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1
最近我读了诗人李白所写的《蜀道难》一文,这篇文章虽然不是第一次读,但是当再次读完后又让人感慨万千,又一次被李白的那种浪漫主义情怀带进了诗里,《蜀道难》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差错落的音韵美,真正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现淡淡读了文章后的感想:
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旷达,已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难》,就是这诸多审美对象中的一个经典。
李白的人格力量是什么?勿庸置疑,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狂放。一个“狂”字,是他喷薄如日热情似火的情感的体现,也是他对自己精神家园本能的执着的选择:对“钟鼓馔玉”的嗤之以鼻,蔑视鄙弃,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抗争,毅然绝弃;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一往情深,无比热爱!
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风卷残云般气魄的李白,才能让蜀道上连天的群峰,壁立的悬崖,汹涌的恶水,凄凉的丛林,还有那磨牙吮血的
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气磅礴的`长轴画卷,才能凸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空间上难度上的极度扩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飞湍瀑流争喧豗 ”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这一切的一切,在诗人如椽巨笔的挥洒下,没有一个不是突破景物常态的,没有一个不是宏大壮阔的,没有一个不是粗拙奇谲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令人心动魂悸的!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
《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知道李白的《蜀道难》的人,应该很多,他给人以辽阔的远景,一种地平线的宽广的感觉,又有一种崩天开地的豁然。
这是一种我们民族的本质,艰辛却坚定,不易却执著。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2
小时便会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着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该是怎样的仙风道骨。直到初学《蜀道难》时,便又想如此谪仙般的人物怎会有这般畏叹。之后反复思索,终不得果。只觉人生路似蜀山道,坎坷叹,波折叹,不如学太白那样心破九霄,得一世肆意洒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仕途坎坷,世俗薄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便是一场惊鸿。皇帝钦点不可耀,奸媚诋毁最为悲。面对这满目破碎的山河,盛唐不存,世态炎凉。经历安史之乱,蒙冤牢狱之灾,便是敬亭山后再无诗仙。是这世俗薄情,待他不善,还是这仕途坎坷,比蜀道路险,亦或是……他虽反复惊叹蜀道难行,却一直再走。不寄托高堂的庄严,不艳羡官场的利禄,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千年的'风吹过,蜀道依存,他宁折不弯的风骨犹在。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是阶级腐败,忧国忧民。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蜀道究竟有多高险,让他一叹之不足而二叹,二叹不足则再叹。这其中的反复咏叹,是叹蜀道之难,还是叹军事叛乱,是叹锦绣繁华下的千疮百孔,阶级腐败,还是叹他这颗愤恨不平,忧国忧民的心。这又怎会是悲叹,仰天长啸,谁又与君知!独坐花荫下,独自痛饮酒。“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怕锦城金醉纸迷,乐不思蜀,乱了天下。他为国为民的丹心犹在。
“问君西游何时还”——是人生路坎,心破九霄。
“他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四海无乡,酒入豪肠。七分月光,酿龛世梦。余下月光啸三分剑气,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我常于明月处想起他,思他的眉眼,思他的傲骨,思他的狂浪不羁,思他的肆意洒脱。便从中想到一个佩剑的白衣侠客,随身携着酒壶,且吟笑且徐行,慢慢消失在我的眼中,身后蜀山道上是他洒下的万千银辉。纵使人生路坎,但心破九霄。不如学太白豁达豪情,潇洒走一回。他笑看红尘的态度犹在。
子之诗词,杰力人上。大骋阙词,至于如此。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之后便再读,亦是悲叹。不如看淡坎坷,心破九霄。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3
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旷达,已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难》,就是这诸多审美对象中的一个经典。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通过描写“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而我们的解放军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严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有“蜀道难”的境遇。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文学家王国维曾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何时何地,王国维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有那份别样的豁达、顽强和坚持不懈。而刘墉先生则把这三种境界分别比作骆驼、狮子、婴儿。现在的我们就像骆驼一样为了走出沙漠,就算再苦,也必须坚持。只有走出沙漠,才有活的机会。中年的我们好像狮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满足自己的物质或是精神上的需要。晚年的我们却回归到婴儿时的天真,与世无争,很淡定的过完余生。无论我们像什么,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想做的自己。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当李白迷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图画时,他的“狂放”“洒脱”,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4
