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的读后感

2021-01-19 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看见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见的读后感1

  《看见》这本书早就借来了,可是一直没看。前几天遴选进面试,可是领导不让去,无果。心里堵,不想做事,于是开始看书。今天看完了,浑身轻松,自己做完了一件小事。

  我很喜欢这本书,有两个理由,即直面分歧、面对感受。离奇事件的背后,可能是因为一次偶然,也可能是个笑话,通过柴静的视角,我慢慢意识到,离奇事件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必然,也可能是一种情感。

  真实的力量非常强大。一个敢于批评而又得到大家认可的官员说,因为我批评很准确,所以大家认可,因为官僚系统是一个复合(我自己用的是“复杂”这个词,翻了笔记本才发现他用的“复合”)系统,只有一种人就玩不下去了。征地拆迁之中,仿佛是充满邪恶,又好像群魔乱舞,现实最终在实实在在的细节中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复杂而又充满疑惑。柴静说不是批判什么而是发现什么,我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人有错有罪,早就够了吗?不够。人的背后,是情感,是利益,道德和对错可以评价一个人,却很难影响一个趋势。一件事有结果了,就够了吗?不够。事件的背后,是一个个细节,结果可以传播很远,但只有细节才能够让事件回归,让人们关注事件发展而不只是记住一个传播出来的结果。

  内心自有万钧力。这个力,可以严重伤害自己,可以很好的造就自己,可以泯灭自己的灵魂,可以吞噬你我的生命。人是有温度的,事件是有温度的,历史也是有温度的。我们感受不到温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接触的人、事件、历史已被改的面目全非,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太麻木。我这几天给母亲和另外一个友人打电话复述自己一天的活动和感受,母亲愿意听我讲,好友却不愿意。互相讲自己一天的经历,是一个很不错的成长方式,回顾自己一天的生活可以让自己的感受更加敏感,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才会不会积累情绪,有人说有人听才能够增加了解。若不能够倾听,便不是真正的感情。看到柴静的报道,我经常在感慨,若是家人能够多一点倾听,家庭的悲剧就会少很多,人生的悲剧就会少很多。说出来靠勇气,听进去靠耐心,若是这一点勇气和耐心都没有,自己便失去了战胜生活的最大的秘密武器。

  我会继续寻找愿意倾听和倾诉的人,因为我想拯救自己的灵魂,我也愿意顺带拯救愿意自救的灵魂。

  接下来继续看书吧,看书可以让自己了解更多的人、感受和事情,自己的心会慢慢变化。其实自己内心一直有一些自卑,没有出色的体育项目,没有钱,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出色的工作和学习。可是自己依然要追求快乐,并希望给更多人带来快乐。这就是我自己,我接纳我自己,完美也好残缺也罢,走运可以事事不如意也罢,这就是我自己的命,我努力追求可是也接纳命运的安排。

  用随心所欲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对自己好点,对别人好点。

  看见的读后感2

  对于柴静最早的结识不是《看见》,而是很多年前的一个演讲视频《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其实这本书在我的书架已经沉睡了很久了,最近闲来无事,无意间在饭后翻了几页,便一发不可收拾读完了这本书。

  在读《看见》这本书之前,我对有关她的新闻接触甚少,只知道是一位央视的记者、主持人。当时看完这本书,给予我很大的震撼和触动,忍不住去搜索她主持的纪实类节目《新闻调查》和访谈类节目《看见》。她采访的多是边缘性、尖锐的、争议很大的人物和事件,她的语言平静理性但不失锐气,往往能一语中的,直入人心。

  于我而言,《看见》让我能有一个机会重新审视那些以前震撼我们的事,那些当时我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知道事件大致的轮廓,如今此书看到事件的.真相和始末,让我对事件的本质也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看法。《看见》一书中叙述了十多件柴静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整本书内容人物鲜活,故事真实,一字一句没有夸大和说教,只是很平静的不带偏见的表述着新闻事件,就像一把尖锐的刀子直刺整件事的心脏,带我们见到最深入最本质的一面,那些掩埋的真相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心高高抛起,又在下一刻重重的跌回胸膛,让人不禁陷入深思。

