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读后感

2021-02-19 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1

  在这看的第一本书。

  看完,火车刚好进站,下一站是故乡。一个人,一路思绪,一路风。

  首先想起的是哈代的《苔丝》,继而是但丁的《神曲》,《神曲》还没看完,暂且不讲,但直觉是这三本书时代格局不同却藕断丝连。(不比写作等级层次,因为显而易见也无需我多言)

  《苔丝》看了很多遍,每每最后都以泪流满面告终,而这本书却晦暗难堪甚至是极端的“理性”。在我看来,这两本书便是白夜相行。对于苔丝我是先恨再爱,对于雪穗只能是先爱后恨。

  都是以女性为主题的两本书,都由男人杜撰。女主身上发生的一切故事也源自相似的肉体损害,而后灵魂摇摆。

  可是,如将读者自己带入这两个世界,一个地方是雪域高原般圣洁,另一个则堆满生活的垃圾。一个因玷污了灵魂,一个因吞噬了灵魂。所以,仇恨,报复。性质却大不相同。

  头痛不已。为何将自己的不幸一次又一次强加于他人身上?要用心理学所说的“原生家庭”开脱吗?只这一次,姑且认为生活如午夜?阳光布满。但我始终所信的:灵魂应善良到?无所畏惧。

  我还是会继续看望德伯家的苔丝。

  哪怕是要穿过《神曲》中的地狱。

《白夜行》读后感2

  最近看了一本不错的推理小说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突然对推理小说产生了兴趣,故事很长,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每个章节的连贯性不好,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前一章说的是这几个人物。后一张就出现完全不相干的人,感觉有点看不下去了,但是读着读着所有的章节都会联系到一起,(.)觉得每一个段落都有伏笔,都是围绕着两个中心人物,在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看到一半的时候真的很想看看结尾到底会怎样,两人的命运将会如何,终于忍着看到最后,推理小说真的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结局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但我觉得结果不是重要的,关键是在看小说的过程中引起的思考,每个情节仿佛都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影像,每个章节都引领着你想看下一个章节。

  看完小说之后我又看了电视剧版的,是由山田孝之、绫濑遥、柏原崇主演的,总感觉和小说有些不同,小说中男主角桐原给我的感觉就是什么都会做,很神秘,很黑暗。而看完电视之后觉得桐原其实很善良的,反而对桐原有种同情,把所有的罪恶都拦在自己的身上,让心爱的人永远幸福,守护心爱的人,可能是电视剧的导演对桐原带有感情色彩吧,不过这点小说的最后感觉也有所体现。总而言之,是一部很好看,很值得推荐的小说。

《白夜行》读后感3

  读小说的整个过程,心情是沉闷抑郁的。

  唐泽雪穗获得成功了吗?她的生活幸福吗?肯定不是。她追求的不是成功、幸福,而是某种目标——跻身上流社会。这样活是她的一种选择。同样,她的“共生对象”桐原亮司的人生是成功的吗?如果说他的人生就是为了帮助雪穗进入上流社会,那么他成功了。按照正常人的价值来衡量的话,他失败的太离谱:没有正常朋友、家庭和工作。桐原亮司一身都为了唐泽雪穗而活:为了她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为了她做了都子事件、江利子事件、典子使事件等等。

  回想他们相识之初,桐原为雪穗剪纸,这是懵懵懂懂的爱,他们看一样的书、他们有同样不幸的童年。又由于杀父事件把他们绑得更紧。深刻的爱只能来源于坦诚、信任和无私,他们两人除了彼此不可能会有第三者插足。桐原其实原本可以不这么做,他甘愿付出这么多,很容易看出这是爱的表达。在我看来,雪穗爱桐原就没有这么多了。在桐原死后,雪穗都没有回头看过他一眼。桐原为了保护她,带着所有的秘密与事实跳楼身亡,心脏上插着那把曾经刺破父亲心脏的剪刀。雪穗的心够硬够狠!但也许这是她对桐原的理解,如果她承认了一切,他俩的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全部都将回到原点。

