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2022-11-02 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这本书研究了六岁以下儿童的心理发展及特点,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分析了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对于刚刚接触幼教行业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开始了解儿童教育,让我去理解儿童、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对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成人与而儿童冲突的这一部分。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在成人的严重,孩子热衷于一些十分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成人们会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并且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确实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满足感。蒙台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专门做了用于训练儿童扣子、系绳子的工具,这些蒙氏活动材料,让孩子在“工作”中探索发现和创造。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间接指导者,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更多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概念:“敏感期”。这是儿童学习的最适宜时期。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的获得各种能力。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的最好最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环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成人往往会低估甚至忽视儿童敏感期的作用。很多孩子从进幼儿园开始,一切时间都被家长掌握,学外语、学音乐、学舞蹈,等等,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机,但是很多时候收到的效果甚微。这足以反映家长们其实并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以及对其的忽视。成人如果不了解孩子,不顾孩子的需要与发展特点,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教育孩子,那么,不管成人花多少钱、费多大劲,结果都有可能是徒劳无用的。

  当然也有些家长过于信奉敏感期,以至于采取一些拔苗助长的举动。例如在语言发展敏感期内,孩子的语言学习显得轻松、快捷,但这决不意味着灌输得越多越好,或者说是无限量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灌输几门外语等,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

  总体看来,这本书首先大力的批判了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提倡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同时对儿童心灵的秘密进行了探索,促使人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而且,本书也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尤其是对像我一样的门外汉来说,大量举例也使得这本书更加易读、易懂。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很多,让以前从未接触过幼儿教育的我突然对这门学问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认真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使得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从而成长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

  《童年的秘密》中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第一、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失聪的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看本书时。让我想起赵岭老师在课堂上说起儿童享有的权利——这是《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与规定的。

  1、有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受保护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被保护的权利;

  3、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

  4、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儿童利益的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给我的启示:面对儿童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导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儿童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3

  很好的一本书,哪怕是翻开的第一篇章,译者的话看后也很有启发。

  童年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也曾经历孩童时刻,可看现在的孩子,却好像和我生活在两个世界,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活动。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不被理解,被嗤之以鼻,所以这本书真的有必要读,并且是好好读。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同时走进我们自己。

  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也许来得比大学更重要些,像GOOGLE的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所说,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蒙台梭利”小学,他们认为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习,在那里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方式。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正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习惯,并因而带来了他们的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时候我们以为孩子的不听话就是应该用惩戒的方式去教育,其实根本没有搞清孩子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好比一棵树,看到了有残枝败叶就不管不问直接砍掉,却不问原因。相当多的成年人都存在“漏了一针”或“漏了几针”的现象,他们可能动作笨拙,不解音乐,缺乏色彩感,不懂艺术,计算迟缓,发音嘶哑,书写凌乱,怯于社交,依赖他人,缺乏决断力等,但由于此时已经错过了敏感期,所以任凭成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蒙台梭利主张,教室不应该按照安排好了的教学计划将预订的时间内强赛给儿童,而是应该以更有效,更有趣,更适合儿童敏感期特点的方式开发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教师不应按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而应该以每个儿童自发的学习为中心,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重视对每个孩子的个别辅导。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4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第二部分:新教育,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认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5

  假期内有幸阅读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该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又颇具代表性的例子,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儿童,了解儿童心理,从而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大人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甚至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可往往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成人们却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的、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还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此外,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孩子。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事实上,孩子们都在控诉这样的生活,可家长却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让儿童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6

  刚做母亲时,曾读过几本关于幼儿启蒙教育的著作,《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对于玛利亚·蒙台梭利这位享有盛誉的意大利儿童教育专家,我并不感觉陌生。《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另一力作,是作者对儿童的内心世界着力探索之后,进行的客观而理性的分析。与《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侧重于指导父母与教师如何“做”的角度不同,本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儿童生长的身心特征,所引用的一个个极其细微的事例,不经意间就让我回想起,女儿成长过程中许多忽略过去的现象或片段,不禁由衷地敬佩蒙女士——必是怀着朴素而虔诚的信仰,致力于儿童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研究;必是怀着一颗热忱的赤子之心,从成人世界往儿童世界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文中诸多观点,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如:

  “儿童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优先于和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去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7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8

  最近在读《童年的秘密》,才看了前三章,其思想和主张已经让我印象深刻。《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必须时刻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我们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9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0

  童年的秘密精读半月之后,想起了这样的文字——有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用艾莎的童年轶事与天下父母教师共勉!如果你亲身经历过,将感同身受!如果一个成人使得儿童相信他自身是无能的,那么,一片乌云就会笼罩在他的心灵,他就会陷入胆怯,冷漠,恐惧的状态之中。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儿童就形成了一种内在障碍,被称之为“自卑”!这种障碍可能作为一种无能和自卑的感觉而在他心里存在下来,这将阻止儿童参加社会生活!这种自卑导致儿童产生胆怯,作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或批评就退缩,遭受压抑时就流泪等表现!这些表现与儿童的痛苦心态又是形影相随的!相反的,一个正常儿童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他的自信和责任感!

  记得六年前我读《有吸引力的心灵》时曾感悟到类似这样的文字:曾几何时!我们可还记的雨后踩过的小水坑!贪婪的吸嗅着雨后泥土的芬芳!着迷于路边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而耽误了上课!融进于血液里的栗子鸡,煮玉米的香味儿充斥着整个童年!当时刚进入幼教行业的我以为这就是童年!从业六年时至今日,我才明白:每个儿童都有一颗稚嫩的心灵!你会在画板上画些什么?致使每个人也就有了五彩纷呈的童年记忆!

  我亲爱的宝贝们,我将如何做才能守护你们稚嫩的心灵?教师必须意识到儿童是拥有心理生活的,只是这种心理生活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发展往往被成人无意识地破坏掉!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教师再精神上要做好准备,必须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的谦虚和慈爱,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我亲爱的宝贝们!在我从业的岁月里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如果有一天我将老去!我多么希望——你们蓦然回首自己稚嫩的童年:赤着脚丫踩着夏季雨后的小水坑…嗅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欢快嬉笑的小脸儿仰望着蓝天白云…那傍晚天边的火烧云…童趣的回忆…那回不去的美好的往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1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本著作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所做的很多工作,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她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

  《童年的秘密》一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三)幼儿心理岐变的分析

  (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首先教师应该把课设计好,充分吸引孩子的目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师要学会沉静。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少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往往我们做老师的,话比较多,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从孩子的心理去考虑。这也是我需要改进学习的地方。

  另外,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认为孩子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多么的喜欢,并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早上起床,自己努力地穿衣服,想给父母一个惊喜,父母看见了,非但没有表扬反而担心孩子穿衣服速度太慢会影响自己上班迟到,于是帮助孩子穿衣服。再比如,系鞋带这件小事,孩子们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完全由成人代劳,孩子没有了生活的技能,直到现在有的孩子都不会。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所以,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人的压抑。

  确实是这样的,大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压给孩子,希望孩子们完成他们曾经没有完成的理想,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比如:给孩子报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补课班等等。他们所想的就是不让孩子被其他孩子落下,但是他们想过孩子喜欢吗?孩子真正学进去了吗?可能现在孩子不会反对,但是长此以往,孩子和家长的矛盾冲突会慢慢扩大,甚至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我们要学会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引导儿童自己去进行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那些家长,把我们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传导给家长,和我们一起教育好祖国未来的花朵。

  虽然,还有部分家长缺乏对儿童正确的认识,我想,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认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感到了肩上任务的重要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2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届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举行之际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人类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童年的秘密》一书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及其功能、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重复操作的重要性、导向内在约束的自由、工作中的.专注和快乐、社会性发展等,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著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启示,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应加强对孩子的理解。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一定能够发展的很好,因为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应该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助来发展。

