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摆渡人》读后感1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摆渡人》讲述的是一位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籍: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好像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她。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摆渡人》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格拉斯哥附近的一个小镇,平日的工作是中学的英语教师。此书是她成名的处女作。
一、面对现实,不屈服于命运
当迪伦爬出火车,只见男孩崔斯坦坐在山坡上。周围是一片荒原,没有城镇、不能打电话。男孩告诉迪伦,他没有坐这趟火车,是专门在此等候她的,而她是这列火车上唯一没有逃出来的人。
迪伦听了整整一分钟过去了,接着又—分钟过去了。她纹丝不动,只有嘴唇间的—颤才让她看上去不至于像一尊雕塑。崔斯坦察觉到她的眼睛眨了两下,看着她慢慢明白过来了。现在她随时有可能情绪失控。他几乎不敢呼吸了,提心吊胆地等待着,他害怕她的眼泪。
迪伦想到自己再也见不到琼和凯蒂了,再也不能和父亲见面,享受本该有的天伦之乐了,再也不能进入职场、结婚生子了。她感到悲从中来,心情沉重,然而一种内心的宁静感又遮住了忧伤的思绪。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木已成舟。迪伦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心里反而如释重负,尽管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
现实生活中,只有像迪伦一样勇敢面对现实的人,才能不被命运所打倒。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称为乐圣。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耳朵日益作响,他的内脏也受到剧烈的痛楚和折磨。他凭着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顽强地战胜了苦痛和绝望。让苦难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乐》。贝多芬的这种不被病痛所屈服的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生活中有的人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就自曝自弃,怨天忧人。认为上天不公平,为什么受苦受难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其实真正打败他们的,不是困难、不是挫折,而是他们自己。
二、不惧黑暗,做内心强大的人
摆渡人崔斯坦曾跟迪伦说:荒原里之所以出现山坡、乌云,一切阻碍,全是因为你内心的担忧、恐惧。简单来说,所谓黑暗,均是源自于内心。
初到荒原的迪伦也曾经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和普通人一样,在面对恶魔的攻击时恐惧无力。是爱的力量让她迅速成长,利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离天堂,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迪伦一路战胜恶魔,最终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她用爱的坚持,为自己推开了一扇幸福之门,也将崔斯坦引渡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幸福。他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
曾经自卑、软弱的迪伦变得勇敢而坚强,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她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我也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算命先生看他的面像,说他70岁时有一大坎,而且这道坎是很难跨过去的。老人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像平常一样,高高兴兴的过日子了。总是担心自己身体会不会出什么问题,或者会不会出什么意外。于是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稳,每天忧心忡忡。
曰以继夜,老人因过度忧虑,精神挎了,身体渐渐出现了各种不适,还没等到70岁,真的就一命乌夫了。如果老人不去算命,也不知道有什么坎坷,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他的命运可能就会完全不同了。
三、心里阳光,才能遇见阳光的人
崔斯坦告诉迪伦,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影。你不喜欢锻炼,所以只要一走路,你的心情就糟透了。当你生气时,这里就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片漆黑。你的心里越阴郁,夜晚就越黑暗。你的心里是阳光的、快乐的,你遇到的也是晴好的。
当迪伦心里没有爱,只有厌恶时,风势也加强了,狂风掠过山峦,钻进他们衣服上的每一个缝隙;当迪伦胸中满是对崔斯坦的同情时,乌云忽然散开了,一缕阳光破云而出;当迪伦对崔斯坦慢慢有了爱意时,隐隐约约感觉雾霭,正在变薄,太阳的光线开始奋力透出来。
“只要你的好心情能保持住,我们就会安然无恙的。“崔斯坦对迪伦说。迪伦感觉阳光似乎立刻亮了一点点。迪伦心里的感情被周围天气出卖得一览无遗。
这使我想起小区的微信群里,经常有人在抱怨,小区人员素质低,行车不礼让,车又乱停了,又挡住了道路,物业又不作为。每天看到的都是一些负面信息。但我却认为小区的人素质比较高,至少我所遇到的基本上都是高素质的人。
我每次开车外去时,遇到路窄的地方,我会远远地停下来,等待对方的车先通过。对方的车也总是谦让,主动倒车、退后。在小区我所见到的,车主规范行车,没有强行开霸王车的。我想,自己开车礼让,遇到的也是礼让的人。如果自己习惯抢道、占道,你遇到的人可能就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了。
我特别喜欢一位朋友发的朋友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常常听到职场上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我却遇到了最好的师傅、最好的伙伴,是他们无私的行为,教会了我,职场上也有友情、也有真情。
只有心存感恩、心里阳光的人,才能看到别人对自己一丝一毫的好,这样的人也正是我们的摆渡人。你的心里是阳光的,你遇到的人也是阳光的。即使对方心存私欲,遇到心里健康阳光的你,可能也会被感染,也会变成阳光的人。
《摆渡人》一书,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受是:每个人的荒原,是自己的心像投射,天气随自己的心情而变,地形随自己的性情而成。我们内心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但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也可以蔓延到荒原的每个地方。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阳光的朋友、无私的亲人是你的摆渡人;而健康阳光的你也将成为别人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2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克莱尔麦克福尔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派作家。她的作品,往往在出其不意的情节架构中饱含感人至深的真情,贯穿着人生思索和人性独白。《摆渡人》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一举摘得多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该书讲述了一个敏感而略带自卑的单亲女孩儿迪伦,在去看望久未蒙面的父亲的旅途中因火车事故丧生,灵魂漂泊,在摆渡人的带领下穿越了荒原,却又返回荒原寻找她的摆渡人,最终带着摆渡人回到人间的故事。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谁是谁的摆渡人呢?