  新闻里到底是应该关注人还是关注事件本身也或者是事件的背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要了解事件的真相,也更要去了解人。“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里非典期间随时面临着生命风险的第一线从医人员;“双城的创伤”里连续服毒自杀的孩子们;“沉默在尖叫”里长期遭受家暴后杀夫入狱的女人们;“无能的力量”里默默无闻地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的外国人卢安克。。。勇于质疑、尽力挖掘真相,带着理解与尊重的将之呈现在我们面前,正是柴静在她的采访中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在这个信息爆炸又繁杂的时代,她的新闻既保持着新闻人应有的职业操守和使命感,不带任何偏见的报道,没添加任何的个人主义色彩进去,却又偏偏充满了人味。

  最后,我想说柴静是一位有良心,敢说真话的新闻工作者,她有着犀利和敏锐双眼、坚定与坚持精神。她冷静客观,有着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不怕危险,不向恶势力妥协,是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我们需要这样的新闻工作者。

  看见的读后感3

  除了不断刷新朋友圈里那些喧闹浮夸的文字,另一种选择是泡上一杯茶,用难得清闲的时光和清醒的头脑静静一读这篇曾触动许多人的文章。初次接触《看见》是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咱们就是平等的》,也是这篇文章使我记住了“柴静”这个名字,也使我有进一步了解她的欲望,而《看见》使我得以满足,既认识了柴静也成长了自己。

  《看见》是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讲述自己在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书的封面是柴静采访中的照片,几位满脸皱纹的老农笑着围坐在一起,一个小朋友也毫不怯场地在大家面前玩耍。在农村,能让老人和小孩如此放松地出现在镜头前,那绝不是容易的事情。翻过来,在柴静的简介里,寥寥几句话写完了她的工作经历。不像许多名人出书,在简介里写满各类荣誉、头衔。通过这就给人以平凡有爱、简单真实的形象。

  最浅层的,通过读《看见》确实“看见”了很多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她尽可能诚实地描述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事件背后的人。使我们了解到社会最隐私角落里的一些事,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事。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些人和事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这都缘于柴静的真实,以及由心而发的热情和关怀。她关注的不是新闻,而是新闻中的人。无论是擦去失去表姐的痛苦小男孩的眼泪,还是要求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亲不要喝酒吸烟以准备再次怀孕。虽然看起来违背新闻人的职业准则,但却是对一个正常人情感的回归。因为从理智角度看,报道事件本身不能植入个人情感,否则就失去了事件本身的客观性,但从情感角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是冰冷的事件,唯有用理智的头脑和一颗带有感情的心才能看到世界的真实。情不自禁为故事角色痛心或愉悦,这就是柴静。

  而透过事件,我们站在柴静的角度看这本书,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不断成长的经历。从刚进新闻界的高度自我肯定到遭遇挫折,再到重新审视自己找到定位。从早期的青涩、懵懂、“不接地气”到后来的自省、观察和沉淀。她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青涩、困惑,坚持和成长。书中的记录不是简单的叙述,它融合了自己对每件事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的思考,对人性的探究和对自己、对记者职业职责的不断思索。柴静对于记者职业的热情和对自我不断打破再纠正的态度令人感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态度和精神,虽然我们的工作不是记者,我们也要有这种对工作、对职业始终保持热情的心态。对于自身的缺憾不足要敢于自我打破,审视自己矫枉过正。“生活里怎样是你的事,上了节目就不能有这个”。因为我们都一样是普通人,会犯错、会惶恐、会困惑,只有由内心而发的热情才是坚持的支柱。不断的自省和思考使我们学会去回归生活,去认识而不是去指责批判。

  从更深层次的阅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什么是“韧劲儿”,它是对自己要求的坚守。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想,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或附庸。柴静是一个追求“精确”、追求深度的人。当然这也是在她不断成长中所养成的,在她刚进入央视时同样惨败过。她做的第一期节目是关于剖腹产话题,采访录了三十分钟,谈完剖腹产怎么不好就结束了。结果送审后被公开批评“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选择剖腹产是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层面,你找了几个层面?”同样我们在对待工作,处理事情时有没有想过更深层面?是不是只考虑眼前而不顾长远?处理事情是不是“差不多”就行了?这是我们需要深刻自省的。“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人与人的差别就是从细微处开始的,多想一点,做好一点,终究造就不平凡!

  《看见》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但在书中我看见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觉悟,以及如何对待工作,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最令人深思的是“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看见》。这是一本震撼人心,使人共鸣的书。没有装饰,没有点缀,阖上这本书仍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味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任复杂的情感与感动静静流淌。

【看见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看见》读后感

2.看见读后感

3.《看见》读后感

4.读后感:看见

5.《看见》读后感

6.看见的读后感范文

7.关于看见的读后感

8.《看见》读后感赏析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下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