  其次,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显然缺乏尊重。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以往将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成人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孩子会自己沉迷于一些完全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觉得浪费时间,最终完全由家长代劳,勒杀了孩子探索发现的兴趣。

  第三,应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家长不应该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和自由选择,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提供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择,这样儿童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通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空间。

  最后,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劳作、操心费力,但换不回孩子的理解响应,甚至往往孩子对此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孩子的爱过于武断、过于包办、过于专制。对孩子,爱是立场,但爱更需要智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3

  又有两周没有写博客,上一周是为了赶一篇稿子,就是上次提到的姚老师的稿约,原来还想偷懒,却最终在姚老师的期待中,完成了这篇文章,很巧,我写的文章就是题为《期待的力量》;这周已经在看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是读书俱乐部推荐的书目之一,淡水清荷很尽职的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周末要组织书友恳谈会,到闽侯白沙的果园去摘桔子,蛮有意思的,可惜我因家中有事去不成,但赶紧下载了这本书的电子版,作为这周的睡前读物,我向她保证,会完成读书笔记的,现在就开始吧。

  我刚看完第十一章“行走”,这章最后一句话这样写到:处于正在变为成人并进而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过程中的儿童,正如弥赛亚所说的,他“无处容身”。看到这里,我很震惊,说实话,正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成人总是在忽视儿童,我们从未想过要真正去理解儿童,我们每天都举着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来教育儿童,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把儿童塑造成我们理想中的人,却从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在儿童面前成人甚至替代了上帝的角色,成为儿童的神,而事实上,书中提到儿童才是“成人之父”。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和病例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儿童不仅作为物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它能给人类的改善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正是儿童的精神可以决定人类进步的进程,也许它甚至还能引导人类进入更高形式的一种文明。

  在第二章中成人被作为“被告”出现在上帝的审判台前,接受儿童的控诉,而成人委屈万分,他们为自己辩护:“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热爱我们的儿女,我们为了他们而牺牲自己。”但事实上正是这样一个借口,让成人在儿童面前可以为所欲为,“变得不是自私自利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有关儿童的心灵的一切,把儿童看作是心灵里什么也没有的东西,我们常说儿童是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画出我们所需要的图案,有待于成人的尽力填充;把儿童看成是孤弱的和无活力的东西,为此成人必须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把儿童看作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需要不断地给予指导。总之,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从他们自己跟儿童的关系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好或坏。成人使自己成为儿童善良和邪恶的试金石。他是一贯正确的模式,儿童必须根据它塑造。

  儿童在任何方面偏离了成人的方式就被当作一种罪恶,成人要迅速加以纠正。”这是我再一次面对这段文字,突然有一种冒冷汗的感觉,头脑里闪现出一个词“汗颜”,是的,我们就是这样行动的,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无论我们多么充满激情、爱和对儿童的牺牲精神,但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即使这种伤害是无意识的。书中还提到的一点对我打击也很大,对儿童纯洁心理状态的创伤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压抑儿童的自发活动而造成的;通常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成人,即儿童的母亲有关。我不得不赞成这样的控告,因为我能感受到这是事实,于是我也很想谦卑地承认:“我有罪;我宣布,这是我个人的错。”

  让我最后抄录一段书中的话,与所有的成人共勉:“成人必须确信,在儿童的发展方面他们只能起一个次要的作用。他们必有努力理解儿童,这样他们才能适当的帮助他们。这应该是儿童母亲的目的和愿望,也应该是那些所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愿望。自然儿童远比成人弱小。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个性,成人必须控制自己,领会儿童的表示,而且成人必须把这当作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随儿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4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特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创造的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觉,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讨厌呢?我们来听听蒙特梭利是怎么说的: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而且,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叫醒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这就是成人与儿童的不一样。

  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角色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

  今天我就想谈谈成人与孩子的冲突。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做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正如许多人迫不及待地教小孩子识字,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成人的快节奏或者成人的虚荣心理强加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节奏,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孩子们生机勃勃的心灵。