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籍,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的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燥,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蒙面的父亲。这样一个女孩儿,好像一直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孤独而又无助,让人倍感怜惜。迪伦去看望父亲的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的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她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儿的身影。男孩儿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男孩崔斯坦引领着迪伦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一路上他淡淡地回避着迪伦的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她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迪伦在与恶魔搏斗时,发现身体奇怪的表征,才逐渐意识到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在一次次的危难中,自卑软弱的迪伦开始变得勇敢坚韧起来,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情窦初开的女孩儿,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盲目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他送女孩儿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能够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够让人战胜恐惧。迪伦不愿意在时间静止的另一个世界孤独的等待,她决定即使万劫不复,也要重回荒原寻找崔斯坦。以前阅遍人间生死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灵魂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生活的热情向往。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女孩儿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回归人间。
通读全书后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以爱为基础的著作。这种爱贯穿全书,也是全文的主线。它支撑着女主角的执着,支撑着女主角在穿越荒原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抱怨、不妥协,哪怕明知前途困难重重,哪怕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自己也要勇敢的跟着爱前行。爱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的人变的坚强、勇敢;爱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这是一种超越感情的大爱,不仅仅有感情,更有对生活的热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儿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儿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的经历,成长自己的心灵。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认识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正如书的封面上写的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3
闲暇之余,翻出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所著的《摆渡人》。进入15岁少女迪伦的世界,同她一起踏上火车与五岁之后就未曾谋面的父亲相见,路途中意外发生后,迪伦从堆满尸体的车厢里艰难地爬出黑暗的隧道后,看到了等待她的崔斯坦。
无助的迪伦只能跟着崔斯坦一起走出荒原,她们走过了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恶臭湖水,躲过无数恶魔,渐渐的迪伦发现自己不再属于这个世界。崔斯坦就是灵魂摆渡人,并且她爱上了这个带领她、保护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到达天堂的灵魂摆渡人,同时崔斯坦也爱上了善良勇敢的迪伦。
因为责任,崔斯坦护送迪伦到达灵魂的天堂,周而复始的摆渡一个又一个灵魂,从不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天堂重返险恶丛生的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成为摆渡人,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这本书令人激奋,且恐惧,又令人温暖而引人深思。想想我们,除了失去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要反思,问问自己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生活时,我们要认清现实,想想自己是否具备同样的能力?当我们总是失败,我们要分析原因,想想自己是否缺乏勇敢和坚定?