  人性就是这样复杂,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多情中有无情,无情中有深情。

《白夜行》读后感4

  又看完了一个章节,视觉已经极度迷糊了,

  无法再看下去,终于合上书本,移开贪婪的视线,稍微松弛一下紧绷着的神经。东野圭吾,今年才开始接触的作家名字,嗯,有必要对他了解一下,我心里暗忖着……

  我在看的那本书名为《幻夜》,作者东野圭吾。五月本无什么特别,不过今年佛山搞“创建文明城市”的面子工程,举行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其中一个为“书香五月,崇文佛山”,引来全国各个出版社,在禅城东方广场中庭设点展销书籍,由于活动地点在我公司附近,于是在某一天空闲时候过去逛了一下,在偌大个东方广场中庭,各大出版社各自为政凌乱摆放的书海之中来回游走了三圈,最终下决心拿走《幻夜》这本书走去付款处结账。像这样不看作家名字买书(教科书工具书除外),这是第一次,而能让我付出历史性的第一次的,并不因为赫然夹在封面的宣传条——20xx—20xx日本作家销售排行榜第一名东野圭吾“绝望之书”第二弹\直木奖入围杰作《白夜行》姊妹篇,而是印在书本背后那段不起眼的小小文字:

  我们只能走在幻夜的路上,即使四周明亮有如白昼,那也仅是假象。

  就算与你共度的每个夜晚都是幻夜,我也愿为你化身为影,至死不渝!

  看了几行文字,我就认定了要买的肯定是它,无论它是谁写的,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作家!今天合上书本后,整部小说已经看了一大半了,之前作家设下的一个个悬念,答案渐渐浮出水面,紧悬在半空的心开始有点释然。我没后悔买了这本书,却后悔着怎么今年才开始接触到“东野圭吾”这个名字,正如他描述书中女主人公的眼睛一样,东野圭吾笔下的小说有着某种无法言喻的魅力,能将人深深地吸引进去,这是一种魔力!在这种魔力之下,我自惭形愧,有别于中国的时下大多数作家,看了他们的书,我总感觉自己完全符合当作家的资格(也因为如此我才看作家名字买书)。

《白夜行》读后感5

  终于把白夜行看完了,20xx年看了很多书,但是没有哪本书是看完的,白夜行是第一本完结的。看完了原著,又去看了崛北真希电影版本,跳着看,但是结尾部分却看了3遍,崛北真希的演技真的到位了,把看书的时候唐泽雪穗一个抽象的女人实体化了。

  对于崛北真希最后一幕,我尝试去理解一下。唐泽雪穗在白夜行,一直保护她的桐原亮司应该是那道黑夜里的光,也是唐泽雪穗身上最后一丝温情或者说人性。唐泽雪穗在被母亲逼迫的时候就开始一步一步陷入了黑暗,而最后母亲以100万的价钱把她卖给了桐原洋介,这个时候,唐泽就完全的处于黑暗了,再也不会有太阳升起,而造成这一切的却是给予她生命的一直信赖的母亲,如果给予你生命的人就是恶魔,那自己除了恶魔还能是什么?但是谁愿意甘心生活在黑暗中呢,阳光是那么美好,就算没有阳光,有日灯光也可以啊,我真的能拥有这道日灯光吗?唐泽雪穗在心里会这样问自己吗?

  随着桐原亮司的不断付出,唐泽雪穗慢慢的似乎接受并相信了自己并不是完全的一无所有的虚假现实,看,我虽然身处黑暗,但至少还有一道日灯光,她这么安慰自己。然而桐原亮司最后还是死了,最后一个保护她的人死了,那个救自己的小男孩,像日光灯一样的男孩,也被冥冥中不可知的未知收走了,这是什么情况?唐泽雪穗迷惘了。但是她又很快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一直被自己忽视的声音,从来没有所谓的日灯光,从来只有黑暗,从来只有一个人,桐原亮司是这个世界给自己开的一个恶意玩笑,而自己却贪恋一片光,忘记了冰冷的现实,而现在冰冷的现实赤裸的展现在了面前,你看或不看都在那里,唐泽雪穗这么坚强怎么会不看呢,所以唐泽雪穗的目光由迷惘变为冷酷。

  既然世界这么冷酷,既然已经身处黑暗,那我也冷酷的对待世界,那我也坦然的在黑暗中行走,接受了现实的唐泽雪穗微笑起来,生活在继续,路总是要走下去,从来就没拥有过,失去又是从何谈起。

  你无法去苛责唐泽雪穗,忘掉过去,做一个正常人。每一个人都是过去的因结成的果,除非在过去有光明的外力来帮助唐泽逃离黑暗,但是客观环境这个外力没有出现也不可能出现,黑暗的唐泽雪穗帮助自己的方法只能让黑暗更加黑暗。至于桐原亮司,对于唐泽雪穗来说不管当时还是现在他的力量都太小了,所以他只能是一个日光灯,灯管爆了就什么都没了,况且他也不是阳光,他损耗着自己的光给予唐泽雪穗温情,自己也在不断的坠向黑暗。桐原亮司死在了自己还能发出微弱的光的时候,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桐原亮司也完全黑暗了,等着他们自相残杀吧。

