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鹿原》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
陈忠实先生说,这本书是要用来‘垫枕头’的。没错,这本书,像砖头一样的土黄,也像砖头那样构建起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历史。可以说,白鹿原的兴衰起伏,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起伏。只能让我辈扼腕叹息,感慨万千。
如果将白鹿原具象为一个人,那毫无疑问就是族长白嘉轩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型地主。但这个地主却代表着混沌深厚的白鹿原。那个一生都在坚守内心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腰板太直’的族长。不同与鹿子霖白嘉轩没有紧跟时代的变化,走上仕途。而是坚持着几千年来从未改变的传统,继续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在‘新’与‘旧’的交锋中艰难的坚守传统。是他闹交农,是他制定《乡约》,也是他专横的包办子女的婚姻,当众行刑孝文和小娥。大至权力更迭饥荒瘟疫小到白灵出逃,鹿三痴傻。什么都无法改变他内心封建道德的一杆秤。当然,白嘉轩也无法改变别人,无法改变小娥,孝文,白灵,兆鹏等一切新势力的兴起。
田小娥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没有之一。她跳脱与封建礼教的束缚之外绝不像大部分受荼毒的女性一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做一个‘伟大’的‘贞洁烈女’:在残酷漫长的烈火中苦苦煎熬,在县志中争得一个蚂蚁般大小黑压压的名字。她逃离郭举人,奔向黑娃。在黑娃逃走后又爱上了白孝文,向利用她的鹿子霖吐唾沫。小娥是一生都在黑暗中徘徊的飞蛾,就算前方是恶毒的咒骂甚至万劫不复,也要扑向光明幸福的火光。是封建与愚昧禁锢了这个中国的雷梅黛丝,让天性自由的飞蛾拘泥踌躇在世人的目光与唾弃中。连死后还要被人掘坟挖尸。
可以说白嘉轩与小娥是当时白鹿原,乃至整个社会的缩影与极端。代表了新旧势力,阶级之间的巨大矛盾。鹿三,朱先生,鹿家,白家子女,黑娃,都是在这两者之间奋斗的人物。但无论选择什么,都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精神的。
白鹿原,是一个处于巨大变革中的民族的秘史,在这片土地上有乡约和朱先生千年的智慧,也有政治与战争带来的丑恶和杀戮。但这一切权力,阴谋,革命,希望,坚守造就了白鹿原,化作一只筒体洁白的白鹿,沿着历史的道路向前飞奔而去。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2
“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这是小说“白鹿原”中白孝文的一段内心独白。
小说所描写的那个白孝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评价,总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是他的这一段话:“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忘不了还在那个是非颠倒的疯狂的年代里,我就有过这样最痛苦最绝望最难熬的一刻,“群众专政的铁拳”把我这个小小平民“打倒在地”,那可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啊!“莫须有”的罪名,有理无处讲,有冤无处诉;“朋友”反目,亲人隔断,叫天天不应,入地地无门。我也曾有过想结束生命的闪电一刻。然而最终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结果终于等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等来了云开日出,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虽然说不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辉煌,但也不再是暗淡无光。如果那时心一软,去了也就去了,又有谁会给你鸣冤叫屈,平反昭雪呢!不明不白地断送了自己的一生,还给亲人们留下永远的伤痛。当然也就没有如今的一切啦!
现在的人们再也“无幸”接受像我们这辈人这样“残酷的洗礼”。可是“痛苦和绝望的难熬一刻”还会时不时地降临到一些人的身上:工作不顺利、生意失败、老板欠薪、高考落榜、婚姻破裂,还有失恋、父母不理解等等、等等。也会让一些人从心底里感到难熬和绝望,误以为这就是结束生命的那一刻。如果真的心一软(应该是心一硬)双眼一闭,就这么走了,那真的是“一切就都完了”!有的人即使没有走,可他的心死了,整天个无精打采,一蹶不振。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这样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活脱脱变成一个行尸走肉,还如何去“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呢?
为什么为了这么一点点小事就不能好好地活着呢?活着多好!好好地活着更好!你连死都不怕,还害怕那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吗?!什么都是能熬过去挣过去的!一定要活得好好的,对自己好好的,对他人好好的,对世界好好的!