  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适应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工作或者专注于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成人设定该做某事的时间了。小孩就会被催促着完成或者终止他手上的工作,而听令服从于成人,这些都是相当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这就让我想起了文文,连续每天重复做蝴蝶生命循环嵌板,这个过程持续了两个星期,这样独立专注重复的行为,许多成人却不理解。其实,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冲突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成人没有真正理解儿童,不了解儿童的自然特性,不了解儿童拥有一个积极的精神生活并能逐步完善起来,错误地认为只有通过成人的照料和帮助,儿童才会被奇妙地激发起来;有的是由于成人本身只注意儿童心理的需要,不去了解他们心理的发展规律,不考虑他们特有的心理发展;有的是由于成人的自私自利,或千方百计地保护和隐藏一些东西;有的是成人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成一贯的正确的模式,把儿童纳入自己生活方式的轨道之中,而且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或判断儿童好坏和善恶;有的是由于成人的傲慢与偏见,硬把自己的意志和快速的节奏强加于儿童,并替代儿童;有的是由于成人的熟视无睹而产生的麻木态度,其实儿童可以采用与成人不同的方式和节奏做出惊人的征服。

  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就像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样,遵循自然,静待成长。

  那么,到底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当儿童的发展达到他能够独立行动的阶段时,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也就开始了。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自发活动的压抑,必然造成对儿童纯洁心理状态的创伤,使得儿童不能正常地发展,以致产生心理的畸变。

  由于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和压抑以及不适当的干涉,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各种畸变。

  今天想结合自身的一些情况来展开说明一下我心灵畸变的情况。

  自卑感:在成人的蔑视、暴虐和不适当的干涉下,不断受到挫折的儿童会产生自卑感,压抑行动的欲望,甚至陷入冷漠和恐惧的状态之中。

  恐惧:在过分依赖成人的幼儿身上特别容易发现。成人利用幼儿的无知,借助到处存在着的可怕形象使得幼儿的恐惧加剧。可能还怕过马路、害怕床底下有猫、害怕雷雨的夜晚。

  而我怕黑。我恐惧黑夜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回想起来,这与我童年的经历密不可分,小时候跟随外公外婆长大,外公外婆是渔民,我自小在船上长大,船上没有电,晚上没有光亮的灯,只有连接锂电池发出微弱灯光的小灯泡。暗黄暗黄的灯光下,让整个人都不愉快。有时候也会有闹脾气有情绪的时候,此时他们便和我说,“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那没有灯的地方!”。海上有航标,航标发出一闪一闪的红光,他们在我有情绪而没办法让我停止哭闹时,他们就会说“那是鬼的眼睛,再不听话便开船把你载到那里去,绑在航标上”。这些话,真的是刻骨铭心,回想起来宛如历历在目。渐渐地,我恐惧黑暗的来临。至今,没有灯,我不敢独自一人睡觉、没有灯,我会不敢上楼回家、没有灯,我不敢上洗手间、没有灯,在黑暗里,我寸步难行。甚至,我决不允许把自己一人独自留在封闭黑暗的地方!

  这些畸变已经成为了我心理的一部分,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现在的生活。成人常说孩子不乖,这何尝不是成人与幼儿的冲突,这何尝不是长辈与幼小的冲突。我们也常说幼儿有吸收力的心灵,我想如果要治疗任何疾病应该考虑一个人童年时所发生的事情。使儿童接触现实,体验和理解他周围环境的任何东西,有助于他们摆脱感到害怕的紊乱状态。

  “儿童是成人之父”,对老师来说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去了解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救出来。教师必须去掉内心的傲慢和发怒的坏脾气,使自己沉静、谦虚和慈爱,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儿童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也就是蒙特梭利说的,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会去掉儿童眼中的刺。对儿童进行观察,对儿童困境进行反思,并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和指导。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接纳孩子,接纳自己,静待成长,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5

