的经济系统。这两者对人的激励是不同的。

  社会规范人情系统讲究的是无偿的付出,获得社会或者社会关系中人的肯定,以此获得自身的快乐。社会规范中个人的`活动是主动的,大家会尽力把它做好。这就解释了教师们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上课更积极的原因——是社会规范下的行动。他们争着上课是为了学生的肯定,周围人的肯定,自己期许的实现,以此来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这里面有一种主动性。

  当上自习课给钱补助时,上课变成了一种市场规范。教师们很快进入了市场规范模式,我的付出与金钱是否对称。他们经过核算,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得到不对等,于是产生了抱怨。抱怨过后就是怠工,他们找到一个自认为比较符合得到的付出。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反而不如以前了。

  如何利用好社会规范系统和市场规范系统是每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分辨清楚,合理运用才能让个体的积极性在整个体系中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

  为什么上课有补助教师反而不开心?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6

  在我们学校,曾有一段时间,大家争着抢课上,尤其是自习课。在这种积极的教学氛围下,甚至一名教数学的体育老师还向另一名教数学的体育教师发起了挑战宣言“我要向你挑战”。在那个时候,自习课没有安排专人值守,上自习课也没有什么补助。但是大家教学积极性特别高。后来有了课后服务,自习课安排了教师辅导,有了一定的补助,教师反而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上自习课多的教师在抱怨一天上的课太多,上自习课少的教师在抱怨得到的课后服务费少。所有老师都在奇怪为什么现在的教风学风反而不如以前了呢?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第四章《社会规范的成本:为什么我们乐于做义工,干活儿赚钱反而不高兴?》中解释了这种现象。

  如果我们到朋友家去吃饭,吃完饭后问朋友:“吃这顿饭我给你300元钱够不够?”朋友肯定会勃然大怒,下次不再请你吃饭。如果我们到饭店去吃饭,吃完后想不给钱就走人,店家肯定会勃然大怒。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同时生活两个不同的世界规范中,其中一个是社会规范主导的,另一个是市场规范主导的”。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之间的友好请求,它暗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求里。它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及时回报。它是一种人情世故,它是一种助人为乐,它是亲情、友情,是一种社会美德。而另一种世界规范就是市场规范,它就是市场经济,这里不存在友情,界限分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它是工资、价格、利息,成本和盈利。它是明确的利益,是按劳取酬,是按合同办事。

  教师们上自习课有补助反而抱怨是他们进入了一种市场规范中,觉得该按劳取酬,但是得到的没有满足心理需要,所以反而不如义务辅导学生得到的心理满足。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7

  当我们在逛街购物,要理性消费;当我们在饮食时,要理性合理膳食;当我们的处理问题时,要理性思考,生活无处不理性。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更以“理性何等高贵,才能何等伟大”来赞美理性,似乎要随时保持理性,才能更好的生活,非理性则带着贬义的色彩。而然在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2》中,用有趣的实验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书中第二章标题是“工作的意义:从乐高游戏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为更好的探索工作的意义,作者设计了多个实验,其中有个实验是:有偿装配乐高玩具。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有意义”组,任务是装配与样品完全相同的玩具,薪酬规定为,计件工资额随装配数量递减,没有限制时间,可做到认为不合算为止;另一组为“徒劳无功”组,实验的要求和酬劳的计算方式与“有意义”组相同,不同的是工作人员在实验人员面前将其装好的乐高当场全部拆开后,再次提供给同一实验人员使用。实验结果为,“有意义”组参与者平均装配的乐高个数比“徒劳无功”组高出了32%。实验分析告诉我们,如果你找的人喜欢某一事物,你是否把他们放在有意义的工作条件下,成为了影响他们努力程度的主要动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否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能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员工是否愿意尽力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不能把员工放在有意义的工作条件下。很多企业会通过愿景规划,带给员工工作的动力,但是这样的动力时效性短,而且实现愿景的过程漫长,多数员工的积极性无法长期保持。然而,从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入手,让员工确信只要做好工作就会得到肯定,让员工时长保持有成就感,从而增进员工的积极性。再者,上层领导人应该设法把环境背景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员工加深对工作意义的体验,让员工了解他所从事的事情对个人提升的意义,对公司的影响。

  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的第三章“宜家效应: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会喜欢买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宜家家具,会更喜欢自己亲手做的蛋糕,会觉得自己折的千纸鹤看上去更漂亮,会觉得自己家孩子更聪明、更可爱。作者通过实验展示了努力的4条重要法则:

  1、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它带来改变,也改变了自己对它的`评价;

  2、付出越多,产生的爱恋越深;

  3、我们对自己的作品估价经常会过高;

  4、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没有获得成功,我们就不会感到过多的依恋。

  或许我们习惯于周末慵懒的躺在床上,等到饭点时候叫个外卖,这样理性的决定确实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休憩时间;工作时候习惯于把事情更多的安排给其他人做,这样就可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光喝茶,但是与此同时,将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将无法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长久满足。

  通过阅读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非理性的理解,非理性并非只有贬义的色彩,它蕴藏着积极的力量。坦诚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它也可以让我们做出完美的决策。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8

  一、读此书的初衷

  我能去阅读《怪诞行为学》这本书完全是出自偶然。最近在研读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昨天下午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我随便拿同事的手机捣鼓了一下,发现他手机里面有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首页大约有六七本电子书,我看了看,感觉我对于每本书都挺有兴趣的,于是我打算按顺序下来,有时间的话,就将没看过的书都看一遍,第二本书刚好是我没看过的,这本书就是《怪诞行为学》。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浏览的下这本书,它的引言就将我深深的吸引住了,引言里所阐述的一些问题让我感觉到很亲切而又很陌生。亲切的是,里面所说的问题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陌生的是,我不清楚这些日常生活中现象里面存在着哪些问题。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阐释日常行为里面所携带的某些问题。于是,好奇而又渴望知道的心理,让我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将这本电子书给啃完了,不能说完全消化,但是对于我们所经常面临的种种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

  二、本书的大致内容

  本书分为十三个章节来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言部分解释分析了为什么作者会去探索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未曾察觉到的一些非理性行为,他之所以会去发现并且研究这些问题,是因为在他18岁的时候,由于镁光灯的爆炸,使他大面积烧伤,之后的三年他被迫住在医院里,浑身上下全是绷带,由于这样特殊的情况,让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他感觉好像与世隔绝一样,也就是在这时,他像旁观者一样,开始观察曾经构成自己日常活动的各种行为,并且开始反思各种不同行为的目的,这些行为包括他本身的也包括他周围的人。

  本书的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是由几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组成的,作者为了验证论述的准确性,都对各个论述加上了实验的验证,继而再解释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或者是告诫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发生这件事情的发生。

  三、读完书之后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多,现在就将这些收获归纳为十个小点,与大家进行分享。

  1、第一个锚不仅影响到我们当时的购买决定,而且影响后来的许多决定。所谓的锚就是我们对于某种类型商品的心里认定的价格。我们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或者是不自觉的购买价格很高昂的东西,或者是有些不经意的习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有这些行为的时候,我们不妨首先从质疑这种行为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下自己从中能获取多大的快感,这一快感真的就如同你预期的那么大?你能不能把预算压低一点,更好的把省下的钱用在别处?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我们所做的首次决定,它的长期效应会渗透到未来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里。即使它们在某个时间合理,现在仍然合理吗?

  2、当我们遇到某些免费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被免费所蒙蔽,我们在购买之前要先思考下,这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吗?如果把它们购买回去,它们会不会成为我们不用的堆积品?我们当时购买它们只是因为它们免费或者是购买它们的时候有免费的赠品?当博物馆或者什么景点或者什么餐厅进行免费开放或者免费试吃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下要不要因为贪免费而去那边排队等候?因为往往免费的东西总是有一大群人在那边等候,我们也跟随他们这么做是不是没有什么损失?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在等候的过程当中浪费了时间,浪费了原本可以做其他事情的机会。人头攒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你能看到的估计只是很多很多的人,而无法静下心来细细欣赏,贪便宜有时候还真是得不偿失,所以还真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3、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是鱼和熊掌,如果确定使用哪种规范之后,最好不要任意更改,因为随意更改的后果往往是鱼没了,熊掌也没了,导致两者都无法产生有效的约束力。但是社会规范会比市场规范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而且更加持久。礼物和现金相比,礼物给人带来的感动是远远高于现金给人带来的感动,而且人们对于礼物的感动时间往往持续更加长。

  4、通过设定计划和完成期限摆脱自己的拖沓习惯,用各种办法给自己时间思考某些高额消费的必要性,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清楚的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并通过某种方法让自己养成定期储蓄的好习惯。

  5、我们可能往往认识不到,无论哪种情况,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别的东西。我们为了一些不一定重要的事情疲于奔命,却忘记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其实选择一个选项然后一心往这个方向努力,而不是在那边犹豫不决要选择哪个,确定了就坚持住,因为无论做哪种选择,那些相对来说的'细小差别总还会存在。在选择间纠结浪费的时间,可以让我们在确定的选择上做更多的事情。