喜欢你举起酒杯邀明月,狂泻的诗句瀑布一样挂在三千尺悬崖上,流成滔滔黄河,漫卷浩浩长风的豪放。
喜欢你没有酒便没有诗,没有诗何谓之酒?富贵利禄面前,你安能摧眉折腰的固执。
更喜欢你踏上蜀道,登高作赋,赋尽人世沧桑,歌罢,又于静静的夜里轻吟一曲淡淡的清霜。
那就是你,人称“诗仙”的李白。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说得就是长安西面对着太白山,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可以飞越峨眉巅。不言而喻,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蜀道之高、险,行旅之辛苦。崎岖的道路让人感到寸步难行。说到蜀道,我更喜欢的是那条古栈道,一条孤独的旷世栈道,让幽咽的颦鼓之声在千仞绝壁里跌若起伏,锐利的锋芒洞穿世人的魂魄。仿佛巴蜀不屈的肋骨,滴下一片片汗涩的盐,重现一段段智慧的图案。烽火硝烟抚摸过它,唐诗宋词感叹过它,炊烟爱情礼葬过它。高高挺立在石壁间色云雾里,不仅练就了一幅承载历史的肩,而且还锻打出一颗石化了的永不变色的心。巴山蜀道,穿过寂寥的.时间隧道,镂刻先祖不屈不挠的伟大;过去未来,踏上坚硬的亘古乡愁,期盼通途连接天外的广阔。一生丰盈的渴望,伴着烈马扬起的罡风,让阳光的热烈书写玫瑰的语言,让千年的记忆再度沸腾成都平原的笑脸······
而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蜀道这条坎坷艰难的路,不也是我们人生中一条必经之路吗?人生必然没有什么一帆风顺,有了磕磕碰碰,擦出的火花才更加耀眼绚丽。我们正值花季年龄,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无非就是学习。学习这条遥遥漫长的路不也就好比蜀道一样吗?蜀道中的“天梯石栈、青泥何盘盘、畏途巉岩”等一些困难不也就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失败和阻碍吗?只有当你亲自走过了这些天梯、山栈,你才会有杜甫那“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当你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时,只有你努力地去克服它,战胜它,你才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李白以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而我,要以自己刻苦、努力与实力构建一幅多姿多彩的未来!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5
李白的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伟大理想,并且他的性格也比较的豪迈。从他写了一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官场以及对于自身的一些认知。李白这个人对于诗的领悟是非常深的,他写的每一首诗都让人回味无穷,其中一首《蜀道难》让我感触最为颇深。
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坐着对于蜀道的一个夸张的比喻,但是也是感叹和惋惜,让人不由得心想四川这个地方的艰难。《蜀道难》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和夸张的手法来描述蜀道的艰难险阻。但是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用谁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蜀道的艰难和困苦,也让我们深刻的领悟到了这些山水的特点和古老的蜀道的全貌。
这种事只有李白能够写的出来,因为《蜀道难》描绘出来的一些艰难险阻以及磅礴大气的画面让人记忆非常的`深刻。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从这些诗词的运用中就可以让我们幻想连天。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写了蜀道的意义艰难险阻。用一个人可以挡下千军万马,就可以看出这些羊肠小道是多么令人难以逾越。
《蜀道难》这首词中给我们描绘了非常多的景象,但是却没有用非常多的字眼去描写这些风景,没有用很夸张的手法去描写,将来闲着反而是用一些平淡无奇的字眼,让我们自身产生一些幻想。而这些幻想往往都是跟内容是重合的,所以我们在读书到难的时候,才能由衷的感叹蜀道真的是难于登天。
李白的诗词之所以有这些魅力,源于他对生活的了解和对于一些词的用意非常的准确。无论是三个字九个字还是多少个字,我们都能从这些词中看出来的豪迈风格,以及李白那种对社会对人民的磅礴大气吉他对于生活的一些自信。当我们沉醉于《蜀道难》这首诗时候,我们很难想象李白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下而创作出来这首词。
刚开始读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结合到四川的那些艰难险阻的高峰,再结合我们当下所学知识,我们就能够从诗人的浪漫气息以及他用词中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李白的这首诗中既有高山险阻也有湍流的河道,更有山河的壮丽。连绵不绝的山峰以及羊肠小道在我们的脑海中印象深刻。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6
念诗仙的《蜀道难》,品仕途之难攀,大道之难出;品诗圣的《蜀相》,叹忧国忧民之忠心,壮志难酬之悲怆。读诗仙、诗圣不同的诗,品人生之百态。
