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衣顺母的读后感

2023-07-25 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芦衣顺母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芦衣顺母的读后感 1

  今天,老师要我们写中华美德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芦衣顺母》。

  字子,春秋时代,孔子的徒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经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折磨他。冬天,两个弟弟都穿着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应寒冷打颤将绳子落掉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折磨。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生子。

  我看完这个故事十分感动,眼泪都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太感人了。闵损为了不让两个弟弟受冷挨冻,不让父亲休妻,宁可自己受委屈如果是我的话,就依父亲把母亲给休了让她四处流浪回到娘家,这时我会呵呵大笑,因为可恨的继母总算尝到了苦头。

  俗话说:“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一切至善的美德”。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资产,她维系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为人子女者如果都能学习古人“二十四孝”的精神,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计较父母的错误,那么这个世界就就美好了。

  芦衣顺母的读后感 2

  前几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芦衣顺母》。文中讲述了一个古时候的小男孩,母亲死了,父亲给他找了一个继母,他的继母又生了两个小弟弟,对那小男孩更不好了。冬天两个弟弟都着棉衣,可他却穿着芦花衣服。有一次,他的父亲让他赶马车,他因为太冷了,瑟瑟发抖,父亲以为他偷懒,就用鞭子抽他,结果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看了很恼火,就要休了那个继母。那个小男孩跪下来说:“留下后妈,只有我一个受苦,休了后妈,两个弟弟也要受苦。”他的父亲很感动。他的继母知道这件事后也很惭愧。我觉得那个小男孩懂得宽容,懂得感恩。我看了这个故事感到很惭愧。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条运动裤,我嫌它太难看,不肯穿,硬要穿牛仔裤,最后还是穿了牛仔裤上学的。可是那一天都很难受,牛仔裤很紧,穿了很不舒服。那天还有体育课,跑步很不方便,还被体育老师骂。这时我才明白妈妈的用心良苦。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和古时候的那个小男孩比,差得太远了。就从这个小男孩为父亲赶马车这件事来说。今天我们好多同学是由父母开着汽车接送上学的,父母充当司机,车夫。有这么好的条件,还不懂得感恩。吃穿用度跟最好的比,成绩跟最差的比。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不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好的条件也是父母辛苦创造的,我们要懂得感恩和珍惜。

  通过读了《芦衣顺母》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努力学习,体谅父母。

  芦衣顺母的读后感 3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我们应该选择埋怨、记恨报复,还是宽容、谅解呢?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二十四孝中“芦衣顺母”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叫闵损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过世了,他从小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娶个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把好东西都留给了她的.两个儿子,却天天让闵损干那些脏活累活,还经常折磨他。冬天,弟弟们都穿着棉花做的棉衣,而继母却让他穿着芦花做的“棉衣”。父亲让闵损备车马准备出门,闵损却因为太冷了手抖把绳子掉在地上,结果受到了斥责和鞭打。父亲从裂开的衣缝里看到飘出的芦花,盛怒之下便要去写休书。闵损跪求父亲说:“留下母亲只有我一个人挨冻,母亲走了我们三兄弟都要挨冻啊!”父亲被感动了,就依了他。继母非常惭愧,从此待闵损如同亲生儿子一般。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百善孝为先,闵损对继母都能做到如此,多么难能可贵!面对继母的折磨,没有丝毫的抱怨,更没有报复。相反在父亲要休逐继母时,首先想到了两个年幼的弟弟,恳求父亲饶恕继母。这是多么宽广的心胸和高尚的品德。反观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能为父母分担点什么。我以后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宽容,善良的中华好少年。

  芦衣顺母的读后感 4

  “芦衣顺母”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小孩叫闵损。他的母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娶了后妻,后母又给他生了两个弟弟,后母经常折磨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里飞了出来,父亲才知道他受了折磨。父亲气的'要休后母,闵损连忙跪求父亲原谅后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后母听到了悔恨知错,从此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

  看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一片沉思。反思着,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而我们却还不知足,总是和他们顶嘴。前几天在学校门口,还看见一位男同学,因为爷爷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竟动手大爷爷。和闵损比起来,现在的我们真应该感到羞愧。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大国,希望“礼仪之花”不要在我们的手中凋谢!