  6、预期还可以形成成见。成见,说到底是人们希望用来预测体验,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大脑不能在每一种新环境下仅凭片段就开动,它必须建立在从前收到过的信息基础上。由于这一原因,成见并不是从本质上就是有害的。它为我们不断地理解周围复杂的环境提供了捷径。但是,因为成见给我们提供了对某一群体成员特定的预期,它也可能对我们的认识与行为有不利的影响。

  7、信念和预期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与解析,还会看到人们的预期能够改变他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从而对他们施加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我们总是会感觉贵的东西的效果一定会比便宜的东西效果好,仅仅看到医生对某一治疗方案或手术表现出的热情,就可能使患者未经治疗就产生某种有益的效果,这些就是信念的部分表现;经过重复的体验,人们体内就建立起一种期望。

  8、当我们处在某种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道德标准发生对立,我们容易向现实“屈服”,以一己之私去看待世界,从而变得不诚实——这是我们能保持清醒,至少认识到这种可能。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就可以防范于未然,尽力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

  9、离现金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

  10、为了自己不受别人的影响,可以在点餐的时候先想好自己要点的东西,然后写下来,或者是在服务员一过来的时候就马上点餐,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因为想要突出自己的个性而让自己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通过这种做法可以让自己根据自己真实的心意点餐,让自己吃得愉快并且消费也愉快。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的事物越来越多元化,每一种事物都存在着多样的情形,所以埃里希·弗洛姆(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在《逃避自由》中提到,现在困扰着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的难度是越来越大,选择带来的困扰越来越多。

  选择之难在于不愿轻装简从

  在这复杂的世界中,面对着繁琐的事物,该如何取舍,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买个手机,没有经过一阵比较筛选是绝对不会下手的,其实在手机产品比较成熟的今天,同价位的手机在性能上差距并不大,最终结果是我们经过长时间选定的手机并不比之前备选的其他手机多出什么功能,即使是多出的一些高科技也是日常根本不用的,而且还带来了高成本。前年,伯父查出肺癌晚期住进了医院,堂弟在经营5家粉店、家米粉加工厂,还兼顾着供水加压泵的销售、安装。每次去看伯父,他都抱怨堂弟很忙,去年年初他说我看他的次数都比堂弟还多。这话深深刺痛了堂弟的心,堂弟立即把手中的业务分包出去,陪伴伯父走过了人生最后一个时段,让伯父在癌症的痛苦中享受着亲情的温馨,在去年夏天安详地离开。对于孩子,我爱人让他学画画、英语、珠心算、跆拳道等等,希望能发掘他在某个项目中可能迸发出的天赋,上周孩子偷偷跟我说:“我不喜欢周三”,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要上跆拳道”。每天赶场送这个那个班,体验了一大堆活动,没有发现什么天赋,只知道他不喜欢跆拳道。可以说这种傻瓜游戏得不偿失,但我们都很喜欢玩,说服不了爱人就还得送。也只能希望孩子能表现出某种天分,卸下其他包袱,轻装简从走接下来的路。

  选择之难在于不愿全力以赴

  很多时候,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有明确的目标,但我们的选择却不坚定,归根结底就是不愿全力以赴。高三那年,我们的物理老师多次提醒“现有的成绩只代表过去,从现在开始心无杂念、全力以赴,肯定是可以冲上来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身边的同学,大多都在为自己留后路,有的想着考不上大学就补习的(我就是其中一个),有的想着考不上本科就读专科,还有的想着可以继承家业,无所谓考上还是考不上。高三了大家都努力了,但远远不够努力,最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获得更好的成绩。但有名同学却做到了全力以赴,高三开学第一次模拟考他仅排班上79名,但他不给自己留后路,他告诉家人考不上本科就把他的名字在族谱中移除,他暂停自己喜爱的篮球、象棋等课外活动,不留余力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高考成绩排在班上第名,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此时,我想起了项羽的“破釜沉舟”,他在军队过了漳河后,立即派人“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且仅“持三日粮”,全军只有打败秦军才有生路,这被逼迫的全力以赴,是项羽的军队取得九战九胜战绩最主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更愿意竭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余地,我们往往认识不到,无论做什么事,保留的余地越多,我们的努力常常也随之衰减。