书中的荒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的就是灵魂内心的景象,人生如同荒原之行。你哭泣,天空便会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阳光,宁静如水。如何渡过荒原?除了勇敢面对之外,还要有强大的信念,“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是我们自己,努力做最强大的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4
以前从没有读过《摆渡人》这种类型的小说,觉得这种小说扭捏而做作,就像是没有谈恋爱前看到情侣一起时莫名的厌恶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世界上会有荒原——连接人间与天堂和地狱的桥梁。从未想过有摆渡人,有那么一个能够容纳全部灵魂的地方。中西方文化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作者在构思故事的时候是否借鉴过中国神话中的奈何桥和孟婆?那摆渡人莫非是孟婆与人文主义和自由精神的合体?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想想死亡,一想到死后什么意识也没有,什么也感觉不到,再也见不到家人朋友,就会惊出一身冷汗?,我真的不想死。这世间真的有荒原、摆渡人、天堂和地狱吗?如果有,那得多么大才能容得下古往今来那么多的灵魂!我是多么希望真的有神,有天堂和地狱:那样,就存在精确的报应,人们就有绝对充分的理由去做好事,就会忌惮至高无上的律法而杜绝恶行。然而,现在的上帝佛祖仅仅是人类自我安慰的产物,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代表的道德准则在逻辑上也是那么牵强。在我打出这些字的时候,在你阅读这些字的时候,是否存在一位全知全能的神在监督着你我,考虑着你我能否升入天堂呢?
书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迪伦与崔斯坦相爱的过程,读下来没有感到惊喜,很熟悉,相当熟悉。就像是我和她一样,牵手、拥抱、亲吻。也许相爱和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在本质上人类的爱是相同的,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人。从前我也羞于谈及爱情,觉得那是没出息的表现;从前我也厌恶大街上公园里拥抱亲吻的情侣,厌恶空间里秀恩爱的照片;从前我也相信大学是用来脱贫而不是用来脱单的,现在我认为,那是错的,起码我这么认为。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人,无论你是否正在谈恋爱,我都祝愿你的爱情能够圆满,我意识到那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不要让世俗阻碍你的内心,如果不愿错过,就全心投入,也许他或她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摆渡人,也许他或她能与你走到最后。
《摆渡人》读后感5
金黄色的阳光穿透层层厚重的乌云,荡漾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一叶扁舟漂浮于上,舟上一人顶着箬笠,手中一支船桨在湖面投下细细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汹涌波涛。
这便是《摆渡人》一书的封面,初次见到,只觉得这本书将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等到把书读完,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主人公迪伦决意返回荒原寻找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时独自经过的那个湖面吗,那个几近吞噬掉她的灵魂的湖面。而令人诧异的是,湖底深不可测般的湖面、藏身于乌黑湖水深处的恶魔、以及头顶挥之不去的梦魇般的乌云,他们存在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主人公迪伦的思想中存在着因童年各种不幸而造成的阴霾。她的思想控制着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着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话,更增添了这个故事的耐人寻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这句话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开启了这趟《摆渡人》之旅。
单亲家庭里无话可说的母亲,陌生而充满敌意的校园,唯一好友的离开,这一切让迪伦15岁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变,便决定坐上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车脱轨,迪伦更不幸地成为了火车上唯一的遇难者。
在知道自己已经不幸遇难后,迪伦并没有万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坚强地跟着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历经种种艰险一路跋涉。崔斯坦,这个由迪伦脑海中对爱人的朦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点冷漠有点淡定的年轻男孩,他的使命,是负责护送世间所有灵魂安全到达他们的结界点,让他们在不幸离开人世后还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
一如文章开头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迪伦内心长期缺乏爱意滋润而产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芜感、无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岖的山路和各种可怕的沼泽,还有破烂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时而出现的如同泼倒了的墨汁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这些皆由迪伦的思想控制着。纵然她自己也不愿承认,纵然这些因素让她的灵魂之旅变得更加坎坷,她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些都是她内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内心如何,都会一一投射出来,成为她的路,成为她路上的所有。有时候在想,如果迪伦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那这趟摆渡之旅也定能阳光明媚些、鲜花灿烂些了。
