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更美好》读后感

2022-08-15 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可以更美好》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可以更美好》这本书是汤勇老师2018年的全新力作,汤勇老师从教育的留白、阅读、学校、孩子和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一一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可以更美好的意义和方向。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将来的社会人,是未来能够独立生活的人,是各行各业的合格公民。因此,教育不应是唯分数和升学至上的非人的、功利的、迎合的教育。通过读这本书,收获很大,以下两点感受尤为深刻: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更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实际上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他们人生真正的摇篮,他们的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孩子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品质态度、心理健康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转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商业性宣传的误导等,很多家长陷入了一个巨大集体焦虑漩涡中,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盲目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等。幼儿园也不例外,幼儿刚升入中班,家长就开始忙于给幼儿找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学习拼音和加减法等小学课程,这不仅让幼儿“伤”在了起跑线,,也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要改变教育,必须改变家长。要成长孩子,必先成长家长。

  家长重视孩子教育是好事,但是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早教不是越早越好,罔顾基本规律的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孩子的起跑线不在于补习,不在于“抢跑”“逼跑”,也不在于上名幼儿园,而在于父母,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和陪伴,在于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和理性,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也是最好的起跑线。所以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势在必行!让家长了解对孩子真正的爱是陪伴,最好的陪伴是阅读、是榜样、是游戏、是大自然。

  二、生活化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众所周知,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海洋,教育不能脱离于生活,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教育在功利与势利的驱使下,完全被应试化,把学校仅仅当成了一个传授知识、学习课业的场所,一切都是为了知识而教,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生也仅仅是为知识而学,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教育没有融入生活,生活也没有贯穿于教育,教育完全与生活脱离、学校完全与社会脱离、书本完全与实践脱离,教育不能成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也没有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分数和成绩,只有反复的考练,只有题海战术,只有耗尽时间和体力一味接受知识的“灌输”,对外界不了解,对生活常识一概不知,培养出来的“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书呆子越来越多。

  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生活常识的掌握、生活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教育,不只是教学生会洗碗、做饭、穿衣服、系鞋带,让学生能够种庄稼、能够劳动,能够自理等,这些是生活教育的应有之义,但绝不是生活教育的全部。生活教育的内涵及外延很宽泛,生活教育相对于只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它是一种活的教育、一种真的教育,它是一种来自生活、依据生活、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一种为生活的向善、向好、向上的教育,更是一种关注灵魂、关注生命,让未来的人生变得多姿而美好的教育。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把教育的一切融入生活中,让教育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尤其在幼儿园,生活化教育必不可缺,通过“洒扫应对”,教会孩子们怎样扫地、擦桌子、怎样穿衣服、戴帽子、系扣子、穿鞋以及走路、说话等等的规矩,而不是仅仅掌握这些技巧。教会这些技巧是浅层次的,教会规矩的道理,并养成习惯才是真正的教育。

  • 相关推荐

【《教育可以更美好》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们的爱可以更自由-作文01-28

我可以更坚强作文(精选27篇)11-04

《教育可以更美好》读后感08-24

生活其实可以很美好散文04-28

可以分享的美好高一作文10-25

让天空更蓝 小草更绿10-29

为了世界的美好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散文05-13

苍老也可以看的美好句子集锦08-18

说好听的话更容易解决问题教育随笔10-01

读书让你我更自信更幸福550字作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