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故事读后感

2022-04-13 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烈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1

  百战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出奇制胜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地主阶级逆子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我党的杰出女革命家向警予,平民的”劳工律师”的施洋,为革命斗争到最后一刻的王尽美……

  这些英雄人物是我国千百万先驱英杰的代表,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们不惜在敌人的狱中忍受各种酷刑而严守党的机密,不惜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千百万疾苦大众的幸福。他们宁死不屈,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阅读这些英雄的人生经历,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些革命英雄们不畏困难险阻,生命安全,努力地扭转当时不堪入目的局面,实实在在地为百姓服务的场景,也感受到了我们现在那安逸,丰衣足食的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此,我向这些革命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2

  最近暑假我读了一本叫《革命英雄的故事》的书,故事里有许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像临危不惧的陈潭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个个内心深处都蕴含着坚定的信念,都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众多革命英雄中,我最喜欢刘胡兰,她出生在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10月,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第二年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的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将其处死。阎锡山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抓。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不为所动,被带到已连铡几人的铡刀前,怒问匪军:“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岁,这位革命英雄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党的秘密,也树立了一位敢于和一切邪恶势力斗争的英雄形象。

  读了这本书,我体会到了英雄们所坚信的信念,也学会了一种勇敢、机智、坚强的精神。虽然我们现在是生活在新中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也不能忘记过去艰苦的生活与革命英雄面对困难时所体现的不服输的精神。我情不自禁的想起我平时学习时,一遇到难的题目就不愿意动脑筋,偷懒向爸爸询问答案。如果我不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就不能在学习好上进步,所以我以后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克服,不做困难的俘虏。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革命英雄的故事》的书,书里有许多精彩纷呈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数的革命前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一场场对敌斗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为人民服务,死比泰山重”的张思德,他不怕吃苦,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别的战士不用生命去冒险的高尚品质让人非常感动。1933年10月,张思德怀着保卫家乡、解放穷人的信念,参加了红军。张思德所在的红军翻过大雪山,走出了沼泽地,那时候张思德已经三次负伤,两颊深陷面容憔悴,身体非常虚弱,但每次只要有送信的任务,他总是抢着做,就算让自己多吃点苦,也要让别的战士减轻负担。为了战胜无情的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务,党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庄严号召,张思德每次看见一种草都让自己先尝尝,无毒再叫同志们吃,经常晕倒、呕吐,但还是坚持了下去。一天,小白和张思德在挖窑,挖了一段时间后,眼看窑就要挖好了,为了保证质量,他俩开始整修,突然,窑顶上掉下几片碎土,张思德眼疾手快,把小白推了出去,自己被整个埋在了塌下来的土里边,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二十九岁。

  此外,在这本书中还记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一个个英雄人物,像“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百战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等等,在他们心中,他们的信念是伟大的,他们的信念无异于把自己变成一块“长城”上的砖,用自己的身、自己的心铸就新的长城。

  “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信念让你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是啊,这段话写得真好,信念就是如此,古代曾有文人墨客写道:“人固有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革命烈士就是重于泰山的人!

  对于我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培养自己勇敢的品质,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英烈故事》,使我身受启发,他们都十分的坚强,面对残酷的环境,他们宁死不屈,其中刘志丹最让我佩服。

  刘志丹出生1903年狭西保安县。他在青少年时看见人民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于是,他想要改造社会复兴中华。通过不懈努力,他考上了黄埔军校。1926年他毕业了,之后随军东征,在这期间,他带领着革命军打土壕,分财物。这时敌人带领大批部队向革命发起了进攻。他带领革命军队英勇阻击,将敌人打了回去。恼羞成怒的敌人组织大批部队再次进攻,这次他们因为力量悬殊而失败。

  之后,他带领部队在三交镇开战斗,他的部队从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太顺利,总是攻不下三交镇。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指挥战斗。结果,在指挥部队进攻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左胸,伤到了心脏。在临死前,让其他战士告诉政委,请他带兵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攻下来。

  他为革命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5

  伟大的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读了《杨靖宇的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片段都让我深受感动。

  这本书主要介绍杨靖宇在和日寇作战时身负重伤,而战友们都牺牲了。杨靖宇在冰天雪地的山林中只身抗敌,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日本兵剖开杨靖宇的肚子,在他的胃里,除了草根、树皮和棉絮,居然没有发现一粒粮食。