  成人倾向于压制儿童的活动,由于成人不希望儿童打搅他们,或使他们心烦,他们就试图让儿童变得老实些,成人把儿童送到托儿所或学校中,儿童仿佛是被成人流放到那些地方去得,直到他们长大不再会给成人增添烦恼,只有到了那时,儿童才会被社会接纳,在此之前,他必须像一个被剥夺了公民权那样服从成人的命令,并且不存在对这种命令的上诉。

  儿童也是一个工作者和生产者,虽然他不能分担成人的工作,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困难和自己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早就自我的任务,新生儿软弱无力,不能到处走动,但这个幼小的儿童终将长大成人,如果说成人经过无数智力的磨练而变得足智多谋,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儿童。

  儿童和成人工作的自然规律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差别,儿童不遵循利益法则,儿童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却把大量的经理消耗在他的工作中(玩耍即工作)。并在完成的每个细节时运用了所有的潜能,所有外在的目的和行为偶然才会有重要性,一个心灵已经得到升华的人不会迷恋于外界的环境,与这种人相对立的是一种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他们被某些外在的目标所迷住,以至于不惜任何的代价去追求他们,有时甚至损害健康或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成人的工作和儿童的工作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异是,儿童在工作中并不为了获利,儿童必须靠自己进行工作,他还必须完成任务,没有人能帮助他挑起代替他自己成长的重任。儿童也可以能加快他的发展速度,正在生长发育的生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按照一个预定的计划来发展,既不能延缓也不能加快速度,大自然是严厉的,如果有谁偏离正轨,即返厂或拖延发展,都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果成人不了解这个秘密,他就永远也不可能深入地理解儿童工作的重要性,他们会在儿童工作的时候设置各种障碍,并认为睡觉对他们更有益,成人会为儿童安排好每一件事情而不让他们去做,成人对做同一件事能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凭着自己的敏捷快速地去帮孩子洗手,穿衣,抱着孩子或用小推车推着孩子走动,替孩子整理房间而不让孩子插手,因为孩子速度太慢,大人太心急。

  儿童必须在学校里承受社会强加给他们的痛苦,在学校学习和写字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端正地坐着,导致了脊椎的变形与狭窄,使儿童容易发生结核病,长时间没能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阅读导致他近视,还长时间被限制在狭窄拥挤的地方,使他们体质普遍衰弱,儿童的痛苦不仅是身体,还有精神,强制的学习导致了恐惧,厌倦,和神经衰弱,他们变得毫无信心,

  通常,家庭丝毫不会考虑这一切,父母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看到子女能通过考试,学得尽量快,父母不大关心子女是否真正学得会学习或拥有知识,他们只关心孩子是否考试得高分,只关心孩子的文凭毕业证书。

  老师出于责任感,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权威感,企图借此来唤醒儿童的学习兴趣,他们用威胁的手段强制儿童服从,或在儿童的同伴面前指责他们缺乏能力或意志薄弱,使他们感到羞辱,这样儿童不但受到了家庭的压迫,还在学校受到惩罚,使他们的生命力变得十分脆弱。(怪不得每年这么多在校学生自杀身亡)

  成人对这个警告却置若罔闻,仍迷恋于把儿童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自己作为儿童完美的榜样,他们惊人的盲目看起来是多么的无可救药,这种普遍性的盲目自从人类诞生就已经开始。

  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几乎一直是这样做,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手段惩罚儿童,在私立的学校里通常有固定的惩罚模式,这些惩罚肯能包括:在儿童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羞辱的牌子,或者强制儿童面对墙角站立数个小时,或跪在地板上,或在众人面前接受羞辱,现在的教育把这种野蛮的行为作了巧妙的改进,学校和家庭开始联合起来惩办儿童,在学校中已经收到惩罚的儿童,回家后还必须把他所犯的作物告诉父亲,这样父亲就会再次责备和惩罚他,然后,父亲会写张便条表明他已经知道孩子所犯的错误,并让孩子把便条带到学校。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发现他不可能保护自己,他能向哪一个法庭求助?他甚至还没有被宣判有罪的人的申诉权,他在收到责备后,也无法找到诉苦之处,教室和家庭相信,只有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儿童进行惩罚才会有效,他们被训斥,侮辱,打巴掌,挨饿,关进暗室,甚至被威胁对他们进行更严厉的惩罚。

