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读后感

2021-01-05 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娘》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娘》读后感1

  正月初九的上午,在同事购买的书中,偶然发现彭学明的长篇纪实散文《娘》本来,正在读《菜根谭》的我,一下子被《娘》这本书吸引了。于是我就开口向这位同事借读。这篇20万字的散文像一块有着无边磁力的磁铁将我全身心紧紧地吸咐,饭顾不上吃,家务顾不上做,且边读边慨叹,边读边流泪,直到夜深人静,读完全文。

  彭学明的《娘》是一篇悼亡文字。娘的一生,作者用这样一段文字来表达:

  “都说有一种能够飞翔的无脚鸟,因为没有脚而无处停靠,不能歇息,只能一直不停地在空中飞。无脚鸟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死的时候。但无脚鸟却从没忧伤哭泣,而是轻盈歌唱;从没停靠歇息,而是不停飞翔。无脚鸟之所以不停地飞,是因为无脚鸟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天堂,它要拼其一生,寻找美好的天堂;无脚鸟之所以不肯歇息,是因为无脚鸟的心中还有一轮光明的太阳,它要拼其一生,飞向光明的太阳。所以,无脚鸟又叫天堂鸟和太阳鸟。娘,就是那只飞了一辈子都没有停歇、无处停歇,也不肯停歇的无脚鸟。娘心中的天堂和太阳就是儿女们的幸福和安康。娘穿过一生的风雨和辛劳,把儿女带到风平浪静的港湾,让儿女得到幸福安康后,精疲力竭,戛然而逝了”。

  这是彭学明眼里娘的终极形象。娘就是“无脚鸟”,这是谁也不愿承认但谁无法不相信的谶语。彭学明这段充满深情的叙述充满着对这个谶语的解构。

  更加具有悲怆情怀的是,作者的悼亡中饱含着愧疚之情,特别是彭学明凭着自己的文学天赋和后天努力终于撞开一条人生之路后,想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接到城市生活,因为娘大半生都生活在农村,像生活在野地里的一棵树,早已习惯了山野的风霜雨雪,娘的身上是土根,是泥腿子,血液里早都是底层者的痛与爱;将这样一棵树移植到城里,不免水土不服,永远处在精神的边缘状态。而作为城市名人的作者,每天忙于接待与应酬,工作忙碌如一只陀螺,或者说因为自私和冷酷,根本就忽略了娘的孤寂和无助,更不用说能够坐下来陪母亲唠唠嗑、捶捶背。不难想象,被强迫进入这座特别陌生的水泥森林生活的娘,就情感和精神而言,宛然置身一片荒芜的沙漠。娘摆小摊、搓麻将等,是寻找精神突围的举动,是寻找精神通道的努力,最后也被“我”粗暴地加以阻止。彭学明是在娘弃世多年之后才有了清醒的认识,才有了彻悟,才发出了锥心的呐喊:“为此,我每天都在深深自责和后悔。”“我不该不听娘的,硬逼着把娘往医院送。”“我是亲手杀害娘的凶手!”读到这些深深自责和忏悔文字,每一个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尤其是那些已然发达了的儿子,一面是孝顺父母,将老人接到城里,住进鸟笼一般的套房;一面又忙于自己的工作与应酬,将老人撂在一边,老人除了电视之外,想嗅嗅泥土的气息而不可得。“孝顺”二字,除了“孝”字,后边还跟着一个“顺”字,有时候,孩子因“孝”而忽略了“顺”,反倒加速老人生命的枯萎与凋零,这是不能不引起我们警醒的一个具有现实性意义的命题。

  作者写了一位苦难的娘的形象。娘先后经历了四次婚姻,从某种角度上说,四次婚姻并不是为了追求感情,而是为了生存。在彭学明如诉如泣却又凄美的笔调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湘西母亲为了儿女是如何忍辱负重、含辛茹苦,让人心酸落泪。

  娘为了维护自己孩子的尊严,在“我”多次遭继父儿子——“我”的哥哥一伙小孩暗算、毒打,母亲为了“护短”,经常与别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我总责怪娘跟人吵架打架,却从没想过娘吵架打架是为了我们兄妹不被人欺负。老年护犊不惜舍命的娘是在牺牲她的尊严来争取我们孩子的尊严,娘是用她身心的痛苦来赢取我们孩子的幸福。我却一点儿也不理解,只是固执地认为娘老跟人吵架很丢人。”