在故事接下来的旅途里,他们之间的感情随着共同经历越来越多的艰难险阻而发展得百转千回。他们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识,渐渐地相知,甚至到最后的相爱,这是着着实实打破了摆渡人和灵魂之间的界限。但他们决定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以后太多的事情,毕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许就像郭静的《心墙》里面说的:不去计划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险。
我很佩服他们两个这种敢于冒险的思想,他们勇敢冲破界限的束缚,努力地为对方着想,努力保护着对方、珍惜着对方。这种思想,让他们及时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不会在以后的日子为当初的墨守成规懊悔。
所以也是因为有着这种思想,到故事发展到后面的时候,迪伦的灵魂被成功护送到结界点后,一对恋人被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时候,迪伦也没有安安分分守着那本来铁板钉钉的规矩——灵魂完成渡程后不能跨过结界,返回原来的原来的地方,而是拼尽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灵魂摆渡人。本以为摆渡成功后他们会从此生死两茫茫,但迪伦那颗不肯向现实屈服的心却让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个处处皆是嗜血恶魔的万劫不复之地,那个稍有差池便是魂飞魄散、灰飞烟灭的荒芜之地。
心之所向,便无所披靡。不管不顾,只为奔赴心中的那个念头——她不能就此放弃这段恋情,不能就此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得来的收获,在自己原来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东西,怎能轻易让它得而复失。所有的规则在迪伦脑海里都留不下一丝痕迹,她想并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尽全力带他返回人世,她想让他摆脱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摆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15年里还没来得及享受的那么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她不怕。她觉得,心里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为之拼尽全力。试问我们当中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样拼尽全力。所幸的是,她最后成功了。
一路上的艰险重重自是不必多说,看到他们最后成功返回人世,我觉得过程中经历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值得的。最后在火车残骸处崔斯坦找到迪伦说的那句“原来你在这里”,真真催人泪下。平平淡淡的语气,是历经无数大劫大难后尘埃落定的平静心绪。还好是等到了一个圆圆满满的结局,也不枉我这一路下来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描写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过描写主人公迪伦以及她在荒原中经历的一切而娓娓道来,而迪伦后来通过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两个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爱情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一份给读者的惊喜,同时也是更深刻地告诉我们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决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导你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学会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个目标去努力,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到最后的时候,你想要的东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创造。
《摆渡人》读后感6
这是一本开头精彩,结局俗套的“言情小说”,读完颇为失望,阅读中没有带给我多少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迪伦的女孩去世后,在前往永生地旅程中,跟摆渡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摆渡人的职责是带领每个去世的灵魂穿过荒地,到达永生地;如若不然,灵魂在荒地被恶魔抓住,那么就会永远地灰飞烟灭。同时摆渡人是不被允许进入永生之地的,他们只能往返穿梭于荒地,永不停歇地带领一个又一个灵魂前往永生之地,灵魂一旦进入永生地,他们就从此不再相见。
故事中的迪伦在穿越荒原的旅程中爱上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进永生地之后,她得知自己将跟崔斯坦将永远分隔两地,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逆行荒原去寻找崔斯坦。
这本书前半部蛮有趣,有点脑洞大开的感觉,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一直希望作者会写出一个出乎我意料的结局,结果是颇为俗套的言情喜剧结局:迪伦找到并说服崔斯坦跟她一起返回她车祸发生地,他们两人得以顺利重返人间,如愿以偿地在一起。
这本书描述的死后的景象更接近基督教的天堂。想象一下我们死后,身体消亡了,而灵魂还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回忆,在另一个世界里永久地活着,最终跟其他的亲人在那里相聚相守。
相比这样的灵魂永生观,我似乎更喜欢佛教的灵魂轮回观:当我们死后,灵魂会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然后我们忘掉这一世的种种经历,再回人世间重新开始。