一位伟人说过:“胜利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只要咬牙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必将迎来灿烂的朝阳。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做人就得顶住压力,把背影留在身后,向着太阳勇往直前!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3
我感到陈X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时。一开始读是因为听说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经历是影响他创作的一个很大因素。正是源于此,我开始读这本书。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
全书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对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怨怨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乍一看就是一部陕北高原的简史,其实我更认为是为陕北的故去写的一墓志铭。书中大量的描写都可见陕北的风俗,作者不去作任何评价,但是正是这种不评价,却给了我们更多更大的空间去自我思考,在起伏的情节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彷佛我也身临其境般灵魂受到了荡涤。我想这正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这种价值是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这不是什么技巧,这是一种心语。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没有正面评价共产党,也没有正面评价其他政治派别。这就避免此类小说具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不使读者感到乏味。我想作者晓得我们的读者是知善恶,辨良莠的,不需要那些好作人师的所谓著名作家的说教。
伟哉《白鹿原》,不朽《白鹿原》。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4
刚上大学时有朋友送了一本我们陕西本土作家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我却没有瞅它一眼!直到偶然间看到剧版《白鹿原》在某电视台重播时,由于比较喜欢二叔张嘉译,也正是因为我们陕西演员张嘉译饰演白嘉轩,我这才想起书柜里的那本尘封多年的《白鹿原》。
就这样我才知道了刚烈、坚毅、质朴,又不失狡黠,讲仁义,重人伦,尊礼法的白嘉轩,他虽然思想过于陈旧,但是其为人处世之道却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就这样我才知道了精明强干,争强好胜,豪无原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好色成性的鹿子霖;就这样我才知道了纯朴、善良、无助又劣迹斑斑的田小娥;就这样我才知道了孤守书案,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极具智慧的朱先生……
朱先生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在我看来他就是白嘉轩的人生导师,在极其迷茫而又遇难不决时,他总是会简单的几句话就能点醒梦中人。朱先生秉承着“仁、义、礼、智、信”的美德,他开办书院,传道授业并保持桃李不言的谦和;撰写县志不虚美,不隐恶;并试图用大仁大义去感化教育变乱中的民众,以求达到精神上的大同,实现儒家的最高理想。在二十万清兵准备血洗西安城时,朱先生带着满腔大义走进危机四伏的兵营仅因“不要再为枯死的树浇水”劝退这支大军,白嘉轩至此更加尊敬爱戴他的姐夫朱先生。
白嘉轩有朱先生这样的人生导师为他带来了榜样的力量。他把“仁、义、礼、智、信”完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典范行为为村民树起了一个楷模。一个人可以改变另一个人,一个也可以改变许多人!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用美好的事物引导自己,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就像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31位逆火而行用生命捍卫守护他们脚下土地的英雄,我相信他们已是楷模,已然成为了更多武警消防官兵的榜样,已然成为了更多中国人的榜样,已然成为了极具感动中国的榜样的力量!或许他们用行动已经感染很多人,感动了更多人,他们将成为更多人的人生导师,更多人的榜样。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寻找自己的人生导师,寻找足以支撑自己灵魂的力量,寻找榜样的力量!武装自己,努力为这伟大的时代付出自己的努力,付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滴水可汇江河,努力吧朋友们!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5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难忘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那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那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和渴望。——《白鹿原》
一阵狂风呼啸,掀起一抔黄土。可谁又能想见,一抔黄土下隐藏的当代风流……
在神秘的白鹿原,白家族长白嘉轩一生淡泊名利,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鹿子霖,被人引为奇谈。
白嘉轩此生历尽大风大浪,却始终淡泊名利。少时,他贫困至极,甚至连彩礼也置办不起。他被所有人瞧不起,被认为丢尽了白家的脸面。“凡人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但是绝不真心实意的施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原因。”深知这一点的白嘉轩,凭借白鹿这一迹像,重现白家当年的辉煌。他老成持重,即便面对强盗,却淡然处之,即使强盗用一根木棒将他打成驼背,他也丝毫没有怨恨,而是淡然的接受。可谁知,正是驼背,使得他在解放后没有被当作间谍论处。
难道他是神吗?
“我一生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凡是怕人知道的就不该做,应该做的就不怕人知道,甚或知道的人越多,越觉得这件事该做。”这就是白嘉轩的做人标准,待人接物,皆有底线。不求闻达天下,但求问心无愧。他不是神,但心境比神更高一层。
“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祸福相倚,白嘉轩早已看透,所以他一直隐忍,并不是他不够强大,而是他隐忍非常。他能在无数因果中看透,淡泊名利。他能入世,更能出世。他品性非比寻常,却能隐忍不发,淡泊名利,然后厚积薄发。他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他是圣人,而是因为他找到了心灵上的净土∶责任与担当。他身为白家族长,理应肩负起振兴白氏的重担;他身为家长,理应肩负起家庭温馨和谐的责任……压在他身上的太多太多,但他始终隐忍,不露锋芒,因为在心灵净土——责任与担当面前,一切争逐都显得那么的不重要。不求屹立于世俗之巅,但求无愧于心,不愧于人,如此,安好。