  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地上学,身患重病的娘二十多年里,如何“缮粮”,如何因丢社会主义的脸而被当作“嫌疑犯”抓起来,读来让人觉得满纸泣血。“每个村庄,每个寨子,娘都会缮上十天半个月。娘是生活逼出的一把梳子,把村庄和田间,一一梳遍。”“久而久之,周围每个村庄和寨子里的人,都知道上布尺有一个半身不遂的女人在缮粮盘儿养女,都被娘感动。”一方面,像许多成长的孩子一样,彭学明为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不解和抱怨,因为娘这么做太伤自己的自尊心,作为一个长大成人的男子汉,“我”不是用男子汉的血性和作为孩子应有的孝心去保护娘,反倒由于严重病态的自尊心而胆怯别人的白眼。更有甚者,自己高考梦想的破灭也变成了对娘无休无止的积怨和仇恨,“火山一样,全部爆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娘’不在。”这一切都是在娘离世之后,彭学明才有了清醒的认识,才真切感受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沉重。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自然而然地,国人也就缺少了一种带有鲜明自我批判与反思色彩的忏悔意识。本文的深度之处,正是建立在一种真切的忏悔意识之上。同时,作者对如何爱自己的亲人也提出了一系列天问式的发问,引发我们作更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娘》读后感2

  第一次读《娘》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本忏悔录,但渐渐地我沉浸在了彭学明朴素而又真实的情感世界里了。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伟大母亲形象,这个形象虽然平凡却震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在这本书里,彭学明讲述了他和母亲度过的一生,在这一生里他的母亲为他付出了多少,有吃尽了多少苦头?没有人知道,但我们知道母亲无论为他做了任何事都是心甘情愿的,为了儿子,吃苦对她来说也不算什么,能陪在儿子身边就很好了,虽然母亲年纪已经大了,但是每天晚上儿子不回来,她就会坐在沙发上等儿子回来,有好几次已经很晚了,她都等的睡着了,儿子才回来,可是他似乎不领情,但母亲还是每天晚上都会等他。每次听见别人夸她的儿子就开心得不得了,不为别的,只是为她的儿子感到骄傲。

  其实初读这本书时,我的心里暗暗觉得他似乎有一些不孝,越往后读,这种感觉就越是强烈,特别是看到他把母亲拖上医院,硬要护士给她打针,而母亲身上早就已经打不了针,母亲哭着喊着求他时,他却无动于衷,狠下心来,最后这根针竟将母亲活活吓死了,此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不满,再怎么说这是生你养你的母亲,如果没有她,你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你怎么能这样对她呢,是因为你不爱母亲?当然不是,是因为你对母亲的爱太极端,以致跟母亲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对于母亲的关心爱护也视而不见,母亲一个人太无聊外出做点小生意,他就觉得这会让人家觉得他对母亲不孝顺,不再让母亲出去,但他却没有意识到母亲心中的寂寞和孤独。虽然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方法却不太好,让母亲伤了心也伤了神。所以到书的最后,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和来的太晚的爱……

  其实天底下有哪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但有时候他们爱的方式太极端了,以致总是在无意间让自己的母亲伤透了心,就像彭学明和他的母亲一样,他们彼此都很爱对方,但在孩子和母亲的争吵当中,母亲就像是无助的绵羊,而我们就是狰狞的灰狼。因为她们爱自己的孩子,舍不得让他们受伤,所以宁可自己被伤的体无完肤,也不会让孩子受一点苦,子女们可能得了一时的威风,但总是不长久的,当母亲真真正正的离开你们的时候,最悲伤的还是自己,这时候才意识到母亲的爱已经太晚了。其实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读完了彭学明的《娘》心中是感慨万千,世上竟然有这样好的母亲,他真是太幸福了,但作者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要感恩,要念着母亲对我们的好,要知道惜福,读《娘》一本感悟人间真情!

  《娘》读后感3

  世界上有很多有钱有势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贫穷卑微就够了;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高尚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弱小平凡就够了。

  ——彭学明《娘》

  娘,一个多么亲切而朴实的称呼。娘是给我们生命的人,是哺育我们长大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够比她更伟大。

  读完《娘》这本书后,相信每个读者都被娘那深沉的母爱所折服。她从来都不去在意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就这样一直义无返顾的踏上求生之路。尽管遇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她仍然不屈服。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她,不帮助她,她依旧昂起头颅,向前走,始终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她既当爹,又当妈,在孩子被欺负时,她像一个男子汉一样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即便遍体鳞伤,也要让孩子过得健康。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母亲就是一只无脚鸟,一辈子都不知道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偶尔累了、倦了,就迎着风在空中盘旋几圈。她瘦弱的身体里面到底有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我想,只有一个——每个母亲都拥有的——保护孩子的信念。

  这就是娘,中国乡村最朴实顽强的骨头。娘,既贫穷卑微而又伟大高尚、既弱小平凡而又强悍坚韧。娘穿过一生的风雨和辛劳,像一盏火苗微弱的油灯,但把儿女带到风平浪静的港湾后,她却精疲力竭,戛然而逝了。

  这个世界上,谁都有可能会因为别人一次不经意的冒犯而怀恨在心,而娘不会。若孩子的叛逆和不孝深深刺痛了她,她不但会海一样地宽容,而且还会十倍百倍地以德报怨。饿了,有娘;冷了,有娘;累了,有娘;受委屈了,有娘。有此良母,儿复何求!娘是这个世界上人们唯一可以无条件信任的人。

  可娘这只无脚鸟终会落地,到时我们肯定会有无尽的忏悔和自责,但已回天乏术。莫待斯人已逝,才懂珍惜。人生漫漫,我们陪伴父母的时日却屈指可数,所以,请善待自己的娘,摒弃自己的任性和虚伪,好好地珍惜她,爱护她。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后悔。愿天下儿女不再忏悔。

  无论你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期盼的眼神;无论你有多孝,都报不尽母亲一世的恩情。

  娘是世上最伟大的人,时间你是带不走她的!