  选择之难在于总是瞻前顾后

  很多人认为在繁杂的事物中做选择难,但二选一就简单了。其实不然,就像“布里丹之驴”,它在两堆等分量等质量的干草中间,因为不能对究竟该吃哪一堆干草作出任何理性的决定而饿死。就是这头傻驴在二选一的时候卡壳了。虽然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但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却不少。二选一时,两者差异差距较大时容易做选择;两者在功能、特征等各个属性都相近时,也就是说两者对选择人的吸引力相当时,往往最难取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总会瞻前顾后、左比右比,导致选择时间过长,也会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带来损失。20年前,我中考成绩还可以,在县城最好的`两所高中之间要做选择,家人把两所学校做了详细的比较,甚至还到学校周边实地考察,包括教室、食堂、开水供应等与学习有关或关系不大的各个方面。家人的时间和精力渐渐被这些事占据,家里小摊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而实际上,家人要寻找的是最合适我学习的地方,全县城的人都知道这两所高中综合水平都差不多,而且我也决定学理科,比较一下理科高考平均分就可以了,何必花0多天时间做无谓的比较。二选一之难,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如何取舍新欢和旧爱,当你对两者都怀爱意,那是最痛苦的事情,不管选了谁,你都会觉得痛心,此时还瞻前顾后,不果断、不抉择,必将带来更大的焦虑。

  在生活中每一次选择都不容易,但解决选择困扰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最有效的就是学会抓住主要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日常积累,加强学习、不断实践,以实事求是为遵循,正确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自身需求,选择就不会那么难。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则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性,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自身需求与事物的客观规律相结合,保证选择的方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10

  我的一位朋友在跨国公司任职,他每次乘飞机旅行总要到机场的西餐厅就餐,至少得喝杯咖啡。这些事他本可以从从容容地在家里或附近的什么地方解决。据我所知,机场的餐饮并不比其他地方的更好,价格却要高出很多。但是,朋友仍然保有这个小小的“嗜好”。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他说,机场的高价消费让他感到有一种“惩罚”了公司的快感。当然,我的这位朋友绝对不会利用职权把公司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但是,为什么他会利用政策之便让公司遭受损失呢?

  读完《怪诞行为学》后,我才明白当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完全成为市场规范下的产物时,社会规范就会永远退场。换句话说,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符合理性经济学所谓的“成本—收益”原则,双方都拼命想从对方那里多捞一点“好处”。如果双方关系在市场规范下,那么员工每周工作40小时,公司付给员工相应的报酬,这是“在商言商”。而在社会规范下,公司会给员工提供子女“日托”服务、免费午餐、给予生病时的照顾和在经济萧条时不裁员的承诺。在市场规范下,雇员很难对公司保持较高的忠诚度,而社会规范是激励员工保持忠诚的最好办法。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创新远比制造重要,人力资源也比机器更有价值。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和雇员建立社会规范的优势。如果要将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单纯依靠交换原则下的市场规范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曾一度是社会规范的“化身”,它的终身雇佣制、良好的福利都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如何建立一套更为优化的制度,在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使组织既能保持高效运作,又能促进企业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今天许多国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会按照“成本—收益”原则来进行决策。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为什么富人会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为什么别人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偏好?为什么我们会疯抢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为什么面对非现金资产我们更容易不诚实?诸如此类。行为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些问题。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同时,它需要通过大量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因此又被称为“实验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颠覆了传统的理性经济学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世界中人类的思维模式。它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引发读者对习惯性事物的反思,并把这种反思引向市场机制的选择、社会道德重建以及民族矛盾冲突等关乎人类福祉的主题上。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结合对于我们研究发展出一套更加有效的社会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很有帮助。

  该书的作者丹·艾瑞里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最终却因他个人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成就了他独特的世界观,使他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思考人类决策背后的非理性因素。正如艾瑞里所言,他写作该书的目的是“使人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我们和周围其他人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什么,影响人们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它能帮助我们看到某些错误的发生是有系统、有规律的,看到我们一错再错的原因,从而设计出更好的应对措施来避免重复失误。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非理性现象,尤其在不确定的转型时期,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如房价暴涨暴跌、自杀人数的增加、仇富和拜金、与渎职等等。因此,行为经济学对转型中的中国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更多现实意义。

  该书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学术著作,它所研究的事物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读起来妙趣横生。读过之后,你会对人类的行为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它将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怪诞行为学》名句摘抄11-11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08-24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11-29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04-28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5篇09-04

怪诞的文化现象作文01-28

原野上怪诞的风作文12-03

怪诞心理学读后感11-03

怪诞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1-16

读《怪诞心理学》有感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