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
实话,在开设此课程之前,我并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学记》,当我快速的浏览该著作原文时,我发现了一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语句。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事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等,也发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小篇文章《虽有佳肴》,感觉对此著作既陌生又熟悉,之后便开始学习。
对于就读师范专业的我们来说,我认为好好研读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在研读之前,我从网络上的资料中得知《学记》主要是辩论了教学关系,因此只有读好这本著作,明白其内容的深意,我们才能够对“教”与“学”有更深的了解。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这篇著作是对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凝练。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在古时候,只称两种身份的人为“先生”,其一是医生,其二即是老师。而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老师就要学会如何教育。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止学习,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于“四兴”。即防范于未然,及时进行教育,循序渐进而不揠苗助长,博采众长以借鉴、补正。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即预备教师而言,要懂得的知识很多,而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也不够。因此,学习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深刻的意识到学无止境,不进则退。
在高中时期,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正如《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有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位预备人民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会向着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努力。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说的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孔子就是一个例子,他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到了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完美的诠释了何为因材施教。也比如我们现在许多中小学为特色学校,我曾经就读的初中就为体育特色学校,我们会有第二课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每天下午的特定时间进行学习。这既可以锻炼我们的身心健康,又可以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还能学到更多的技能。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所不同。
“相观而善”,取长补短。师友之间互相观摩切磋是古人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有句话就叫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一点对于现在教育十分有指导作用,教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如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想的再更长远一点,这也为培养我们在将来工作中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打下基础。我认为教学中应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气氛,激发兴趣,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进行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何一位教师,都需要后天的成长与学习。在将来实际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学生的相处模式是否得当,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称职的教师。我们既然选择了师范专业,以后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先学好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以及掌握好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社会在快速的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应该紧跟着时代潮流的脚步,不断学取新知识。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2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去引导、督促、提高。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
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应该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时时遵循的。面对《学记》我们应该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3
在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
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
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就像文中所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现在在教学中我也能做到这四点。针对孩子性格及时的预防!特别是本学期刚上课我先做的施教于严。让孩子们知道学习过程中的规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队的、上课说话的。
这就及时避免了孩子们懒散、不专心听讲的毛病!特别是本周学习广播操!为了让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编排各节的相互穿插!适时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还上他们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通过那个上课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之,通过学习《学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里面不但但是这些。只要我们再细细品味里面还有许多财富呢!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4
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就应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资料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够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教和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最近,我们也在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我觉得这思考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而此刻“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简单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规律,学生的求学才会顺利。孔子总是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兄父,怎样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就应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却退宿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地去做。”
《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学生可能有的四有过失为“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长善而救其失。”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真诚的帮忙他们克服缺点。我们也需学会“比物丑类”,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也需多思考,从学到的扩展思考开来,应用在其他学习和处理事情上,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学到更多。书本交给我们的远远不止那些文字,我们需开阔我们的头脑,看到更广的知识,如果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不利于我们学习了。
《学记》中的教育资料是丰富的,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教育也是要不断的探索的。尽管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这些根本的的理论不会失效。牢记经典再结合现实才能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其实也不光是教育,一切活动都有它的方法。我读的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实践的经验,我想这《学记》中的理论需先装到我的行囊中,带着它一齐去走我的教育学习之路,时常在看看,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5
《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除此之外,班级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一尘不染,窗户干净明亮,而且主动细心地将桌椅下面、教室的门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
我又利用班会课赞赏他,并且激励他:“老师觉得你不仅可以在清洁卫生方面做榜样,还可以在学业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单词听写和阅读,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会做得更好的,老师相信你,加油!”