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我们也能了解自己的责任,寻到那一块心灵净土吗?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6
一篇中篇小说《蓝袍先生》激起了陈忠实先生创作《白鹿原》的欲望。而这部《白鹿原》被评论家誉为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以凝重而不乏诙谐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从清末以来一直面临社会变迁的冲击的古老大地白鹿原以及那些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故事。性格复杂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多姿多彩的风土气象,令人震撼,让读者不禁去探索那个年代的渭河平原厚重的历史。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莫过于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白家小女白灵以及白鹿书院的朱先生了。
作为白鹿村的族长,白嘉轩始终坚守族规,公正不倚。对下任族长候选人白孝文与田小娥私通,触犯族规,他并未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袒护;面对黑娃重归族里,即使他曾命人打折自己的腰,他也毫无犹豫地同意了。他重视良好乡风的培养,命人将刻着《乡约》的石碑安置在祠堂门口以教化族人。可是,他的身上还带着浓浓的封建思想的烙印。他不允许家人与革命势力有所牵扯……白鹿原上,白嘉轩身体力行得维护族规,白嘉轩,融于白鹿原的血液中。陈忠实曾写道: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着一道原,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白家小女白灵犹如她的名字一样,犹如一只精灵,在白鹿原上穿梭。她活泼热情,敢于为自由,为民族的解放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面对父亲的阻挠,她从不屈服,她以民族事业为己任,这是革命年代的热血儿女。然而这样可爱的人却最终死在同志的猜疑中,不得不让人为她感到悲惋。
同样,还有这样一种人,他身临世俗,身上却始终环绕着清流之气,淡泊志远。朱先生便是这种人,曾有众多权贵请他担任要职,即使金钱名誉唾手可得,他也丝毫不为之所动。可也是这样的若仙之人,心怀民族大义,在国家危亡之时,敢于投笔从戎。
《白鹿原》犹如一部史诗,它将中国从清代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沧桑巨变浓缩在白鹿原这片宽厚的土地上,也将农民对土地那种朴实而美好的深厚情感缠绕在文字间。
这是一部家族史,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何尝不是一部民族史呢?它所反映的时代变迁正应引起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地域历史的重视和深思。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7
记得从5月份就开始读《白鹿原》,零零散散读了一个月,初期感觉很神话,有白鹿,有神仙,主要是有爆料儿,呵呵,其实吸引力就在这呢,陈忠实老先生喜欢描述床事,而且笔下的词汇很不委婉,形容的比较通俗易懂,比较白话,这点我也喜欢,或许男读者都喜欢,也或许陈老先生就用这个吸引着男性读者,或许也同时吸引着女性读者,只不过我无法验证这是否对女性读者有吸引力。
伴随着白嘉轩娶的七个妻子,或者文中提到谁结婚,陈老先生从不放过,或多或少,从杂从简,咱都描述两句,为勤奋坚持读下去的那些观众们打点鸡血,不过不能不提陈老师不足的地方就是,当然是我的主观观点:”老师,您描述的花样忒少啦,80以后的观众看着都腻歪了“。不过其实也可以原谅,你说让80以后的同学来改遍这部小说,他们肯定会把床事描述的淋漓尽致,分为各种阶段来叙述,使读者回味不绝,从此湿去。但陈老毕竟是陈老,白鹿原毕竟还是白鹿原,小说的主线是这几十年,这几十年显然是怎么活下去的。而不是怎么日过来的。(注意,”日“是陈老用的词汇,在描述兆鹏媳妇儿也就是冷先生他闺女的时候粗线,而不是我用不敬的词汇。)
我从5月份开始读,好像读到6月下旬,工作开始没时间了,然后就在上礼拜回唐山后,我继续读了下来,目前还剩两章没看,我想留着,因为我读小说的过程中总是想把书看的快一点,而读到结尾的时候,我有吝惜的想把这本书读的慢一点,或许你也一样,因为你也是人。说实话读这本书我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应该像陈老学习,陈老作为一个作家,他敢描写床事,甚至用一些下流的语言,对我来说这就是他的成功,而不是那些整天想着把文中
提到的脏词如何美化美化在美化的衣冠作家,他陈老敢写,因为他敢写实,这群下里巴人就是这些词儿的代表,只是思想不落后而已。
这本书获奖,我也很有疑问,是因为文中多线人物人生描述的好,还是跟陈老提的这些房事有关呢,你看现在国产电影哪个没点镜头,陈老会不会在几十年前就想到了呢?
论书中的人物,其实真是没学到什么,如果说平凡世界给我带来的是不要认怂、穆斯林葬礼带来的是善待爱情,那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就是”《白鹿原》是陈忠实写的“。
可能是它离我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离我生活的地方太遥远了!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8
记得从5月份就开始读《白鹿原》,零零散散读了一个月,初期感觉很神话,有白鹿,有神仙,主要是有爆料儿,呵呵,其实吸引力就在这呢,陈忠实老先生喜欢描述床事,而且笔下的词汇很不委婉,形容的比较通俗易懂,比较白话,这点我也喜欢,或许男读者都喜欢,也或许陈老先生就用这个吸引着男性读者,或许也同时吸引着女性读者,只不过我无法验证这是否对女性读者有吸引力。
伴随着白嘉轩娶的七个妻子,或者文中提到谁结婚,陈老先生从不放过,或多或少,从杂从简,咱都描述两句,为勤奋坚持读下去的那些观众们来点掌声,不过不能不提陈老师不足的地方就是,当然是我的主观观点:老师,您描述的花样忒少啦,80以后的观众看着都腻歪了。不过其实也可以原谅,你说让80以后的同学来改遍这部小说,他们肯定会把床事描述的淋漓尽致,分为各种阶段来叙述,使读者回味不绝,从此湿去。但陈老毕竟是陈老,白鹿原毕竟还是白鹿原,小说的主线是这几十年,这几十年显然是怎么活下去的。而不是怎么日过来的。(注意,日是陈老用的词汇,在描述兆鹏媳妇儿也就是冷先生他闺女的时候粗线,而不是我用不敬的词汇。)
我从5月份开始读,好像读到6月下旬,工作开始没时间了,然后就在上礼拜回唐山后,我继续读了下来,目前还剩两章没看,我想留着,因为我读小说的过程中总是想把书看的快一点,而读到结尾的时候,我有吝惜的想把这本书读的慢一点,或许你也一样,因为你也是人。说实话读这本书我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应该像陈老学习,陈老作为一个作家,他敢描写床事,甚至用一些下流的语言,对我来说这就是他的成功,而不是那些整天想着把文中提到的脏词如何美化美化在美化的衣冠作家,他陈老敢写,因为他敢写实,这群下里巴人就是这些词儿的代表,只是思想不落后而已。
这本书获奖,我也很有疑问,是因为文中多线人物人生描述的好,还是跟陈老提的这些房事有关呢,你看现在国产电影哪个没点镜头,陈老会不会在几十年前就想到了呢?