  就像笹垣所说在萌芽的时候就应该拔除的东西,现在却已经开花结果了,唐泽雪穗看着桐原亮司的尸体,冷漠道:我不认识他。这时候我想到了惊悚片,唐泽雪穗由一开始的恶婴,最终变成了厉鬼。

  也有人问,唐泽雪穗喜欢桐原亮司吗?每一种感情大类个人都认为是复杂的多种感情的综合,喜欢是一个大类,而每个人对大类的分类标注又不同,我想对于唐泽来说,她是喜欢桐原的,但是很明显这个喜欢和普通大众的去掉细节提炼后的一般化的喜欢是不同的,所以看看这本书的人的价值取向喽,不过个人认为唐泽谁也不喜欢,包括她自己。

  另外此书的翻译真是要给个大大的赞。

《白夜行》读后感6

  东野圭吾最出名的一部推理小说,并在20xx年被搬上了小荧幕。盛名之下,国庆假期我也拜读了这部小说。

  30万字的小说,花上4~5个小时就能念完,不过有一股郁结之情堵在心坎上,久久难以舒畅。类似的感受,若干年前读完安妮宝贝的处女作《告别微安》后曾出现过。由此可见东野先生着实是个具有破坏力的作家。

  日系推理小说给人感觉一直是不咸不淡不温不火,着重揭示时代特征和人性挣扎,推理过程反倒不会太曲折,一般前3页凶手必定出场。然后带着各类闪闪亮的破绽告诉看官“我是大BOSS。”(请参照流星之绊三浦友和出场一幕)。么有了和作者PK想象力和逻辑分析力的'乐趣,推理小说也就只能纯粹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欣赏了。

  白夜行的人物设定和行文线索同日本另一推理小说大师松本清张的名作《砂器》颇为相似。主人公年幼生活坎坷,遭遇非人的磨难。成长道路曲折辛酸费劲心机出人头地。然后身边有一位影子警察锲而不舍的追缉真凶,破案的背后是对人性的探索和救赎。年幼时有过悲惨遭遇的少年成人后大多和社会格格不入,逻辑思维和常人不一样,即便伪装再好,稍有不慎全部报销。机关算尽亦无用,只是越陷越深。不禁让人感叹宿命,许多事是无可奈何天注定。

  故事跨越了20年,从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写起到21世纪初为止。可以从各个小章节中明晰辨认出各个时代的明显特征。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及人性都在极度自负和自卑中摇摆。失衡的心态让人守不住道德的底线,纷纷坠落悬崖,害己害人。80年代,电子信息行业异军突起,股市房市大热,中期泡沫经济形成。各类新鲜事物闯进了人们的生活,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给各个领域的企业也带来了技术和管理上的新要求。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但遗留下来的奢华风尚依旧残存。各类为年轻女性提供高级服务的行业依旧红火。依附着这些时代的产物,故事一路发展。普通人只有积极应对时局的变化才能在这场游戏中玩的如鱼得水,雪穗和亮司无疑是其中的另类赢家。东野的布局恰到好处,毫不突兀,慢慢推进故事发展,娓娓道来时代变迁。

  06年TBS电视台将这部大作改变成11集多拉马,搬上了木九剧场。菜花和山田的表演可圈可点,只可惜编剧把它处理成了家庭伦理催泪弹,使得它雷声大雨点小,收视率和影响力都不及当季的其他多拉马。对比过去的砂器,黑革记事本以及后来的伽利略和流星之绊,这部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一部。小说改编成剧,选材还是要慎重。

《白夜行》读后感7

  上剧作课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好莱坞的电影编剧普遍使用的一种编剧方式:把你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然后分成若干场景,把这些场景打乱顺序,重新组织新的叙事线索,然后你会发现即使是再平常的故事也会变得十分吸引人。

  很多同学照做了,可是几乎没有人能成功地做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把场景分到多细、我们找不到新的叙事线索、我们几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什么故事了。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孩,被寡母要求向中年男人出卖身体以赚取生活来源。在一次交易中,被中年男人的幼子目睹,男孩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从此,男孩不择手段地在暗中为女孩铺就了一条“光明”的人生大道,与女孩过着看似毫无关联、但却形影不离的日子,直到二十年后,男孩终于无法承受两个罪孽深重的生命的重量——这样的故事,该怎么打碎、又该怎么重生呢?