我在单词听写测试的前一天特别提醒他:“明天听写好好准备,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第二天测试中,10个单词听写他居然对了6个,在自然拼读课上,如果学了20个词,我不引导,他居然也能自己试着拼出10个以上,如果我给一些帮助,他能够全部拼读出来,我真的特别感动。
呻,朗读。占,音(chān),同“觇”,注视。毕,竹简,这里指书。“呻其占毕”意为“盯着课文大声朗诵”。讯,告知,告诫。“多其讯言”意为“一味地灌输”。
及,急迫。数,音(shuò),多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意为“一味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悖,违背教学原则。佛,音(fú),佛戾,违背,违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师在施教中违背教学规律,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隐,痛恶。疾,怨恨。“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师教学不当,使学生痛恶自己的学业,并怨恨自己的老师。
刑,成功。
这一段列述教学上的种种失误,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警示。
失误一,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满堂灌,使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缺少独立思考,不能融会贯通。
失误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研究学生的学情,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失误三,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不能从学习中体验收获和快乐,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
《学记》很早就注意到教学中的弊端,并明确提出警示,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08年1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地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并根据我校实际,实行了“新课堂”。新课堂的宗旨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评价者;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进步。如今,新课堂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新课堂已开出灿烂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6
《礼记·学记》中的内容是如此宽泛,论述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读之受益匪浅,古今许多思想原来都源于此。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曰敩学半。”人们总是说学无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学的越多反而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无穷。大千世界有无穷的奥秘拥有的知识越多好奇心就会越强,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老师教与学生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在教导学生时,亦能从中有所收获,得到新的体验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老师教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古人是如此的高明,在社会发展很落后的古代,已提出了类似于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叹服。而反观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模式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时至今日,人们才领悟到教育的弊端,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个性的发展。读了《学记》之后,在想现在提倡的教育政策,有种返璞归,向原始回归的感觉。
如果真如《学记》中提出的那样老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将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7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通过这句话就是教育我们人是要学习的,我们的学生要学习,孩子就像一块璞玉,需要我们来精心雕琢,为他们来引路。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得要学习,平常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借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正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正是这个道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作为一个老师,也许你的专业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是,但绝对是首要的。单纯记忆些零碎的知识显然是不行的。有人把教学之路比作一条河,诚然,若教育之路真的是一条河,那么要想保持河水的清澈与活力,就必须有支流的滋润和充盈,否则他就会干涸。而那些支流,就是我们在日常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反思,在反思后融于血脉的知识。为人师者所需要的,专业的知识,教学的智慧等等都可以从阅读中获得,与心灵对话,反思自己,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头脑更加的清醒,思想更加深刻;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几句和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不谋而合,也就是说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是学生成长的促动者,而不应当充当一个灌输者。我们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不懂,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我们是应当把知识宝库中的东西交给学生,但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自学能力,让他们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以后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他们也能自由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学记》还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过后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走“教学相长”之路。
《学记》虽为几千年前的教育工作经验,但里面许多的哲理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习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时刻自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用心做好每一件点点滴滴的事情,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8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记·学记》
学记第一段,开宗明义,给古往今来的人指出一条大道——学。
“君子”之名,在先秦经籍中,有以位言,有以德言。总而言之,有位无德者,终不能保其位,所以君子毕竟以德名。故宋儒释君子曰:成德之名也。
然则德何由而成?其必由学乎!君子以天下为己任,无天下之胸怀者不足以为君子,亦不足以言学,否则只是学成个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已,与君子何干?
然须知,天下不在外,家国天下只在我心,修身与平天下只是一件事。《论语》中说“古之学者为己”者,正是为天下也,说“今之学者为人”者,正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惶惶外求者也。
“化民成俗”即是“平天下”,学即是修身,“君子欲化民成俗”即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其必由学乎”即是“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与《学记》,异名而同理。君子能修身以成德,则发虑宪、求善良、就贤体远皆为化民成俗之道,否则只是外求,身且不能成,更何论化民。
此章于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而言亦大有启发。今之欲施教于孩童者,纷纷向外求各种各样之教育理论,而不知反修其身。如此,则求之愈多,而失之愈偏,或迷茫不知所从者,或固执己见自尊自大而轻薄他人者,总而言之无非两类,或自以为愚,或自以为智,此念一起便离道远矣,伤于自弃自我而不自知,又何足以言教!
欲教人者先修己,欲正人者先正己,己正则人正,己修则人修,此千古不易之道。舍修身而谈教育者,不知要教出个什么人来?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9
那天,我读了《礼记·学记》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地钻研。
这是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精辟论述!确实如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学识是如何的浅薄。从而激发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下去……而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自己也能从教中感到一些新的困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从而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确实是能做到细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研习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真正坐到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当然,像这样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教学成绩是优秀的。他们更能为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给学生好的影响。他们自身不断地成长,也能引领其他教师的成长,更是一个学校成长的中坚力量!他们会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敬重,也会受到社会的赞誉。像这样的老师,真的是无愧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而光荣的称号!
但是,也有一些人却做得远远不够……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对自己现有的知识真的不应该满足。要知道,时代是迅速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地更新的。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作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那么不去补充新的知识,就会造成知识枯竭,思维凝滞。渐渐地,更会逝去工作的激情与职业的幸福感。那也只能是混天熬晌、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退休,这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情。因为,工作期间才是人一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阶段。如果连工作期间,都是那样消极怠慢,那也只能说,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毫无意义的、失败的。
作为教师,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需要学习的方面真是太多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并且,这些还会随着时代不断地更新换代、充盈完善。如果我们不去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又如何去教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老师,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固守着原来的老传统、老观念,那真是要被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无情地淘汰掉……对于新生的`事物,我们真的不能再持不屑的态度,再怀有观望、消极的心理。这样做的后果,那只能是误人子弟!要知道,作为教师,误人子弟是一件多么后怕的事情!因为教书不像种庄稼,一季没有用心管理,没有好的收成,那也只是误了一季。而对于一届学生来说,如果恰好遇到了不负责任、知识贫瘠的老师,那真的是很不幸的事情!因为,在知识的衔接上,如果出现了断裂,就不容易去弥补……可见,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给学生造成了多么大的严重后果!
