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输在家庭教育的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输在家庭教育的读后感1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老师和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老师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或老师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的读后感2
暑假里,认真阅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仿佛与几十位成功的家长心神相接,促膝长谈,受益匪浅。通过分享作者朋友们的经验和做法,我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真正地尊重孩子,笃定信念,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一,真正地尊重孩子。
正如《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一位作者言,要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孩子。是的,虽然是家庭成员,可是孩子跟我们做父母的毫无芥蒂地沟通,家庭教育能直接有效的时间又有多久呢?我们的孩子就像客人一样,只不过比一般的客人拜访时间长一些罢了。把孩子当成要在家里拜访18年的客人,到了离别的期限,客人就该挥手作别了。想一想吧!我们会因为工作的繁忙与劳累对我们的客人忽略与冷淡吗?我们会为自己的.情绪波动而对客人忽冷忽热,甚至动怒吗?我们会觉得客人兴奋地急于与你分享他们的新奇略显古怪的想法而感到疲于应付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会毫不迟疑地给出否定的回答,“绝不会!”。可是,我们有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前几天,点点用心地花了好长时间用细绳编出了各式各样的花结,拿到我跟前,问我漂不漂亮,我正忙于准备论文的开题报告,随口说了句“很好看”,孩子当下就反驳,“你看都没看,还说好看!”,当时,我心里是有了极大的震颤的。
还想起来前几天看的一个小故事。一个3岁的小男孩,在纸上画了个苹果,问妈妈“妈妈,苹果是什么颜色?”,妈妈说是红色的,男孩说,“我觉得是桔红色的,”“都3岁了,还不知道苹果是红的!”。妈妈生气地找来画有苹果的识字卡,冲孩子大声说,“看吧!是不是红色的!”于是,男孩拿出油画棒,慢慢地涂上了红色。其实,苹果到底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我们大人习惯地将苹果描绘成红色的,但孩子不知道世俗的习惯,他凭借他个人的印象和想象,认为苹果是桔红色的,又有什么不行呢?再说,现在很多苹果都是红中泛黄,说是桔红色也无可厚非呀!我们成人往往自以为是地妄自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判断力,认为那只不过是小屁孩儿的幼稚只谈,毫无价值。
所以,我特别赞成作者说的,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有规定期限的客人一样,不要因为种种理由和借口而懈怠和冷漠,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他们,真诚地对待他们。
二,笃定信念,坚信孩子能发展到相应的高度
把孩子培养好是每一个作父亲母亲的愿望责任和义务。首先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自信心,要有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成功的观念。不管孩子现在的情况如何,我们还是坚信他人性本善,还是坚信他以后会有出息。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带着有色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信心可能都会被我们的态度给摧毁掉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孩子在各个方面就可能会有更多的进步。
对孩子充满信心的同时。家长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而不切实际,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孩子的信心受挫折,会引起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产生一连串的抵触情绪。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学习生活工作劳动的艰难,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不要做。学习好就是你的本分。”应该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会干好的。你能行。你是好样的。我知道你会成功的。你做得真棒。”经常的不失时机地给自己的孩子鼓励加油并在一定的场合予以表扬,给以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会提高孩子对自己的信心指数。
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就要相信和信任自己的孩子,给以适当的支持。当孩子试图尝试某一种活动时,家长应该给以帮助,至少给以支持。如果当自己的孩子有异想天开的时候,就要完全的给以精神和物质的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反对或者责备孩子的尝试,就是孩子在实践中失败了也要高高兴兴的给以鼓励。家长过多地对孩子的责备和批评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对孩子的成长绝对的没有好处。
成长中的孩子,必然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父亲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永远有信心,给自己的孩子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孩子会在实践经历中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知识,孩子会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的,会逐步的走向成熟的。
三,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还要避免一个误区,那就是对孩子不敢放手,凡事替孩子操心,以至于孩子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入手,来引导孩子进行自己管理自己,从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平时经常地对孩子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和小伙伴或者同学们开展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注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不断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成了调动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手段。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正面强化。对自我约束力强,进步大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使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值得我们用心去钻研的一门学问,但愿我们大家都能孜孜不倦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的读后感3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我开始定阅了,因孩子上的是蒙氏教育,以玩中求学为主,我对这本书一点也不重视,只在闲暇之时随便翻翻。自从孩子踏入校门,我就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每天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对于孩子一脸认真的那么多个无法解释的“为什么”,有时更会哑口无言,只好态度强硬的回答:“没有为什么了,说了你也不懂,这是规定,书上就是这样教的,记住就好了……”看着孩子委屈不已的脸,我很是无可耐何。
再次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是在孩子班主任黄老师主讲的家校互动活动课上。这堂课—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没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我感触颇深的是书中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作为家长任务艰巨,怎样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家庭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成功或失败的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向老师文化知识,还要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在学校和老师一起学习了一天,回到家里,我首先应该肯定孩子的学习成效,多鼓励孩子,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对于解释了孩子也不理解的问题,我不再态度强硬的要求他死记硬背了,我会尽量用温和的语气给他一个尽可能简单的解释,如果他实在理解不了,就会告诉他,这个问题不是妈妈解释不清,是回为孩子现在年龄太小,学到的知识不够多,他才会不明白,等他长大一些,学习了更多的知道后,就会明白的。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自由让他自己支配、自己想象、自己理解,实在不行就求助于老师。给老师打个电话,让孩子自己和老师交流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肯定,就会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了。有时他也能在我俩闹争议的作业题上表达他自己的意见,我只对他稍作引导,如果他不听,就让他写上自己的答案,第二天老师批改的作业发下来后,我再和他一起看一遍,对于作业本上老师打的那个红红的“xx”,他可是印象深刻极了,这样的错误绝对不会再有一次了。就这样,我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学习着科学教育孩子成功的技巧,也对失败的教育案例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孩子渐渐的变得有主见性,自信心也在逐步增强。我和孩子一起学习着、成长着,全程体会着双方的感情交流,享有生活的快乐、学习做人的道理、成长的快乐。
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它让我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他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快乐的童年。
不输在家庭教育的读后感4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感觉就是学校在推销的普通的教育从书,仅此而已,仔细阅读后,我却大吃一惊,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书中一个栏目“父母讲堂”中的几句话很值得借鉴:
1、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2、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3、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4、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5、好的沟通是听出来。
的确,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哪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积极引导,讲清道理,决不迁就。
二、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一正确鼓励为住。 对孩子要实行少批评,多鼓励为主。
三、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如: 唱歌, 画画, 跳舞等等。最大限度的发觉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四、家庭讲民主,家长一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做为父母应该言行一致。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作到诚实守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讲脏话,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打骂孩子等。
五、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养。 家长应尽量,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用于承担过错。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孩子能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不输在家庭教育的读后感5
闲暇之余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
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本书就很好的教会了家长怎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关于不输在家庭教育的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