论书中的人物,其实真是没学到什么,如果说平凡世界给我带来的是不要认怂、穆斯林葬礼带来的是善待爱情,那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就是《白鹿原》是陈忠实写的。
可能是它离我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离我生活的地方太遥远了!
附言:假装我说如果一个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或者博学多才的成功学士,敢于面对愤怒的时候骂出WCNM,那么他才是一个君子,他才脱离了世俗,因为这句话就是他心里所想!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9
很荣幸,我见证了这样一个传奇!
我总是看不清他们的脸,却感受着每个人的气息和脾气。
我不愿意接受任何电影和电视剧的刻画,因为只有样貌模糊的他们是属于我的,属于我看到的白鹿原。
我对它把人性善恶暴露得淋漓尽致。和把言语表达地如此露骨感到惊叹。
我像是亲临现场看着一代代人的兴衰存亡,看着一个时代的变化万千。
我原谅他们的丑恶,却终究还是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白灵的革命爱情、兆海的誓言、白嘉轩的睿智、朱先生的未卜先知、黑娃的仗义、鹿三的忠诚,我会因为描述他们的一句话鼻子一酸,并总是自私地觉得那份美好也有我的一份。
跌宕有致的情节一次次带领我进入下一个场景,每颗麦粒,每个碗筷,每张桌椅似乎都在我眼前,我聆听并庆幸着,庆幸着我在,在见证一个传奇。
我想快点知晓每个人的结局却舍不得跳过一字一句,因为相比于结局我更在乎他们经历了什么,我像期待我的下一刻一样期待他们的下一秒,意犹未尽而不肯离去。
就在几天前我还在想,我为什么要花时间读小说?它可以让我学到些什么?不过是一些人物演了一场不曾发生的戏。但现在却惊奇的发现,人性、精神、处事态度、人生道理在一举一动中由每个人教授给我,就像我大一时读完《飘》后被Scarlett的勇敢震撼一样,一种超乎存在的精神直击心灵并影响着我的一举一动。
因而,我愿意相信他们存在过,相信故事发生过,就像相信爱情一样得坚定。
其实我反反复复想要走近它,但每次都停留前几章,而且没有勇气读下去,因为在我看来它实在太长而且人物太多,我怕会忘记和混淆。而今读完,却发现每个人我都记得,并记忆深刻。若问我是否要再读一遍,我会说不想,实情是不敢,因为怕半途而废辜负我的他们。
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经常看不出一本书的好坏,说不出什么有深度的书评,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学素养,甚至对自己说的话是否有逻辑也一无所知,却想要单纯的把现在的感受记下来,顺便看看今后会不会觉得自己有一丝丝无知和矫情,但不管怎样,我终究是从里面获得了些什么并因此感到无比欢喜,至于是什么,便道不清说不明了。
致敬作者,致敬经典!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0
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读完了这部长篇巨著。与我之前的阅读速度相比,这次应该说是读得很快了。然而阅读感受却并不是很美妙,反而觉得很痛苦。以前的我,是不喜欢让自己不舒服的文字的。但是这一次,我却坚持看完了。在痛苦的挣扎中,我仿佛回到了一个多世纪之前,置身于宽广的白鹿原之上,和他们一起经历着充满苦难的人生,内心的悲哀与感动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作为一部史诗级的小说,《白鹿原》不仅展现了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故事,而且在文字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涵。故事发生在建国之前,而作者是在八十年代创作的,今天的我们,又将如何看待当时的人们?不同的背景经历和不同的认知方式,造成了我们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的看法。这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我,在这部史诗中,看到了中国旧社会的普通民众在天灾和人祸的打击之下无能为力甚至只能等待死亡的绝望;看到了传统儒家文化在时代的巨浪之下黯然没落的无奈;看到了那些平凡卑微的女人在看不到希望的现实中压抑以致扭曲的灵魂。同时,我也看到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看到了平凡夫妻之间的脉脉温情;看到了有志青年为理想信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还是诸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仁义正直的白嘉轩、不断钻营的鹿子霖、儒家文化的化身朱先生、桀骜不驯的黑娃、被视为瘟疫的田小娥、为理想信仰奋不顾身的鹿兆鹏和白灵以及那些在那个时代最典型的普通妇女,他们在干旱、瘟疫以及各种人祸之中,坚韧地活在这片神奇的平原上!