年轻的诗仙,气宇轩昂,挥斥方遒。“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凌云壮志还在青天之中犹如万壑之雷,声势滔天,鲜衣怒马的少年仍旧在我脑海中纵横飞驰。然而当这位谪仙人攀登蜀道,想登上青天时才发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他依旧乐观自信,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还复来”。他“仰天大笑出门去”,他大声反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仕途难攀,他纵然乐观狂傲,而心中怎不向往那“锦城之乐”?直到赐金放还,暮年潦倒之际,他才意识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才慨叹“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纵观诗仙一生,阅他那数篇名作,我终于看到了那洁白飘逸的仙服之下,也是一个人酸甜苦辣的一生。
年轻的'诗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和自比大鹏的诗仙一样,他也曾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而在他父亲过世之后,他才真正走进了现实,也才读懂了泪,读懂了痛。他见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也曾“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甚至被南村群童欺负老无力时,也只能“归来倚杖自叹息”。饥饿让他痛失爱子,战乱让他流离失所。壮年之后,他的生活基调便是泪与愁。然而,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诗圣爱流泪,却不是为自己流泪。战火使他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报国无门,辜负才华,早生华发。可他却依旧心中忧国忧民。他望着洞庭洞的壮丽景色,"凭轩涕泗流“;他前去成都凭吊丞相,挥笔写下的《蜀相》也充满着对国家担忧;甚至当他晚年之时,听说有进入仕途的机会,也毅然决然地乘着他的一叶小舟出发了。回望诗圣这一生,泪与愁,衷与悲几乎要抢夺了他的一生。然而在那满面沧桑的中年人背后,我却看到了他那宏伟的人格。
一位是浪漫主义诗人,但诗歌里却也总寻得仕途现实;一位是现实主义诗人,但诗歌里却也窥到家国浪漫。太白倚剑,归杖扬帆;子美登高,忧国忧民。恢宏的篇章,现实的歌咏,伟大的人格,诗中亦可品人生百态。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7
李白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的求仕思想,性格自由豪迈,入京求仕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又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是那样的雄健奔放,那样的充满激情,那么的感情至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一叹之不足而二叹,二叹不足而至于再叹的基调。诗中大量运用神话,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蜀道难行及战祸之烈。使蜀道风光既神奇又壮伟,令人惊奇振奋,抓住名山水特色,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奇险、高峻之貌。通过传神的历史,使全诗充满奇险色彩和浪漫气氛。
“六龙回日”写其高,“冲波逆折”写其险,“黄鹤南飞”“猿猴攀愁”写其峻,“飞流争喧”写其险,“扪参历井”写其危,“悲鸟、雄飞雌、子规”写其空悲。总之,作者运用大量想象和形象的夸张,把蜀道的难和伟抒发的.淋漓尽致。
气象上,如从高山壁画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连绵不断的出现在面前,让人叹为观止啊!
还有,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因而成为千古传颂之佳句,反复咏叹描绘了由亲人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
结尾写战祸之烈,一方面写剑阁的险要,易守而难攻,易生叛乱,不可留;另一方面写蜀道军事叛乱的残忍景象,抒发诗人对现实的隐忧,他看清在繁华一片的气象下统治阶级的腐败,因而深表愤恨与不满,以奔放不羁的笔调写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凭的李白,一切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命运大致相同,都是一直遭到排挤,一生失意,通过诗句表达对专权黑暗政治的不满,但他们的失意在诗中消极的表现,如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侵月”,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无不体现作者的感叹,蕴藉忧愤。而李白单单除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岂是悲叹?是他那鲜明的浪漫。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8
世人皆知,蜀道之难,万物不可及。摒弃书本的道理,我想重新看看你的这首诗,我也想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你。
我不知道,哪个才是你的真实意图。千百年来,那么多人都在追寻你的足迹。蜀道之难,究竟是十六岁的你对友人的劝告,还是初入长安的你对自己的感叹。我向来不想相信书本上所说的最贴切,一切未定之前,一切都是变数。不过,从长安直入蜀道,可见你对家的情结何其之深。或许,年少的你对友人的前行倍感不值,又或许,你对自己的`前行深感痛心……我非神,也不能知晓千年前的你到底如何想。但是,蜀道之难的劝告,何尝不能用在你最后一次入长安呢?子美尚且梦中劝你不要前往,而这一首看似悲叹看似赠友的诗,那绘出的一幅幅画面,那一句句劝告,何尝不是和最终的你所吻合了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你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知道应当还家,也知道那杀人如麻的豺狼四处都是。你知道那是狼窝,但你没有听你自己的劝告,最终的你终究还是去了。子美梦里的你,也去了。或许,大家都知晓,其实你就是这般。所谓蜀道之难,不过是写给旁人看看,叹叹心里的感慨。等到真正做起来,你永远不会因为磨牙吮血与杀人如麻而早早还家。你的锦城,你的梦,还有你的远大抱负与理想,你不会放弃。其实,你的狂傲与自负在众人眼里其实可为笑柄,明明不行,却说的自己可以一般。但是,也正是你的狂傲与自负,受着你的才华支撑,得以让众人为之倾倒!如若我是子美,我断然不会劝你回来,我会告诉你——蜀道难,却难不倒你李太白!