任何一位教师,都需要后天的成长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都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称职的教师。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对学生负责,对祖国的明天负责!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0
《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那么、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阐述。虽然时隔2000多年,但是对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现实意义。
虽然仅有一千多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但是包含了很多教育理论,果然浓缩就是精华嘛!而且似乎与如今的教育理论差异不大,是该说《学记》太先进,还是教育开展太论一般都比拟冗长繁杂,但是就是那些意思,翻来覆去的讲,可能把本来言简意赅的变得复杂了,弄的读者就没心思看下去了,包括我,假设看到像一块板砖那么厚一本书,就没有耐心仔细看了。 《学记》中给我印象比拟深的是教学方法和为师之道。如今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原来是出自《学记》,这句话讲了学习的重要。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统治人民,都始终以教育为本,更别说现代社会了,当然更应该以教育为本了!当初学《师说》时,对于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评价一位教师的标准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肩挑重担之时。毕竟,孩子们都是祖国将来的花朵,作为一位教师,肩挑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大梁,总不能误人子弟、辣手摧花。其中“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大意是教师只有知道了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道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为教师。当然这是一个前提,学记之后还强调了“君子之教重于喻”——即诱导启发。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切勿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次,重在鼓励学生前进,不必勉强推动;最后,注重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行思索,切勿热衷灌输注入。按照这样的`方法教学就可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乐于学习而不感到困难,并能自觉考虑,深化钻研。这些见解都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至关重要。“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记中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只有尊师重道,才会致力于学业。我觉得教师和学生假设能像朋友一样相处,是最好不过了,这样平等的交流对于学业的进步有很大帮助。假设学生很讨厌某位教师,肯定连带讨厌那门课,产生厌学情绪,后果就严重了。
阅读学记之后,发现短短一千多字的学记包含了很丰富的教育理论,对如今仍有借鉴意义。很像一句好时巧克力的广告词,“小身材,大味道”,确实,学记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细细品味其中的“大味道”!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1
很早就明白“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缺乏”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先这些说法的根源在那里。随着阅读的深化,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阐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那么、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考虑的资料。目前自己有些资料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样上?此刻有很多争议。我选取与自己的教学关联严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浅谈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那么:“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珍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好处上讲,他们是我们的教师。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状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非常可贵。假设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三是为师纠错。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拟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方,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教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必须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考虑。说教,为学生所不愿理解,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那么无效。有时,学生习作带给了以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家长会上,应对家长和学生,我从一那么周记说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为生活打拼已经很累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的学习分心?应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跟几个纪律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明白“己所不语,勿施于人”?
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种种,几年的教学理论令我常常深思。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2
《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符合时宜,循序渐进,商讨琢磨。“道而弗牵那么和,强而弗抑那么易,开而弗达那么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学生可能有的四有过失为“或失那么多,或失那么寡,或失那么易,或失那么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所以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长善而救其失。”,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真诚的帮助他们抑制缺点。我们也需学会“比物丑类”,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也需多考虑,从学到的扩展考虑开来,应用在其他学习和处理事情上,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学到更多。书本交给我们的远远不止那些文字,我们需开阔我们的头脑,看到更广的知识,假设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不利于我们学习了。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3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
《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以微言写大义,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作文一名未来的教师,我们应学习《学记》中的思想,为自己加油打气,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4
在还没有学过《学记》之前,就曾听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而在仔细学完《学记》后才真正领略到祖先的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那么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那么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那么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那么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教育教学的第一原那么就是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们如今所说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萌芽欲望在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结合我们自身而言,作为将来的小学教师,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才能,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学习才能最强最需要教师引导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格就将定型,我们小学教师就应该教会他们摆脱可能会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假设发然后禁那么为时已晚矣,因为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原那么当其可,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展教育,掌握教育时机,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比平时更加深化。假设错过了学习的最正确时机,那么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了,之前吴院长也和我们说过,很多小学女教师在工作两三年后才来考研,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即使学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学的进去呢?