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问题:白孝文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堕落了?田小娥悲剧人生的根源何在?黑娃从桀骜不驯的土匪变成了朱先生“最好的学生”暗示了什么?等等。
阅读与思考,是我们的生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暂时结束,思考现在开始!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1
《白鹿原》的热播让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文学巨著《白鹿原》。《白鹿原》是一部厚重纷繁的文学史诗,区区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怎能充分展示大西北关中平原的精彩纷呈。就叙述学而言,面对乡土中国生活形象,面对关中平原的历史生活记忆,陈忠实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造与理解,应该说在其中创造了许多深刻而悲壮的形象,其中我想浅谈田小娥这一文学形象。
田小娥,这一文学角色占到了《白鹿原》整书的五分之一左右。她与郭举人,她与黑娃,她与鹿子霖,她与白孝文,她与鹿三,还有她与村民等的关系错综复杂,但这其中隐含着许多重要的生命价值问题。应该说这个人物形象的创造,不可能是闲笔或纯粹为了爱欲事件吸引读者的眼球。然而,从作品中我觉得陈忠实老师始终采取“敌视性叙述”的态度,并没有任何显示“同情性叙述”的基调。我认为,他的叙述意识是成问题的。这说明他没有真正的理解“爱欲事件”在生命和文学中的意义,所以他的爱欲叙述全是原初的野蛮与愚昧,是力的放纵,是神秘乡村神话的纪实,而少有“情”的光辉灿烂。
田小娥这一形象的创造,可以看出陈忠实老师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我一直在思考,他为什么要把田小娥写得那么妖媚?为什么要把小娥的爱欲写得这么放纵?这种历史现实主义的写法是否合理?我很难猜测他在创作小娥形象时候的心情,但可以断定:他是不存在什么敬意的,看不出他对这一文学形象有同情的基调。按小娥的出身,虽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但总算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家的女子。然而陈忠实老师在设计小娥的出身时也没想到要赋予她什么特殊的品格,比如说:反抗,倔强,心计。她只是个任人把捏的小媳妇,她只是个爱欲狂。在他笔下没有一点自由人格,没有任何尊严要求,只要是男人,只要是性就可以满足生命的全部需要。用作品中的话来说“兄弟,我明日或是后日死了,也不记惦啥了。”可这毕竟是快乐时说的话,当真不得,但陈忠实似乎是被支配着在写小娥这一形象。根据人性的理解或者说根据生命自由想象的可能方式,这种叙述形象是不符合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爱欲放纵的人,要么是生命力强大的人,要么是富有挑战性和野心的人,她也绝不会是奴隶般的可怜虫。
面对如此恣意描绘乡土中国卑微牺牲者形象在我看来,陈忠实老师是那种忠于历史生活而缺乏自由理想的“黑暗写作者”。这就是心灵想象的悲剧。总的来说,田小娥是陈忠实老师笔下的牺牲品,反过来更是老师的一记败笔。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2
《白鹿原》之所以厚重,取决于所描绘的这段历史题材,决定了它的份量。
陈忠实写了很多最后的人物,最后的现象,最后一个好族长-白嘉轩:最后一个好长工-鹿三:最后一个好先生-朱先生;这些最后的人物,从历史的评价中,他们都是过去的人物,但都写得很美,有夕阳之美。同时,他又写了很多最早的人物,最早的人物又有朝阳的绚烂。最早一批通过社会运动改变家族社会地位的人群-白嘉轩的女儿-白灵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最早以人性的自由解放冲决礼教的殉道者-田小娥。历史并不因为你退出历史舞台,你就变得丑陋,不见得。你走在时代前面,你就变得善良,也未必。这就是历史的复杂性。也是历史的矛盾性。历史是矛盾的。是复杂的。秩序和心性的解放,也是复杂的,是矛盾的。这是《白鹿原》最大的好处,它全面的反映了中国社会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到经济计划,在转到市场经济,《白鹿原》全面的反映了出来,从一个旧社会的土崩瓦解到一个新社会的酝酿建立,《白鹿原》可以说是两部分夹击,一部分是社会运动冲击,一个部分是以人性的自由解放冲击,白嘉轩那么厉害的人,到最后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当然,《白鹿原》也有缺点,因为进入中国话语太深,从而导致疏忽了,国际社会和人类审美坐标的接受程度,对于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和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心理活动可以开掘更深一点儿,黑娃变成土匪的过程就很粗略,还有就是过多的卷入了具体的斗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应该始终是一个对家族的历史审判,应该始终定在这个高度上。
《白鹿原》我觉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所有的茅盾文学奖作品中的第一。无论是从内容、作品厚度、以及写作技巧,它都是毫无争议的。你读懂它,它就是深邃的。你读不懂它,它就是庸俗的。最后,套用著名画家、学者-范曾的一句话:“白鹿原一代奇文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多读书,读好书,我建议大家读《白鹿原》,《白鹿原》我读了两遍,看了一遍,如今剧版《白鹿原》正在热播,晚上追剧,白天又在读《白鹿原》。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3
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用暑假二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梁忠实老师的长篇巨著《白鹿原》。
以我现在的水平,书中很多的事件和观点我还不是很懂,但有一点我读懂了,那就是“善”与“恶”。
《白鹿原》这本书,它以陕西白鹿原这个大村庄为背景,描写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长长的一本书,揭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有时会遇到很多坎坷和艰辛,有时甚至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总能度过难关,挺直腰杆,坦坦荡荡,半夜不怕鬼敲门的活着,做一个心怀鬼胎的人,他也能衣食无忧的活着,他也能度过一些难关,但他的心始终是颤颤抖抖的,每走一步,他都要向后望望,是不是有鬼要敲打他的头。