李白,我不知道把你前所作与你后所行联系起来是否妥当,我也不知道这迷离之中哪个才是真实的你……但是我愿意去走近你,非世俗之事故,而去体会你的感受,诗仙的角度,狂傲的路。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9
《蜀道难》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过失落的音韵美,真正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
诗篇开头“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表达了李白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
总观全诗内容,真正表达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非凡的壮阔美。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非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
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过失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知道李白的《蜀道难》的人,应该很多,他给人以辽阔的.远景,一种地平线的宽广的感觉,又有一种崩天开地的豁然。这是一种我们民族的本质,艰辛却坚决,不易却执著。
如果我们现在去四川的话,会认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得十分夸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当时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当时又没有公路,当然十分不好走了,再加上诗中所说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就写出了一个十分危险的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道蜀中要塞剑门关。诗人用西晋张载的《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我爱《蜀道难》,我爱古文,我更爱书和知识的海洋。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10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之后便再读,亦是悲叹。不如看淡坎坷,心破九霄。
小时候,有人曾问我最喜欢的诗人是谁,我说是李白。我喜爱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的绵长;喜爱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唯美;喜爱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细腻。
我以为读过他的这些诗就算是真正了解他了,可是当我读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豪情时,我才发现,“诗仙”李白的诗就像是自己手里举着的那一壶酒一样,令人回味悠长。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的那一句绝唱,绝非懦弱胆小无能之人能写出来的,只有李白,这个敢叫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李白敢于叫板而出。
我读过很多作家写山的高险,然而只有李白,这位用生命写诗的人,可以让我读得脊背发凉。一首好诗总会有一两句可以震撼到人心,而这首诗的每一句都足以让我肃然起敬。
全诗都是夸张地描绘蜀道的危险,行旅的艰苦。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根底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来进一步衬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11
古人往返于长安和蜀地之间,大都要经过陇山,陇山又叫关山,也许因为那真是一个难过的关,一道险峻的关阻,无数文人志土被困此中,欲上青天而不得。但是度过关山,长安就近在眼前了。
如果,梦想能落墨于纸上,那么梦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果,梦想可以吟诵成诗,那么梦想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像天下千万众生一样,即便是孤高成性的李太白和心系天下的杜子美,也有过快意恩仇的少年时代。意气激昂,玉辇金鞭,碧树银台,长安城披历千年风霜,仍无法掩盖其盛世风华。出身入仕,他们也曾仰望过这巍峨的高堂,渴望着伴于君侧,指点江山,成就一番事业。
只是,流光易逝,青春易老,从青丝到白发只是一刹,从庙堂到江湖只有一步。奈何造化弄人,曾经踌躇满志的少年,最终也只能将黯淡流年和月光一起饮下,长醉不醒。那些于混沌中滚打摸爬的`日子,滑入喉肠成了放浪形骸,成了玩世不恭。他们或是无故受辱,遭小人陷害,流放夜郎,醉眼迷离看五花马千金裘,嗤之以鼻;或是十载自荐而无人采,时局动乱家国将倾而无人救,依杖苦叹,大丈夫有四方之志,庙堂上却失了他们提笔安天下的身影。
然而,此等经历练就了他们成熟而欲发牢不可破的内心。谁说老成就意味着与天真和纯粹渐行渐远?你看他们,历经纷扰俗尘不还依旧初心不改吗?偌大的长安城不能羁绊少年意,那么便仗剑去国,踏月光拾阶而上,对酌山花,诗酒天涯。若是乌纱束不住忠臣的黑发,便洁身自立,非意欲烈而笔锋欲险,成广厦万千。既便是即将长辞于世,他仍谨记“大鹏飞兮振八裔”的壮志;重病在身,他心之所念却仍是“干戈北斗深”。