  《娘》读后感4

  “我祈祷娘的来生不再是一只无脚鸟,而是凤凰鸟;百年以后,我们这些儿女也会像一只只凤凰鸟,飞回娘的身边,做娘千年的孩子,万年的子孙。”每当我拿起《娘》这本书时,封面上永远不变的都是这一句话。

  著名作家彭学明的《娘》这一本书完美的诠释了“娘”这一个称呼而需要肩负的责任,表明了母亲的崇高与伟大,同时也对曾经顶撞过的母亲、为自己背过黑锅的妹妹表示歉疚。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期盼的眼神;无论我们逃到哪里,都逃不出母亲宽大的胸怀。我曾经一度怀疑我是不是我妈妈亲生的,因为妈妈总是对我堂妹比对我都好,所以我经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妈妈吵架。但我却从来都没有认为我是错的,毕竟我才是她的女儿,她对我好使应该的,她把我放在第一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总觉得妈妈亏欠了我很多,总觉得妈妈对我不够好。

  但是,在读了《娘》之后,我才发现:与作者相比,我是何等的幸运!从小到大,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我精心的呵护,使我养成了骄纵的个性,使我忘了,是妈妈生我,养我,她是我最大的恩人,我还有什么要她做的呢?她赋予了我生命,我应该感谢她,而不是一昧的去索取。

  我被文中的娘的坚强所深深折服,她为了儿女们所做的一切令多少人为之动容!她从不考虑她会面对什么样的困难,而是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她用鞭打教会了作者(彭学明)一生的道理,使作者成为了一个正直的人。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娘”经历了4次婚姻,而是作者的妹妹用自己的清白换取了作者一辈子的光明磊落。没有人的一生是毫无瑕疵的,也没有人的一生全是黑点的,只要我们肯努力,只要我们怀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只要我们做人坦坦荡荡,就一定会成就辉煌的人生!

  就像作者所说:“世界上有很多有钱有势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的贫穷卑微就够了。世界上有很多伟大高尚的母亲,我只要我娘这样弱小平凡就够了。”是啊,母亲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还在要求什么呢?

  家,是我永远的避风港;母亲,永远是我伤心时的依靠。母爱如水,连绵不绝;母爱如火,热情奔放;母爱如冰,永不消逝;母爱似天空,给予我飞翔的空间。

  母亲,成长中路途上有你,真好!

  《娘》读后感5

  这本书让我找到了人生新的起点。从前的我只知道读书,学习会让你以后的人生走的更轻松,于是便一个劲地读书,却忘记了如果以后不读书了,那我又该干什么呢,我的梦想又是什么?这些让我变得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除了读书还剩下些什么......

  就在我迷茫的时候,它出现了,它用娘一生的经历与恩典为我解答了所有的困惑。娘的一生如一部苦难史,从大跃进后期的三年苦日子开始,继踵而至的磨难一直不曾稍有间断;娘的一生又如一部血泪史,命运的不公,生活的重负,太多的艰辛,如磐石在心,一直不曾稍有轻松,就连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家园,在临终前最后一眼也都不曾见到,我想那应该是娘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吧,在那个年代,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家园应该是所有母亲毕生的心愿。读到最后的这里,我不禁感叹母爱的伟大,因此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母亲年纪并不大,却早已有了好多的白头发,我知道那是为我们家操心操出来的。想想还是感觉鼻头一酸,更加激起了我的学习的欲望,不但要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母亲,还要为了全天下值得尊敬父母,我要让自己更加勤奋,更加刻苦,以后才能够更好的报答她。

  但是只是有我一个人这么做还是不够的,我还要号召更多的人来为了自己的家人来奋斗!都说借物可以抒情,所以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珠宝设计师,将我的情感融入我的设计中去,让人们都能感受的到母爱的伟大,也可以让那些为了家庭渐渐老去的母亲们从设计中感受到儿女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可以安详、幸福地去度过晚年生活。

  《娘》带给我的不仅是无穷无尽前进动力,也是我的梦想,报答母亲的梦想,更是全天下儿女报答他们父母的中国之梦!

【《娘》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1.《丑娘》读后感范文

2.《娘》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3.《娘》读后感

4.《娘》读后感(精选5篇)

5.《娘啊,我的疯子娘》读后感

6.《娘啊,我的疯娘》读后感

7.《疯娘》读后感(精选16篇)

8.《娘》的读后感

上一篇:杜拉拉升职记书读后感 下一篇:《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