  当我读到杨靖宇小时候用自己积攒了好几年的压岁钱为同学交上学费时,我真被杨靖宇的精神感动了!难道杨靖宇这种帮助穷苦人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为了同学,能够把自己积攒了好几年的压岁钱给同学交了学费,因为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他有颗善良的心,一颗金子般的心。我跟杨靖宇相比,生活条件要好得多,我衣食无忧,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还有博览群书的老师教我。可我却没有好好珍惜这些学习条件,没有把握住机会。我决心从现在起:牢牢抓住今天,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当我看到杨靖宇在战场只能吃草根、树皮,我心里惭愧得不得了。记得那一次,妈妈烧了一桌的好菜,各种肉、菜、汤,应有尽有。可是我就只吃肉类,其他什么豆制品、青菜、白菜我碰都不碰一下。我还把我自已认为不好吃的菜全部都扔到桌子上,到最后,很多肥肉和很多很多的青菜被我扔到桌子上,但是在战场上奋力杀敌的杨靖宇连一点东西都不能吃,回头再想一想,我还真的不应该啊!

  读了《杨靖宇的故事》后,我感觉自已现在是多么的幸福,比起那个杨靖宇叔叔来说,我们拥有好的学习环境,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把握这美好的时光,努力去奋斗,努力去拼搏。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6

  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城,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旋转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他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赵一曼1905年出生四川,原名李坤泰。1926年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与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瘦车”、“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也为之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1935年11月,因养伤而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远离家乡的白山黑水间。被捕期间,敌军对她用尽了酷刑,也没探露出半个字!赵一曼的精神永垂不朽!

  ……

  逝去的不会再回来。点燃一支蜡烛寄托随风飘去的思念。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数革命行列,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战争的胜利,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热土上。先烈用自己的身躯铸就了中国的铁长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而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感慨!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7

  前些天,我们班每位同学手中都拿到了一本关于长征方面的书,。我拿到的是《巾帼英烈》。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其实都很简单,一口气就能看到底。但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黯然泪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红军们拖着疲倦的身子来到了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敌机从山后飞来,其中一架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战士们迅速地趴在路坎下、坡地上、田野里。高低不平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躺在担架上的那些动弹不得的伤员无法躲藏。贺子珍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去疏散担架,就在这时,一枚炸弹在她的身边落了下来……伤员得救了,贺子珍却倒在了血泊中。

  读到这里,我的喉咙像被鱼刺卡住了似的,难受极了。多么伟大,多么可敬的贺奶奶呀!您的这种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您的形象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您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当无情的地震让我们的城市毁于一旦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不顾自己的安危,帮助灾民脱险,帮助他们修建家园;当突如其来的雪灾袭击我们的时候,还是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看,到处有您,有您贺奶奶的精神,有您贺奶奶一样的行动。再看,我们红领巾也行动起来了!在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具有这种优秀品质的同学。不管是谁,只要遇到困难,这些同学都会伸出温暖的手,把爱心献给别人。

  在悲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像贺子珍这样的巾帼英雄何止她一个,在这儿我要对为战争而牺牲的女同胞们大声说一声:你们是真正的巾帼英雄,你们的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8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湖州革命英烈》这本书,我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讲的是发生在湖州的革命英烈身上的故事。日本侵略者用战争打开了中华大门,残害中华儿女,不知他们手上沾了多少中华儿女的鲜血,他们在我中华土地上横行霸道,犯下了滔天大罪。就在中华民族大难当头的时候,湖州有许多爱国爱民的人挺身而出,加入共产党,为受苦受难的中华儿女出了口恶气。其中,我最佩服的是沈秀英烈士,她是一位优秀师范毕业生,投身至共产党后曾先后四次被捕,最后惨遭敌人毒手,在生命最后关头,她却视死如归。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这本书里的烈士为了国家的振兴不顾个人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我崇敬他们的智慧与勇敢。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赴汤蹈火的斗争。即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改革的今天,祖国的经济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科技已走在世界前列;飘摇百年的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些都是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先烈们面对凶恶的敌人,以自己铮铮铁骨,用不屈不饶的精神谱写了人们壮丽事业的光辉篇章。

  湖州革命英烈们为党立下的汗马功劳,丰功伟绩,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9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大家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我们身穿整洁的校服,胸前都戴着小白花。高举着旗帜,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宁江区烈陵园,祭奠英灵,缅怀先烈。