第三原那么是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承受才能,要循序渐进,每个班上学生的承受才能是不同的,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才能强的小孩,也要顾及到一些学习知识比拟慢的学生,当然最好的就是知识难度可以适应所有的学生,假设教学太过急功近利,比方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那么这样子的教学,实际上是毫无成效的。第四原那么相观而善,指的是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学校里假设只知道一味的学习,而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的时候也不能选择品行朋友,当然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不过在当今社会互相商讨学术的朋友实在是不多了。
虽然《学记》是三千多年前祖先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学习效仿,作为将来的小学教师,《学记》是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的楷模。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5
今之教者,呻(念)其占(看)毕(书,竹简),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成功),其此之由乎!
——现在的教师,只知道照着课文诵读,多是寻问难解的问题,且发言急速而频数快虐,只照自己教法教学,不顾学生是否领悟接受,就不能使学生安心乐学。如此教学,学生就不能竭尽其诚求学,不能使学生的素质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违背教学原则,采用不合理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也就不能依顺自然的道理有所进步。以致于,学生厌恶学习,怨恨其师,只觉得学习得苦不堪言,却不知道学习可以获益终身,即使勉强结业,也必然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教学没有成效,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时时关注同学们的状态,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乐学爱乐。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6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自小耳濡目染,谁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话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浅的话语却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乱说话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样你就是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在了别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把自己都讨厌的事情强加在学生或者是家长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7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为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群体,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勇气。读书是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每一本书都是一扇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门课程,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名为《学记》的书。这本书真正的感受到了那种血脉贲张的“学习”感受,让我想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有的态度。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自身所获得的各种学习经验和方法,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精通学习、独挡一面的高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无疑是重中之重。学习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决定你所接收知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各种学习方法。而这个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指那些似乎很高大上的方法,比如说“抠脑洞”,或是“有魄力的换位思考”等等。 这些方法是有用的,但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份用心的笔记。学习笔记是我们每个学习习惯者的必需品。而且,要做一个合格的学习笔记,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让笔记可以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学习。学习笔记这一小小的东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录所学,更可以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所学内容。更甚者,让我们认识到无意义的记忆和有意义的理解之间的微妙差别,这也是学习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过去我读书时总会觉得这很枯燥、那很无聊。但在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不断的积累过程中,我开始慢慢领悟到这并不是没有可学之处,而是我在将心浮气躁,缺少耐心。我经常会抛弃那些重要的知识点,而右顾风云。然而书中的作者则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学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去追求出色,而是去追求尝试更多,去探寻你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东西,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我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学习的意义,我们会发现,学习的路程不是一顿顿猛如虎的攫取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细挖精想,让这些独具匠心的点点滴滴中逐渐地成长。
学记,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一般,帮助我更好地去理解学习,学习的乐趣。在我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自我,寻找对象、审视自我这些方面,这本书都为我开启了新的思维、新的图景。由此展开的华美正是摆脱了管窥小学的视角,站上了另一座山坳。阅读《学记》这本书,让我感到启发和振奋,让我更加深刻地受到学习的鼓舞。我深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会在这个学习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进步和提升。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8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会读很多书,看电影,听演讲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我想分享一本书的读后感,这本书是《学记》。
《学记》这本书是罗素所著,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我们停止了学习,那么我们就停止了前进。
在这本书中,罗素从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描述了自己的学习过程。他强调了坚持不懈的'学习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罗素对学习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认为我们需要对学习抱有兴趣,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你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只是一种苦役。
读完这本书,我对学习有了不同的感受。过去我一直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取得高分,但是罗素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该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这本书中,罗素还提到了自己的困惑和不足。他认为他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他通过阅读大量数学书籍,为自己设定数学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并不断地尝试各种学习方式。最终他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学习经历。我曾经也对某些科目非常困惑,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克服了难题,最终也取得了好的成绩。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学习不应该是一种强迫的过程,我们应该完全把自己放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会克服困难,而不是回避它们。我们应该秉持着兴趣和好奇心,不断地前行。因为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并取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有一天我们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总之,《学记》是一本很棒的书,我强烈建议每个学生都去阅读一下。这本书提供了有关学习和思考的重要见解,会对每个人都有所启示。我希望我也可以向罗素一样,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思考,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19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读过不少经典佳作。每本书都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些印记,而读后感就是我们对这些印记的总结和反思。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需要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他人,也为自己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
最近我读了一本自助励志类的书籍《学记》,作者杨绛老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了很多珍贵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颇深,深受启发。
首先,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正确的学习态度。作者在书中提到:“读书一定要以内心的声音在默默地思考,用心感受,全身读书,耳朵、眼睛、嗅觉、味觉、触觉全都用上,用以理性的头脑掌握感性的事物。”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在读书时,不仅要注重理解文本表面的信息,还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做出深刻的总结和归纳。此外,作者还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人的底线要高,头脑要越来越清晰,而不是愚昧无知。这让我感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以期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