  体罚由于在成人看来是一种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和社交的耻辱,所以成人之间禁止体罚,但是,难道还有什么东西像侮辱,打骂儿童一样卑劣的吗,这方面,成人的良心完全麻木了。

  父母把儿童扔给社会习俗就不管了,仿佛这样做事不可避免的,社会上没有保护儿童的呼声,如果有,那应该是爱的呼声,爱的力量和父母的职责。正如艾默生所认识到的,儿童就像弥赛亚一样,他降临到堕落的人间就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返天国。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6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

  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

  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

  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7

  读了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的介绍后,为之震撼。在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时代,她的求学欲、兴趣、执着,在反对坚持的情况下,她成功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创新理念,这也是为全世界的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生命而工作的伟大创新。

  然而她的创新也多次遭到社会的舆论、迟疑和误解,但最终她的教育理念是被人类共识的,是她在整个世界上掀起早期教育的轩然大波。我们每个人也同样是如此,只要是对的,对人类或对他人有所帮助的,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会成功!

  蒙台梭利博士是医学出身,她从孕育生命为人生起端研究探索,婴幼儿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变化与潜能,这种潜能是无限量的开发。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说过:儿童是永恒的,他存在于所有的时代,也将不断地诞生直至世界的末日,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历史的承受与开创者。文化的融合者以及通向和平之路的使者。那么,我们整个世界的兴衰,掌握在儿童的手中。现在我正是一位早期教育的使者,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我深知只有掌握了解“儿童的秘密”一切从自然生命出发,让儿童在自由快乐、自然中发展。从儿童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去追寻、研究发现,随之总结经验,我相信每一个儿童都会有更大的潜能挖掘。

  虽然蒙台梭利博士被社会也有误解,但是现在她的教育理念方式流传到至今,这也足以证明,她的成功。三岁之前的婴幼儿的变化是阶段连续性的迅速发展,他们具有自然的“吸收心智”能力,只要适当合理的刺激,满足心理需求,儿童的创造力和学习力将会是无穷的。作为早期教育者,应有更大的创新,要遵循蒙氏的教育理念,一切以生命为宗旨,为早期教育工作做出贡献。把爱和教育的种子播撒给每一个宝宝。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8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快乐的环境!我是一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就是要调动孩子们上体育课的热情,因此我经常与孩子们做各种体育游戏,来达到锻炼的效果。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学生的身体,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从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入手,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理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修改与变通游戏方法及规则,从而逐步学会创编游戏,提高创新能力。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19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方案教学活动发展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职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作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亩哦孜孜不倦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解放于同年真义吗?

  时至今日,儿童发展对每个成人来说仍存在巨大的可变性和极大的神秘感,去探索“童年的秘密”仍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执著一生的目标。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每一个人的真正的进步都来自于发现和利用以前尚未发现的东西“。是啊!我向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事、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动力。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0

  这一学期,我读了一本叫《秘密花园》的书。

  一场可怕的瘟疫使10岁的小玛丽成了孤儿,不得不被送往他叔叔的画眉庄园。画眉庄园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有被锁了10年的花园,有被秘密藏在房间里的小男孩。而玛丽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发现被埋掉的花园钥匙和被隐藏起来的园门,也发现了那个被藏起来的小男孩——她的表哥克林。后来,玛丽使他充满了快乐。玛丽、克林、和荒野上长大的男孩一起,唤醒了沉睡10年的古老花园。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1