  读《白夜行》的时候,我似乎对当年课堂上的教条有了新的认识,也见识到了最直接、最强大的案例。对于拥有如此高超娴熟的叙事能力的东野圭吾,除了五体投地的崇敬之情和自愧不如的嫉妒之心之外,似乎、好像还有一点点透过文字窥探大师、亲近大师的幸福之感。

  《白夜行》中国大陆简体版的腰封上赫然写着“同名日剧创造日本20xx年度收视率纪录”的宣传语,但事实却是——电视剧版的《白夜行》作为20xx年TBS春季档的深夜剧,平均收视率为12。3%,在春季档中仅排名第9,落后于当季富士月九的《西游记》整10个百分点,收拾表现差强人意。20xx年初,我因为柏原崇参演的关系,意外地追看了这部剧集,然后在暖意融融的房间里,不寒而栗——是画面和剧情中渗透出来的让人窒息的寒意。将近三年过去了,剧集中的细节早已经模糊,但惟有那股来自心灵深处的寒意至今挥之不去,让我一想起那些冰冷的画面和悲恸的生命,就不自觉地毛骨悚然起来。这样的电视剧,当然不会有好的收视,有谁愿意在深夜心灵最柔软、最脆弱的时候还要经受来自无关生命的折磨呢?

  读小说的时候,那股寒气又扑面而来,而且文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比画面更深更远更有力量。电视剧中,把亮司和雪穗的关系以“爱情”作为诠释,似乎和善了许多;但在小说中,东野圭吾没有对两人的关系作丝毫的解释和评价,他只是勾勒了两人二十年的生命历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中破译自己力所能及和愿意相信的答案:或许是两个绝望灵魂唇亡齿寒的共生,或许是两颗受伤心灵相濡以沫的依偎,或许是两个体无完肤的孤儿愤世嫉俗的报复——有无数个“或许”字里行间流淌着。作文

《白夜行》读后感8

  开始的时候是阿和给我推荐的,我只是去百度了一下,说要去看要去看,但是一直都搁置着。

  那天在图书馆看到的时候,顺手就拿下了。

  我就欲罢不能了。

  从星期二看完到今天,我一直都在反复回忆其中的片段。雪穗最后的离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开始以为是她走上楼去自杀了,唉,我总是喜欢想太多。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再仔细想那句话,却发现不对,她头也没回一下的走了,头也没回一下。如果亮司死了她却没有回一下头。我顿时觉得心里面难过的很。为亮司感到悲哀,哦,我的亮司。

  书的宣传是最后一丝温情都被抛弃。

  但我宁愿那是出版社的噱头,我不愿意相信,他们之间只有利用。我还是属于偶像言情白痴派的,始终无法接受这么坚硬的关系。

  我宁肯相信,雪穗是爱的,亮司也是。

  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一个人的评论写的很好,他也相信亮和雪穗是有感情的。

  不然她不会为她缝制那个带有ry的口袋,不是他不会为了她杀掉自己的生父也不手软,不是她也不会在他死去的一刻被抽掉了所有。

  而变成了白色的幽灵,面无表情的幽灵。为什么最后的一丝温情被抛弃,是因为最爱的亮司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

  因为有的东西代替了太阳。

  虽然不够明亮。

  对我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变成白天。

  我从来没有过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我,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雪穗,你知道吗,我死掉了,所有黑暗我都带走,你就可以在太阳下完完全全的享受这光明了,只是虽然,不是我和你牵手。

  亮司,你知道吗,我的世界,所有光亮都来自你,我就可以在你的庇护下暂时忘记了我的肮脏,只是虽然,我不能拥有太阳。

  但是那些都无所谓。

  这本书真的是我最近读的最好看的一本书,在《假如明天来临》后最让我爱不释手的小说。

  一段穿过十四年的情感,最后被一把剪刀剪断。停在亮司的胸口。

  那时她还是善良单纯的女孩,他也是淘气但充满正义感的男孩。他们和每一个稚童一样,本该拥有一个完美的童年。却所有的一切都在人性的扭曲下突兀到另一种结果。这是叫人要捂住眼睛怕大哭的罪恶。