书中的白嘉轩,他就是那个善的代表,在他当族长的那些年,他始终举着正义的利剑,就是他的儿子违反了族规,他也向儿子举起正义的鞭子,在闹饥荒的年代,为了村民,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向土匪借粮……
他从头到尾都是白鹿原村民心中一颗不倒的大树,正如文中鹿兆鹏所说,每次回家,只要能在村头看见他,我觉得我心中的那棵大树没有倒,村民们是安全的。
文中的鹿子霖,他就是那个邪恶的代表,在他当乡约的那些年中,贪钱、贪粮、侮辱妇女、嫁祸于人……
不过他最后失忆了,到了一个无知的世界,这是梁老师给他选择的最好的归宿,如果他不失忆,他将如何面对原中的父老啊。
再看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也有这样的因果啊,一天,我和妈妈在街上散步,当一辆110警车经过时,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突然脱掉西装,发疯一样狂奔,警察叔叔感到不妙,猛追上去,抓住那两个人,经查,那还真是网上追捕多年的逃犯,其实,110警察只是正常的巡逻,是那两个逃犯做贼心虚。
我们小区有一位王奶奶,她为人热心肠,别人有什么事情找她帮忙,她都不会拒绝。有一次,王奶奶的儿子出了非常严重的车祸,急需要很多的钱做手术,不然,就有生命危险,而肇事司机逃逸了,小区的人们听说后,就自主办了一个募捐活动来帮助王奶奶。
让我们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吧,他强让他强,真心明月照。他横让他横,邪恶终有报。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4
《白鹿原》的结构古典,故事撩拨人心,场景宏大,气度恢宏,跨越了中国近代很长的时间线,描述了陕西关中地区普通人的生活,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有着复杂的人性。
小说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纠葛和牵扯。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妻子,只有最后一个仙草陪他度过一生,支持他、陪伴他,并生下三个孩子分别是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和女儿白灵。鹿三是白家的长工,做事情总是和白嘉轩有商有量的,黑娃是鹿三的儿子。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有鹿兆鹏、鹿兆海两个儿子。读完这本小说,黑娃这个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是白家长工的儿子,出身贫穷,内心自卑却表现出无比强烈的自尊。鹿兆鹏给他冰糖的时候,他兴奋不已,第二天又给他水晶饼,黑娃竟扔了,说道你行,有本事以后每天给我一个。黑娃从小就不爱读书,脾性鲁莽大胆,他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白嘉轩挺直的脊背,在白嘉轩面前黑娃是那样的不自在,于是他决定出走。遇到了田小娥,这个唤醒了他情愫的女人,也是这个女人,让已经结了婚的白孝文陷入情欲迷谷。后来黑娃带田小娥回家,遭到了白嘉轩为头的村里人的坚决反对,于是他在村口的一口烂窑里为田小娥安了家。黑娃是勇敢的.,他不顾大家的反对坚决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后来他当了土匪,还将白嘉轩挺直的脊背打伤。再后来大拇指芒儿死去后,他在白孝文的讲说下过正常人眼中的生活,直至遇到他的媳妇玉凤,这个女人的一句话“我只说从今往后,不说今日以前”让黑娃放下过去,得到重生。他开始变得沉稳,开始读书,成为朱先生真正的学生,修身做人。
然后再说一说白嘉轩,他一直坚守着他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准则,在那个混乱癫狂的年代,挺直了腰板,就像是一面道德旗帜一样,伫立在白鹿原村。他对于宗族理念的秉承和伦理道德的维护似乎与生俱来,坚决维护自己的信仰,在面对田小娥时白嘉轩是残忍的、狠心的,他不容许这样不守妇道的女人进入白鹿原村。但他又是温厚宽容的长者,在与自家长工鹿三交往的过程中,讲仁义、重人品。白嘉轩的仁义正直,和鹿子霖的卑鄙、趋炎附势形成对比,陈忠实讽刺了鹿子霖的人品,最终安排了悲惨的结局给鹿子霖。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5
“给事物贴标签不是错,贴错了才是错。”——某同学
我起了一个很大的标题,可我并不打算对标题里的这些词汇进行阐释和分析——我没有答案,只有问题。
这都是源于和班座的一场对话。
一个半月前,班座突然向我推荐了《白鹿原》。这并不值得称奇,从《百年孤独》起,班座向我推荐过很多作品。可这却是我印象中的第一部,让班座说出如此多的赞美之词的小说。
讲实话,我原本并不喜欢《白鹿原》,因为我把它划归于乡土文学。这样归类也许有失偏颇,但持这种看法的必然不止我一个。
我不喜欢乡土文学,以至于莫言的书我一页也没有翻过。可鲁迅和萧红的作品,我却又很喜欢,这种矛盾我自己也无法解释。所以在班座对《白鹿原》几番称赞之后,我还是打开了这本书。
不同于我,班座对它的定位则准确得多——现实主义小说。班座说,“白鹿原感觉是全面的对时代的描写,有俯瞰的高屋建瓴的感觉。“他说,“白鹿原不以塑造正面形象为目的,这让它可以淋漓地描绘出来人性的善恶。里面的人都有善恶两面,而且很多直言不讳的批判。”
我盗用了班座的评价把它们写在这里,是因为我大概是写不出这样的书评的。因为相比于这些,我似乎更在乎那些人——白嘉轩、仙草、田小娥、鹿子霖……而这,恰恰与班座的关注点背道而驰。
我一直有个疑惑,我看书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呢?直到看了班座的这番话,也许我才从对比中找到了我自己的位置——是人。相比于班座对历史和社会的俯瞰,我的眼光似乎盯着的是一个个的人——这更聚焦,也更狭隘。
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对乡土文学的不喜——更准确地说,我不喜欢的,是作品里对人的刻画。直至读完整篇《白鹿原》,我没有改变我的态度。书里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善、有恶,有闪光点,也有短处,可我却一个人都不喜欢。也许唯一让我觉得有些“可爱”的人物,是惨死在窑洞里的小娥吧。
为什么呢?我也会问我自己。这时候我才会想起我问班座的那个问题,“人是工具么?”
也许这个时候,有人会想起康德的那句名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可是,然后呢?如果这就是历史,我们真的可以挣脱时代的枷锁么?