  当我们怀着无比沉痛和无限敬仰的心情进入烈士陵园大门时,园内一切都是那么的庄严、肃穆。青松挺拔,翠柏林立,几座烈士纪念碑纪念塔,耸立其中,格外醒目。一眼望去,就让人感到一种激动和崇敬涌上心头。

  仪式正式开始,在悲壮的音乐中大家对烈士英灵肃立默哀,之后同学代表向烈士敬献了花圈。

  大家又一起唱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壮怀激烈、斗志昂扬的歌曲,歌声嘹亮,唱出我们每个人的心声。接着是校长讲话,他说,是昨天在战场上热血奋发的烈士们用青春和热血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今天的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使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然后我们在陵园讲解员的引领下瞻仰烈士纪念碑,她给我们介绍纪念碑上每一位烈士的英雄事迹,他们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特别是还有一位前苏联抗日英烈。仰望巍峨的纪念碑,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当年战场上英雄们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

  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宣了誓。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实现我们的誓言,长大后,要让国旗更鲜红,五星更闪亮,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10

  暑假里,我读了《抗日英雄小故事》这本书,增添了不少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画面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更了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我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我最为感动,最敬仰的英雄是杨靖宇将军!

  1940年2月23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倒下了。一群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蜂拥而上,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可是当敌人面对杨靖宇将军的尸体时,完全骇然了,空荡荡的肠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食物。支撑着这位钢铁战士的竟然只是一些枯草,树皮和棉絮!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

  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率领直属部队的少部分同志在联系大部队的途中被叛徒告密,陷入日寇的重重包围之中。杨靖宇将军带领部队左冲右突,日夜抗战,始终没有甩开敌人。

  为了保护有生力量,杨靖宇将军决定只留下两名警卫员跟随自己,利用自己吸引敌人的注意,让在突围中受伤的战士转移。几天后,杨靖宇将军身边仅有的两个警卫员也在下山寻粮途中被敌人发现,相继遇害。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昼夜。鬼子劝杨靖宇将军投降,可杨靖宇高声喊道:"共产党员宁死不降!为革命牺牲没有什么可惜!"

  日本鬼子恼羞成怒,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火力朝杨靖宇疯狂扫射,但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将军不幸中弹牺牲……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灭。"杨靖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抗日英雄小故事》一书,将激励我更加认真地读书,更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为抗日战争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

  英烈故事读后感 篇11

  暑假中,我读了一本令我震撼不已的书——《抗日英烈》,令我最敬佩的就是抗日英雄朱鸿勋。朱鸿勋叔叔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副军长兼第130师师长,自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53军与日军绝战与黄河南北。朱鸿勋叔叔身先士卒、奋勇抗敌。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53军奉命驻军三溪口,保卫湖北通往湘、鄂、粤的要到——阳新。日军精锐部队来犯,朱鸿勋叔叔与之殊死作战,连续奋战七昼夜,为了祖国不明不休,最终取得了胜利。

  朱鸿勋叔叔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铭记与心,我在生活中也学习了他的这种精神。我爱折纸手工,经常在书上或是生活中找寻折纸教程,找到了就学着折。一天,我想学玫瑰花的折法,于是我就找教程,找到了教程便仔细的一步一步跟着折,但还没折多久我就折乱了,于是,我又重新那纸又回到第一步开始折,但是我越折,头脑就越乱,我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看教程,但这手啊就跟变了样似的怎么也学不来,我气的撕掉手中的纸想要放弃,但是我想到了朱鸿勋叔叔,他坚持打了七天的仗都没有放弃,我才花了几个小时就放弃,那也太不争气了,于是我又开始折,不停思考和观察。在折了二十多次后,我终于学会了折玫瑰。从这次折纸中,我明白了遇到困难绝对不能退缩,要坚持,这样才会成功。我们都要向朱鸿勋叔叔学习,这样就算天大的事也会被你的坚持与努力所折服!

【英烈故事读后感(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清明英烈寄语(精选250句)03-31

网上祭祀英烈寄语(精选90句)03-31

清明祭奠英烈寄语(精选70句)03-31

“网上祭英烈”寄语(精选105句)03-29

清明缅怀英烈作文(精选36篇)03-29

励志故事读后感(精选9篇)07-29

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03-18

网上祭英烈活动总结(精选14篇)04-12

清明节英烈演讲稿精选04-02

清明祭英烈伤感说说(精选80句)03-08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