  选读《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因为其作者是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她对当代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实践意义上讲,她对幼儿之谜的解答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举出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认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使她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除生理的发展外,幼儿心理的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因此,蒙台梭利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这使我联想到“教学相长”的原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等,与此同时,教师获得了教学经验,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在教师的任务这一章中,作者强调教师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该理解儿童,使自己内心做好准备。在这一方面,教师必须先研究自己的缺点和坏脾性,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儿童错误的行为。在角色定位中,教师具有示范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自主意识尚未完善,此时教师对他们示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儿童注意,并引起儿童的模仿行为。如果教师将发怒的坏脾性带到课堂,那么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更会对儿童心理带来阴影,甚至导致儿童的模仿,形成易怒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要做好精神上的准备,那就是说,教师必须检查自己、反思自己,必须消除其心里用外壳包住的傲慢和发怒,变得谦逊和慈爱,成为拥有美德的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发挥自身的积极示范作用。

  在这本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蒙台梭利谈到的教学方法。她强调教育方法的三个重要特征分别是:对环境的强调,对教师作用的关注和讨论,对儿童人格的尊重。这三条特征在以“儿童之家”闻名的教育机构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蒙台梭利通过在“儿童之家”中长期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细微具体的例子。这些例子多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但我们很少去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而蒙台梭利却注意到了,并通过观察深入分析儿童的心里特征和行为特点。例如,教师在回收教具时,儿童总会站起来围住教师,即使要求儿童回到自己的座位,儿童也总是又回到教师身边来。这种情况反复发生多次后,蒙台梭利发现这是因为儿童想把自己的各种感官材料放回原处。于是她就让他们自由地去这样做。因此,把一些东西放整齐,就成为对儿童颇有吸引力的事情了。那么,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实践,启示我们在未来从事教学工作时,要学会观察儿童,并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方法。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2

  在暑假,我读了许多课外书,在这么多书中,最令我感动的要数《童年》了。《童年》是高尔基写的三部自传中的一部。高尔基三岁时丧父,他的童年是在诺夫戈罗德度过的,也就是他的外婆家。这本书主要讲了高尔基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悲惨。就在一八七一年,他悲惨的命运开始了。他的行动都被他的外公监视着,外公不准他这样,又不准他那样,他好象在地狱中生活。

  他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竞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高尔基曾经被沙皇逮捕过,但是,因证据不足获释,可他还被警察秘密监视。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在一九二八年时,高尔基还不放弃那可贵的光阴,于是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这部小说他临终前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于哥尔克病逝。

  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当时是一个工人,我一定会像高尔基那样,用我这支锋利的笔给沙皇政府当头一棒。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和“珍惜时间是我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美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这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鲜血换来的。我以前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假小子”,有时间还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特别贪玩。但是,自从我看了《童年》这本书以后,我开始爱惜时间,我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所以,现在我开始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门课。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来,循序渐进。我们的学习也要慢慢来,不能太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这样便会前功尽弃。因为现在要求为学生“减负”,人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更加轻视了,让他们在外面无所事事。现在的家长多数都认为只要有钱有势,他们的儿女就一定能够考上大学。其实,光靠钱和势力是不行的,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正在前进的中国已经将这些通过关系上大学的事一扫而空了。

  《童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深。我从中体会到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知识报效祖国,向周恩来总理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的航天“神舟五号”可以载人上天的飞船已经顺利回来了,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许许多多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来,不正证明我们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吗?

  我们一定要从小立志,为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3

  <<童年的秘密>>中的“无论哪个时代,人们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态度都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对有意识犯下的错误大动肝火,另一方面又被那些无意识犯下的错误强力吸引。正是这些无意识的错误中蕴含着进步的秘密,这个秘密超越了已知的以及期望的目标,同时把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进步”,这个词引起了我的共鸣,在学练钢琴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手指不听使唤,不如以前弹奏熟练,其实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是在告诉你一个信号,不要烦躁这正是进步,向更高的一个层次迈进。在教学中,孩子们也会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课上的注意力、倾听等等等等,也许一段时间还是挺好的,但会出现不同层次的降低,这也许正是他的秘密,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引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鼓励,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孩子们都喜欢被老师喜欢,喜欢老师的肯定,所以都会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迈进。