你我,除了承认自己的渺小之外,还能做的,又应该是什么呢?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6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白鹿原》的扉页上,作者陈忠实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
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展示了北方农民生存状态中那种耐人寻味的原生态生沽: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己,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巧取风水地,恶使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囯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己。
这次我所看到的《白鹿原》是修订本,是作者按照茅盾文学奖评委员会的意见修订旳,一些与情节和人物性格刻画没有多少关系的、较直露的性行为的描写被删掉了,政治上旳可能引起误读的地方或者删除、或者加上了倾向性的鲜明的文字,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每个人都要向生活妥协,从来没有例外,毕竞茅盾文学奖在当今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此举也无可厚非。在我看来,通过修改和删除部分只是多余的枝杈,并未伤及主干和筋骨,不能撼动《白鹿原》在中囯当代文学的地位。
众所周知,路遥、贾平凹、高建群、陈忠实等不少陕西作家的拼博姿态一向为文坛所赞叹,他们大多出身于三秦乡下农家,饱尝人间酸辛,都有着艰苦、坎坷的文学奋斗生涯,而且能安于寂寞和清贫,始终不渝地追求文学的目标。他们的作品要么厚重雄浑、古老苍凉,要么诗情画意、哲理个性,不论是对农村生活命运的透视,还是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开掘,在当今文坛均可称为独树一帜。
《白鹿原》,无疑是一部渭河平原50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十多年前,我初读《白鹿原》,看到的是"秘史"热闹的表象,而如今人近中年,过尽千帆,看到的则是百年家囯的变迁,再过几十年,我到老年时,大概看到的是更多的人生苍凉和无奈吧!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7
终于借着假期的时光,读完了《白鹿原》这本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想一想,上一次读这么大本的小说好像已经一年前了吧,电子媒体和快餐式阅读的诞生,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纸质的书本了,不过还好,坚持了下来。书中,作者借着白嘉轩这个人物阐述了很多话糙理不糙的经典哲理,对自己有感悟的记录一二在下面。
一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二
就是个贱虫。人一天到晚坐着浑身不自在,吃饭不香,睡觉不实,总觉得慌惶兮兮。人一干活,吃饭香了,睡觉也踏实了,觉得皇帝都不怯了。
三
“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世事就是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就好比罗面的箩柜,咣当摇过去就是福,咣当摇过来就是祸。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面就是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你们日后经得世事多了就明白了。”
这段白嘉轩对两个儿子的教诲,朴素,但话糙理不糙,对于主人公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半生磨砺能悟出这样的道理,讲出这样的话也真的是对儿子们最好的告诫。这话也正是对古书“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的解释吧。
四
“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有的事看见了认准了,必须说出来;有的事至死不能说。能把握住什么事必须说,什么事不能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封建的重男轻女,导致这句话更侧重于男人应该怎样做。其实对于当今社会,做人都要能明白哪些事能说,哪些不能说,这可以说也是混迹江湖职场的一种能力吧。
五
“亲戚要好结远方,邻居要好高打墙。”
私人空间的给予,距离产生陌生感,其实可以更好的维系两个人,或者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其实,书中的语言多粗糙,多口语话,多符合陕北农民的语言,但是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却实际而实用。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8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描写了关中平原上白鹿村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从清朝末年到改革开放后三代人的故事,对关中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有着生动描述。小说获得了1998年的茅盾文学奖,是一部渭河平原半个多世纪变迁的雄伟史诗。
《白鹿原》里有非常优美的语言。“父亲的死亡是他平生经见的头一个由阳世转入阴世的人。他的死亡给他留下了永久性的记忆,那种记忆非但不因年深日久而暗淡而磨灭,反倒像一块铜镜因不断地擦拭而愈加明光可鉴”。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了目睹亲人离世的那种撕心裂肺,真是一种永远难忘的记忆。“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通过把吃穿和好书比较,只有好书才值得一遍又一遍的回味。“田野里静悄悄,夜风中饱含着成熟期的麦子散发出来的母乳一样令人贪婪的气息。”麦香像母乳一样,形象表现出了作者对田园,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白鹿原》最打动人心就是白鹿村的风土人情。这里有光明磊落、怀有仁义之心的白嘉轩,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鹿子霖,有一心一意追随革命的百灵,来回黑白两道的黑娃……他们之间丰富多彩的故事形象地展现了白鹿村的乡土文化,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传统乡土文化深刻的思考。这种文化中有值得宏扬的一面,也有糟粕的一面,但无论如何,作者对这种文化都是饱含深情的,非常眷恋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老一代人的逝去,结局笼罩着深深的悲剧氛围,挽悼着旧的白鹿原的终结,同时,也对新的白鹿原充满了期望。
