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读后感

2021-01-05 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吕氏春秋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吕氏春秋读后感1

  在假期中,我选购了一本古代传世名著《吕氏春秋》,读后颇为感慨!《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年,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关于此书还有一段佳话:为使此书精益求精吕不韦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

  《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中间包括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寓言如《引婴投江》,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刻舟求剑》告诉人们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类似的还有《循表夜涉》告诉人们处理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最著名的就要数《去私》了,它告诉我们只有去心中之私才能正确地举荐人才;从被举荐的对象实际考虑,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能做到大公无私。看完全书,觉得《吕氏春秋》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思想统一后,才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一穴。”

  统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批判吸收的过程。所以,《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难怪司马迁称它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呢!直至今天看来它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富有教育意义,很值得我们去阅读一番。

  吕氏春秋读后感2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几千年来,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诚信,就是这些优良传统中的一朵奇葩。

  所谓诚信,就是我国古代儒学家孔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中的“信”,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翻开《吕氏春秋》,中华民族那气势恢宏、博大的文化、文明顿时涌现到你的眼前。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鲁国的柳下季。

  齐国攻打鲁国,索取鲁国的岑鼎。鲁军便让手下送另一只鼎给齐王。谁知齐王不信,边说:“若是柳下季认为这是岑鼎,我便接受它”。鲁君向柳下季求助,柳下季答道:“您答应将鼎送给齐王,为的是国家,而我这里也有个国家,就是信誉,毁灭我的国家来救您的国家,这是我办不到的。”在柳下季的劝说下,鲁君将鼎送给了齐国。

  柳下季的诚实,不仅挽救了自己的信誉,也保住了国家的利益。作为一个普通的'臣民,为什么能坦然拒绝国君的请求,并且深受敌国国君的信任呢?这就是诚信的力量。一个诚信的人,就是一块洁白的玉,一尘不染,冰清玉洁,就如水中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个诚信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行为的坦荡,灵魂的纯净。

  曾子,便是这样一个灵魂纯净的人。

  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缠着她要与她一起去。曾夫人连哄带骗,对儿子说:“你只要答应我呆在家里,回来我便杀猪给你吃。”儿子欣然答应。曾夫人回家一看,曾子当真把家中的一头猪杀掉了。妻子连忙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还当真?”不料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只会学别人的样子,以父母为榜样。如今你欺骗了孩子,明天他就会欺骗别人。”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好,要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十分美好”。缺乏诚信,欺骗一些无知的,不懂事的心灵,就是告诉他这个世界的虚伪、狡诈、毫无诚信,这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世界;是在告诉他,只有欺骗了,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更好,这样,每一个人都会收获一个“言而无信”。

  对于曾子来说,诚信,犹如一座高高耸立的堡垒,永远也不会崩塌,在任何时候都闪着光芒,受人敬仰。

  诚信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商家的诚信,食品的安全与价格的公道你就不必担心了;饭店诚信了,“地沟油”这个词,也许就消失了;出租车司机诚信了,在陌生地带着你围着目的地兜圈子,应该不会发生了吧……

  诚信,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融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让每个人的灵魂更纯净,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无疑,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五千年的历史,并没有让她消亡,而是让她变得更丰饶了。作为人类的荣耀,将她发扬光大,才是我们的使命。

  吕氏春秋读后感3

  这一学期读了不少书,感觉每一本书都蕴藏无穷的奥妙。然而我最想谈的是我花了近一个月读完的《吕氏春秋》在我看来,它实在不失为一本好书。我更加认为它不仅是一本历史书,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它更是一本谏书。上谏君王,下谏臣子百姓,甚至于我认为这本书的作用于今世之人亦有可谏之处。

  书里面讲了很多道理,大致可分为:珍惜生命,君子品行,为王之道以及如何作战,这四个方面。当然这只是我自身总结概括的,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不过这四个方面却又可以伸出许多细节旁枝来。每一个方面都包含了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对于其是如何看法,举例为证一一叙述。我读时觉得它是一部真正能使人心情平静的书。

  我想就珍惜生命和为王之道来说吧!珍惜生命,与现在所认为的不同。那时是说如何保养身体。保养身体不在于用美味佳肴,锦罗绸缎来使味蕾丰富;使外表华丽;使内心满足。而是要顺应自己的身体,给它所需要的。并非顺应自己的欲望来使身体劳累。这和现在的人不同,现在的人所谓享福,无非是什么也不干,吃好喝好。非把自己得出富贵病不可。可是古人呢?书中说。君子并非佳肴,绸缎,而是知道这些不利于保养身体。自然也就称不上爱惜生命了。因此许多人宁愿食五谷。穿麻衣。

  因而朴实无华的生活,才算是对生命的珍视。

  为王之道又在于要顺应百姓,顺应四季,礼贤下士等。“顺应四季”在我看来多具老子思想。吕不韦也看得很透彻嘛!很多帝王就是不顺应四时变化,仗权势而改天换地。“夏天要让它下雪,冬天要而它艳阳高照”等类似做法,才会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事发生。其余两项自不必多说。