  芦衣顺母的读后感 5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住在当时鲁国的一个少年名字叫闵损,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因为有时丧母,失去了慈母之爱,童年的生活很孤苦。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生活才算有了改变,刚开始继母待闵损还好,等到她自己生了儿子后,情形却逐渐改变了,她只慈爱自己所生的骨肉,对闵损开始冷落了下来,处处看着都不顺眼。父亲在家时还好些,等父亲出门儿做生意离开家后,母亲对闵损便没有什么温暖,不但让他带看弟弟,而且把家中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叫他干。曾饱受苦难的孩子竟然懂事早,九岁的他不但乐意去干一切脏苦累活儿从不怨言,而且对待打骂也能逆来顺受,能以德报怨,对人讲话总是彬彬有礼;特别是对五岁的弟弟非常疼爱友好,处处关心而谦让弟弟,兄弟俩心心相印亲密无间。

  这年冬天,父亲从远方做完生意归来,全家人欢欢喜喜得以团圆,闵损给父亲送上一碗热水,但因为身上发冷,两个手臂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抖个不停,碗中的水竟洒了一多半,母亲瞪了他一眼,赶紧告诉小儿子又奉上一碗。这种情形父亲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骂闵损不长进、没出息。

  饭后,父亲带上兄弟两个赶着马车去拉货,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父亲看他穿着厚厚的棉衣,不觉火从心起,并斥责说:看看弟弟穿的比你少,也没有冻成你那样,看你怎么活像个冻死鬼脱生似的,太没出息啦!说着便顺手抽了闵损一鞭子,弟弟见状心疼哥哥,扑在哥哥身上,这第二鞭子打下去后,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立即写了一纸休书,令其妻快快回返娘家!妻子吓得跪地磕头如捣蒜,盛怒的闵公只说:你心太狠了,是绝不可原谅的。看母亲头已磕破,闵损和弟弟慌忙地跪了下来。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眼看丈夫不肯饶恕自己,妻子感到绝望了,这时闵损开口道: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家里是不能没有母亲的,没有母亲的家不像一个家,更何况“母在一子单,母去二子寒”。如果父亲不答应孩儿绝不起来!说罢与弟弟叩头不止,这时闵公被儿子一番合乎情理的正语之言打动了,看了看几乎要昏倒的妻子,心肠软了下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你们都下去吧。两个儿子赶紧扶起母亲,这时如梦初醒的母亲,激动地抱着两个儿子痛哭失声,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关键的时刻,大儿子竟然救了她一命。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大儿子又敬又爱,处处待他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从此闵公的家,成为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

  真是有志不在年高,一个少年闵损竟已具备了说话有理,忍辱负重和能严格修悟自己的美德,充分体现其宝贵的佛性,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难怪她后来竟然成为孔夫子的得意门徒之一。

  芦衣顺母的读后感 6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芦衣顺母的读后感 7

  近日,我读《论语·先进》中记载的一个“芦衣顺母”故事,心中颇有感触。故事讲述“春秋”时代,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闵损陪同父亲出门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损虽谈年少,但能够忍辱负重,修悟自己,仁慈友善,通过顾及弟弟打动了父亲,继而感化了后母,用大局大利制约小我私利,其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之举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借鉴。

  古语云:“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党员干部如果能常为别人着想,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以大局为重,就能触动双方内心,取得双方满意的效果。党员干部胸襟宽阔、豁达大度、虚心容人是一种美德。宽宏大度之人能助人之难、补人之过,而使人乐于亲近;而胸襟偏狭之人,往往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而使人避而远之。诚如古人所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党员干部在日产工作和生活中,与领导、同事之间难免会意见不同之时,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有做到胸襟开阔,求大同、存小异,才能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达到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最佳效果。有人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党员干部对他人的宽容便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升华,可以换来理解、和睦、共荣,而耿耿于怀只会让相互之间的离心离德。

  心底无私天地宽。当然,党员干部做到宽容、忍耐,决不是要放纵他人任意妄为,而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到宽厚而坚定。我们所处的社会好比一个大的家庭,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学会与人为善,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多一些自警自省,“吾日三省吾身”,敬业爱岗;少一些斤斤计较,博采众人之长,和衷共济,才能合力营造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 相关推荐

【芦衣顺母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孝顺的历史典故:闵损芦衣救母01-31

采芦叶作文07-15

芦之湖上作文09-04

芦叶作文范文08-14

芦叶船教学设计04-06

《芦叶船》教学设计05-22

《芦叶船》教学反思04-03

《芦叶船》教学设计04-06

大班综合活动《芦趣》08-31

《芦叶船》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