读《白鹿原》之时,一幕幕场景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自大学出门读书之后,家乡就没有了春秋。毕业之后投身我国的航天事业,自己应该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才能不负祖国家乡对自己的培养。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19
最后把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结尾令人有些震惊。思绪随着故事情节的波动有些纷乱,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态随着白鹿两家的主线而展开,在中国大地上描述的这一小块儿地方折射着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
岁月的风霜雨雪,风和日丽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这片古老的平原,精灵的白鹿跃动着人们记忆中久违的传说,不管经历多少坎坷风雨,生活的轮子依然不分昼夜地滚动前进,这是岁月蕴含的冷酷而坚实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鹿子霖两大家族有形或无形的较量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为了生活而争,为了脸面而争。当然书中并无直接而露骨地描述两大家族的斗争,而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最终以鹿家惨败结局。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是条真理。白嘉轩是中国传统男人的写照,墨守陈规、自力更生、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地生活。因此,他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始终以一个威严族长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不大一样,他追求功利,争强好胜,作风不谨,却又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虽然也经历了起伏的官场,但终究也没创造些什么辉煌,最后也以悲惨收场。我觉得性格变化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白孝文,一个是黑娃。白孝文经历了一场饥荒的打击之后,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这也多亏他鹿三叔的话语刺激的作用。他从原先的唯命是从,规规矩矩,优柔寡断的性格中走出来,变得桀骜不驯,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小时的胆小羞怯,后又
勇猛剽悍,最后又归于知书达礼,学为好人。其实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环境塑造了某人某种性格,而某人凭着某种性格来重新塑造环境。
《白鹿原》作为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它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平原,一个族群的生活画面,读进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随人物之悲而悲,随人物之喜而喜。我们往往被小说中的人物感染,这大概就是大师笔下写实笔触的力量吧!
书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们的呢?
期望用青春奋斗的热情搅破生活的波澜不惊,用我们的双手与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 篇20
很多课上,老师都提到了《白鹿原》,当然,说的最多的是这个叫《白鹿原》的电影。而我在无意中淘到了这本书,本来没多大兴趣,因为我对战争一类的有着本能的反感,而在听了大家对它的评价后,我决定看看这本书。最开始仅仅作为一本普通小说来看的,开篇觉得还具有一些传奇色彩。没想到一切都是一个暗示,一个伏笔。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二者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说实话,电影版的让它确实有些变味,田小娥只是无数个悲剧中的一个。但是在她将尿撒在鹿子霖脸上时,我觉得她很勇敢,很高大。原本的她只是一个小女人,却要面对那么多无奈,只求一份幸福,却落得香消玉殒。我不喜欢黑娃,虽然在最开始给了田小娥幸福,却在后来将她带进一个个漩涡,而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潜逃不知何处。
作者也尽量用一种纯粹,真实的农民语言来展现故事,这是很难得的。这样的故事,在传奇中带给观众真实的社会面貌。对于农村的封建习俗,甚至思想会带给我们很深的印象,因为它几乎无所不在。在这个故事中,很多悲剧围绕着改革,就是新与旧的斗争。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其实这里面最主要的人物却是白嘉轩,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个人,因为他让我觉得捉摸不透的感觉。而他的性格似乎也随着岁月而不断的完善。从一个稚嫩的青年,变成坚毅的族长,而他的姐夫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很是耐人寻味。
【《白鹿原》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白鹿原》读后感09-01
白鹿原读后感06-20
《白鹿原》的读后感06-12
白鹿原读后感12-28
《白鹿原》读后感12-31
白鹿原读后感精选10-09
白鹿原读后感范例03-18
经典名著白鹿原读后感03-19
假期《白鹿原》读后感09-23
关于《白鹿原》读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