  这世界上没有,没有缘由的恨也没有,没有缘由的爱。

  所有的罪恶都来自一朵仇恨的花朵,而这些花朵开在长在一株因果的茎上,埋在一块叫做人心的土地上。

  亮司和雪穗是这植物上的两朵并蒂。

  一个是救赎一个是夺取。

  当救赎不再茂盛,夺取变得肆无忌惮。

  因为没有人再可以让她心生怜悯和爱意。

  最后一丝温情终于被吞没。

《白夜行》读后感9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故事围绕着一对有着不同寻常情愫的小学生展开。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小说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着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东野圭吾对情感的刻画常常跟紧张的推理悬念扣在一起,处理得出人意料,不落俗套。 《白夜行》中的两位主人公那种始终向上的坚强斗志与不懈努力,其实是在不断向下的堕落中完成的。虽然他们都无比强悍地地扫清一个个障碍,成就自己的梦想,但是为此而身负的罪孽却早已万劫不复。

  雪穗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而亮司的愿望是:“有一天可以行走在阳光下。”

  他们在黑暗中扶持前行,小心翼翼地掩盖过去的伤痕,也在黑暗中温暖着彼此。深入骨子的纠缠,只有彼此能明白对方的伤痕。正因为是同一种人,才没有相互治愈的能力。但即使,两人的双手都沾满了鲜血,依然扶持着前进。

  这是爱情的一种吧。不像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简单深刻,不像陆游和唐琬的长久回味,不像艾丝美拉达和钟楼怪人的悲惨凄凉,不像东坡和朝云的相濡以沫,不像渡边和绿子阴郁中的清澈,不像黄小仙和王小贱的小清新与重口味,不像薛涛和元稹的惺惺相惜,不像小龙女和杨过的轰轰烈烈…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在无尽的罪恶中挣扎,相互救赎,却深陷其中,再也无法自拔。爱,是最沉重的枷锁。

《白夜行》读后感10

  东野圭吾是我较为喜欢的一名作家,东野先生的书总能带给人一种精神及思想上的冲击。他的很多书我都很喜欢,比如《回廊亭杀人事件》、《宿命》、《我那死去的童年》、《时生》等等,读来都让人震慑并久久回味,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白夜行》。

  很多人称“本书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被众多‘东饭’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轰动,使东野圭吾成为天王级作家。”

  我感觉这样的评语是丝毫不夸张的。

  故事形成了两种视角,由男女主角二人来写。女主角雪穗是一个在绝望中成长起来,因生活变得邪恶的人,她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惜一切手段,就正常的视角而言,她是一个坏人,是一个犯罪者,甚至是一个卑劣的生物体。但是她却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动人。她的表面是明亮的,但她的内心从来是阴暗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在不停的“夺取”中才找到一点自我。为了找到自身的地位她不惜利用亮司、利用自己的美色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读者却很难恨她,因为她也是一个从小受尽折磨的人。

  再来说说男主角亮,小说中的他从一个喜欢剪纸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在黑暗处的实行者,他也是在不断的犯罪,可东野先生的笔下却总让人对亮心生同情怜悯,他是善良的,但他的善良只对于雪穗和他唯一的朋友友彦,对于其他人,他“精明冷酷犹如地下魔王”。

  亮和雪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斩断的联系,但在整部小说里,他们唯一处在同一空间却是在故事的结尾,亮生命的最后一程,加上雪穗转身离去的背影,在下着雪的冬季留下了无限的悲哀。

  日本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这个国家拍的恐怖片非常出色。美国的恐怖片往往是血腥暴力的,中国的恐怖片往往是“哄”的一声吓你一跳,但是真正让人心理感到说不出来的恐惧的还是日本的恐怖片,我感觉由此折射出的日本人的心理层面也是非常复杂的。而在《白夜行》中,我除了感到男女主人公之间感情的复杂之外,更多的是疑问:“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有为了生活让自己还未成年的女儿出卖肉体,有只顾自己享乐而视儿子无物的,这让重天伦之乐的中国人是无法理解的。“虎毒不食子”,亮司和雪穗性格之所以如此扭曲和阴暗,和他们的父母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

  东野先生的这部书被称为是绝望小说,就字面来理解,亮和雪穗的成长是绝望的,因而才会不择手段的追求希望。白夜行——在没有太阳的白天行走,纵使是白天,眼前的却还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推荐大家读一读东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

【《白夜行》读后感(10篇)】相关文章:

1.《草地夜行》读后感

2.白夜行读后感

3.《白夜行》读后感

4.白夜行读后感范文

5.有关白夜行读后感

6.高中白夜行读后感

7.白夜行的读后感

8.夜行观览车读后感

9.草地夜行读后感范文

上一篇:读《海鸥乔纳森》有感 下一篇:《无声告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