《摆渡人》读后感7
这本书在书架里搁置了好几个月,最近因为一些事情不愉快,就想起了这本书,看是否能从中找到答案。
迪伦再去看父亲的途中失事,当她努力爬出隧道时,看到了一个小男孩(迪伦灵魂的摆渡人),他引她回家,她渡他成人;从一开始的不解困惑,到渐渐地了解交谈,再至后来的相爱,一个灵魂爱上了摆渡人的故事跃然纸面,途中有一个个的关卡,途中有妖魔鬼怪,再“回家”的路上(与其说回家,不如说是追逐光明)也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一切都是未知的。对于迪伦来说,未知是可怕的,对于我们来说,未知也是可怕的,但可怕的不是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是在你决心要走向未知的那一刻你的心理对于未知是害怕的,因为不确定,所以才有无限可能,每一次的选择,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深知这一点,所以,做出选择的那一刻才会如此纠结,因为你不知道你现在的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蝴蝶效应。因为害怕,所以才会觉得未知是可怕的。其实,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吧,难得是我们是否有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安全屋)的勇气。
一开始的迪伦是害羞,胆怯的女孩子,但是再途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所具有的打破常规的勇气,在她到达边界踏入舒适区的时候,还有勇气重新回到那个可怕,凄凉,充满危险的荒原,即使在没有摆渡人指引的情况下,她勇敢地踏上了寻爱之路。她完成了自我救赎,她是她自己灵魂的摆渡人。而崔斯坦也在迪伦的救赎下重新找到了自己,无关名字,无关面貌,无关摆渡人身份,迪伦认识了不一样的崔斯坦,他们二人相互摆渡,相互救赎。
若是爱情,两人相互进步,聆听内心,倾听生命,一起成长。
若是生命,发现自己,找到生存的意义。
若是生存,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要被妖魔鬼怪侵扰。
人必有他的来处,也有他的去处,一切随缘,顺其自然,若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只有改变自己。
以爱之名,渡人之心。
唯有爱不可辜负。
等你来。
《摆渡人》读后感8
看完书的结尾之后,我竟然有点激动的想哭了。
生命中,你最爱的人,就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不仅仅是迪伦的摆渡人,他是迪伦心中最美好的期待。
当迪伦死后,她灵魂里的渴望,塑造了崔斯坦英俊帅气的样貌和温柔体贴的特性。而迪伦纯洁无暇的灵魂,使引导过无数灵魂而早已麻木的崔斯坦感觉到了新奇别样的感受。两人在迪伦心中的荒原幻象中冒险前行,险些命丧恶魔的吞噬,但崔斯坦冒死守护,每次都会抵达安全小屋。一路上恶魔和黑暗随时随地将撕碎一个鲜活的灵魂。
事实上,这些恶魔的力量都来自于自我灵魂深处。当恐惧和消沉笼罩一个灵魂时,内心的阳光就被抛的无影无踪。摆渡人的光亮照着前方的路,使灵魂不会迷失和幻灭。最终此次旅程还是要靠灵魂自己的努力,才能冲破层层危难和恐惧,才能经历炼狱般的痛苦折磨,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纯洁的爱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让你勇敢无畏,可以带给你希望,可以引领你来到一个新的世界。任何世界的界限都是灵魂创造的,而冲破这个界限,也许只有靠真爱了。迪伦对崔斯坦的爱,真实细腻羞涩,但也打开了她的脑洞,打破了规则,创造了奇迹。崔斯坦对于迪伦的爱,勇敢坚定义气,让他即使面临毁灭也在所不惜。两个人终于重返人间。即使再次面临凡间的苦难,迪伦的世界已经不再灰暗,因为她有了崔斯坦。她美好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
《摆渡人》读后感9
穿过兵荒马乱,跨越千山万水,我如约而至,死亡也无法让我们分开。
迪伦来到了她的内心荒原,荒原的山丘上坐着一个等她的少年。少年叫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没错,迪伦死了,死于一场事故。
荒原是死者内心的世界,因为迪伦内心缺爱,所以荒原真的就只是荒原。摆渡人的使命是让灵魂穿过荒原,躲开恶魔的吞噬,抵达安全的栖息地。所以他们会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并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初次见面,迪伦于崔斯坦而言不过是千万灵魂中的一员。
直到崔斯坦的出现,迪伦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与其他亡灵不同,她没有痛苦没有哀嚎,欣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崔斯坦摆渡过很多人的灵魂,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原来的样子,他的存在,只是因为灵魂的需要,与其说他是一名摆渡人,不如说他只是一只无处可去的孤独灵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直到迪伦的出现,才让崔斯坦那波澜不惊的内心泛起点点涟漪。
在充满恐慌的荒野中,崔斯坦一次又一次的从恶魔爪下救出被困的迪伦。情窦初开的少女对正义、温暖的少年总是毫无抵抗力,崔斯坦温馨的话语,让她在充满厉鬼的荒野中充满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只要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于崔斯坦而言,迪伦又何尝不是特别的呢?女孩的纯洁、善良像光一样照亮他近百年来毫无生机的内心。爱情正在这片凄凉、恐怖的荒野上悄悄绽放。
但凡是路就总有终点,另一个世界虽好,但没有了崔斯坦的彼岸,再安逸也无法让迪伦驻足。她宁愿在荒原中和他一起飘荡,哪怕生命会终止于厉鬼的口下。
她要回去,他的崔斯坦需要她,她不要让他再一个人孤独,她要做他的摆渡人!
爱上一个人,心便有了栖息的地方,即使知道回去的路有多艰难,这一次,她也要义无反顾。没有任何一个灵魂这样做过,她的勇敢让我震撼。木心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跨过所有的障碍,有情人终于相遇,爱让他们回到了原点。
她说:"原来你在这儿。"
他说:"我在这里。"
如果我真的存在,只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相关文章:
7.摆渡人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