许多许多年前的长安,一定积了很厚的雪,但所幸而今冰雪消融,世间污秽都随着冰层消解的渭河流逝,燕儿们也找到了自己的新巢,夕阳下,两位仙家架着鸾鸟御风而过。他们说:“春天,到长安再见吧上!那时,我们会名动天下!”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12
近期我读了李白所写的《蜀道难》一门,虽然这篇文章不是第一次读,但是每次读完之后总有思绪万千的情感在里面。每一次读这首《蜀道难》,都会让我有新的体验,感怀到了李白那种浪漫情怀在诗中所呈现的那种意境。用大气磅礴的转折以及优美的韵味谱写出来一首浪漫的绝唱,呈现出了现代人所体会不到的艰难和困苦。
作为伟大的诗人,李白所写的诗都非常的优美和豪迈,呈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抗鼎之作,而《蜀道难》则是他所有诗句中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虽然李白写的是非常的多,她的成名作或者被人喜爱的诗句都是非常多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蜀道难》是我最喜欢的文学著作之一,它呈现出来一个非常自信且豪放的个性。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各种诗句在李白所写的诗中都有所呈现,但是我们很难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到当时社会的艰难疾苦,而《蜀道难》真正的体现出来那种浑然天成的崇高之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之美。只有真正的`读懂了《蜀道难》里面所描绘的景象,你才能明白数到为什么难如登天。我们也能够明白,为什么蜀国安居一篇之后,魏国永远攻打不下蜀国,因为那是天然的屏障,那是古代人通过地理位置创造出来的优势。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写了就是这里的崎岖小道,也描绘出四川这个地方的壮丽景象和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我看过很多描写过蜀国或者四川的一些诗句,但是读那些使我只能说这些词用的很优美,无法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四川到底有多么的艰难,只有在读了《蜀道难》之后,我才能在它的诗句中读懂了那扣人心弦的地理位置以及琼山峻岭的美貌风景。
《蜀道难》是一首狂放浪漫的绝唱,从形式到内容从用词到表达,无处不在的散发出李白作为诗仙所呈现出的鬼斧神工般的笔墨渲。或许很多人都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句,也对他的另外的诗句非常的喜欢,但是《蜀道难》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一首诗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每次读这首诗都会有新的体悟,初读之时只觉得这个地方穷山峻岭易守难攻,在读知识我就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思,明白了李白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来进行诗词的描绘。这也是李白带给我的最深的感受,随着你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内心的变化的丰富,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者说是跟李白有类似的感受。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 13
一首《蜀道难》不仅道尽了李白的全部人格力量,而且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差错落的音韵美,真正是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初知李白,是在那几句朗朗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不知为何,那时还小小年纪的我遍一下子爱上了那首诗,只浅浅明白,那首诗里,是乡思。因为《静夜思》我知道了有个诗人叫李白,字太白,被人们称为“诗仙”。记忆中,有一种酒,醇香而且回味,叫做“诗仙太白”,我不知道这酒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只觉得,李白的诗便如这酒般醇香,回味悠长。
品那一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此一句,便贯穿了整篇文章,激昂、澎湃的感情,回味悠长的留香,豪情万丈的.呐喊。我对他的认识又深了一分,我对他的喜爱增了一分。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唯美比过他人;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细腻赛过他人;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豪情更是胜过他人。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其他,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当今世道……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 相关推荐
【李白《蜀道难》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蜀道难 李白10-27
《蜀道难》李白05-26
李白的蜀道难07-20
李白《蜀道难》07-21
解读:李白《蜀道难》06-25
李白《蜀道难》学案08-21
李白《蜀道难》原文04-02
李白的诗《蜀道难》09-18
蜀道难 李白原文07-09
蜀道难李白课件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