  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也有半年了,与孩子们的相处也很融洽,孩子们也愿意主动跟你谈心,这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一开学时,有的家长嫌我严厉,但是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一入学就能进入状态,引导好的习惯,让家长接受不了,谈话时语气稍有点硬,家长也嫌,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语气方面平时说话就是这样,了解我的都很明白,说好话谁都会说,但是都是为了孩子。经过这一学期的磨合,家长们也渐渐了解了我的处事态度,也能和我更多的沟通,其实做工作就是这样,相互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4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名著。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奥秘。作为成人,作为老师,一定程度上我并不完全了解我的学生内心在想什么。我想,对儿童的内心了解之后,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更合理、更科学的措施。

  书中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一个最重要的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颇有代表性的例子,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儿童,了解儿童心理,从而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的得以实现。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进行命运,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所以,蒙太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人的压抑,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达成为了孩子的气质,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的伤害孩子。儿童不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真正的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想,适应他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的关注他们的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5

  《童年的秘密》,阐述了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是一个最富爱心的教育家对儿童发育与成长特征的最生动刻画。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力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正是由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里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而已。

  我们也许可以说,成年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造物主,他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们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儿童必须以他们为样板来塑造。儿童任何举动偏离成人的方式,就会被认为是邪恶的,必须马上予以纠正。

  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地扩展,这种情形就像把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里所泛出的层层涟漪一样。正如通过对水的涟漪的观察能使人们发现引起水波动的原因一样,心理分析学家和医生也能追踪到身体和心理疾病的根源。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26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玛利亚·蒙台梭利根据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对儿童发育成长的一次生动刻画,阐述了儿童发展的革命性关键。正如她在书中写到的:“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活动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简单的说,环境就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能对个体自发的产生影响的外部事件。儿童成长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人正是因为能够适应并改造环境才成为万物之灵。所以,“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我为孩子们在窗台上开辟了一块小小的乐土,让这小小的乐土成为了孩子永远的回忆,永远的童年秘密。我和孩子们共同饲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悠闲儒雅的小螺丝”;有“神态可掬的小乌龟”;有“横行霸道的小螃蟹”;有“轻盈欢快的小虾米”;还有“威风凛凛的小龙虾”,又好玩,又漂亮。我们还给这片乐土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快乐水世界”。

  孩子们总喜欢围在窗台边议论着“这条黑色的金鱼真可爱。”“快看,快看,这两只小虾在打架。”“螺丝爬到水草上摇来去。”“这只乌龟真调皮,又爬到另一只乌龟的身上了,还瞪着眼睛看着我呢!”是啊,我们班的“阳光水世界”里每天都有精彩的剧目在上演,别说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老师也总喜欢在闲暇时间看着它们欢快的样子,心情也会觉得豁然开朗起来,觉得生活都是彩色的、鲜活的,充满了阳光,信心也会倍增很多。

  今天早上,天天的妈妈兴奋地问我:“你们班是不是养了一只小龙虾呀?”我疑惑地说:“是啊?怎么啦?”“我家天天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信你去问问他,可好玩啦!”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呀,我被天天妈妈的兴奋给感染了,迫切地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我把天天叫到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说:“天天,妈妈说你回家的时候讲了一个关于龙虾的故事,可有意思啦!我也想和你一起高兴,你能讲给我听吗?”天天听了很高兴,有声有色地讲述起来:“我们班的小龙虾真是个小懒虫,每天我们都已经上幼儿园了,可它还在睡觉,还打呼噜,李老师用小棒推了它一下,它才醒过来,还没有我们起得早呢!真懒。”呵呵,真有趣!我不禁佩服起天天的想象力与敏锐的观察力。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天天,天天可高兴了啦,其他小朋友也深受感染,互相述说着他们所看到的故事,精彩无比。

  是啊,孩子们的世界永远是灵动的、鲜活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走进孩子们多彩的世界,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是《童年的秘密》所要展现的独特魅力。而这独特的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构建独立、自信、专注等能力,为将来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800字,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1-2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100字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6-29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04-22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4-1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6-3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1-20

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03-25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4-26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4-26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