  在读《吕氏春秋》时,我发现初中学过的几篇文言文中,在《吕氏春秋》中也有涉及,不过也会有些东西是不受用的。并非全是精华,总之是一本不错的书。

  吕氏春秋读后感4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着作,目的是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寻找理论根据,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读《吕氏春秋》这本书前查资料中对吕不韦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很想了解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组织编撰出《吕氏春秋》这本流传千古的书籍。当然资料中有些事民间传闻,有些是史料记载,但对吕不韦还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认为吕不韦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做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凡事不讲情面只计较利益,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如前期发现质于赵国的秦贵族子楚“奇货可居”。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这位“秦诸庶孽孙”取得王位继承权。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任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洛阳10万户,其政治投资获得回报。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立为王,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虽然史书上的记载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我感觉可以根据吕不韦的出身、性格等因素想象出他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过程中的做法和所用的手段,不过尽管手段毒辣,但在当时吕不韦在秦国专权12年期间,对外采用了“远交近攻”策略,对内则大力发展商业,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使秦国的贸易繁荣,并使秦国军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应当说,秦实现统一,在吕不韦专权时大势已定。后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建立,吕不韦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不过正是因为他的厉害,给自己埋下了祸患,他很清楚,新皇登基的时候就是他的死期,所以他也不得不反。当然他本人也有当皇帝的野心。

  吕不韦相当皇帝的野心我觉得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出来,比如他为相期间,门下食客三千人,家仆万人,这么大肆的招揽门客不是有异心么!还有民间关于秦始皇血统的传说,传闻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我觉得吕不韦就是想借此丑化秦始皇,还有就是提高他自己的地位,其心思昭然若揭。《吕氏春秋》的编撰我觉得也并非是吕不韦在同一前就为统一后的秦国着想,而是他要提升他在民间的影响力,为了他当皇帝取得民间思想文化上的支持,就是为了他专政取得一个合理的说法。如《吕氏春秋》主张兴“义兵”,“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着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怀宠》),《吕氏春秋》认为,一味地反对战争是没有意义,并且是不对的,正义的战争,即“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这实际是为秦国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辩护。还有关于天子的,如《谨听》中“今周室既灾,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执一》中“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就是为了给秦国天子一个合理的说法,从而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这些还可以说是吕不韦为了秦国着想,但是《吕氏春秋》中虚静无为的说法,却说为君之道的也要无为而治。它说:“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事,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还有《吕氏春秋》中“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它说:“大圣无事而干官尽能。”“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事。”《吕氏春秋》认为这种表面的“无为”,才能达到“事省而国治”的目的。这些却是吕不韦他自己专政而找的堂而皇之的借口!甚至可以说是架空皇帝的权利进一步讲为了他登上皇位而做的“媒体宣传”。

  我给吕不韦的评价就是:为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是英雄;专政12年甚至野心勃勃想为皇可谓枭雄;还有他的经商才能和远大的目光都是令人钦佩的。《吕氏春秋》这部着作历史评价众说纷纭,而我看完后也对古人的智慧钦佩不已,感受和想法也很多,但是最大的感受和最想写出来的就是对吕不韦的一些个人看法。写这些并非是否定《吕氏春秋》,而是对它的组织编撰者写出自己的看法。

  吕氏春秋读后感5

  《吕氏春秋》是一部经典,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特别牛的一部经典。据说当年“合十万余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名为《吕氏春秋》,暴之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有能增损一字者与千金。”这是何等的自信,是何等的气派,当然,没有人出来真的去增损一字,非不能也,而不敢也,根本的原因是这部书的真正老大也就是幕后推手太牛了,他就是吕不韦。

  这部书,“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汇集诸子所论又超越其上。通俗讲,《吕氏春秋》就像是一锅烩菜,但烩的很有味道,很值得品尝。

  读《吕氏春秋》,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不应被忽视的,那就是谈“养生”。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孟春纪》《仲春纪》《季春纪》,因为春多与生有关。“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这段话简直就是对我们说的。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用来维持我们生命的东西,而不是要用我们的生命去滋养万物,也就是说,物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人不应为物所累,更不应被物奴役。但是遗憾的是,现代社会有太多的人把这个至关重要的关系颠倒了,很多人因为物欲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真的是不知何为轻何为重。一个充满物欲的社会,必然滋生堕落和腐败,必然产生会乱和丑恶。

【吕氏春秋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1.《吕氏春秋》读后感(通用7篇)

2.《吕氏春秋》读后感

3.《吕氏春秋》读后感范文

4.《吕氏春秋》的读后感

5.《吕氏春秋》读后感1000字

6.《吕氏春秋》简介

7.吕氏春秋劝学

8.吕氏春秋翻译

上一篇:绿野仙踪读后感 下一篇:《游褒禅山记》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