其次,我从这本书中还学到了对生活的坚定态度。作者在书中谈到:“人生的艰难险阻,并不会因为你忙碌于工作或创业,而短暂或永久地消失。我们不能逃避苦难,却能从容面对。”这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逃避生活的挑战,而是要坚定自己的内心,正视困难,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每一个困难。
此外,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优秀的言论和感悟,例如“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应当放在一起看,更确切地说,放在一起看了才是真正懂得生命”、“理想是一日生活,事业是一日付出,努力是每日进行。根据着这两者,日复一日的'拼搏着,今天便能创造美好的明天”等等。这些思想深刻,让我明白了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奥妙,更帮助我发现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以及我需要加强的方向。
总的来说,《学记》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需要我们积极融合,不断自我提高,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所以,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学生和朋友们说:“学习,不只是为了方便生活或者找工作,更是让我们拥有睿智的头脑和进步的价值观,从而能在人生中实现更为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注重思考总结并精心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让我们把学习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坚定向上,迈向更加充实和完美的未来。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20
《学记》这篇文章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它提出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还总结了教学成功的经历、教学失败的原因、学生在学习上的四种过失等等。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相长和启发诱导两个方面。
一.“教学相长”使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开展之路。《学记》里提到:“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说明了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要想教好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而不断地学习反过来又提升了教的程度。这就好比一个教师要给予学生一杯水,他就必须有一桶水。教学相长的道理让我认识到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擅长反省、热衷学习和钻研,这样他才可以不断地成长、开展。《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擅长反省的人才会发现自己的缺乏,才会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启发、诱导”让教师“解放”,让学生“乐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讲的是怎样启发诱导;“道而弗牵那么和,强而弗抑那么易,开而弗达那么思”,那么说明了启发诱导的.作用。我认为教师要做好启发诱导,关键是要明确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就像导演和演员的关系,一个导演只有充分调动演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让演员被动的承受说教,才能算是好导演。作为教师也一样,课堂这个舞台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启发诱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他的积极性、创造性。孔子也曾有过“启发诱导”的言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这是《述而》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来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就不再多说了。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就做到了这一点,这从《论语》中的很多内容可以看出来。
我认为一个教师假设真正做到了启发诱导,首先他就解放了自己,因为他不必在课堂上大量灌输了。其次,受益匪浅的还是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考虑才能和表达才能,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假设启发诱导运用得当,学生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受,他自然会乐学,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假设教师课堂上大量灌输,而不顾学生的承受才能,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么学生就会缺少反思,他的领悟就会有限,所学的东西也必然忘得快,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由此可见启发诱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待《学记》,我们要取其精华,由表及里,才能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21
在还没有学过《学记》之前,就曾听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读后感。”“教学相长”,而在仔细学完《学记》后才真正领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
《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就是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结合我们自身而言,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能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学习能力最强最需要老师引导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格就将定型,我们小学老师就应该教会他们摆脱可能会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因为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原则当其可,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掌握教育机会,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比平时更加深刻。如果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了,之前吴院长也和我们说过,很多小学女教师在工作两三年后才来考研,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即使学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学的进去呢?
第三原则是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小孩,也要顾及到一些学习知识比较慢的学生,当然最好的就是知识难度能够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教学太过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那么这样子的教学,实际上是毫无成效的。
第四原则相观而善,指的是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学校里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而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的时候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当然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不过在当今社会互相切磋学术的朋友实在是不多了。
虽然《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学习效仿,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学记》是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的楷模。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 22
《学记》里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孩子本自具足,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度需要不断地探索。《学记》里有一句“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意思是,老师要时常静观默察,不必多说话,使学生在内心自觉地受到启发。当老师过多的干预后,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
比如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起初很开心,一名小朋友碰到对方,被碰到的小朋友不舒服,没有想着如何去解决,而是立马向老师求助:“老师,他碰我。”
这时怎么办?是把他们拉过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告诉求助的孩子自己去解决?
生活是自己的,老师不能代替他们生活,不能总是及时帮助他们处理遇到的问题,老师更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思考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
我想作为一名幼儿老师,适度的.放手与沉默是必要的。《学记》中写道,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去引导他们。
《学记》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里面每一句话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
- 相关推荐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论著心得体会04-26
教育论著读书心得12-29
教育论著读书心得10-28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06-06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03-06
读教育教学论著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06-21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06-06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20篇)04-09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心得体会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